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合集下载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走进了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打开了全新的文学视野,也让我对文学的本质、价值以及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这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核心所在。

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他并非完全否定外部研究的价值,而是指出在研究文学时,应当首先立足于内部研究,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在特质。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形式具有“决定性”的观点。

形式不是内容的附庸,而是与内容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并非只是装饰,而是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传达。

这让我认识到,在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好的文学批评应当既具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又能够运用严谨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直觉来评价作品,而应当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和系统的批评方法。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批评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充分理解和阐释作品。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这些变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提醒我们,在研究文学历史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的描述,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内在逻辑。

此外,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比不同国家或文化的文学作品,而是要通过比较揭示文学的普遍规律和人类文学的共同本质。

这使我明白,比较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拓展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
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 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 “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
同日常语言相比:日常语言也能表情达意,也能注意到符号自身,但文学语言在语源 的发掘和利用上更加用心,每种艺术品都能给与原有的材料以某种秩序、组织和统一性, 文学就是使语言诗化,而且文学语言没有实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 显现在文学所涉猎的范畴内,它们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 歇根大学,1926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 、《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 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 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 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 内部研究。
第二章探索了文学的性质。“文学”一词从词源上讲,指手写的或印行的文献,当然 完整的文学概念是不能少了“口头文学”的。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不同于对文明历史的研究, 也不仅仅是对名著的研究。于是作者从研究文学的基本要素——语言,来探究文学的本质。 同科学语言相比: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要求语言符号与对象之间的一致性,而文学语言 的特点在于:1、充满了歧义,而且其中还充满了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它是高 度“内涵的”。2、文学语言除了指称性以外,还能表情达意。3、文学语言强调语言自身 的意义,语词的声音象征,比如格律和声音模式等。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藏满珍宝的神秘古堡。

起初,我带着好奇和期待,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却没想到,门后的世界如此广阔而深邃。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思想盛宴。

就拿他对文学本质的论述来说吧。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经验的凝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阅读体验。

那是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

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小说,名字叫《平凡的世界》。

起初,我只是想随便翻翻,打发一下时间。

但没想到,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住了。

我仿佛看到了孙少安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我能感受到他对家庭的责任,对土地的热爱,那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就像是从书页中渗透出来,直接钻进了我的心里。

还有孙少平,那个怀揣着梦想,不甘心被命运束缚的年轻人。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求学,在矿井下辛苦工作,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既敬佩又感动。

我读着读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我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韦勒克所说的文学的本质。

文学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而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人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命运。

再来说说韦勒克关于文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观点。

他强调既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内部元素,也要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读《红楼梦》的经历。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被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优美的诗词所吸引。

那些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情节安排,让我惊叹不已。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在接触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之前,我对于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那些让人陶醉的诗歌、扣人心弦的小说和发人深省的散文上。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一个充满了思考、辨析和探索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让我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过程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的论述严谨且富有逻辑,却又不失生动和活泼。

比如说,在谈到文学的类型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类型,而是通过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让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剖析。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和情节,更有着深层次的结构和意义。

就好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庞大而复杂的部分隐藏在水下。

他以《哈姆雷特》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我明白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个侦探,在韦勒克的引领下,一点点地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秘密。

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新的观点而兴奋不已,忍不住放下书,自己思考上好一会儿。

还有啊,韦勒克对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

他说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骆驼祥子》。

以前读的时候,只是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悲哀,而现在通过韦勒克的理论,我明白了这部作品背后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另外,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强调批评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但同时也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这让我明白了,当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文学的洗礼。

以前对于文学那些模糊的、感性的认识,现在变得更加清晰和理性。

(完整版)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完整版)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王连功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著作《文学理论》,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代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却经历了两个阶段。

80年代曾经在国内流传甚广,但是随后却难觅踪影,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终于让这本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内重新被众多学者认识。

我也是经过多年期盼才一睹为快。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初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

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序中作者称“我们力图把‘诗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探索”)、‘文学史’(文学的“动态”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静态”相对照)这四个范围统一成一体。

”1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由此发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并且指出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其中每一术语都只能描述文学作品的一个方面,或表示它在语义上的一个特征;没有单独一个术语本身就能令人满意。

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3韦勒克由此在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批评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将文学区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他们把外部研究分为四种:第一,文学与作者。

韦勒克认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4“(虽然如此),作家的传记和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的反映的关系。

……从这些界说的意义来说,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是有用的。

”但是韦勒克同时指出“不论传记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如果认为它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则似乎是危险的观点。

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文学和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psychology of literature)的含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下同2同上书,第3页。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在文学的茂密丛林里展开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深邃的文学世界。

韦勒克的论述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思考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在书中,韦勒克对于文学的本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强调文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艺术形式,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定义。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读一本小说的经历。

