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第二版陆亚俊.
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能源环境工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

013
6305 工程热力学(Ⅱ) 《工程热力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章熙民;任泽霈等
重庆大学出版社
王厚华;周根明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廉乐明;谭羽非等
013
6306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
赵孝保;周欣
013
6307 燃料与燃烧
《燃烧理论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刘联胜等
《汽车构造》(上册)
013
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
调整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但是,由于现在考
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 25%以上。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很多人
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果大意失荆州。万望诸君注意。
第一,总结一套自己的答题模板,但是要区别于市面上常见的模板。 第二,把往年的作文答题卡复印 20-30 份,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用这个答题卡,提前进 入考试状态。 第三,在分析真题完形和阅读的时候要多留心好的句型和单词,尽量避免用一些中学的 词汇。例如,a good number of 和 a significant number of(源自:2006 年考研英语完形) 都可以表示很多。但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用中学的一些词,诸如“many”“much” “lots of”,这样一下子就给阅卷老师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以上三点做到了,作文 25 分以 上不成问题。
重点任务: 1.收集考研信息,包括所报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业难易程度、所报考专业的难易程度、 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率、资料。毕竟考研所需关注的点无非就两个:一是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二 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一点,育明教育团队认为,选择学校 和专业的方案有两个:一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中传、北影、中央 财经、南开、复旦,专业可以稍微差一点;二是,选择尽可能好的专业,如金融、经济、电影、 新闻、法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学校可以差一点。这样的好处是,以后方便就业,具体的原 因分析请关注之后的相关文章。 3.购买参考书,慢慢熟悉所考专业。这个时候学校课程还比较多,且处于学期末,考试又比较 多,学校事情繁杂, 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以“预热”为主。不易过快进入紧张的复习状 态。
跨考专业课-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考研大纲解析之参考书

跨考教育倾力奉献,祝您2011考研成功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考研大纲解析之参考书参考书方面:214 俄语 《俄语》(1-2册)第2次修订版 黑龙江大学俄语系 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改为2008年版215 日语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 光村图书,叶立群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改为2008年版333 设计艺术学专业史论《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田自秉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艺术设计史》 杨先艺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612 伦理学原理《伦理学》 周中之 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改为:《伦理学》 罗国杰 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2007年第24次印刷614 经济法学删:《经济法学》 李昌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经济法基础理论》 漆多俊 武汉大学出版社,最新版增:《经济法学》 漆多俊 高等教育出版社6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增:《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解读》 杨金洲、朱喆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620 设计艺术学专业史论删:《设计学概论》 尹定邦 湖南科技出版社增:《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田自秉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621 美术学专业史论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增订版),2002年版改为2004年版622 增:《西方艺术简史》 杨先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32 药学综合《分析化学》第四版改为(第五版)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高教出版社(2004)增:《药物分析》(第7版) 刘文英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1《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事理学论纲》 《产品设计》《设计文化论》 柳冠中陈汗青郑建启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武星宽俞孔坚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环境艺术设计学》 《景观设计学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集》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版本不限)501 艺术设计学专业综合(6小时)《图形与意义》 尹定邦 湖南科技出版社《数字化设计艺术》 《新媒体艺术论》 方 兴徐 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动画概论》《动画制作技法》《室内外设计思维与表达》(工程动画) 朱明健等朱明健等朱明健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改为:设计艺术史论方向《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工业设计及其理论(含展示设计方向) 《事理学论纲》《产品设计》《艺术设计文化论》柳冠中陈汗青郑建启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含公共艺术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学》武星宽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视觉传达设计及其理论 《图形与意义》尹定邦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501 设计艺术专业设计(6小时)数字化艺术设计及其理论《数字化设计艺术》《互动传播的思维》方 兴赵 莉 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502 由《民艺学论纲》(民间美术及其理论) 潘鲁生 山东文艺出版社502 美术学专业综合(6小时)《荣宝斋画谱》 (宋)无名氏 荣宝斋出版社改为:本专业方向的相关优秀作品集、创作技法等书籍,版本不限503:由《设计的营销与管理》 陈汗青等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国美学史大纲》 《西方美学史》 叶朗朱光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03 艺术学专业综合(6小时)《音乐美学基础》 张前、王次炤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改为:艺术史论研究 