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合集下载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路径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路径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路径的几点思考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正向影响和塑造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升学校的整体品质。

如何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学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几点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路径。

学校应注重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从教育思想、管理制度、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落实。

学校应该有长期而清晰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和实践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和俱乐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和实践能力的平台。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校应加强艺术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开设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第四,学校应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和建设的意识。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建设意识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建设。

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校应关注师生沟通和互动的机会和方式,并积极创造这样的环境。

师生可以通过授课、辅导、志愿者等各种途径,增进彼此了解和沟通,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和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通过注重长期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艺术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和建设的意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等多种路径,学校能够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学校内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价值观和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我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价值观培养。

学校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场所之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价值观。

要深入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

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使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稳定和积极。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还可以通过开展科技讲座、科学实验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多个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开展各种俱乐部、社团等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参与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爱好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校风和学风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学校要注重规范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风。

只有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校才能有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涉及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要注重价值观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的氛围和发展。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在这里,我将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进行讨论。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包括课外活动、社团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它包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发展理念、学校的文化传统等。

学校应该明确自己的精神文化定位,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和学习习惯,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致力于打造积极向上、阳光灿烂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文化节庆来营造欢乐和谐的校园氛围,营造积极向上、互相尊重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高全校师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

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管理,提升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

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互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对于塑造学子的思想道德、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而如何有效地营造校园文化,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础是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标识。

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对而言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在当前这个知识密集型时代,我们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下功夫,牢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准则。

第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价值观。

学生应该学会爱国、爱民族、爱家乡,是立志做一个有责任有使命的人。

第二,敬业精神。

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第三,诚信。

诚实可靠、遵守承诺、坦诚待人,不说谎,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每个人都应该以真诚对待他人。

第四,友善。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该保持友善礼貌、和谐相处等良好习惯,用自己的微笑使他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二、校园节日和庆典活动的丰富和多彩校园节日和庆典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校园节日和庆典活动的营造中,活动的种类及其举办方式是关键因素。

第一,主题鲜明。

活动的主题必须鲜明明确,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意识,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第二,香火旺盛。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引入媒体、社会团体及网络等外部资源,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校园生活。

第三,形式多样。

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要多彩多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学校人文环境和品牌建设人文环境和品牌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需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讲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活动等内容的落地实施。

下面,笔者将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1.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为教师提供培训、培养和提高服务,提升其专业素质,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政策。

同时,学校也应该依据教师工作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优秀教师给予相应的薪酬、晋升等激励,并且规范化地对教师进行管理和督促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成果的产出。

2. 建立全方位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的最基本的教学体制。

学校应该采用多元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策划、管理和贯彻实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课程开发的创新,完善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学校可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善于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使得学校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4. 丰富和提升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包括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等多种形式,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不仅要注重文化活动的实质性内容,还要从活动流程、场地、氛围等方面提升活动的品质和效果。

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够增强学校的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

以上几点是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该思考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必须加以落实。

学校要想达到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合作,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供完备的资源和条件,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校软实力。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校训和校风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体现学校的价值观和目标。

一个好的校训要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健康地生活、自律自强、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学校还应该有自己的校风,校风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它不仅代表了学校的基本特色和精神面貌,还反映了学校教育质量和文化底蕴的高低水平。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更可以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拓宽眼界,增进交流。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艺术比赛、演讲比赛、文艺展览等,还可以邀请文化名流来学校讲座,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增强文化氛围。

三、尊重学术和师生互动
四、创新创业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创业大赛、创客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创意和创新。

五、环境教育和社会责任
学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也可以倡导“绿色校园”理念,号召学生共同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形成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校形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淮安市新安小学蒋寿桐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植物人”。

文化不只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要认识一所学校,要认识他的文化,要研究一所学校,也要研究他的文化。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就是学校品牌,就是让你记住哪个学校的东西。

下面我就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理解,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历史和传统是学校文化的生长点,要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不研究校史的校长不是一位称职的校长。

校长要了解校史、阅读校史、研究校史、走进校史、宣传校史。

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

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先生在淮安河下的莲花街创办了新安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1930年春,陶行知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来到新安小学接替他任校长;同时委派晓庄师范的学生孙铭勋同志创办了新安幼稚园。

新安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当年新安小学老师没有薪水,经费非常困难,他们宁愿把自己唯一的大衣拿到当铺去当,坚持艰苦办学。

陶行知先生曾经题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高度赞扬新安小学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1935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新安旅行团”,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

他们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谱写了中国少儿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在长期的修学旅行中,新旅一边学习,一边宣传抗日。

