马氏体含量对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特斯拉马氏体钢的强度

特斯拉马氏体钢的强度

特斯拉马氏体钢的强度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钢材作为重要的工业材料,一直在不断地被改进和升级。

其中,特斯拉马氏体钢就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度钢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本文将从特斯拉马氏体钢的结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特斯拉马氏体钢的结构特斯拉马氏体钢是一种由铁、铬、钼、钴、镍等元素构成的钢材,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双相结构。

具体来说,特斯拉马氏体钢由马氏体和奥氏体两种相组成,其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50%~90%,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0%~50%。

这种双相结构的设计可以使钢材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的特点。

二、特斯拉马氏体钢的制备方法特斯拉马氏体钢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和加工热处理方法。

1. 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双相钢的制备方法是通过控制钢材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双相钢的化学成分需要控制在如下范围内:C<0.2%,Si<1.5%,Mn<2.0%,Cr<20%,Ni<10%,Mo<1.0%,Co<1.0%。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如正火淬火、正火淬火后回火、正火淬火后冷却等工艺,以实现双相结构的形成。

2. 加工热处理方法加工热处理方法是指在钢材加工过程中进行热处理,以实现特定的力学性能。

具体来说,加工热处理方法包括等温淬火、连续冷却变形等工艺。

其中,等温淬火可以使钢材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特点,而连续冷却变形则可以使钢材具有优异的塑性和韧性。

三、特斯拉马氏体钢的力学性能特斯拉马氏体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强度由于特斯拉马氏体钢具有双相结构,因此其强度远高于传统的奥氏体钢和马氏体钢。

据研究表明,特斯拉马氏体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以分别达到600MPa和1000MPa以上。

2. 高塑性特斯拉马氏体钢具有优异的塑性,可以在高应变率下表现出较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同时,其延展率和断面收缩率也较高,可以有效地防止断杆现象的发生。

马氏体时效钢各元素作用

马氏体时效钢各元素作用

马氏体时效钢各元素作用一、马氏体时效钢简介马氏体时效钢可是一种超厉害的材料呢。

它里面的各种元素就像一个团队里的不同成员,各自发挥着独特又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镍元素的作用镍在马氏体时效钢里就像一个稳定小能手。

它能让钢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就好像给一座房子打了很牢固的地基一样。

镍可以降低钢的相变温度,这样就有助于形成马氏体组织啦。

而且呀,有了镍的存在,钢的韧性会大大提高呢,就像是给钢穿上了一层有弹性的保护衣,让它不容易断裂。

三、钴元素的作用钴这个元素呢,在马氏体时效钢里就像是一个激励者。

它能够促进马氏体的形成,加快这个过程。

同时,钴还能提高钢的强度,就好像给钢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它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四、钼元素的作用钼在马氏体时效钢里扮演着强化大师的角色。

它能形成特殊的碳化物或者金属间化合物,这些东西分布在钢的基体里,就像一个个小的加固点。

这使得钢的硬度和强度都得到显著提升,就像是给钢的身体里安装了很多小的强化装置一样。

五、钛元素的作用钛元素就像是一个精准的调节者。

它可以和钢中的其他元素相互作用,调整钢的性能。

钛能够细化钢的晶粒,让钢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细致,就好像把一块粗糙的布料变得精细起来。

