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旨在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临床解决方案。
一、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1. 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一种安全、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乳腺内的肿块和异常结构。
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形态等来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进而进行鉴别诊断。
2. 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在乳腺X线摄影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乳腺组织内的密度变化、钙化灶等来鉴别乳腺癌。
此外,乳腺钼靶摄影、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等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影像,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3.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乳腺MRI是一种高分辨率、多平面、多序列、无辐射的成像技术。
它可以对乳腺组织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医生发现乳腺内的异常信号,并提供更准确的乳腺癌诊断信息。
乳腺MRI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高风险人群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1.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
在影像学上,乳腺纤维腺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一般不伴有钙化灶。
与乳腺癌的区别主要在于病灶的形态和边界特点。
2. 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是由于乳腺管腔扩张或囊肿形成引起的乳房结构异常。
乳腺囊性增生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病变,边界清晰,内部透明度高,常见多发性病变。
与乳腺癌的鉴别主要在于病灶的性质和内部结构特点。
3. 乳腺炎乳腺炎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常见于哺乳期妇女。
乳腺炎在乳腺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乳房肿胀、增厚,乳腺梁增粗,常伴有炎性渗出物。
与乳腺癌的鉴别主要在于病灶的发生背景和临床表现特点。
4. 乳腺纤维腺病变乳腺纤维腺病变是乳腺内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良性乳房病变,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
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给产妇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
哺乳期乳腺炎通常发生在产后 3 4 周,初产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损伤以及产妇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等。
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乳腺炎最常见的诱因。
当婴儿吸吮不充分或者哺乳方式不正确时,乳汁不能完全排出,在乳腺内积聚形成硬块。
这不仅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会导致乳腺管堵塞,进一步加重乳汁淤积的情况。
细菌感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乳头破损或皲裂后,外界的细菌容易侵入乳腺组织,引发炎症。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此外,产妇在哺乳期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相对降低,这使得细菌更容易在体内定植和繁殖,从而增加了乳腺炎的发生风险。
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乳房疼痛、红肿、发热,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在检查时,可触及乳房内有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有压痛。
有时还能观察到乳头有分泌物溢出。
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外,还需要结合一些辅助检查手段。
例如,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以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乳腺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和病变范围,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在治疗方面,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排空乳汁。
可以通过增加哺乳次数、调整哺乳姿势、使用吸奶器等方法,确保乳汁能够顺畅排出。
同时,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和护理,避免乳头损伤。
局部热敷也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
如果炎症症状较为明显,还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通常会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可以继续哺乳,但要注意观察婴儿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切开引流。
产褥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

产褥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产褥期乳腺炎是产后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及时的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产褥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下面将详细介绍产褥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产褥期乳腺炎通常在产后1周至1个月内发生,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疼痛,有的患者还伴有发热、乳房硬结等症状。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观察其临床表现。
产褥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1.乳腺附件炎:乳腺附件炎是指乳腺管道及其周围的炎症,其症状包括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等,与产褥期乳腺炎容易混淆。
但乳腺附件炎往往伴有化脓性分泌物,可通过细菌培养鉴别。
2.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也会引起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但其通常不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3.乳腺囊肿:乳腺囊肿是一种液性肿块,常伴有周期性胀痛,与产褥期乳腺炎不同的是,乳腺囊肿一般不会伴发感染引起发热。
诊断依据在鉴别诊断产褥期乳腺炎时,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症状:产褥期乳腺炎典型表现为乳房疼痛、红肿、热痛等,注意观察症状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体征:检查患者乳房是否有硬块、结节,观察红肿情况,测量体温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乳腺超声、乳腺X光片检查等辅助诊断,也可以抽取乳腺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别感染细菌。
鉴别诊断注意事项•细菌培养:通过乳腺分泌物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
•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区分囊肿、增生等病变,有助于诊断。
•疼痛局部处理:产褥期乳腺炎一般需要局部疼痛处理,包括冷敷、按摩、注意保持乳房清洁等。
结语产褥期乳腺炎在产后妇女中十分常见,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诊断时要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产褥期乳腺炎。
DWI、ADC_联合增强对非肿块型乳腺癌与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

