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合集下载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12.1复习笔记一、诗或文学作品的定义关于诗或者说文学作品是什么、在哪里的问题,存在几种需要批判和驳斥的答案:1.第一种答案的主要观点及其错误性(1)主要观点:最流行、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或一幅画一样的性质,和它们一样是一个客体。

这样,文学作品就等同于一张白纸或羊皮纸上留下的黑墨水线条,或者,如果人们记起巴比伦的诗歌,那它就是砖上刻着的槽子。

(2)这种答案的错误性①存在着大量的口头“文学”。

有些诗歌或故事从来没有以固定的形式写下来,但仍然继续存在着。

这样,黑墨水的线条只能是记录必然已经存在于什么地方的一首诗的方法。

②印好的书页包括了大量的因素,如铅字的大小、铅字的类型(正体、斜体)、开本的大小等其他许多因素,但这些因素对诗来说是外在的。

③印刷在诗中的作用决不仅仅表现在这类为数极少的印刷古怪的作品中,诗行的结尾、诗节的安排、散文的分段,以及那些只有通过拼写才能理解的眼韵或者双关语以及许多类似伪手法都必须看作文学作品中不可分割的因素。

2.第二种答案及其错误性(1)第二种答案:文学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讲述者或者诗歌读者发出的声音序列中。

(2)这种答案的错误性在于①每次大声朗诵一首诗或者背诵一首诗只是在表演一首诗,而不是这首诗本身。

②存在着大量的根本不可能诉诸声音的书面文学。

③人们总是把印刷的许多文字作为总体来看,并不把它们分解成一系列音素,不仅不会去大声诵读,甚至不会去默读④一首诗每诵读一次就要比原诗多一些东西:每一次表演都包含了一些这首诗以外的因素,发音方面独特的气质、音高、速度、轻重音的安排,这些因素要么是由诵读者的个性决定的,要么表明了他对这首诗解释的方式。

况且,诗的诵读不仅给诗添加了个人的因素,而且还往往代表了对诗中暗含的各种成分——声音的高低、诵读的快慢、重音的安排和强度——的选择。

⑤有大量的文学是相对独立于音响模式之外的,音响在一首诗的结构中可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说一首诗是一系列音响就像把书页上的印刷看得高于一切一样令人不满意3.第三种回答及其错误性(1)第三种回答:诗是读者的体验。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固然是有的,但他的职责与作者完全不同,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知性的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者研究的材料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包含大量的非理性因素,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便与绘画史家和音乐世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与社会学家和解剖学家没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性的批评“创造性的批评”通常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复述,充其量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翻译成另一件,一般来说都要比原件低劣一些。

三、对艺术的探讨将自然科学运用的那些方法移用到文学研究上。

1、移用的方法(1)效仿一般科学的客观性、无我性和确定性诸优点。

(2)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的前因和起源,即“起因研究法”。

(3)把某些科学上通用的定量方法,如统计学、图表、坐标图等,引进文学研究的领域。

(4)用生物学的概念讨论文学的进化问题。

2、评价单纯的移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方法仅就十分有限的文学研究范围或者某些特殊的文学研究手段而言,有时是有价值的。

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的差异1、历史上不同学者的探讨(1)早在1883年,狄尔泰就以“解释”和“理解”这两种认识范畴的对比来说明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不同。

狄尔泰认为,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历史学家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

(2)1884年,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也对历史学必然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观点加以抨击。

他认为自然科学家旨在建立普遍的法则,而历史学家则试图领会独一无二、无法重演的事实。

(3)后来、李凯尔特又对这观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稍加修正和补充,他不太注重概括和个性化的探讨两种方法的分野,而是更多地关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别。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新修订版)(复习笔记+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文学的评价)【圣才出品】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新修订版)(复习笔记+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文学的评价)【圣才出品】

第18章文学的评价18.1复习笔记一、“价值”和“评价”的区分1.从历史上看,人类已经把口头的和刊印的文学视为“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对文学感兴趣,并认为文学具有一种正面的价值。