这样一来,钢的强度和韧性都能得到很好的平衡。

六、铝元素的作用铝在马氏体时效钢里有它独特的贡献。

它有助于控制钢中的氧含量,就像是一个清洁小卫士,把钢中的杂质清理掉一部分。

而且铝还能和其他元素共同作用,影响钢的热处理过程,从而改变钢的性能。

马氏体时效钢里的这些元素呀,就像一个超级团队,每个元素都发挥着自己的本事,共同打造出这种性能优异的钢。

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缺了谁都不行呢。

DP800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研究

DP800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研究
中图分类 号 : 4 . TG 1 2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本 文研 究 了不 同临 界 区加热 温度 和过 时效 温度 对 超高 强低 碳 冷轧 双 相 钢 组 织 和 力 学 性 能 的影 响 , 为 制定 合理 的退 火工 艺 制度 提供 有力 的参 考依 据 。
目前 , 世界 各 国高 度 重 视 汽 车 用 高 强 薄 钢板 的 开发 , 双相 钢 以其低 屈服 点 、 高抗 拉强 度 、 屈 强 比 、 低 高初始 加工 硬化 速 率 、 延 伸 率 和 应 力 应 变 曲线 平 高
滑 等优 点 , 成为一 种 成 形 性 能 良好 的 高 强度 新 型 冲
压 用钢 , 现代 汽车 用钢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I ] 轧 是 l 。冷 双 相钢 是通 过严格 控 制加 热温 度 、 终轧 温度 、 轧后 冷 却 速度 、 卷取 温度 、 轧压 下量 、 冷 临界 区退火 温度 、 冷 却 速度 、 时效温 度 和时 间 、 整等 工艺 参数 来获 得 过 平
责 任编 辑
周 守 清
《 技 术新 工艺 》・ 加 工工艺 技 术与材 料 研究 2 0 新 热 0 8年 第 9期
・5 ・ 3
( 0 m m 5 m m Z 0 X 0
5 铰 珩 加 工 内孔 的 优 点
鉴 于 控制 阀功 能需 要 和 结 构 特 点 , 要求 阀芯 阀
工艺 。
作 者 简 介 : 前 华 ( 93) 男 , 科 , 程 师 , 究 方 向 为 汽 徐 1 7 一, 本 工 研 车用 动 力 转 向 器 的 技 术 研 究 、 发 与 工 艺 攻 关 。 开 收稿 日期 :0 8年 5月 2 日 20 0
了产 品 的完 全互换 , 特别适 用 于大 批量 生产 加工 , 单

马氏体钢17-4ph,17-7ph等材料的热处理制度和力学性能 详细

马氏体钢17-4ph,17-7ph等材料的热处理制度和力学性能 详细

供17-4PH/AISI 630圆钢、环件、锻件、钢带、钢板、螺栓紧固件等 UNS S17400/17-4PH/AISI630/SUS630/0Cr17Ni4Cu4Nb, 630合金是由铜、铌/钶构成的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硬度(高达300 0 C/5000 C)和抗腐蚀等特性。

经过热处理后,产品的机械性能更加完善,可以达到高达1100-1300 mpa (160-190 ksi) 的耐压强度。

这个等级不能用于高于300 0C (572 0F) 或非常低的温度下,对大气及稀释酸或盐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它的抗腐蚀能力与304 和430 一样。

一般用于制造耐腐蚀性要求高,同时又要求强度高的零部件,如轴类、阀杆、机械零部件、汽轮机、水刀、喷丝板等。

(本公司材料全部采用二次电渣重熔处理)5不锈钢的海洋腐蚀[5]海洋腐蚀主要指金属在海洋环境下所发生的腐蚀,是一人复杂的电化学过程。

海洋腐蚀就其环境发球湿腐蚀,其性质是电化学腐蚀[5]。

不锈钢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许多重要的海洋工程设备,如热交换器、螺旋桨、泵和阀门等采用耐海水腐蚀的不锈钢。

国内广泛应用的耐海水腐蚀不锈钢有奥氏体不锈钢,高纯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

从海洋腐蚀环境角度出发,沿垂直方向将海洋分为五个不同特性的腐蚀区带,如下图图1海洋腐蚀环境划分示意图[6]5.1不锈钢的海水腐蚀性能不锈钢是易钝金属,其腐蚀规律与碳钢和低合金钢不同,海水中大量的Cr-对依靠钝化防腐蚀的合金破坏极大,一般是全浸区最重(Cl-离子最多,)潮差区次之,飞溅区最轻。