DWI 、ADC 联合增强对非肿块型乳腺癌与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冯友红海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海安 226600摘要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联合增强扫描用于鉴别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炎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WI 、ADC 联合增强扫描检查,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计算比较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同时记录对比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与炎性病变患者不同病变区域的ADC 数值。
结果 DWI 、ADC 联合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96.67%、准确率92.00%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6、3.779,P <0.05)。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强化区ADC 值低于炎性病变患者,非强化区ADC 值高于炎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临床鉴别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与炎性病变可通过DWI 、ADC 联合增强扫描形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率,为进一步疾病诊疗提供可靠影像支持。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联合增强;非肿块性乳腺癌;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 R 445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6.11Value of DWI and ADC Combined Enhancemen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mass Breast Cancer and Inflammatory LesionsFENG Youho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Hai'an People's Hospital, Hai'an, Jiangsu Province, 226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combined with en‐hanced scanning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mass breast cancer and inflammatory lesion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breast diseases ad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s of Hai'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Nov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study su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WI and ADC combined enhanced scanning,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ADC values in different lesion areas of patients with non mass breast cancer and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lesion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DWI and ADC combined with enhanced scanning were 96.67% and 92.00% higher than those of single indicator det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456, 3.779, P <0.05). The ADC value in the enhanced area of non mass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flammatory disease patients, and the ADC value in the non enhanced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flammatory disease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mass breast cancer and inflamma‐tory lesions, DWI and ADC can be combined with enhanced scanning form, which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providing reliable image support for further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Combined enhancement; Non-mass breast cancer; Inflammatory le‐sions; Differential diagnosis临床诊断中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癌和乳腺炎性病变间的鉴别难度相对较高,如果诊断为前者,则需要采取* 论著 *收稿日期:2023-04-06;修回日期:2023-04-27作者简介:冯友红(1975-),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乳腺影像表现。
乳腺超声检查和诊断共识

乳腺超声检查和诊断共识超声影像医学技术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诊断乳腺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完成乳腺疾病筛查、诊断和引导下穿刺等工作。
乳腺超声检查优点在于能够清楚的显示乳腺纤维腺体组织的断层解剖结构,可发现局部组织的结构和形态异常变化。
乳腺超声主要在乳腺占位性疾病的检测、鉴别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针对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准确度相对较低,针对早期病变缺乏大体形态变化的病变,可能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
乳腺超声检查适应症:乳腺超声检查并不适用于全部乳腺疾病患者,临床中常通过乳腺超声诊断和定位乳腺肿块疾病,主要包括能够触及的乳腺肿块和腋窝肿块,若门诊出现异常或局部以及整个乳腺疼痛、乳头溢液,通常需要采用乳腺X射线以及乳腺超声共同检查。
针对3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能够触及肿块,可选择乳腺超声诊断。
若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乳腺异常或诊断较为困难,乳腺X射线摄影或其他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经诊断发现异常或存在肿块,乳腺X线摄影诊断不清的致密型乳腺结构、扭曲和难以显示的肿块均可采用乳腺超声诊断。
乳腺疾病随访,以往超声检查发现的乳腺疾病病变,观察肿块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稳定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对肿瘤的供血、大小以及淋巴结变化情况进行检查。
乳腺外科疾病手术前、手术后评估,手术前需要对病变位置、数目、大小等一般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应确定淋巴结是否存在受累等情况,应根据病变的超声图特征和超声血流显像对肿块的性质进行基础判断,若常规判断不理想,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活检。
手术后评估,术后早期了解局部血肿积液和水肿情况,同时术后进行随访,利于观察患者乳腺疾病是否存在复发以及转移等情况。
乳腺植入假体后可通过超声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假体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破裂、变形等症。
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和治疗,在超声的引导下可完成组织学穿刺检查。
经过门诊检查呈阴性的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可进行介入定位。
乳腺超声检查能够为各种介入操作提供影像学引导,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可完成局限性含液体病灶的抽吸术,肿瘤消融术。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一、乳腺炎性疾病(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期乳腺,特别是初产妇产后3~5周内。
病原菌常为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从乳头皲裂处逆导管侵入。
