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札记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全文)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全文)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一、横向打通文论要点与柏格森认为笑是“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某种机械刻板的东西”,介绍他的生命哲学,“笑”的理论更易吃透。

讲“精神分析学说”的文论,就必须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一个整体,指人的个性构成,与通常所指的人的品质有所区别。

人格整体包括3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中的3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支配作用。

与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的是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

如果只介绍“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或者梦的理论,没有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介绍就显得很突兀。

对荣格“原型”理论的认识必须在弗洛伊德个人“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引进“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分析心理学”的“原始意象”、“自主情结”等文论要点就会迎刃而解。

再如,解构主义文论,罗兰·巴特是从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反思走向解构主义的。

他在《S/Z》中开宗明义:“从每个故事里抽取出它的模型,以这些模型再建立一个巨大的叙述结构,然后(为了验证)又回到任何一部作品上去:这件任务使人力倦神疲,而且索然寡味,因为文本因此而失去了差异。

”而德里达是从语言学出发,反对逻各斯(语言)中心主义,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这里须适当介绍索绪尔的语言学知识。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就具体语言符号而言,能指是随意的,与所指没有必定的联系。

任意性、差别性局限于能指领域。

语言优于文字,文字的首要用途是记录语言。

德里达认为“所指”领域同样存在任意性和差别性,语言并不优于文字。

为此,他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达到反传统的目的,说明“所指”世界构成一个流动的意义指涉过程,它也是不确定的。

至此,德里达在深广的背景下,打开了解构主义的大门。

“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他后来自造“分延”(differnce)、“播撒”(dissemintion),“踪迹”(trce)等新词也正是以自己的理论为基础的。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4-5+讨论情歌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4-5+讨论情歌
作品系统之英美新批评
学派界定: “新批评”得名于美国文艺批 评家兰色姆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一 书, 奠基者: 艾略特和瑞恰兹。 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 一/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英国发端/三十 年代在美国形成/于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蔚 成大势。五十年代后期衰落
新批评不同世代的代表人物
英美新批评实践-反讽
布鲁克斯提出的一个批评术语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 相互对立”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意颠倒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也可以表 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详解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 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 言现象。 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 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 境而产生变化。 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 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 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 相反的意义。
详解
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凡当至少两种 似乎不相容的文学元素构成新的统一体 时,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且在对立 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衬映, 使读者的思维不断在各极中往返、游移, 在多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立体感受。
张力的形成
语言张力则是指由语言所直接促发的多 重意义、别样意蕴对单纯、有限的语言 外壳的冲击。这在语法叛逆、异质冲撞、 比喻、“无词的言语”等四个方面突出 地显现出来
早期代表人物: 休姆/艾略特/瑞恰兹 第二代代表人物:燕卜孙/兰色姆/布鲁克 斯/退特/沃伦/ 第三代代表人物:韦勒克/威姆萨特
英美新批评总体描述
新批评: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独立 自足的世界/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文学活动 的本源/以作品为本体/从文学作品本身出 发研究文学/反对传统社会历史研究和传 记研究/反对文本发生学研究的心理学视 角/反对传统的印象式批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女性主义批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女性主义批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女性主义批评165.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概述:①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持续发展。

②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为鲜明的政治倾向。

③它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诸多批评流派如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增强了其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与女性阅读等。

(2)主要主张与研究领域有:①要求以一种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更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②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新评价文学史。

③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

④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

(3)现实背景:①女权主义批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②在要求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权利的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女权主义批评应运而生,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大量性别歧视和女性作家作品受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等现象,并对之加以批判。

③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这样依托争取女权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发展起来的,反之又为女权政治运动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武器,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4)思想来源:①60年代起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多方面启示。

②女权主义批评还继承了一些重要先驱者的理论创造(5)主要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沃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娃。

(6)影响评价:①从总体上看,女权主义批评顺应了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深化的趋势,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其批评研究的成果也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做出了独特贡献而占据一席重要之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

第一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之读书笔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英国特雷.伊格尔顿著。

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一般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英美文学界的最新代表人物。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出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批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

本书的目录是:序,导言,1、英国文学的兴起,2、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3、结构主义与符号学,4、后结构主义,5、精神分析,结论:政治批评,参考书目,中外人名对照表,译后记。

本书确定本世纪文学理论变化发展的开端是在1917年,革命于俄国形式主义。

首先,伊格尔顿在导言中分析论证了文学是什么,通过对文学定义的假设分析及对相关价值判断标准的判定,伊格尔顿认为“文学并不存在”。

伊格尔顿在书中为我们勾勒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三条主要脉络。

一条是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理论,一条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一条是精神分析理论。