《西方艺术简史》《中国艺术简史》杨先艺杨先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03 艺术学专业综合(6小时)艺术美学及其历史 《中国美学史大纲》《西方美学史》叶朗朱光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音乐艺术研究 《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艺术教育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腾守尧 南京出版社,2008年艺术管理 《设计的营销与管理》陈汗青等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801西方经济学删:《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宏观部分)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删:803 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 王仁祥、胡国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04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赵玉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808民商法学综合 增:《民法学》面向二十一世纪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北大高教出版社 删:809 经济法学综合 《法理学》《宪法》《民法学》《知识产权》 北大高教出版社面向二十一世纪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最新版812 广告学综合 删:《广告学原理》 陈培爱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广告策划与管理》 严学军 高等教育出版增:《现代广告通论》 丁俊杰、康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二版815 英语语言学删:《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戴炜栋,何兆熊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剑桥语言百科全书》(当代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系列名: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819 普通物理增:《大学物理学》(第一版) 汪晓元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大学基础物理学》(第二版) 张三慧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20—822 删除827 由827 岩石力学与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 蔡美峰 科学出版社,2002改为:827 采矿学 《固体矿物资源开发工程》 张世雄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30 胶体化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第三版) 沈钟、赵振国、王果庭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改为:《胶体化学》 冯绪胜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36 材料成型原理 由《材料成型原理》 陈昌平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改为:《材料成型原理》 刘全坤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40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 王积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改为:《控制工程基础》 杨振中,张和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841 机械原理 删:《机械原理》(第四版) 孙恒 人民教育出版社,845 汽车营销与策划 《汽车营销》 张国方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改为2008年版852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 王兆安 机械工业出版社改为:852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58 结构力学(含动力学) 《结构力学》 龙驭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改为:《结构力学教程Ⅰ、Ⅱ》 龙驭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60 867 873 878 891 895删除862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 沈维道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改为: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第二版) 陆亚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863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陆惠民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改为:《工程项目管理》 乐云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上)《工程项目管理》 邓铁军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下)865 土工原理与计算 《土质学与土力学》 洪毓康 人民交通大学出版社改为:结构力学与电算 《结构力学》 李廉锟 高等教育出版社866 运输经济学 删:《现代咨询方法与务实》 王文松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增:《公路运输技术经济学》 隽志才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879 动力机械制造与维修 删:《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刘正林 人民交通出版社884 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 胡华夏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8改为:《会计学》 刘永泽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889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学说史》 浦兴祖、洪涛 复旦大学出版社改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 徐大同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893 起重运输技术 删:《连续运输机》 蒋琼珠 人民交通出版社894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 欧阳文霞 人民交通出版社 改为:《物流信息系统》 林自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水源热泵供暖系统供水温度的确定

水源热泵供暖系统供水温度的确定摘要: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可以将水的低品位热能加以利用,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但水源热泵的经济性受其COP 值的影响很大,在影响COP值的各种因素中,供水温度的高低是一个可以适当调整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兼顾供暖效果和经济性,本文通过对某一采用全空气处理机进行采暖空调的商业建筑和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建筑的分析,认为45℃是寒冷地区较为经济、合理的采暖供水温度。
关键词:水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 COP 供暖供水温度因为水源热泵供暖系统能够将通常情况下不能被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从水源中取出,提升后并加以利用,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特性,故近年来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愈来愈多。