不同海域的环境因素及海生物附着对不锈钢的腐蚀敏感性产生重要影响。

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蚀性通常高Cr钢优于低Cr钢,Ni-Cr钢优于Cr钢,随着Ni、Cr含量的提高耐蚀性增加,降低含C量可提高不锈钢耐蚀性,不锈钢中加入Mo能提高钝化膜对Cl-的抵抗力[6]。

对于不锈钢来说,提高Cr含量、加入Ni\Mo元素,或降低C含量,能增强不锈钢的钝化能力,并提高不锈钢的耐海水腐蚀性能。

不同退火工艺对8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特征的影响

不同退火工艺对8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特征的影响

59作者单位:本钢技术研究院,辽宁 本溪 117000不同退火工艺对80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特征的影响Effect of Annealing Process on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800 MPa Grade Hot Dip Galvanized Dual Phase Steel供稿|关琳,王建平,李沈洋,陈宇 / GUAN Lin, WANG Jian-ping, LI Shen-yang, CHEN YuDOI: 10.3969/j.issn.1000-6826.2020.01.016减轻汽车自重引发了对高强度钢开发的热潮,近几年国内外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的车身用钢显示,双相钢占有率远高于了TRIP 钢、马氏体钢、HSLA 钢等其他高强度汽车用钢。

车身结构件使用双相钢不仅增大车身结构的抗凹陷能力,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并能减轻车身质量、降低了燃油消耗。

近年来由于双相钢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强度级别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镀锌钢板在高级别汽车上的应用也在增加,因此,DP780镀锌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热镀锌双相钢是新一代汽车用钢的主要材料,这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等特点。

国外已经试制出各个系列的产品,对热镀锌双相钢的研究已相对成熟,而国内受限于机组设备,对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如800 MPa 强度)的理论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保温温度对热镀锌双相钢基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机理,对生产工艺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实验材料及方法实验材料本实验用材料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时,生产的热镀锌双相钢冷硬板,经过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制备成230 mm 厚板坯,再经过热轧制备成3.0 mm2020年第1期60退火工艺Metal World热轧原料,冷轧成1.4 mm 连退原料板,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wt%)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本研究采用连退热模拟实验机进行中试模拟实验,将试样加热到800~850℃,均热保温70 s ,以10℃/s 的冷却速率冷至720℃后,以25℃/s 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却至460℃后,保温12 s ,完成镀锌工艺模拟试验,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马氏体转变是指在钢铁中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于钢铁受到了高温和快速冷却的影响,使得奥氏体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马氏体晶格结构。

马氏体转变对于钢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非常重要。

一、马氏体转变的基本原理1.1 马氏体转变的定义马氏体是指由奥氏体通过快速冷却而形成的一种新晶相。

其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强、磁性强等。

1.2 马氏体转变的条件(1)合适的成分:合金元素含量应该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氏体转变。

(2)适当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氏体转变。

(3)快速冷却:只有在快速冷却条件下才能形成马氏体。

二、马氏体晶格结构2.1 马氏体晶格结构马氏体晶格结构是由六方最密堆积结构变形而来的。

其具有三种不同的变体: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和双相马氏体。

2.2 马氏体晶格结构的特点(1)硬度高:由于马氏体的晶格结构紧密,因此其硬度非常高。

(2)脆性强:由于马氏体的晶格结构紧密,因此其韧性非常差,容易发生断裂。

(3)磁性强:由于马氏体中存在大量的铁原子,因此其磁性非常强。

三、马氏体转变的影响3.1 马氏体转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硬度增加: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硬度会明显增加。

(2)韧性降低: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脆性,所以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韧性会明显降低。

(3)延展性降低:由于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延展性会明显降低。

3.2 马氏体转变对物理性能的影响(1)磁性增强:由于马氏体中存在大量的铁原子,因此其磁性非常强。

(2)导电性降低: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其导电性会明显降低。

四、马氏体转变的应用4.1 马氏体转变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钢铁生产中经常采用马氏体转变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常使用高强度钢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而这些高强度钢通常是经过马氏体转变处理后得到的。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单介绍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单介绍