2.人们是先有了感兴趣的经验然后才去进行评价的。

人们在估计某一事物或某一种兴趣的等级时,要参照某种规范,要运用一套标准,要把被评价的事物或兴趣与其他的事物或兴趣加以比较。

二、人类和文学的关系试图对人类和文学的关系作任何详细的描述将遇到许多定义上的困难:从现代的意义上说来,文学只是非常缓慢地从歌谣、舞蹈和宗教仪式等这些看来孕育它的文化群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三、文学评价的标准的探讨1.假如人们要寻求某种标准,关于人应该如何视文学为有价值和应该如何去评价文学,人们就必须得通过某些定义去回答。

人认为文学有价值应该以文学本身是什么为标准,人要评价文学必须根据文学的文学价值高低做标准。

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评价必然是密切地互相关联的。

2.人们在评价文学时应该依据文学自身性质的等级。

这样一种纯粹性概念是文学分析的因素之一。

人们要研究的不是这些因素是什么,而是研究它们如何组织在一起,有什么功能,从而决定了一个特定的作品是或者不是文学作品。

按照现代的定义来看,文学的“纯”是指它没有实用的目的(宣传、有目的的煽动和直接的行动等),也没有科学的目的(提供情报、事实,积累知识等)。

3.在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美学上的问题可以说是两种观点的争论:一种观点断言有独立的、不可再分解的“审美经验”(一个艺术的自律领域)的存在,而另一种观点则把艺术认作科学和社会的工具,否认“审美价值”这样的“中间物”的存在,即否认它是“知识”与“行动”之间,科学、哲学与道德、政治之间的中介物。

4.自康德以来的大多数哲学家以及大多数以严肃态度关心艺术的人们都赞成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价值。

5.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对象,它能激起审美经验。

人们不应该把文学作品划分为“形式-内容”两部分,而应该首先想到素材,然后是“形式”,是“形式”把它的“素材”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走进了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打开了全新的文学视野,也让我对文学的本质、价值以及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这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核心所在。

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他并非完全否定外部研究的价值,而是指出在研究文学时,应当首先立足于内部研究,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在特质。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形式具有“决定性”的观点。

形式不是内容的附庸,而是与内容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并非只是装饰,而是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传达。

这让我认识到,在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好的文学批评应当既具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又能够运用严谨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直觉来评价作品,而应当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和系统的批评方法。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批评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充分理解和阐释作品。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这些变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提醒我们,在研究文学历史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的描述,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内在逻辑。

此外,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比不同国家或文化的文学作品,而是要通过比较揭示文学的普遍规律和人类文学的共同本质。

这使我明白,比较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拓展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
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 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 “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
同日常语言相比:日常语言也能表情达意,也能注意到符号自身,但文学语言在语源 的发掘和利用上更加用心,每种艺术品都能给与原有的材料以某种秩序、组织和统一性, 文学就是使语言诗化,而且文学语言没有实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 显现在文学所涉猎的范畴内,它们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 歇根大学,1926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 、《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 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 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 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 内部研究。
第二章探索了文学的性质。“文学”一词从词源上讲,指手写的或印行的文献,当然 完整的文学概念是不能少了“口头文学”的。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不同于对文明历史的研究, 也不仅仅是对名著的研究。于是作者从研究文学的基本要素——语言,来探究文学的本质。 同科学语言相比: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要求语言符号与对象之间的一致性,而文学语言 的特点在于:1、充满了歧义,而且其中还充满了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它是高 度“内涵的”。2、文学语言除了指称性以外,还能表情达意。3、文学语言强调语言自身 的意义,语词的声音象征,比如格律和声音模式等。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VIP专享]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VIP专享]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文学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文学所做的理论探索,它包括了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根本性问题,既有本体论上的意义,也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它与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一类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两位作者深信“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的‘文学的’”,因而他们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上。

对文学研究做这样的区分是《文学理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

所谓文学的“外部研究”侧重的是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其理论预设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模仿说”与“再现说”,即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自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之后,“表现说”更多地进入了理论家与批评家的视野,但这种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观点,依然是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的。