本文拟针对利用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时,其供水温度的选择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便使该系统的优越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如果水源热泵低温热源侧的进出口水温不变,则水源热泵的供水温度越高,其制热性能系数就越低,提供相同的热量所需的运行费用就会越高。
以某一厂家HP—4000型机组为例,通过对厂家测试数据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COP值关系式COP=Δ其中,Δt=热泵机组采暖用热水侧水的平均温度-热泵机组低温水源侧水的平均温度,即Δt=(th,i+th,o)/2-(tc,i+tc,o)/2th,i——热泵机组供暖用热水的回水温度,℃;th,o——热泵机组供暖用热水的供水温度,℃;tc,i——热泵机组低温热源侧的进水温度,℃,这里取10℃;tc,o——热泵机组低温热源侧的出水温度,℃,这里取5℃;由回归关系式可以得到在低温热源侧水的进、出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采暖供、回水温度时,水源热泵机组的COP值,见表1。
从表1中看到,当低温热源侧水的进、出口温度不变时,热泵机组的供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度的差值对机组的COP值都有影响,但供水温度的影响更大一些,这也说明热泵供水温度的选择更加重要。
表1. 不同采暖供、回水温度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供、回水温度COP值COP的变化百分比供、回水温度COP值COP的变化百分比60/55%60/50%55/50%55/45%50/45%50/40%45/40%45/35100%40/35100%通过上面的计算与分析可知,利用水源热泵机组进行冬季供暖时,供水温度越低,机组的COP值越大,经济性越好,但供水温度也不能过低,否则将导致末端散热设备过大或无法满足散热设备对供水温度的内在要求。
(完整)西安市某办公楼空调设计

目录一 XX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1)二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1)2。
1 工程概述 (1)2。
2设计依据 (2)2。
2。
1 设计任务书 (2)2.2。
3 设计规范及标准 (2)2。
3 设计范围 (2)2。
4 设计参数 (2)2。
4。
1 空调设计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2.4。
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及有关指标见下表 (3)2.4.3 其他 (3)三方案设计 (4)四负荷计算 (4)4.1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 (4)4。
2 相关参数的选取 (4)4.3 冷负荷的计算 (5)4。
3.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5)4。
3.2 内墙、地面引起的冷负荷 (6)4。
3。
3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6)4.3.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7)4。
3.5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4.3.6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4。
3.7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4。
4 湿负荷的计算 (8)4.5 新风负荷计算 (8)4。
5.1 新风冷负荷 (8)4.5。
2 新风湿负荷 (9)4.6夏季空调计算结果汇总 (9)五空调处理过程的计算 (9)5。
1 全空气系统设计计算 (9)5.1。
1 夏季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 (9)5。
1.2 以第2层大厅为例进行设计计算 (10)5.2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设计计算 (11)六风机盘管﹑散流器﹑百叶的选择 (13)6。
1风机盘管的选择 (13)6.2 散流器选择 (14)6。
2。
1 全空气系统 (14)6.2。
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14)七风系统水力计算 (14)7。
1风管材料和形状的确定 (14)7。
2送、回风管的布置和管径确定 (15)7。
3送风系统的设计 (15)7.4风管最不利点压力损失计算 (15)八水系统的计算 (16)8。
1水系统的设计 (16)8.2水系统阻力计算(鸿业计算) (16)九机组选择 (16)9。
1 新风机组的选择 (16)9。
建筑开题报告范文 xx某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建筑开题报告范文 xx某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题目:xx某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7-1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要求我们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综合应用所 1.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技术规范、方针和政策,并能够正确查询和使用。
3.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学会针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广泛而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了解本专业现状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 培养自己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实际问题,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一、本课题的主要设计研究内容(提纲)1)先熟悉设计资料,准备必要的设计手册,材料等;2) 根据提供的建筑图纸和其他资料规范等以及教师给定的设计地点,计算夏、冬两季冷、热、湿负荷;3) 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包括确定室内送风状态,送风量,新风量及换气次数,确定夏、冬两季空气处理过程等;4) 确定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进行气流组织方面的计算;5)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6) 空调系统设备的选择与机房的布置,如风道,选择风机型号等,;) 绘制空调系统施工图纸,图纸绘制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表达准确,图面整洁; 78)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原始条件,设计计算公式和相关数据,文字说明及附图,字迹工整,计算准确,简明扼要。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高层建筑先后在美、欧等层或大型民用建筑。
内蒙古大学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085201机械项目<专业学位)
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技术:《测试技术基础》,韩峰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1版.
085203仪器仪表项目<专业学位)
085236工业项目<专业学位)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程国全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电力系统自动化
①王葵、孙莹,电力系统自动化<第3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②李先彬,电力系统自动化<第5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第二模块:
1.自动控制原理
①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5版),科学出版社,2007
2.电力电子技术
①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085213建筑与土木项目<专业学位)<--06道路桥梁方向)
125600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建筑项目经济与管理:《建筑项目经济与管理》,郑连庆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009轻工与纺织学院
082103纺织化学与染整项目
染整工艺学:《纺织品染整工艺学》,范雪荣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第2版.