马氏体马氏体、、铁素体铁素体、、奥氏体奥氏体、、双相双相不锈钢不锈钢不锈钢的简单介绍的简单介绍马氏体不锈钢标准的马氏体不锈钢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 和440C 型,这些钢材的耐腐蚀性来自“铬”,其范围是从11.5至18%,铬含量愈高的钢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确保在热处理期间马氏体的形成,上述三种440型不锈钢很少被考虑做为需要焊接的应用,且440型成份的熔填金属不易取得。

标准马氏体钢材的改良,含有类如镍、钼、钒等的添加元素,主要是用于将标准钢材受限的容许工作温度提升至高于1100K,当添加这些元素时,碳含量也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在焊接物的硬化热影响区中避免龟裂的问题变成更严重。

马氏体不锈钢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与回火的状态下焊接,无论钢材的原先状态如何,经过焊接后都会在邻近焊道处产生一硬化的马氏体区,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是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碳含量,当硬度增加时,则韧性减少,且此区域变成较易产生龟裂、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是避免龟裂的最有效方法,为得最佳的性质,需焊后热处理。

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类可以通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对其性能进行调整的不锈钢,通俗地讲,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这种特性决定了这类钢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域温度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使碳化物固溶到钢中之后,进行淬火形成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或γ+α相区,二是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蚀和氧化的钝化膜,铬含量必须在10.5%以上。

按合金元素的差别,可分为马氏体铬不锈钢和马氏体铬镍不锈钢。

马氏体铬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铁、铬和碳。

图1-4是Fe-Cr 系相图富铁部分,如Cr 大于13%时,不存在γ相,此类合金为单相铁素体合金,在任何热处理制度下也不能产生马氏体,为此必须在内Fe-Cr 二元合金中加入奥氏体形成元素,以扩大γ相区,对于马氏体铬不锈钢来说,C、N 是有效元素,C、N 元素添加使得合金允许更高的铬含量。

DP钢

DP钢

DP钢与TRIP钢的组织性能介绍姓名:亓博丽学号:1104240579一、DP钢:双相钢(Dual Phase Steel)1、简介双相钢是指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经过临界区热处理或控制轧制工艺而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F)+少量(体积分数<20%)马氏体(M)组成的高强度钢。

一般将铁素体与奥氏体相组织组成的钢称为双相不锈钢,将铁素体与马氏体相组织组成的钢称为双相钢。

2、化学成分双相钢在化学成分上的主要特点是低碳低合金。

主要合金元素以Si、Mn为主,另外根据生产工艺及使用要求不同,有的还加入适量的Cr、Mo、V元素,组成了以Si-Mn 系、Mn-Mo系、Mn-Si-Cr-Mo系、Si-Mn-Cr-V系为主的双相钢系列。

(1)硅在双相钢中主要起净化铁素体,增加奥氏体稳定性以及固溶强化的作用。

硅对马氏体形成的形态和分布也有明显影响,高硅双相钢容易得到呈纤维状分布的马氏体,这有利于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改善。

(2)锰为扩大γ相区元素,起到稳定奥氏体的作用。

由于Mn的添加将降低Ac1,和Ac3,因此含锰钢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将比低碳钢得到更高的马氏体体积分数。

(3)合金元素铬可增加奥氏体淬透性,降低铁素体的屈服强度,有利于获得低屈服强度的双相钢。

(4)元素铝可以使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析出并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对珠光体的形成具有强烈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工艺参数。

(5)铌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合金元素之一,双相钢中铌的添加可在热轧和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的过程中延迟静态和动态再结晶,进而细化铁素体和淬火后的马氏体晶粒,提高双相钢的强度同时改善其塑韧性。

(6)V和Ti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由于其容易和C, N原子结合生成二次相,故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强化基体的作用。

