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眩晕52例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眩晕86例临床总结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眩晕86例临床总结颈椎病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因风寒、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导致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笔者自2005年1月—2008年6月以来,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以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眩晕8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46例,女40例。
年龄25—34岁10例,占11.6%,35—64岁69例,占80.2%,65岁以上7例,占8.1%。
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
病情最短半年,最长8年。
2 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颈椎病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有关。
如①发作性头痛②发作性眩晕③发作性意识障碍,突发性肢麻,猝倒等,常伴有颈项疼痛,僵硬感,活动不利,颈部有明显压痛点,病情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颈部检查常有椎间孔压缩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X线拍片或MRI检查均有颈椎病的特征性改变。
如颈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赘,生理曲线变直或反弓,椎体滑移或后关节错位,椎间孔变形,项韧带钙化,后关节压缩增生等。
3 辨证施治根据颈椎病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症候,以发作性头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部即发晕眩甚至猝倒为特点。
眩晕的病机,古人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火不晕之说等。
根据临床观察,颈椎病之作眩晕者,可分为气虚下陷,浊痰中阻,风阳上扰,血虚气逆四种类型。
颈椎病眩晕多见于椎动脉型,混合型二种。
现分述辨证施治如下:①气虚下陷型:证见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若倾—为之脑。
故中气虚陷,清阳不升,营血不能上承,清窍失养,故发眩晕,神疲气弱,舌质淡,脉沉细或虚大,血压偏低等。
治宜益气升阳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白术12g,党参15g,归身12g,陈皮6g,升麻10g,柴胡10g,首乌12g,杞子15g,枳壳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天一剂,10天为一疗程。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治疗颈性眩晕疗效

收稿日期:2019-03-12作者简介:周慧(1987-),女,汉族,湖南祁东人,本科,正骨科主管护师㊂研究方向:中医正骨㊂ 文章编号:1004-4337(2020)08-1252-02 中图分类号:R 248 文献标识码:A㊃成果应用㊃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周 慧 程利梅 何晓玲(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 深圳518010)摘 要: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在颈性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择某院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㊂对照组行中医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联合颈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3.10%,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在颈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行中医护理,并辅以颈眩汤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十分确切,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㊂关键词: 颈性眩晕; 中医护理;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0.08.068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大幅度改善,但与之同时,人们在生活习惯㊁工作方式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这种改变,罹患颈椎病的人口基数逐年上涨,而且日益呈现为年轻化发展趋势,给年轻群体带来了较大的生存压力以及身心负担[1]㊂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颈性眩晕,最为临床多发的病症,其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㊁眩晕等情况㊂目前该病症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案为中医综合护理疗法,并且在临床应用期间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治疗效果[2]㊂本次择取29例患者开展相应研究,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㊂对照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30~73岁,平均(53.87ʃ6.32)岁;病程3~35个月,平均(5.13ʃ2.02)个月㊂观察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29~74岁,平均(53.06ʃ6.77)岁;病程4~35个月,平均(5.24ʃ2.17)个月㊂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对比㊂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1)基础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卫生教育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生活姿势进行有效纠正,叮嘱患者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低头,对办公用具比例进行合理调整,避免颈部出现劳损,若患者工作需要长时间低头,应要求患者以2h 为间隔做颈椎保健操,叮嘱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姿势正确㊁健康[3]㊂(2)心理护理:患者得知病情之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烦躁㊁焦虑等负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施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同时通过既有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念㊂(3)热敷护理:取中药煎熬后的药渣敷于患者颈部,促使局部血管扩张,缓解肌肉㊁血管痉挛症状,达到散寒㊁祛风的效果,同时促进患者椎动脉血流情况[4]㊂(4)牵引护理:帮助患者调整牵引体位,保证体位有效,一般情况下,患者处于坐位,或是平卧位时,颈部需要向前倾斜,角度控制在30ʎ左右即可,保证小关节上存在牵引力㊂值得注意的是,保持牵引体位时,需要避免患者脊髓上存在牵引力,以免诱发脊髓损伤㊂牵引期间,若患者为平卧位,牵引重量应该控制在4~5k g 之间;若患者处于坐位状态,牵引重量应该控制在3~4k g 之间[5]㊂(5)引导:就患者自身而言,若发生急性病症,或是该病情发作之后,需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定期做颈椎保健操,保健操一般以 8 字法开展,对颈椎进行旋㊁转㊁揉㊁搓㊁梳㊁洗㊁摆㊁摩㊂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做颈椎保健操时,需要保证身边有护理人员或是家属陪同,避免患者摔倒㊂一般情况下,保健操单次操作时间应控制在10m i n 左右,2次/d [6]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接受颈眩汤治疗:组方包括白芍20g ㊁生龙牡20g ㊁菊花15g ㊁云苓15g㊁葛根15g ㊁白芷12g ㊁川楝子10g ㊁元胡10g ㊁钩藤10g ㊁牛膝10g㊁泽泻10g 以及生甘草6g,以水煎熬,取汁300m l ,分早晚给予患者服用㊂1.3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眩晕㊁呕吐㊁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概率㊂其中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以‘中国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若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彻底消失,为治疗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明显,颈肩痛等症状也明显改善,颈椎支持正常活动,为治疗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眩晕㊁颈肩痛等症状无缓解,为治疗无效㊂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㊂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治疗产生的观察指标均通过S