那是一本在书架角落里毫不起眼的书,书的封面有些磨损,甚至书名都有点模糊不清。

可当我随手翻开它,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

那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故事。

小镇不大,人们彼此熟悉,生活看似平静如水。

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情感纠葛。

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有着大大的眼睛和倔强的性格。

她梦想着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每天在小镇的杂货店帮忙。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总是对她吹毛求疵。

但女孩从不抱怨,默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穿着整洁的西装,举止优雅。

女孩在与他的短暂交流中,仿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影子。

从那以后,女孩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渴望改变的种子。

韦勒克说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声音层面、意义层面等等。

在这个小镇的故事里,那些细腻的描写,比如小镇街道上的尘土在阳光下飞舞的样子,杂货店陈旧的货架上摆放的物品,都是声音层面的展现,让我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个场景。

而女孩内心的渴望和挣扎,则是意义层面的核心,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再深入读下去,韦勒克谈到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相互影响。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本小说中的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家工厂要在小镇边上建厂,这给小镇带来了一些工作机会,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这位在文学理论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学者,其著作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韦勒克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是文学研究的核心;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一观点让我对文学研究的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前,我在看待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更多地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外部因素去理解,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在特质。

韦勒克的理论提醒我,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去分析其艺术手法、叙事结构、意象运用等,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多层次结构”的概念。

他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由声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象征和神话层面等多个层次构成的。

这使我在阅读时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努力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

比如在读诗歌时,除了感受其韵律之美,还会思考其中的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可能蕴含的文化和历史隐喻。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客观的、科学的,但同时也不能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该基于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这让我明白,在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时,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要保持对文学之美的敏锐感知。

此外,韦勒克还对文学的类型、文学史的编写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文学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实践不断演变的。

这让我在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变化和创新。

在阅读韦勒克的著作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他的理论与实际的文学作品相结合,以加深对其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我运用韦勒克的“内部研究”方法,仔细分析了小说的叙事视角、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1.贺拉斯提出:“甜美”及“有用”其他如快感和教训的看法、宣传和纯粹的声音、意象的组合的看法的对立、游戏和工作的争论。

2.替代作用3.传达知识:其中的人物既是个别又是类型,因为他是由许多类型所构成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人性知识;使自己觉察所看到的事实;4.文学的真理:文学作品通过每一艺术上完整连贯的作品所包含的对人生的看法来宣示自己的”真理”;艺术可以发现和洞察真理,并加以宣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读者,使之接受作家个人的人生态度。

)5.净化作用:但是文学究竟是宣泄我们的情感。

,还是相反激起了我们的情感呢。

结论:诗歌可以有多种作用,而忠实于它的本性是它基本的和主要的作用。

第四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学语文学research1、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者的区分:把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或看成文学史。

但是三者又是完全互相包容的。

文学史家必须是一个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纵使他只想研究历史。

文学史对于文学批评也使极其重要的,因为文学批评必须超越单凭个人好恶的最主观的判断。

2.认为文学史的主要课题是作家的创作意图这样一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艺术品的意义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的结果即历代的无数读者对此作品批评过程的结果。

绝对主义的观点诉诸“不变的人性”或“艺术的普遍性”。

透视主义的观点要求我们研究某一艺术作品时必须能够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个时代的和以后历代的价值。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错误的,但是现在很多学者都推崇相对主义,而在实际的过程中又作着文学批评的工作,也导致了反对研究现存作家。

第五章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法国人维尔曼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

几种含义:口头文学、对两种或更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法国比较文学学派)、把它与文学总体的研究等同起来,世界文学是由歌德提出的。

他期望各国文学有朝一日能合而为一。

总体文学,指诗学或者文学理论和原则,后来作为与比较文学形成对照的特殊概念。

研究超越民族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和文学风尚。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别、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部分初步工作第六章论据的编排与确定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搜集研究材料,细心的排除时间的影响,考证作品的作者、真伪和创作日期。

两个层次:作品文本的搜集和校正;作品的创作日期、真伪、作者、合作者和修改增删等问题的考证,称为“高级校勘”。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搜集和汇总材料,不管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

书目对于研究的艺术作品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的作用。

2、编辑的工作。

对手抄本的处理3、校阅的程序即考证出各抄本的系谱的工作。

在书本编辑中出现的几种问题如注释,版本,考证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4、以上是对作品文本的确定,以后便要着手解决作品的系年、真伪、作者以及修订情况等问题。

第三部文学的外部研究引言第七章文学和传记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传记的作用:1、有助于揭示诗歌实际产生的过程;2、对一个天才的内在价值的研究;3、为系统地研究使人的心理和诗的创作过程提供了材料。

其真实度和可信度?很多是根据其作品进行虚构,弄出传奇式的人生经历。

应该注意的是作家不能成为他笔下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观点、美德和罪恶的代言人,作家的生活与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所以在研究时也应当分辨开两类诗人即主观的诗人和客观的诗人。