急性乳腺炎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乳腺蜂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红、肿、热、痛与硬节。
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乳腺内界限模糊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较乱,有过多淋巴管与血管阴影,并出现条索状结缔组织模糊影。
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灶。
USG:乳腺失去正常结构声像图,炎症局部呈不均质点状或块状混合回声,其周围增厚,边缘不清。
皮肤也增厚。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产妇哺乳病史及局部、全身典型炎症表现,一般临床即可作出诊断。
影像学检查目在于了解有无脓肿并发与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乳腺炎易与炎性乳癌混淆,后者多在哺乳期外发生,边界不规则,第1 页常有浸润。
急性乳腺炎影像诊断首选超声。
B超不仅能准确判断病变部位、范围,而且操作非常便利,病情需要时可在床边检查。
(二)乳腺脓肿(abscess of breast)多数乳腺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乳腺脓肿源于囊肿感染。
脓肿可位于乳腺不同部位,常单发,也可多发。
脓肿局部波动感明显。
脓肿可向外破溃,亦可穿入乳管,自乳头排除脓液。
有时脓肿可破入乳腺与胸大肌之间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锐利、密度增高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周围水肿区密度淡。
在浅表形成脓肿时,临近皮肤增厚。
USG:乳腺内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低声或无回声区,壁较厚,且不整齐。
病变后方回声增强。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急性乳腺炎现史与典型局部体征,结合影像学发现脓肿存在,即可确定诊断。
乳腺炎的鉴别诊断病历

乳腺炎的鉴别诊断病历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XX岁
主诉:右侧乳房疼痛、肿胀
现病史:
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出现右侧乳房疼痛、肿胀的症状,伴有乳房发红、发热、乳头疼痛等不适感。
此前无类似症状。
症状初期疼痛轻微,渐渐加重,约持续数日。
既往病史:
患者无其他乳腺相关疾病史,无孕产史。
个人史:
患者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
家族史:
患者无乳腺相关家族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体温37.5℃,呼吸平稳,心率80
次/分,血压120/80mmHg。
乳房:右侧乳房有明显肿胀,红肿,压痛明显,局部温度升高,右侧乳头皮肤有凹陷、发红。
辅助检查:
1.乳腺超声检查(XX年XX月XX日):右侧乳房显示乳腺
组织增厚,局部积液,可见乳腺导管堵塞迹象。
2.乳房X线摄影(XX年XX月XX日):右侧乳房正位摄影
显示局部乳腺密度增高,乳头周围有轻度钙化。
初步诊断:右侧乳腺炎
鉴别诊断:
1.乳腺恶性肿瘤:需行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或乳腺活检以排除
恶性肿瘤。
2.乳腺囊肿:需行乳腺超声检查确定囊肿性质。
3.乳腺脓肿:需行穿刺抽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以确诊。
治疗原则:
1.局部护理:包括热敷、按摩等,帮助乳腺导管通畅。
2.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疼痛缓解:可使用非处方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
4.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变化,如病情进展或持续加重,需及时
就诊。
医生签名:X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完整版

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完整版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是一种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性疾病,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
因其缺乏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流程,常致反复发作,甚至进展为乳腺脓肿,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对患者坚持母乳喂养也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哺乳期乳腺炎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应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2020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及乳腺炎防治与促进母乳喂养学组专家对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形成了《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
定义及临床表现定义:哺乳期乳腺炎是在各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基础上,引发的乳腺炎症反应,伴或不伴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形状为楔形或不规则形,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乳房皮肤可出现红、肿、热、痛,病变区域皮温升高,有压痛;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40 ℃,伴有寒战、全身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
哺乳期乳腺炎致病的危险因素任何造成乳汁淤积和致病菌感染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乳头皲裂,多因哺乳时衔接姿势不正确造成。
乳房外伤,如乳房受挤压( 包括胸罩压迫或汽车安全带的挤压等) 、被婴幼儿踢伤、被用力按摩等使乳房局部受伤,组织水肿,局部压力增大。
因过度排空乳房造成乳汁过多。
哺乳间隔时间过长。
因婴儿疾病等导致的母婴分离。
母亲过度疲劳或严重的负向情绪影响。
婴儿腭裂或舌系带过短等导致含接困难。
既往乳腺炎病史。
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学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虽然仍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其发生与乳汁淤积及感染性致病菌密切相关。
传统“污染学说”哺乳过程中婴儿口腔微生物及产妇乳头皮肤微生物随吸吮过程逆流进入乳腺管,是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
哺乳期妇女因各种原因排乳不畅发生乳汁淤积后,淤积的乳汁加上合适的温度是致病菌良好的培养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采用Aloka α10型彩色超声设备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
结果在乳腺超声影像上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发现存在异常回声区。
其中,64例(64.00%)患者乳腺肿块边界较清楚,
36例(36.00%)患者均存在乳腺肿块边界完全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
患者乳腺肿块直径7~40 mm。
有31例(31.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Ⅰ级血流信号现象,49例(49.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Ⅱ级血流信号现象,20例(20.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Ⅲ级血流信号现象。
利用乳腺超声进行诊断后,成功检查出非哺乳期乳腺炎87例,检查准确率为87.00%。
结论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乳腺超声检查具有准确率高、检查速度快、无创伤且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以作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乳腺超声;非哺乳期乳腺炎;鉴别诊断
近年来,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1],非哺乳期乳腺炎(non-lactating mastitis,NLM)是指发生在非哺乳时期,由细菌侵入到乳腺组织中而引发的一种乳腺疾病,包括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
各个生理时期均可发生乳腺炎症[2]。
婴儿期及青春期的乳腺炎常系体内激素的失衡,出现乳房肿胀、隐痛,或出现结节,是一种非细菌性,有自限与自愈过程的炎症表现。