P S 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记作计数资料形式,即例数/百分比[n (%)],以χ2作为统计学意义检验值㊂当结果显示P <0.05时,可以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10%,对照组临床疗效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㊃252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33 N o .8 2020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分组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2916(55.17)11(37.93)2(6.90)27(93.10)对照组298(27.58)12(41.38)9(31.04)20(68.96)χ25.4971P0.0190 3讨论人体颈椎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软组织出现损伤,加之钩椎关节增生或是蜕变,给椎动脉造成压迫,将会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㊂据有关资料报道,软组织出现急性创伤性炎症或是慢性劳损性炎症,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软组织胶原纤维变性,最终形成瘢痕,丧失韧性,嵌压周边感觉神经,由此诱发颈性眩晕㊂该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颈部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例如,患者行走期间眩晕㊁摇头产生眩晕㊁头部向某方位旋转时产生眩晕等,对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钩椎或是颈椎存在关节骨质增生㊁颈曲变直或是椎间隙变窄等情况;而对患者行C T检查可以发现,患者颈椎普遍存在双侧血流量供养不足或是单侧血流量供养不足的情况[8]㊂目前,颈性眩晕临床治疗方案较为繁杂,但其中效果最为理想的还是中医疗法㊂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患者行中医护理+颈眩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96%,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7.93%㊂两组数据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即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要求(P<0.05),可见颈眩汤与中药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㊂综上所述,在颈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施以颈眩汤配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实现早期康复㊂参考文献1魏秀花,王波,樊新磊.中药热熨配合耳穴压豆治疗颈性眩晕3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83~84.2杨正权,陈领,陈勇,等.针刀治疗颈性眩晕64例疗效研究[J].上海医药,2017,38(16):25~26.3周翔宇,邵继胜,魏建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1):73~76.4王娜.中药热敷联合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2):27~28.5闫红卫,陈珊珊.推拿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9):97~98.6张家宁,李文涛.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120~1122.7陆琦.颈性眩晕的腹针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 2016,24(2):96~97.8谭银花,张训浩.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与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5):93~95.E f f e c t 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N u r s i n g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o n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Z h o uH u i,C h e n g L i m e i,H eX i a o l i n g(S h e n z h e nP i n g l eO r t h o p e d i cH o s p i t a l,S h e n z h e n51801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a n a l y z e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n u r s i n g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o f 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M e t h o d s:At o t a l o f58p a t i e n t sw i t h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 w h ow e r e a d m i t t e d t o a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a n u a r y t oF e b r u a r y2018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w i t h29c a s e s i ne a c h g r o u p.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t r e a t e dw i t h T C M,a n d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T C M n u r s i n g c o m b i n e d w i t hJ i n g x u a nd e c o c t i o n.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a n d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R e s u l t s: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93.10%,a n d t h e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68.96%.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D u r i n g t h e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a n ds u p p l e m e n t e dw i t hJ i n g x u a nd e c o c-t i o n 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h e l pp a t i e n t s t o r e l i e v e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w i t ha c c u r a t e e f f e c t,a n d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r e-d u c e t h e r i s k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h i g h s a f e t y,w h i c hh a s t h e v a l u e o f p r o m o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t i o n.K e y w o r d s 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n u r s i n g;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㊃352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年第33卷第8期。
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

依 次点按 头、 背部腧穴 , 颈、 按揉 天宗穴 , 拿肩井 , 结束手法治疗。
2 2 对 照 组 .
只采用上述推拿手法治疗。
23 疗 . 程
两组治疗均为每 日 1次 ,0次 为 1 程 , 1 疗 治疗 2个疗 程后
观察结果 。 24 统 计 学 方 法 .
参 照《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和《 …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 谈会纪要》 中椎 动脉 型颈椎病 的诊断标 准制 定。①曾有猝倒 史, 伴颈性眩晕 ; ②旋颈试验 阳性 ; ③X线摄 片示 : 颈椎阶段性不
稳, 椎间孔变窄 , 钩椎关节增生 等病理性 改变 ; ④多伴 交感神经
带、 百会、 风池、 肩井 、 大椎 。操作方法 : 患者取坐位或 侧卧位 , 选 用 15寸一次性 毫针 , . 针体与头皮呈 3 。 0 夹角快速刺 入皮下 , 然 注 :) 0 0 , 1 P< .5 治疗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中医外 治 杂 志
21 0 0年 8月 第 1 第 4期 9卷 表 2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L A、 V B 平 均 峰 流 速 度 变 化 比 较 ( ) V R A、 A ±
3 3 治 疗 结 果 .