通信原理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六版或信号与系统郑君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或微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或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第四版任选一门
2018内蒙古大学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
复试测试科目、参考书目
001机械学院
080200机械项目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流体输配管网(第1章)

能够正确应用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进行上述管网 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调节,并为从事其它大型、 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调节,并为从事其它大型、复杂 管网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打下初步基础。 管网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打下初步基础。
4
教材与参考书
流体输配管网》 第二版) 《流体输配管网》 (第二版)付祥钊 主编
3
课程的学习任务
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掌握暖通空调工程、城市燃 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掌握暖通空调工程、 气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工程、 气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工程、 工厂动力工程等各类工程中的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原 理。 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 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调试和调节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管网设计-确定管网形式、流通断面;匹配动力;确定 管网设计- 管网设计 确定管网形式、流通断面;匹配动力;
7
8
管网有什 么型式? 么型式?
管网的型式与装置
气体管网
液体管网
多相流管网
9
10
1.1 举例认识管网
1居民楼厨房排烟管网 居民楼厨房排烟管网 2西气东输接续天然气管网 西气东输接续天然气管网 3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管网 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管网 4蒸汽采暖管网 蒸汽采暖管网 5气力物料输送管网 气力物料输送管网 6热水供热管网系统 热水供热管网系统
管道系统- 与末端装置之间, 管道系统-在“源”或“汇”与末端装置之间,给流体流动以
路径,引导流体流动。 路径,引导流体流动。
动力-流动存在阻力,必须要有动力: 动力-流动存在阻力,必须要有动力:
大连理工大学 2014年考研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参考书目 考试重点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简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隶属于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依托于学科实力雄厚的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办学起点高,发展速度快。
1999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2000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2008年获辽宁省重点学科。
目前,该学科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辽宁省唯一拥有该专业博士点的学科,是大连理工大学“211”与“985”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本学科具有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术队伍。
现拥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博导)4人,副教授6人(博导1人),专业教师博士化率100%。
该学科研究方向特色显著,人才培养模式新颖,试验设备先进。
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活跃,已与美、加、日、韩、俄、芬兰、瑞典、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建立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现有在读留学生1人。
该学科以“211”和“985”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已建成“低碳建筑技术与环境安全”学科平台,具有广泛的社会服务和科研合作基础。
先后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企业委托以及国际合作研发项目等,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和授权的发明专利。
该专业重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研究生的身心健康。
目前,该专业紧抓学科发展契机,以尽早建成“办学层次高、规模适度、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具有一定国内外影响”的新学科。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代码研究方向名称01空气环境健康与安全02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与节能调控技术03城市集中供热与区域能源规划及能效提升04太阳能复合能源建筑技术与高效换热装备05气候适应性建筑环境调控体系的基础及技术【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初试信息)专业/领域信息考试科目考试单元参考范围备注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101思想政治理论1国家统一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采暖通风与空调: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
技术保证建筑环境中部分指标要求。 2、采暖(Heating)——又称供暖
• 定义:按需要给建筑物供给热能,保证室内温度按人们要求
•
持续在高于外界环境。 是人类最早期开始使用的室内温度指标控制手段。
• 分为
分散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在一处,火坑、火炉、火 墙、 火地。 集中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分开,目前楼房中。