下面来分而述之:一、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海德格尔的方法一般被称为“诠释现象学”,以区别于胡塞尔及其追随者的“先验现象学”,因为它建立在历史解释问题而非意识先验问题的基础上。

伽达默尔认为,在历史的天空下,沉思地综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是一个起统一作用的本质—传统,一切有效的作品都属于这一传统。

历史不是一个斗争、割裂和排斥的场所,而是一条连续的链,一条永远流动的河。

伊格尔顿认为,诠释学视历史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并力图耐心地消除这一无止境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但却导致了一个系统性的交流失败,即诠释学无法面对意识形态这一问题:人类历史的这一对话至少有半数时间乃是权势者对无权势者的对白,交流双方,比如男人和女人,很少处于平等地位。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导言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导言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导言读后感导言一上来就给我一种感觉,这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啊,就像一锅超级大杂烩。

各种流派、各种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得很。

就好比是一群性格迥异的人在一个大舞台上抢着麦克风,都想把自己的那套说法喊出来让全世界听到。

我特别佩服作者的一点是,他能把这么复杂的东西讲得还算有条理。

他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们先大概浏览一下这片理论的“景区”,告诉我们哪里是结构主义的“山头”,哪里是后结构主义的“溪流”,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搞清楚每个地方的细节,但至少知道了它们大概的方位。

在这导言里,我发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好像特别爱“折腾”。

以前我以为文学理论嘛,就是研究研究作家怎么写、作品写了啥,但是这里面提到的很多理论,感觉像是要把文学整个翻个底朝天,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像是用放大镜、显微镜,甚至是X光机一样。

有时候觉得这些理论家们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非要把好好的文学这个“玩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么折腾,才让我们看到了文学更多的可能性。

而且,这导言还让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文学理论和社会啊、文化啊这些东西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二十世纪西方社会发生了那么多的大事,就像世界大战啊、科技大变革啊,这些都像一双双无形的大手,在搅和着文学理论这锅汤。

文学理论不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东西,而是和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的。

不过呢,读这导言也有点小头疼。

里面那些专业术语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时不时跳出来吓唬我一下。

什么“文本性”啊、“互文性”啊,感觉就像在听外星语一样。

但是我又觉得这也是一种挑战,就像是在玩一个解谜游戏,我得慢慢把这些术语的意思搞清楚,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奇妙的西方文学理论世界。

总的来说,这篇导言就像是一把小钥匙,虽然还没有完全打开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这个大宝箱,但已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探索下去了,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多少关于文学的秘密宝藏。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在阅读了关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相关著作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思考全新领域的大门。

二十世纪,是一个文学理论蓬勃发展、流派纷呈的时代,每一种理论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学的浩瀚宇宙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强调对文本的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普遍规律和模式。

这种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并非是作者个人情感的随意表达,而是受到一定的结构规则所制约。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剖析,结构主义试图揭示出那些深层的、稳定的结构关系。

这让我思考,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是否常常只关注表面的情节和人物,而忽略了背后潜在的结构框架?结构主义提醒我们,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表面的呈现,更在于其内在的结构组织。

而在众多理论中,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则为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作者创作动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和本能欲望对行为和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往往可以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得到更深入的解读。

例如,一些人物的梦境、无意识的言语和行为,可能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

这使我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揭示。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则将关注的焦点从作者和文本转移到了读者身上。

它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和反应对于作品的意义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读者由于其背景、经历和阅读期待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阅读时,其实是在与作品进行一场独特的对话,我们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构建了作品的意义。

后结构主义对传统的结构主义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它质疑了那种认为存在固定的、普遍的结构和意义的观点,强调了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

后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本身是不稳定的,文本的意义是在不断的阅读和解释中生成的。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并非是一个封闭的、具有确定意义的实体,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领域。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言西方文论,又称西方文学理论,是西方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产物。

它起源于古希腊,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摘抄和解读。

二、古希腊时期1. 柏拉图:《理想国》摘抄:诗人只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只是对现实的扭曲,而不是真实的反映。

解读:柏拉图认为诗人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扭曲,而非真实。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文学本质的讨论。

2. 亚里士多德:《诗学》摘抄:悲剧是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通过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解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通过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净化心灵。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西方文论提供了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中世纪时期1. 奥古斯丁:《忏悔录》摘抄: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解读:奥古斯丁认为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宗教价值,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2. 阿尔贝蒂:《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解读:阿尔贝蒂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模仿性,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1. 布尔乔亚:《论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解读:布尔乔亚认为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创造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产生了影响。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摘抄:戏剧是一种揭示人性的艺术,通过戏剧可以展示人类的善恶。