2 治 疗 方 法
2 1 治 疗 组 .
2 1 1 额椎 牵 引 ..
采用微机控制间歇牵引器 , 患者取坐 位 , 颈前 屈 1。一 0 , 5 2 。 牵引重量 3k 一6k , g g首次 可小 剂量 牵引 , 或调整牵 引角度 和时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见表 1两组治 疗前后 L A、 V B , V R A、 A平 均峰流速度 变化比较见表 2 。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联合治疗颈椎性眩晕中的效果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联合治疗颈椎性眩晕中的效果分析颈椎性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发时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认为颈椎性眩晕与颈椎功能障碍相关,因此针对颈椎疾患引起的眩晕症状,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该方剂在颈椎性眩晕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和葛根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草药,具有清热镇静、健脾和胃、醒脾开窍等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是由这四种草药配伍而成的,主要用于治疗眩晕、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颈椎性眩晕患者群体中,该方剂被广泛应用,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该方剂具有清热镇静的作用,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颈椎短暂性缺血缺氧症状,从而减轻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目眩感。
第二,草药的成分还可以促使血液循环畅通,改善颈椎的供血,进而缓解颈椎功能障碍。
综合来看,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颈椎性眩晕症状。
近年来,许多研究对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治疗颈椎性眩晕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该方剂治疗的颈椎性眩晕患者中,有超过7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其中有约15%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这说明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在改善颈椎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除了临床观察,也有一些实验研究对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的治疗机制进行了探索。
一项实验发现,该方剂可以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减轻颈椎炎症,从而减少眩晕症状的发生。
另一项实验则发现,该方剂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颈椎神经功能,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这些实验结果为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治疗颈椎性眩晕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并非万能之药,对于所有的颈椎性眩晕患者都有效。
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应用草药治疗前,还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诊断。
此外,草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时,医生的指导和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

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
薛君平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1(005)003
【摘要】@@ 颈椎病又称颈脊椎病,或称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针刺和牵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241-241)
【作者】薛君平
【作者单位】江阴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针刺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 [J], 王海明
2.针刺后溪穴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 [J], 赵学田;方云添;林民辉;谢艺燕
3.推拿牵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0例 [J], 刘维屏;方震
4.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J], 王佳薇; 韩丽斌; 王鹏; 任倜
5.葛根桂枝汤结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8例 [J], 陈泰文;林德土;陈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1 451
中医综合疗 法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 5 O例 临床观察
陈 炽祥
( 广 东 省深圳 市 盐 田区梅 沙 医 院康复 理疗科 , 广东
Ob s e r v a t i o n o f c o mb i n e d t r e a t me n t i n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o n n e r v e r o o t t y 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C HE N C h i x —
【 摘 要】 目的
深圳
5 1 8 0 8 3 )
将1 0 0 例神 经根 型颈椎
观察 中医综合 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 疗效。方法
病 患者 随机 分为 2组。治疗组 5 0例 采用 中药 内服 、 中药熏蒸加牵 引治疗 , 对照组 5 O例 采用西药 内服、 理 疗加
牵引治疗。2组 均 1 5 d为 1个疗程 , 2个疗程后统 计疗 效 , 并观察 2组 治疗 前后 疼痛评 分。结果 治疗组 总
疗效确切 。
【 关键词 】 颈椎 病 ; 中药疗法 ; 薰 洗; 牵 引术 【 中图分类号】 R 2 4 4 . 1 ; R 2 7 4 . 5; 0 R 2 7 4 . 0 5 3 .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 1 2 — 2 6 1 9 ( 2 0 1 3 ) 1 0 — 1 4 5 1 — 0 3
有 效率 9 6 %, 对 照组 总有效率 8 0 %, 2组 总有效 率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治疗 组疗效优 于对 照 组 。2组治疗后疼痛评 分与本组治疗前 比较 差异 均有统计 学意义( P<0 . 0 1 ) , 2组治 疗后 均升 高; 2组治疗后 疼痛评分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治疗组 高于对 照组 。结论 中医综合 疗法治疗神 经根 型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5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58例临床观察
周敬法;曹明明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7(014)002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应用清眩汤(自拟方)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等治疗58例.结果:总有效率
94.83%.结论:该方法具有熄风潜阳、化痰通络及活血化瘀、改善脑部微循环的功效.【总页数】2页(P183-184)
【作者】周敬法;曹明明
【作者单位】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芮城,044600;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芮
城,044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32例临床观察 [J], 王颀
2.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 [J], 陈永源;廖明淑;卢雪清
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98例临床观察 [J], 王美蓉
4.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J], 赵小霞
5.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66例临床观察 [J], 张振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夏玉光;梁润英;张建福
【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8(3)9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颈椎牵引、中药丹药外揉并TDP理疗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治愈38例,占76%;好转12例,占24%;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中医综合方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组方科学、切中病机、药简力宏之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540-541)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药内服;牵引;丹药外揉;理疗