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从古希腊罗马中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到现实主义的各种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模仿——再现——表现这条主线发展的,批评家的眼光总是围绕着文学的外部问题绕来绕去,唯独不太重视文学本身。

这种在古今中外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侧重外部研究的文学理论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文学艺术不可能脱离与现实、生活、历史、时代的紧密联系,文学艺术也不可能没有教化作用。

但问题的关键是过分强调这类关系却掩盖和忽略了对文学艺术本身的理论研究,这就使文学丧失了文学性、艺术丧失了艺术性。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它们一反传统文论强调文学外部研究的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它们要求高度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属于文学自身的因素。

关于“内部研究”,既然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本身,那么,本书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学作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在这一问题上,作者首先驳斥了文学艺术品是“人工制品”、“声音序列”、“读者的体验”、“作者的经验”、“一切经验的总和”等观点,而主张把文学艺术品看做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结构”。

《文学理论》的第二个贡献是对文学研究中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三个分支做了辩证的界定,既指出了它们的区别,又指出了它们的联系。

《文学理论》的第三个贡献是对“比较文学”、“总体文学”、“民族文学”这几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做的辩证分析。

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成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P3
须知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或者与全然特殊和独一无二性质有所不同。

就像一个人一样,每一文学作品都具备独有的特性;但它又与其他艺术作品有相通之处,如同每个人都具有与人类、与同性别、与同民族、同阶级、同职业等的人群共同的性质。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就所有戏剧、所有文学、所有艺术等进行概括,寻找它们的一般性。

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二者均致力于说明一篇作品、一个对象、一个时期或一国文学的个性。

但这种说明只有基于一种文学理论,并采用通行的术语,才有成功的可能。

P7-8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
简而言之,它是高度“内涵的”。

再说,文学语言远非仅仅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它还有表现情意的一面,可以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语调和态度。

它不仅陈述和表达所要说的意思,而且要影响读者的态度,要劝说读者并最终改变读者的想法。

文学和科学的语言之
间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即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P12
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和利用,是更加用心和更加系统的。

P14
文学艺术的中心显然是在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传统的文学类型上。

它们处理的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P15
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P18
第四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不过,作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文学史的主要课题这样一种观念,看来是十分错误的。

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绝不仅仅止于、也不等同于其创作意图;作为体现种种价值的系统,一件艺术品有它独特的生命。

一件艺术品的全部意义,是不能仅仅以其作者和作者的同时代人的看法来界定的。

它是一个累积过程的结果,亦即历代的无数读者对此作品批评过程的结果。

P36
第三部分文学的外部研究
引言
因此,有一派人士认为文学主要是创作者个人的产品,于是便断定文学研究主要地必须从考察作者的生平和心理着手。

第二派人士从人类组织化的生活中——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中——探索文学创作的决定性因素;另有一派的观点与此相关,他们主要从人类精神的集体创造活动如思想史、神学史和其他的艺术中,探索文学的起因。

最后,还有一派人士要以“时代精神”,即一个时代的精神实质、知识界气氛或舆论“环境”以及从其他艺术的特质中抽取出来的一元性力量,来解释文学。

P73-74
第七章文学和传记
无论是一出戏剧、一部小说,或者是一首诗,其决定因素不是别的,而是文学的传统和惯例。

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实际上妨碍了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正确理解,因为它打破了文学传记的连贯性而代之以隔离的、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

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也无视很简单的心理学方面的事实。

与其说文学作品体现一个作家的实际生活,不如说它体现作家的“梦”;或者说,艺术作品可以算是隐藏着作家真实面目的“面具”或“反自我”;还可以说,它是一幅生活的图画,而画中的生活正是作家所要逃避开的。

此外,我们还不要忘记艺术家借其艺术去“体验”的生活,与人们实际的生活经验有所不同;实际生活经验在作家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取决于它们在文学上的可取程度,由于受到艺术传统和先验观念的左右,它们都发生了局部的变形。

P79-80
第八章文学和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的含义可以指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也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或者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最后,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

P83
第九章文学和社会
总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三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P102
第十章文学和思想
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

P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