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文化——在特色暨课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特色暨课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史建荣

2011年12月21日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吴江教育向率先实现现代化挺进的起始之年。全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在均衡的基础上求特色,在有教的基础上求优教”发展策略,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为愿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乐居吴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我们召开一年一度的课程建设推进会,同时召开特色建设推进会,就是为了总结过去一年我市特色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成绩和经验,反思不足,谋划未来。尤其是明年是我市进入课改十周年,召开这样的会议更具有特殊意义。上午分四个现场,全市60名苏州市带头人以上骨干教师,包括教研室部分教研员以“改进评价标准,探索课堂模式,实践有效课堂”为主题进行展示活动,把有效课堂研究节推向了高潮,刚才5所学校就课程改革和特色建设做了很好的交流。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就特色和课程建设作简单的回顾和展望,供同志们参考。

一、以整合为理念和策略,特色建设和课程改革比翼齐飞

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载体,有人形象地说是跑道,这显现课程建设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自02年和05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市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以人为本,扎实措施,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我市被省教育厅表彰为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而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学校提升办学品味的切入口,在我市已经经历“学校自发——行政推动——上下自觉”三个阶段。我们提出并实践了“预构于策划、落实于整合、体现于文化、提升于科研”的策略,促进学校教育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在2009到2010年度特色学校的评估中,有31所学校被评为3A级特色学校,18所被评为2A级特色学校,10所被评为A级特色学校。回顾今年的工作,我觉得,我市特色和课程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快乐和幸福为愿景。我们把特色建设和课程改革作为打造“快乐地学”“幸福地教”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学校执行课程计划的指导与管理,开齐上好各门课程,对于小学科,要求采用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任教,兼职教师要求交叉或者集中排课,避免小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被挤占。进一步加强优化校本课程建设继续以“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这一课题为引领,组织第二批子课题课研究,推动全市校本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组织了第二次校本课程评比,对盛泽、芦墟、震泽、庙港等四所实小以及梅堰中学、松陵一中、七都中学等初中的校本教材进行了修订,已于8月以“鲈乡风”系列丛书的形式公开出版并在全市试用。实小、莘小、七小、盛泽中心以及铜锣中学、同里中学、开发区初中的校本教材正在印刷中。为营造学生快乐地学的环境,我们把课程实施中的有效课堂和有效训练作为重点。组织了A级课评比以及第二届有效课堂研究节,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低消耗高收益的绿色课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中小学作业管理制度》,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要求全体教师要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要求学生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做、有做必真、有评必省、有思必得。首次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尝试“无书面作业日”。围绕学校特色,各校组织开展主题节系列活动、社团活动,震泽中学、盛泽中学、市实验初中的学生社团常态化,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教师社团活动也持之以恒,既推进了学校的特色,又为师生创造了快乐和幸福的平台。

2.以瓶颈的突破为重点。评价是制约学校特色以及课程推进的重要因素,是瓶颈,必须打破。在特色建设上,我们一方面继续在学校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中加大特色考核的权重,另一方面,改革特色学校评估标准,突出“走向常态,走向课程,走向文化”的过程性评价,淡化荣誉、获奖等结果,使特色建设走上更科学更常态的道路。在课程评价上,突出课堂教学评价这个难点,教研室从“以学论教”的教育理念出发,修订了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订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并下发各校试用,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转变”:换一个角度,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挪一下位置,观察学生,从能观察学生的视角听课;变一下指标,学生情感,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指标和权重;寻一个境界,师生和谐,从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融上确定价值取向。各中小学热烈响应,积极尝试。同时,改进校本教研。进一步建设市级层面、片级层面、校级层面的教研活动梯队,教研室加强“核心组成员、中心组成员、青

年协作组成员”三支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使校本教研走向内涵教研、特色教研,打造强势教研、品位教研、魅力教研;继续开展小学科联片教研活动,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推进了小学科课程建设;加强学科中心建设,做到“五个一”:“确立一个方向(课题)、实践一种教研方式、建设一个网站(论坛)、组织一次讲座(或讲坛),扶持(培养)一批骨干”。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学科中心考评,各学科中心的建设都跃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与核心期刊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震泽中学与陕西师大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自能探究”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以融合双赢为策略。我们把特色与课程的整合作为两项工作双赢的基本策略,将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活动及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整合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盘活诸如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资源,奠定特色办学的物质基础;利用学校教师的优势专长与学生的爱好特长等人力资源,发挥特色办学的主人翁作用。善于开发利用所在社区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人文环境等教育资源,取得学生家长及所在社区的支持,使特色办学更具稳固基础和广阔空间。二是实现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做到开发适合学校与学生的校本课程,各年级都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校本课程的实施,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相应程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三是实现与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及社团活动的整合。各中小学校的特色建设都依托于一定的特色项目,比如科技、艺术、书法等,这些项目成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源,许多学校结合特色项目设计活动主题,我们称为“长线主题”,一般时间跨度在一学年以上,在此基础上,分解确定一些小主题,我们称之为“短线主题”,一般时间跨度为一个学期,或者一、二个月。这样,学校的特色项目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为学校特色建设丰富了内涵,真正由外而内,聚焦、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此外,各校还在德育活动中整合利用特色课程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4.以文化为呈现形式。无论是特色还课程建设,走向文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境界,用费老的话说,要文化自觉。特色建设上,各校做到三点:一是从文化的视角来构建特色。譬如屯村实验小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写字特色要从技术操作层面发展成学校文化,做到“三个走向”:走向艺术,发挥其美育功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走向民族经典文化,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