他们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没有固定的校舍,生活是他们学习的活教材,社会是他们成长的大学校,工人、农民都是他们的老师。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

在现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大学发展的方向和内涵,并对全体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文化开放作为高校教育的特殊载体,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发展新型文化之间进行平衡,同时强调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校园文化应该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体现。

校园各式文艺活动、文化节庆典等等都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他们提供更多了解文化的机会。

文化越开放,学生越易于接受,越能够真正受益。

二、重视文化创新创新是一项现代大学所必需的特色和核心元素,包括校园文化方面。

校园文化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创新的魅力,需要让他们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通过文化创新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人才。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尝试拥抱新文化,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成长潜力,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体现价值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性是继承传统文化和发扬新型文化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和价值观,从而让学生认知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形成健康的行为准则和独立的人生观。

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不只在于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而要注重文化价值的根基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文化载体为了让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优化文化设施,并通过文化载体来强化文化建设。

这些载体可以是学生社团,可以是校园网上的文化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校内的展览馆。

通过这些载体,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广泛传播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实践场所应尽量地多元化。

通过一些校内文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文化的实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淮安市新安小学蒋寿桐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植物人”。

文化不只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要认识一所学校,要认识他的文化,要研究一所学校,也要研究他的文化。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就是学校品牌,就是让你记住哪个学校的东西。

下面我就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理解,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历史和传统是学校文化的生长点,要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不研究校史的校长不是一位称职的校长。

校长要了解校史、阅读校史、研究校史、走进校史、宣传校史。

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

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先生在淮安河下的莲花街创办了新安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1930年春,陶行知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来到新安小学接替他任校长;同时委派晓庄师范的学生孙铭勋同志创办了新安幼稚园。

新安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当年新安小学老师没有薪水,经费非常困难,他们宁愿把自己唯一的大衣拿到当铺去当,坚持艰苦办学。

陶行知先生曾经题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高度赞扬新安小学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1935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新安旅行团”,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

他们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谱写了中国少儿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在长期的修学旅行中,新旅一边学习,一边宣传抗日。

他们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没有固定的校舍,生活是他们学习的活教材,社会是他们成长的大学校,工人、农民都是他们的老师。

他们采用“小先生制”,由年龄大的孩子教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文化知识,采用“民主生活会”的方法,让队员们自主组织活动、自己管理自己。

在十七年的修学旅行中新旅的队伍不断壮大,先后参加新旅的团员达600多人,顺利完成党交给的发动十万儿童宣传抗日的任务。

新旅的活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赞扬,四五年底新旅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汇报团体成立以来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四六年五月毛泽东主席亲笔给新旅回信。

新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教育实践中,根据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革命宣传和教育教学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独特的育人模式,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惊人奇迹。

基于行知学校、新旅母校的历史传统及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提出了“自觉行知,自主成长”的学校文化。

我们认为“自觉”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表现,我们提出“自觉行知”,就是要求全校师生要自觉地学习行知、研究行知、感悟行知、实践行知,像行知先生哪样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自主”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成长的最佳方式,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集中体现。

自主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在教育的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激发下,其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掌握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激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调动自我发展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过程。

由此可见,“自觉行知、自主成长”这一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自觉”,内容是“行知”,方式是“自主”,目标是“成长”,是以“自觉行知”促进“自主成长”。

为很好的挖掘学校的传统体现新旅的特色文化,我们的做法是:1.环境凸显文化(1)1985年新旅建团50周年之际,学校兴建了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

2005年新旅建团七十周年进行了重建了新旅纪念馆,新旅历史纪念馆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近百万参观者,有宋平、乔石、姜春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英、德、法、韩、挪威、秘鲁等国际友士,有港、澳、台同胞,更多的是全国各地少年儿童。

目前新旅纪念馆是“江苏省优秀学校教育基地”,“江苏省红领巾实践体验基地”,2004年新旅历史纪念馆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3部门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它是新安小学一个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新安小学学校文化的一张名片。

(2)为了造浓新旅母校的氛围,我们行知、达之、铭勋之名并以他们的手迹来命名学校的楼宇,以新旅知名团员来命名和布置各个活动室,“行知楼”、“达之楼”、“铭勋楼”、“新旅苑”“小好汉剧场”……新安的历史穿越时空,在风格各异的楼宇间清晰呈现;“大鹏编辑部”、“舒巧练功房”、“肖峰美术室”、“王山实验室”、“钱凌白科学发现室”……别致的名称讲述一个个新旅团员成长的故事……让新安学生身在其中深受教育。