3、性能指标由于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具有细化晶粒、晶界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亚晶结构及残留奥氏体利用等强韧化手段,而使得双相钢综合性能优良,表现在其既具有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韧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相钢的力学性能与淬火温度的关系见图 "、图 .,图中屈服强 度 ! 3 因为双相钢无明显的屈服 点,故用条件屈服点! 2+# 来表示。
图#
$%&#’& 钢经不同工艺双相处理 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
$%&#’& 钢经不同工艺双相处理 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
图!
$%!( ) #* 钢经不同工艺双相 处理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万方数据
&2 附加精整轧制或其它附加工序;




第 #5 卷
高密度的可动位错,即在低应力下可激活的位错
[0 / 1] [&2] ,- 与 , 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 ,高的应 源 [&&] 变速率敏感性以及较高的内应力 等因素有关。
(!)有较高的延伸率; (")最大载荷附近有一个平坦区,它覆盖了 较宽的应变范围,这表明双相钢在拉伸时形成的 缩颈是浅的或者说缩颈区是扩散的。
(&)对 $%&’(& 和 $%)# * ’+ 两种钢进行合适 的热处理,可以得到 ; 3 ! 的双相钢组织。 (’)当钢的含碳量一定时,随着两相区加热 温度升高,双相钢中 ! 含量增加;在相同热处 理温度下热处理时,随钢材含碳量增加,双相钢 ! 含量也增加。
$)




第 )< 卷
(!)双 相 钢 的 强 度 只 与 钢 中 " 含 量 有 关, 而与 " 中的含碳量无关。随着双相钢中 " 量的 增加,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随着 " 量的增加而下降,应变指数 # 值与屈服强度呈 反比关系。 参 考 文 献
马氏体含量对 !"#$%# 和 !"&’($) 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苏 钰 符仁钰 李 麟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 !"""#!)
将 $%&!’& 和 $%(# ) !* 钢在两相区不同温度下加热和淬火,可以得到( + , -)的双相组织,与此同时研究实验用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 表明: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屈服点低、连续屈服、没有明显的屈服点等特性;提高两相 区的淬火温度,可使马氏体量增多;在相同淬火加热温度下,淬火组织的马氏体量随钢的含 碳量增加而增多;双相钢的强度只与它所含的马氏体量有关,而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无关。 【关键词】 双相钢 金相组织 马氏体量 力学性能
本次试验得到的金相组织如图 $ 所示。可以 看出:双相钢组织形态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岛 状马氏体。 "#$%&$ 钢含碳量虽低,但在水冷条件 下仍可得到 0 组织,这是因为在双相处理中," 相的实际含碳量高于钢的平均含碳量,所以在水 冷的条件下低碳钢也能得到双相组织。当钢材含 碳量相同时,随着两相区加热温度的提高,0 量 增加;或加热温度相同时,含碳量高的钢 0 的 量多,这是因为随着碳含量增加,在铁—碳相图 上根据杠杆定律, "相的量增多,则在两相区加
N
第!Q卷
第U期




MB?V!Q, WBVU
$SXW*SXY -Z=X4$ [.?3,! " " U !" " U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
!""!#$ %" $&! ’()$!*+,$! #%*$!*$ %* $&! ’!#&(*,#(.)%.!)$,!+ %" /0(- .&(+! +$!!-+ %" +12342 (*/ +156738
$. /. +. 0123. 45 452 ( $6728675 925:1;<5%3)
【 (9:1;<=1 】
=61 >.7? @67<1 <%;.A%.;1( + , - )AB.?> C1 BC%7521> D612 %61 <%11?< BE
$%&!’& 72> $%(#F!* D1;1 617%1> 72> G.12A61> 7% >5EE1;12% %1H@1;7%.;1 I =61 <%;1<<F<%;752 A.;:1< >5<@?731> %61 A67;7A%1;5<%5A< BE ?BD 351?> @B52%,AB2%52.B.< 351?> 72> 2B BC:5B.< 351?> @B52% I J5%6 %61 <7H1 A7;CB2 AB2%12%,%61 H7;%12<5%1 :B?.H1 E;7A%5B2 DB.?> 52A;17<1 C3 ;5<528 %61 G.12A6528 %1H@1;7%.;1 52 %61 %DB @67<1 7;17;%61 H7;%12<5%1 7HB.2% BE %61 G.12A61> <%;.A%.;1 DB.?> 52A;17<1 D5%6 %61 52A;17<1 BE %61 A7;CB2 AB2%12% 7% %61 <7H1 %1H@1;7%.;1 I =61 <%;128%6 BE %61 >.7? @67<1 <%11? 8;1D B2?3 D5%6 %61 52A;17<528 BE %61 AB2%12% BE H7;%12<5%1, 72> 67> 2B BC:5B.< ;1?7%5B2<65@ %B %61 A7;CB2 AB2%12% 52 H7;%12<5%1 I
错线将刚性通过粒子而不发生弯曲,这样便大大 减弱了原来的强化效应,使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显 著降低。
万方数据 双相钢的连续屈服可能和其组织中包含有较
第-期