4.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余热)和湿量(余
湿); 5.提供燃烧设备所需氧气。
• 4、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简称空调 定义:用来对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
流动速度进行调节,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的建筑环境 控制系统。 采用采暖,通风或空调要区别考虑。 HVAC(Heating. Ventilating Air Conditioning)
(1)热湿环境为主要控制对象的系统——主要控制
建筑物室内的温湿度,有空调系统(用1-1 (a))和采暖系统。 (2)以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的系统——主要控 制室内空气品质,有通风系统(图1-1(b))建 筑防烟排烟系统等。
• 上述两大类的控制对象和功能互有交叉。
二、按承担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介质分类
(2)半集中式系统——对空气的处理的设备分设在各个被调
节和控制的房间内,又集中部分处理设备,冷热水制备,新风 集中处理(图1-1(a))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水环 热泵系统(见7-6)变制冷剂流量系统(见7.5)都属这类系统。
• 特点:占用机房少,易满足房间各自温湿度控制要求,
管理维修的不方便,有风机的有噪音。
第一章 绪论
•
§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
• • •
§1-2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1-3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1-4 暖风空调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 一、建筑与建筑环境
1、建筑:
由围护结构构成的人类在其中生活与工作场所。
2、围护结构
墙、顶、在面、门、窗等构筑物,分为外围护结构与内围 护结构。
热平衡:使进出房间的热量相等。 湿平衡:使进出房间的湿量相等。 空气平衡:使进出房间的空气量相等 • 暖通空调气流特点:控制对家不同,要求不同,所用方法
不同,介质不同。
• 课程内容:系统的基本组成,设备特点、工作原理,设计
要求(负荷计算,水力计算,气流设立)
§1-3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 一、按对建筑环境控制功能分类。 • 分两大类
(4)空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统——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共同承担室
内负荷。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图1-1(a))
(5)冷剂系统——以制冷剂为介质,直接对室内空气进
行冷却去湿或加热,又称机组式系统。
三、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
• 三类 (1)集中式系统——空气集中于机房内进行处理(冷却,加
热去湿加湿过滤等)房间内只有空气分配装置,全空气系统大 部分高于集中式系统,机组式中,若采用大型带制冷机的空调 机也属集中式,要占用机房面积,控制管理比较方便。
• •
§1-2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 一、工作原理
• 1、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 • 图1-1(表示对民用建筑室内环境进行控制的基本原理图) 得热:人体、照明、电器、太阳辐射、室内外温差。 得湿:洗涤、晾衣物、烹饪 热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建筑物提供的
热量 冷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所排走的热量。
• 分为五大类 (1)全水系统:——系统中全部用水承担室内的冷、热
负荷,介质为热水时,向室内提供热量,如热水供暖,为 冷水时,(常称冷冻水)向室内提供冷量,承担室内冷负 荷和湿负荷,风机盘管系统。 (2)蒸汽系统:——以蒸汽为介质向建筑物供应热量, 蒸汽供暖系统,暖风机系统,也可用于空气处理机中加热, 加湿空气,加热全水系统的水,热水供应的水。 (3)全空气系统——以空气为介质,向室内提供热量或 冷量。如全空气空调系统,向室内提供处理后冷空气以除 去室内显热冷负荷和潜热冷负荷。
• 采暖系统的影响:舒适感(温度),卫生、美观、能量的有
效利用。
• 3、通风:(Ventilating)
定义:向房间送入,或由房间排出空气的过程。
• •
目的:利用室外空气(称新鲜空气或新风)来置换建筑物内的 空气(称室内空气) 功能: 1.提供人呼吸需要的氧气;
2.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 3.排除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湿负荷:为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湿度,所排走的湿量。 暖通空调任务:向室内提供冷量、热量、加湿或减湿,稀
释室内的污染物,保证室内具有适宜的冷热舒适条件和良 好的空气品质。
• 图1-1(a)控制方案介绍: • 2、工业建筑 • 特点(与民用建筑比):空间大,人员密度小,不宜对全车
间进行全面温、湿度控制(除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或热车 间)。
3、建筑环境:
建筑场内冷、暖、湿度、空气洁净度、空气流速声、光等 组成。
4、环境作用
关于人类的健康、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科研进行 等
5、对环境的要求: 舒适性:温湿度宜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 舒适。 工艺性:生产与科学实验, 恒温:标准量具生产 ; 恒湿:纺织; 恒温恒湿:合成纤维生产; 洁净:电子工业、生物工程; 无菌:医药,医疗。
排风系统:为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
物,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要求所设立的通风系统。
• 图1-1(b) • 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当室内得到热量或失去热量时,从室内
取走热量或向室内补充热量,当室内得到湿量或失去湿量时, 从室内排走湿量或补充湿量,当有污染气体时,排走污染空 气,补入等量的清洁空气。
(3)分散式系统——热湿处理设备全部分散于各房间
内,分体空调电暖器,窗式空调。
• 特点:不需专用机房,空气、水系统,维修管理不变,
不美观,效率较低有噪音。
四、空调系统按用途分类(两类)
• (1)舒适性空调——保证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的空调系统,
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办公楼等见教材/
• 特点:温度、湿度精度要求不高。 • (2)工艺性空调——为生产工艺过程和科学实验创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