【作者】夏玉光;梁润英;张建福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张兵;彭远刚
2.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浦长静
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疗效观察 [J], 赵永
4.补肾活血汤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叶波
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李衡;闵自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眩晕52例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颈椎病眩晕患者5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正骨理筋、旋转复位等方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葛根汤及针刺穴位等治疗,两组治疗均1次/d,以1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7%。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对于常规单纯推拿手法治疗,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igo. MethodsIn May 2012 to June 2013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52 patients with vertig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S the massage, bonesetting principle, methods of treatment, such as rotating reset to add and subtract puerarin treatment group soup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are 1 times a day, for 1 week for a period of treatment,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30%,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3.07%. After statistics analysi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onventional pure massage therapy,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can obvious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igo;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cupuncture; Add and subtract kudzuvine root soup
頸椎病引发的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1]。
自2012年5月~2013年6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眩晕5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 月~ 2013 年6月在我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52例,其中男29 例,女23 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1.52±3.67)岁。
病程4~17年,平均(8.32±4.36)年。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7~74岁,平均47.23岁,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8~77岁,平均48.42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检查,均提示颈椎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改变。
以上述指征结合临床有眩晕症状而作为纳入标准。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中颈椎病诊断标准[2],全部患者均经过X 线摄片或颈部CT检查,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观察:年龄在20~70岁,性别不限;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试验前2w内未接受同类药品及相关治疗;自愿作为观察对象,并能接受中医药治疗方法,能按要求完成治疗者。
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符合中医眩晕肝肾不足证候诊断标准。
排除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其它原因引起的头晕、肢体麻木、疼痛,如高血压、美尼尔综合征等,及颈外其它疾病,如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肱二头肌腱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等。
1.3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推拿按摩及正骨理筋,软组织松解,定点旋转复位等手法治疗。
具体操作视实际情况而定,可根据病情可选3~4种。
3~5次/w,1w 为1疗程,持续2个疗程。
治疗组给予加减葛根汤(方药:葛根20g、桂枝10g、秦艽10g、桃仁10g、天麻9g、钩藤9g,川牛膝15g,桑寄生10g,夜交藤15g,川芎10g、枸杞10g、地龙10g),水煎内服,1剂/d,早晚温服,1w为1疗程。
并加用针灸治疗(主穴取穴:风池,大椎,肩髃,手三里,曲池,后溪等。
配穴可根据实际情况,辨证施治。
进针以得气为度,根据治疗情况变换,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留针30min,针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有寒者加炙法,1次/d,1w为1疗程)。
于第2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并统计结果。
治疗过程中禁止患者长时间低头作业及睡高枕等不当姿势,防止颈椎外伤及受凉等。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上的症状基本痊愈,及体征基本消失,尤其是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颈部疼痛仅在阴雨天或体位不适时偶尔出现,生理活动功能正常,X线片复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或有改善;有效:颈部疼痛较前减轻,活动功能较前有所改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无效: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无明显变化。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P<0.05 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3.07%。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中认为颈椎病的形成特点为: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4]。
在发生机制上,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
激或压迫周围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相应临床症候群[5]。
目前大多采用手法推拿,牵引,中药,针灸等治疗为主,虽然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单一方法治疗,在临床效果上,始终不如中医综合治疗来得效果显著。
从中医学上来说,颈椎病眩晕属中医”眩晕”的范畴。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慢性劳损,肝肾不足致使筋骨经脉失于濡养,气血经络不通,运行不畅所致。
在治疗方面,多治以温通活血,补养肝肾之不足、通痹止痛为主。
而本方恰恰体现了补益肝肾、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等综合药效,并辅以针灸治疗,故能达到调畅气机,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对延缓或减轻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进程,促进全身微循环,缓解眩晕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对于常规单纯推拿手法治疗,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莊建平.补肾活血法治疗颈椎病眩晕47例小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0,(04):32-33.
[2]陆裕补,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10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4]Garvey T A.Discogenic Neck Pain.In:The Cervical Spine,4th edition[J].Edited by Clark C R,2005,1010-1017.
[5]王拥军,施杞,彭宝淦.颈椎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06):14-18.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