钰等:马氏体含量对 $%&’(& 和 $%)#<’+ 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于存在实验误差,个别数据点出现偏差) 。 测量临界区不同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钢中 ! 体积百分含量,如图 " 所示。
"#’( ) %*
%+%
双相钢板的实验方法
本次试验的两种钢板 "#$%&$ 钢和 "#’( ) %* 钢通 过 在 (! < ") 两 相 区 内 (!6= 、 (76= 、 (:6= 、:66= 、:%6= 各 温 度 区 等 温 加 热 后 快 速 用盐水淬火,获得了不同比例的( > < 0)双相 组织,然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用 ?@ABCA# ) %$
图.
$%!( ) #* 钢经不同工艺双相处理 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
!+!
双相钢机械性能与组织的关系 双相钢具有高的强度是与双相钢的显微组织
双相钢的 4 值较一般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高强 度钢 大(一 般 冷 冲 压 低 碳 钢 的 4 值 在 2+&5. / 2+##.,低 合 金 高 强 度 钢 的 4 值 为 2+&& / ["] ,双相钢高的加工硬化指数和它的组织 2+&#) 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 中的高密度位错、强韧的 - 岛、结合得很好的 , 和 - 界面等都会导致加 工硬化率升高,使微孔的产生和聚集发生困难,
8 值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继续塑性变形的能 力,是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的性能指标。经过 实验得知, 8 和材料的屈服点 ! 9 大致呈反比关 系,即 8 ! 9 1 常数。
图"
马氏体含量与淬火温度及碳含量的关系 图6 不同淬火温度下 $%&’(& 钢抗拉 强度的拟合值与实验值
从图 " 可见,随淬火温度的提高,钢中马氏 体的体积含量相应增加,含碳高的比含碳低的钢 ! 量增加更多,即对淬火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这一测量的结果印证了前述钢强度随淬火加热温 度升高而提高是由于钢中马氏体量增加的分析。 图 # 是 $%&’(& 钢强度与钢中马氏体量的关系图, 对 $%)# * ’+ 钢的强度与马氏体量的测定结果也 呈类似关系。
[!]
本次实验选用的 "#$%&$ 钢和 "#’( ) %* 钢成 分分别如表 $ 所示。
实验用钢 #$"!%" 和 #$&’ ( !) 的化学成分
元素含量 ,-#. "2 !6+’ 6+669 ) ) " !6+6%9 6+6$ !6+6’9 6+66’ 3 !6+6’ 6+6%7 !6+6’9 6+6$: 45 "6+6% 6+6%: "6+6$9 6+6!
["] 推迟缩颈发生 。也因此双相钢的断裂行为是塑
特征有关的。双 相 钢 主 要 由 , 和 - 小 岛 组 成。 因为 - 具有较高的强度,位错通过 - 较困难, 导致位错在 ,—- 界面上塞积,塞积端的应力集 中将引起 - 变形,从而形成晶界强化,使得双 相钢具有高的强度 。 双相钢的屈服强度低是因为当对一般低合金 高强度钢进行临界区热处理时,因新生 , 的生成 而出现无沉淀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