即使是主观诗人其自传性的个人叙述与同一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仍存在差别。

认为艺术纯粹是自我表现,使个人感情和经验的再现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传记也只是作家的一个梦并不是真实的,首先忠实于文学的传统和惯例。

结论:要将传记解释法应用到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上,都必须对每一个别的情况做细心的审查和研究,因为艺术作品不是供写传记用的文献。

虽然如此,使人的的作品也往往是诗人本身的经验、本身的生活传统的戏剧化表现。

其作用:1、具有评注上的价值,解释作家作品中的典故和词义。

2、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文学史上所有真正与发展相关的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即一个作家艺术生命的成长、成熟和可能衰退的问题。

3、也为解决文学史上其他问题积累资料。

但是它并不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

第八章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心理学:1、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

例如认为诗人的天赋是补偿性的。

弗洛伊德则认为艺术家本来就是背离现实的人,因为他不能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于是他就在幻想的生活中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勃勃的愿望即诗人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

但是很多作家要任务要尽其可能去做一个神经病患者。

例如荣格和艾略特都认为人的内心的底层潜存着集体无意识即已经封闭起来的我们民族以往的记忆,甚至是史前期人类的记忆。

各派对艺术家的划分。

2、也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或者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

在诗人的印象和表现之间是有差别的。

灵感即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因素。

可能是字与字之间的联想也可能是我们内心的意念所指的对象之间引起的联想。

主要是因时间和地点上的衔接性以及相似性或者是不同性引起的。

3、最后,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

详见下一章节。

第九章文学和社会文学再现生活,而生活在广义上则是一种社会现实。

文学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文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

文学不是社会进程的一种简单的反映而是全部历史的精华、节略和概要。

关系:文学实际上取决于或者是依赖于社会背景、变革、发展等方面的因素。

1、作家是社会的一部分。

作家的出身的问题的研究,而这一点是否也决定了他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立场呢?作家一般是为其他的社会阶级服务的。

2、研究文学的经济基础和作家的社会地位时势必要研究作家与读者的密切关系,研究他在经济上对这些读者的依赖问题。

3、政府对文学的资助即对文学的支持和鼓励对文学的影响。

但是关于文学生产和它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确切关系或者读者大众对一个作家的确切影响等问题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4、作品的成功、保存、流传的文化情况或者是作家的名望和声誉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

如何处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把文学作品当作社会文献,当作社会现实的写照来研究。

对社会态度的研究道德史、思想史的研究。

因为文学作为某一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只能发生在某一社会的环境中。

文学作品最直接的背景就是它语言上和文学上的传统,而这个传统又要受到总的文化“环境”的巨大影响。

文学与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之间的联系是最为直接的。

2、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在其揭示一个作家的作品中所含蓄或潜在的社会意义时,显出它最大的优越性。

但是也存在着极大的缺陷。

3、知识社会学:不但注意到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在立论上的先决条件和含义,而且也强调隐藏在调查者背后的设想和倾向性。

但常常蒙受本身过分的历史主义之害,最终走向怀疑论。

第十章文学和思想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

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

与此相反的意见是完全否定文学和哲学的任何关系。

文学可以看作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种记录,因为文学史与人类的理智史是平行的,并反映了理智史。

对于理智和情感的处理。

狄尔泰将思想史中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实证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自由唯心主义或称二元唯心主义。

并将不同的作家归入其中。

精神史哲学与文学间的紧密联系常常是不可信的,强调其关系紧密的观点往往是被夸大了。

因为这些观点是建立在对文学思想、宗旨以及纲领的研究上,而这些必然是从现存的美学公式借来的思想、宗旨和纲领,只能和艺术家的实践维持一种遥远的关系。

第十一章文学和其他艺术文学和美术、音乐的关系:1、诗从绘画、雕刻或者音乐中汲取灵感。

艺术品可以成为诗的主题。

同时文学也可以成为绘画与音乐的主题,特别是声乐和标题音乐的主题。

另外有时文学确实想要取得绘画的效果,成为文字绘画或者想要取得音乐的效果而变成音乐。

但这一点仍然是大可怀疑的。

诗中的音乐性与音乐中的旋律是根本不同的东西。

而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合作是存在的,但最好的诗歌很难进入音乐,而最好的音乐也不需要歌词。

2、艺术间们创作的目的和理论。

从事不同艺术的艺术家表达了听来相同和类似的创作意图。

可是理论和意图在不同的艺术中完全不同,更不用说艺术家的活动所产生的具体结果,即作品及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了。

例如音乐就不可能有古典主义,因为古代的音乐是不为人知的不可能形成音乐的进化。

不同的形式它们的社会背景或理智背景都是不同的。

3、对于各种艺术之间比较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在分析实际艺术品,也就是在分析它们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