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强调了戏剧在揭示人性方面的作用。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读书笔记【篇一: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赵一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北京第1版)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

与此同时,它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学潮流。

作为新学,文论图变心切,反复倡导观念变革。

革新之余,它们还喜欢在自己名号前,添加新(new-)、超(super-)、反(anti-)、后(post-)之类头衔,以此标榜先进,或与众不同。

二战后,这些“加帽子”的文论流派层出不穷,诸如新左派、新历史,超现实、超自我,反文化、反表征、反俄狄浦斯,后工业、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后形而上学,不一而足。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

从尼采到福柯,各色批判思潮绵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突破人文传统,引领西方学术创新图变。

(序言001)2、文论研究为何如此困难?(序言002)(a. 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

b.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经过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全球遭遇误读。

c.文论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不断对传统发出挑战,是英雄也是麻烦制造者。

d.作者认为,文论的最大麻烦在于其危机求变逻辑。

反复受挫中产生的游戏癖好、意义虚无、理论商品化等等。

)3、准确说,西方现代性既非两项合成,亦非四项并列,而是三位一体:即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

作为理性,它包含三个子项,分别是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艺术理性。

我们所说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或曰欧美现代派文学,一般从1857年算起,即文学史上同时出现波德莱尔《恶之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那一年。

而俄裔作家纳博科夫1958年在美国出版畅销书《洛丽塔》,则象征了后现代文学的出场。

(现代性:文艺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社会现代性:a时空分割重组农业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学为人提供了粗略时序,其特点是时空相联。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120.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是什么?(1)结构主义文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的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传统,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极致;同时又开启了解构主义那种颇具颠覆意味的解构思想。

(2)其理论产生主要受到的影响之一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索绪尔一反传统语言学以历时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区别的方法,在历时与共时的方法中倡导了共时性研究方法,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的差别,带来了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3)其理论产生主要受到的影响之二是: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他认为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他所能理解的世界,事实是由他头脑中关于真实的信念来框定的,维柯这一思路实际上是在寻求早期人类思维的“结构”,可以说他是结构主义思想的先驱人物。

(4)其理论产生主要受到的影响之三是:“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①在西方思想史上始终存在一个本质和现象的二元对立,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由来和发展都得由它的内在本质来说明,这种内在本质是现象底层的具有深度的东西,阐释这一本质又是从一个普泛模式来立论的,这一模式被称之为深度模式。

②结构主义虽然没有统一定义的深度模式,但其在方法论上是有对深度模式的追求的。

从这一点看来,结构主义与语言学转向后的总体趋势迥异其趣,③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中,神的主体性逐渐被人的主体性所取代。

加之科技进步助长了人的主体力量,整个外部世界都变成了人所征服和奴役的对象,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副作用都逐渐显露出来,人的主体性地位也因此受到怀疑。

哲人通过张扬结构系统自身的自主自足来代替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之后的主体性消释趋势。

121.结构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显著特点:①它不是一个观点统一的流派,其内部观点差异甚至还很大。

②它可以与其他体系联姻形成新的流派如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等。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篇一: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赵一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北京第1版) 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

与此同时,它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学潮流。

作为新学,文论图变心切,反复倡导观念变革。

革新之余,它们还喜欢在自己名号前,添加新(new-)、超(super-)、反(anti-)、后(post-)之类头衔,以此标榜先进,或与众不同。

二战后,这些“加帽子”的文论流派层出不穷,诸如新左派、新历史,超现实、超自我,反文化、反表征、反俄狄浦斯,后工业、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后形而上学,不一而足。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

从尼采到福柯,各色批判思潮绵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突破人文传统,引领西方学术创新图变。

(序言001)2、文论研究为何如此困难?(序言002)(a. 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

b.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经过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全球遭遇误读。

c.文论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不断对传统发出挑战,是英雄也是麻烦制造者。

d.作者认为,文论的最大麻烦在于其危机求变逻辑。

反复受挫中产生的游戏癖好、意义虚无、理论商品化等等。

)3、准确说,西方现代性既非两项合成,亦非四项并列,而是三位一体:即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

作为理性,它包含三个子项,分别是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艺术理性。

我们所说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或曰欧美现代派文学,一般从1857年算起,即文学史上同时出现波德莱尔《恶之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那一年。

而俄裔作家纳博科夫1958年在美国出版畅销书《洛丽塔》,则象征了后现代文学的出场。

(现代性:文艺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社会现代性:a时空分割重组农业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学为人提供了粗略时序,其特点是时空相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