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报告

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报告
最近买了个CO2传感器,测得一些有意思的结果
最近买了个CO2传感器,圣凯安科技的7NE/CO2-2000,量程2000ppm,分辨率1ppm。
红外吸收测量原理。
UART串口输出。
传感器实际长这个样子。
连到集成板上板上。
这个板子可以接4-6个类似的传感器。
测量数据在电脑上显示,同时通过GPRS传到后台。
先测我在公司的座位,数据如下:
这数据有点高了,怪不得犯困呢。
老板舍不得开空调通风,结果是员工上班犯困打瞌睡,工作效率低,得不偿失啊。
再测某个不通风的会议室,刚开完会,1700多ppm!人走光后,慢慢降低到1000ppm左右;这时又来了两人,几分钟后就涨到了1300ppm。
又测试了我的宿舍,关上窗户睡一觉起来,靠,爆表了!开了会窗户,风一吹,一会儿就降到1000ppm以内了。
最后测了室外CO2浓度,400多ppm。
以前记得小时候教科书上说空气中CO2含量是300ppm 的,这么些年就到400ppm了,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结论:密闭室内空气污浊,应多通风。
技术支持:185--8840--5505
附:
CO₂的正常含量是0.04%,当CO₂的浓度达1%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达到4%~5%时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而达到10%的时候,会使人体机能严重混乱,使人丧失知觉、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
根据《室内空气品质标准》GB/T18883-2002,室内二氧化碳的允许浓度为0.10%,即1000PPM;根据《中小学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1998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0.15%,即1500ppm。
二氧化碳震源调研报告

充气工作
激发原理—CO2震源
—松开灌装架上的三个阀门使其喷出的二氧化碳成 白雾状,同时关闭充气嘴后的阀门,让二氧化碳灌 入管子内,该步骤也叫洗管,目的是把管子的温度 降下来。
—反复冲洗两至三次,灌气时开启、关闭阀门程序 与冲洗管一样,开启制冷压力泵,先归零后再达到 设定的重量或压力时制冷泵自动停机。停机后马上 关闭制冷压力机至计量灌装架之间输气管阀门、关 闭充气头的进气孔阀门顶针,要拧紧。
二氧化碳储罐容积为499升,25℃时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为705.8kg/m³,则一个 二氧化碳储罐可盛装352.2kg,单根爆破管填充二氧化碳为1kg,一罐液态二氧化碳 可填装352根爆破管。按照一罐1000元成本计算,一根爆破管CO2消耗成本:
2.9元(二氧化碳)+28元(耗材)+其他(如铜线)=32元 钻机钻井时间约为12分钟,放置爆破管3分钟,则单点激发需要15分钟,则一小 时可以激发4炮。如采用组合井,四根爆破管组成一个炮点,按照一天10小时有效 工作时间计算,一天需要爆破管160根,499L气罐可以满足两天爆破的工作量。一 天的物料成本为:
32元 × 160(二氧化碳爆破管耗材)+500元(液态二氧化碳)=5620元。
成本核算—CO2震源
炸药震源成本对比:
100/200克的药柱,2.7万/吨 - 折 27元/公斤
0.5公斤药柱 1.5万/吨-- - 折15元/公斤
1公斤药柱
1.16万/吨— 折11.6元/公斤(不含运输、储运、许可成本)
生产厂家—CO2震源
II型CO2爆破管:
直径:54mm
长:1.5m(可延至2.5m) 重量:估计30kg 释放口直径:暂未装释放口 填充液态二氧化碳范围:
论文 对二氧化碳的调查分析与报告 环境化学

对二氧化碳的调查分析与报告理学院应用化学(2)班 I09140209 朱**摘要:CO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从中得到许多对生活有益的东西,但同时也发现了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危害。
关键字: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用途,危害正文:一、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认识:二氧化碳是干燥空气中含量占第4位的气体,分子式CO2(Carbon dioxide,别名:碳酸气),分子量44,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对长波辐射有很重要的辐射效应;是碳或含碳化合物完全燃烧,或生物呼吸时产生的一种无气体,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在CO₂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
C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O原子生成两个σ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C原子上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sp杂化轨道成直角,并且从侧面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肩并肩地发生重叠,生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键。
因此,缩短了碳—氧原子间地距离,使CO₂中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
决定分子形状的是sp杂化轨道,CO₂为直线型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摄氏度)沸点(摄氏度)44.01 -78.48(升华)-56.6(5270帕)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密度O=C=O CO₂相对密度1.101二、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认识:1、CO₂的制法: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₃==高温== CaO + CO₂↑;实验室制法: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民间制法:NaHCO₃+ CH₃COOH ==== CH₃COONa + H₂O + CO₂↑2、CO₂的用途:(1)、作肥料: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气肥。
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效果最显著。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篇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通过对空气采样和分析,得出了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为燃烧和工业生产。
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排放控制等。
关键词:空气中二氧化碳;采集;处理方法;排放控制;能源利用正文:一、实验目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并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为优化生态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是燃烧和工业生产。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空气采样仪器采集一定量的空气样本,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同时,我们还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比不同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三、实验方法1. 空气采样我们通过空气采样仪器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本,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
2. 化学分析方法我们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对比不同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为燃烧和工业生产。
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排放控制等。
四、实验结果1. 空气采样在实验中,我们采集了一定量的空气样本,其中二氧化碳含量为100毫克/立方米。
在实验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采集时间和地点无关。
2. 化学分析方法我们使用气相色谱法对空气样本进行了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100毫克/立方米。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为燃烧和工业生产。
碳排放调查报告