非哺乳期乳腺炎则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过程,由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无明显病症,因此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乳腺疾病[3]。
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乳腺超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4]。
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对本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治疗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乳腺超声的临床应用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诊断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非哺乳期乳腺炎检查的100例患者,病情已通过病理检测确诊,并且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检查和治疗资料,为确保研究的规范性、伦理性以及符合相关组织机构的要求,在研究开展前均与所有参与本次科学试验观察的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了试验目的、过程、对患者影响等情况的说明,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后续研究。
排除存在药物过敏、患有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情况的患者。
患者年龄2
2.5~35.5岁,平均年龄(26.7±2.9)岁。
1. 2 方法采用Aloka α10型彩色超声设备,设定的探头频率为10 MHz。
引导患者仰卧以充分显露腋窝与胸部,对患者行腋窝淋巴结与乳腺检查。
根据超声二维图像分析病灶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
1. 3 评价标准[5] 本文从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以及诊断准确率等角度进行评估。
其中,利用Adler方法对病灶血流信号进行分级。
其中,0级表示未在肿块内检查出血流信号;Ⅰ级表示在肿块内检查出少量血流信号;Ⅱ级表示在肿块内检查出中量血流信号;Ⅲ级表示在肿块内检查出大量血流信号。
2 结果
2. 1 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通过对超声检查声像图进行分析可知,在乳腺超声影像上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发现存在异常回声区。
其中,64例(64.00%)患者的乳腺肿块边界较清楚,36例(36.00%)患者均存在乳腺肿块边界完全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
患者乳腺肿块直径7~40 mm。
有31例(31.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Ⅰ级血流信号现象,49例(49.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Ⅱ级血流信号现象,20例(20.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Ⅲ级血流信号现象。
2. 2 诊断准确率利用乳腺超声进行诊断后,成功检查出非哺乳期乳腺炎87例,检查准确率为87.00%。
其中,正确检查出慢性乳腺炎44例,肉芽肿性乳腺炎2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
3 讨论
我国是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发国家,发病群体集中在20~
40岁,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因而容易被患者忽略。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有乳房肿胀感,因此,患者多以乳房肿块就诊。
目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患者的乳头发育缺陷是主要诱因[6]。
此外,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会共同导致该病的发生。
由于非哺乳期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症状不显著,因此容易造成误诊。
本病病因不明,正常狀态下,仅于乳腺导管开口处覆盖鳞状上皮,导管扩张的鳞状上皮可覆盖于导管内壁,其角化碎屑及脂质分泌物可以阻塞管腔,刺激管壁产生炎症反应,异常可能是乳头内陷或畸形,因导管开口的异常、狭长或扩张,继发炎症感染,外伤性脂肪坏死也有可能,其中最为重要可能为厌氧菌的特殊感染[7]。
在传统的治疗模式中要提高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可以通过穿刺活检的方式来进行。
但是,这种方式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创伤,从而使得患者在心理上与生理上产生拒绝。
而乳腺超声检查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不会引起患者的抗拒。
乳腺超声具有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8]。
本文研究显示,在乳腺超声影像上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发现存在异常回声区,患者乳腺肿块的直径在7~40 mm。
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在病灶血流分布方面均可表现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本文研究显示,有31例(31.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Ⅰ级血流信号现象,49例(49.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Ⅱ级血流信号现象,20例(20.00%)患者被检
查出存在Ⅲ级血流信号现象。
因此,超声检查也可以通过对血流信号的检测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在判断不同检查诊断方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确诊所具有的效果时,确诊的准确率是最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利用乳腺超声进行诊断后,成功检查出非哺乳期乳腺炎87例,检查准确率为87.00%。
由此可知,采用乳腺超声诊断方式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利用乳腺超声可以以无创伤的方式,准确检查出患者是否出现非哺乳期乳腺炎,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资料[9,10]。
因此,作者提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应当建议患者优先选择用乳腺超声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乳腺超声图像能够较好发现病灶的异常回声区并借助对血流信号的检测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乳腺超声检查具有速度快、无创伤且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以作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翠霞,王海涛,王方.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49-51.
[2] 陈芳,孙健.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12):875-876.
[3] 常群英,袁志红,杨春梅.高频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中国农村卫生,2013(5):61-62.
[4] Ma Y,Li G,Li J,et al.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in Detecting Blood Flow Signals of Breast Lesions. Medicine,2015,94(36):e1502.
[5] 廖春雁,陈圆圆,曾健,等.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1):16-18.
[6] 范光荣,陈翠芬,朱志军,等.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4(4):544-547.
[7] D’Avila FB,Limberger RP,Fr?ehlich PE. Cocaine and crack cocaine abuse by pregnant or lactating mothers and analysis of its biomarkers in meconium and breast milk by LC-MS-A review. Clinical Biochemistry,2016,49(13-14):1096-1103.
[8] 伍蕓,刘泽宇.超声BI-RADS分级与传统方式对于NLM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2):1328-1331.
[9] 叶旭,陈小霜,黄丹凤,等.超声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9):790-794.
[10] 姚瑶,李新华.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癌症进展,2016,14(7):66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