2.制度体现文化制度是纲,纲举目张,文化是魂,魂归神安。

(1)充分利用学校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

每年的6月6日是新安小学建校日,学校坚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陶师陶”活动,重温陶行知先生写给新安前辈的“捧着一颗心来,来带半根草去”的对联,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师德模范”、“优秀教师”的表彰,以此教育全校教师像行知先生哪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每年的10月10日新安旅行团建团日,学校坚持开展“学新旅”为主题教育活动,“学习‘新旅’精神,争做‘四有’新人”、“学‘新旅’,争做新时期的‘小好汉’”、“学习‘新旅’爱国精神,开展新时期‘三个生存’”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自我生存、帮助他人生存,更要像新旅前辈那样关心民族生存。

与此同时还举行“新旅好后代”、“十佳新旅好后代”的评选,教育学生像新旅前辈那样勤奋学习勇于实践。

这些做法已经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

(2)给学校常规性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命名并定期组织开展。

学校把“行知杯”课堂教学评比,“达之杯”教育实践活动竞赛,“铭勋杯”教学基本功考核形成制度定期组织开展。

学校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春之芽”读书节,“夏之葩”体育节,“秋之韵”艺术节,“冬之果”科技节活动,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尽情展示自身的才华搭建了又一宽广的平台,“四节”成了学生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餐,在节日里,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自主成长带来的充实与快乐。

3.行动展示文化学校提出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强调自主,注重激励,着力内化”的三大原则,德育活动必须坚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在引导学生实践上着力,为塑造学生的人格奠基”的三大策略,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新安靓丽的德育品牌。

(1)开发以“新旅”为主题的校本特色课程。

多年来,学校努力开发以“新旅”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编印了《新旅故事选》、《新旅歌曲选》等校本读物,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大家唱”、“新旅舞蹈大家跳”等系列学新旅活动的开展,开展了“新旅爷爷、奶奶十二我十二”、“面对汪爷爷的书包”等一系列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

让广大同学在讲、唱、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新旅的爱国事迹,生动而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旅前辈当年“为民族解放而呐喊”爱国热情。

(2)充分发挥纪念馆的育人功能。

学校成立了多个年龄层次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小讲解员”队伍。

每年暑假新生入学后,学校都要组织新同学参观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

在参观过程中,在同伴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3)组织“新新旅”,踏着新旅的足迹前进。

学校利用暑期组织部分学生成立“新新旅”,沿着新旅当年的足迹旅行全国,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工厂和专门采访,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亲身感受祖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发奋学习的热情。

二、学校全体成员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文化也必将润泽学校的每一个成员。

1.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校长是学校精神的领袖,是校园行走的符号,是学校形象代言人。

校长的责任是靠自己的自觉行动引领全校师生走向“文化自觉”。

如我们的老校长汪达之先生,他是校长、是老师、是顾问、更是一名团员,他不以校长身份自居,不以老师身份凌驾他人之上,以顾问团员的身份组织领导新安旅行团的学习和宣传,这不正是向我们传递一种“教学平等、和谐民主”的学校文化吗?2.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影响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

(1)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学校文化的底色。

教师群体崇尚读书,学校表现的就是一种书香文化,如果这一群体崇尚教学研究,表现出一种学术的文化,如果这一群体崇尚打牌、喝酒、娱乐,哪就是一种低迷的消极文化……。

所以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是:我们是团队不是团伙,我们要团结不要结团;精神状态就是竞争力;让学习成为习惯,让知识不断更新;把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些口号都体现我们的学校文化。

(2)教师的言行举止不断传递着学校文化,也不断再生学校文化。

为了建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文化”,我们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

积极实施“自主学习、单班复式、优化过程”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将“微笑”带进课堂,将“信任”带进课堂,将“赏识”带进课堂,将“竞争”带进课堂,倡导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展示,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实践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些挫折让他们自己去锻炼……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和谐地成长。

3.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传承者。

(1)开展自主活动,培养自主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少先队部建立了多个学生自主发展阵地,成立了丰富多彩的自主管理的小队。

努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努力让他们在学校内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学会一样本领,增加一种体验,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

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

中队活动自己搞、中队园地自己出、红领巾广播自己播、《小好汉报》自己办……队员在形式多样的自我服务的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培养了自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了“我做一天工”、“我当两日兵”、“我经一次商”、“我到农村去留学”、“我是一名小交警”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土壤,要吸收其优秀成份丰盈学校文化的内容。

学校文化只有进入课程层面,学校发展才成为可能。

学校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吸收民族传统文化,创设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