碳排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全球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碳排放成为造成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各行各业的碳排放情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统计的方式,结合有效样本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各行业的碳排放状况。
三、调查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是导致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和使用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大幅上升。
2. 工业制造工业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和工艺都会产生相应的碳排放。
其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是碳排放较为严重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原材料的加工、生产过程的燃烧以及废气的排放。
3.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另一个重要的碳排放来源。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运输需求的增加,车辆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剧增。
此外,船舶和航空运输也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贡献。
4. 生活与建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建筑行业也对碳排放贡献不小。
生活方面,居民用电、取暖、煮饭等活动都需要能源,其消耗量大部分来自煤炭和天然气,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
建筑行业方面,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施工过程都会产生碳排放。
五、未来展望在认识到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后,我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
例如,加强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另外,对工业和交通行业进行减排措施,推进绿色建筑以及促进低碳生活的发展也是重要的方向。
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各行各业碳排放的情况,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未来,希望能够加强碳排放的管理和监督,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低碳调研报告(3篇)

低碳调研报告(3篇)低碳调研报告(精选3篇)低碳调研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意义、目的背景说明:据统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怎样?调查的意义: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这些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导。
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进行气候变化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二、调查内容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
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发展方式来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
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三、现状20__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__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今天,你减碳了吗”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
1、低碳生活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
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5篇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1一、调查课题:创造低碳生活二、调查人:张纪巍李晨琪三、调查________1、居民生活问卷2、网上查阅四、调查目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调查内容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
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
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
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义:全民低碳生活,对缓解全球变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
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却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张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据测算,1999年—__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国26%,我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
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树来算,人均每年消费8吨的南京每年就要种101棵树。
碳足迹调查报告范文

碳足迹调查报告范文引言:碳足迹是指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由于个人或组织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减少碳足迹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
为了了解个人的碳足迹,我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在这份报告中汇总了结果和建议。
方法:为了计算个人的碳足迹,我采用了以下方式:1.调查问卷:我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通过询问个人在不同方面的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和习惯,来了解他们的碳足迹。
2.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参与者的电费、水费、燃料消耗等数据,我计算了他们的能源使用量和相关的碳排放。
3.计算: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使用碳足迹计算工具计算了每个参与者的碳排放量。
结果:在我收集的样本中,大多数参与者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参与者每天通勤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是他们总碳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参与者使用单人汽车而不是公共交通工具,这会增加他们的碳足迹。
2.能源使用:个人的能源使用情况对碳足迹有很大的影响。
参与者中的一些人住在大型房屋中,使用大量的电力和燃气供暖,导致了更高的碳排放。
3.饮食:食品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部分参与者的肉类消耗较高,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碳足迹增加。
建议:根据我的调查结果,我提出以下建议来减少个人的碳足迹:1.减少单人驾驶:鼓励参与者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共乘或骑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以减少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
2.节约能源:建议参与者采取措施来节约能源,比如不需要时关闭灯光和电器、购买能源效率较高的家电等。
3.减少肉类消耗:参与者可以尝试减少肉类的摄入,并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这有助于降低食品相关的碳排放。
结论:通过这次碳足迹调查,我认识到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对碳排放量有直接影响。
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步骤,比如使用低碳交通工具、节约能源和减少肉类消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减少碳足迹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为我们的地球提供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
对于个人、组织和政府来说,了解和减少碳足迹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579
版本 /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精制报告系列 编号:AN-QP-HT579
第2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
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
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基本情况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
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
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质燃烧释放
出来的一种气体,既是环境温室效应的“元
凶”,又是潜在的碳资源。鉴于温室气体排放
带来的潜在威胁,全球多数国家已经加入到了
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行列
精制报告系列 编号:AN-QP-HT579
第3页 / 共7页
当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成为当下的热点。
二、二氧化碳作为资源的应用分类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
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门的课题,将二氧
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
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
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
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1、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
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
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
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
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是:12h2o+6co2+光
精制报告系列 编号:AN-QP-HT579
第4页 / 共7页
→c6h12o6+6o2+6h2o。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
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
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
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2、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
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
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
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
(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
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
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
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
精制报告系列 编号:AN-QP-HT579
第5页 / 共7页
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或微生物
作用下发生分解,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
以控制:对氧和其它气体有很低的透过性。以
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
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
领域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
营销、食品餐饮营销、建筑房产营销、消费品
营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该项目以工业废气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合成生物降解的二氧
化碳共聚物为目标,重点突破制约其规模化生
产的高效专用催化剂、聚合和后处理工艺、聚
合物改性和应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万吨级以上
规模的示范生产线,并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及
相应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3、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干冰
精制报告系列 编号:AN-QP-HT579
第6页 / 共7页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和压强为
607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
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蒸发,便凝结成一块块
压紧的冰雪状固体物质,其温度是零下
78.5℃,这便是干冰。干冰蓄冷是水冰的1.5
倍以上,吸收热量后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无
任何残留、无毒性、无异味,有灭菌作用。它
受热后不经液化,而直接升华。干冰是二氧化
碳的固态,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温度为零
下78.5℃,因此经常用于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
低温状态。
4、利用二氧化碳来中和盐碱地
碱地是盐碱地的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
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直以来,碱地
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无
精制报告系列 编号:AN-QP-HT579
第7页 / 共7页
雨水之时,碱土土地严重板结,一道道深深的
裂痕纵横延伸,愣是把这一方土地变成了“龟
田”。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能中和土壤中的碱性。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