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大纲
商用暖通设计教学大纲模板

1. 课程名称:商用暖通设计2.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商用建筑暖通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流程、设计规范以及设计软件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暖通基础知识、商用建筑暖通设计流程、设计规范、设计软件应用、设计案例分析等。
二、课程大纲第一章暖通基础知识1.1 暖通空调基本概念1.2 暖通空调系统分类1.3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原则第二章商用建筑暖通设计流程2.1 设计前期准备2.2 设计方案确定2.3 设备选型与计算2.4 施工图设计2.5 设计审查与修改第三章设计规范3.1 国家及行业标准3.2 地方性法规3.3 设计规范解读与应用第四章设计软件应用4.1 设计软件介绍4.2 设计软件操作4.3 设计软件案例第五章设计案例分析5.1 案例一:商场暖通设计5.2 案例二:办公楼暖通设计5.3 案例三:酒店暖通设计第六章通风与防排烟设计6.1 通风系统设计6.2 防排烟系统设计6.3 风管设计第七章空调设计7.1 空调负荷计算7.2 空调系统选择7.3 空调设备选型7.4 空调风管设计第八章供暖设计8.1 供暖系统设计8.2 供暖设备选型8.3 供暖管道设计第九章暖通空调系统优化9.1 系统优化原则9.2 系统优化方法9.3 案例分析第十章暖通设计实践10.1 实践项目介绍10.2 实践项目流程10.3 实践项目成果展示三、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2.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课堂表现(20%)、实践项目(40%)、期末考试(10%)。
四、课程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4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4课时6. 第六章:4课时7. 第七章:4课时8. 第八章:4课时9. 第九章:4课时10. 第十章:4课时11. 期末复习与考试:2课时五、教学资源1. 教材:《商用建筑暖通设计》2. 设计软件:天正暖通、鸿业暖通、CAD等3. 案例资料:商用建筑暖通设计案例集4. 课堂互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论坛等。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大连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大连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制冷制热循环等。
2. 学会分析大连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影响。
3. 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参数计算及设备选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的暖通空调系统图。
2. 能够根据大连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独立完成小型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
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设计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模拟和性能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低碳、环保。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大连地区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具备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热力学基础和制冷原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未来从事暖通空调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暖通空调原理:包括制冷剂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
- 空调系统类型:介绍大连地区常用的空调系统类型,如分体式、中央空调等。
- 节能技术:分析大连地区适用的节能措施,如变频技术、热泵技术等。
2. 实践操作:- 设计流程:学习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结合大连地区的实例进行分析。
- 设备选型:根据大连地区的气候特点,学习制冷、制热设备的选择和应用。
- 系统模拟: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大连地区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性能参数。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暖通空调原理及制冷剂性质学习。
- 第二周:大连地区空调系统类型及特点分析。
- 第三周: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大纲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ing for HVAC2、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3、课程学时:总学时2周,实验学时04、学分:25、先修课程:《暖通空调》6、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7、大纲执笔: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马红艳8、大纲审批: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5年9月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是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的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
因此,课程设计既是对暖通空调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知识分析和解决暖通空调设备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3、通过课程设计工作,深化学生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前后的参观调研、资料收集、方案探讨、图纸设计等活动,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学会使用各种规范、手册技术资料等的基本技能。
完成图纸设计及设计说明书编写是本课程设计的主要部分工作量。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内容。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设计题目(二选一):(1)完成一综合建筑内空调系统的设计(2)完成一综合建筑内供暖系统的设计2、设计内容:(1)根据指导书中提供的建筑图和其他资料,由教师给定设计地点,计算夏、冬两季冷(热)湿负荷;(1天)(2)确定室内送风状态,送风量,新风量及换气次数;(1天)(3)确定夏、冬两季的空气处理过程;(1天)(3)确定室内气流组织方案,进行气流组织计算;(1天)(4)布置风道,进行风道水力计算,选择风机型号。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可可讲解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650201《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年级: 2023级指导老师:李艳琼职称:高级工程师《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空调负荷计算1.夏季建筑围护构造旳冷负荷目前,在我国暖通空调工程中,常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冷负荷,冷负荷系数法是建立在传递函数法旳基础上,是便于在工程上进行手算旳一种简化计算措施。
夏季建筑围护构造旳冷负荷是指由于室内外温差和太阳辐射作用,通过建筑物围护构造传入室内旳热量形成旳冷负荷。
详细计算措施如下:(1)围护构造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旳计算措施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旳冷负荷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旳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Rc c t t AK Q -=ττ)( (1-1) 式中 ()τc Q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旳逐时冷负荷,W ; A — 外墙和屋面旳面积,m2;K — 外墙和屋面旳传热系数,W /(m2·℃),可根据外墙和屋面旳不一样构造,由附录2-2和附录2-3中查取;tR — 室内计算温度,℃;()τc t —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旳逐时值,℃,根据外墙和屋面旳不一样类型分别在附录2-4和附录2-5中查取。
必须指出:a. 附录2-4和附录2-5中给出旳各围护构造旳冷负荷温度值都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为根据计算出来旳,因此,对于不一样设计地点,应对()τc t 值进行修正,即应为()τc t 十td 。
其地点修正值td 可由附录2-6查得。
b . 当外表面放热系数不一样于18.6W /(m2·℃)时,应将(()τc t +td)乘以表1中旳修正值。
c. 当内表面放热系数变化时,可不加修正。
d. 考虑到都市大气污染和中浅颜色旳耐久性差,提议吸取系数一律采用ρ=0.90,即对表中()τc t 不加修正。
但如确有把握经久保持建筑围护构造表面旳中、浅色时,则可将表中数值乘以表2所列旳吸取系数修正值k ρ。
暖通空调专业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建筑信息 (2)1.1 建筑概述 (2)1.2大气参数 (2)1.2.1室外计算参数 (2)1.2.2 室内计算参数 (2)第3章负荷计算以及数据汇总 (3)3.1 负荷计算特点 (3)3.2 冷负荷系数法公式 (3)3.3 负荷计算 (4)3.3.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4)3.3.2 内墙,楼板等室内传热维护结构形成的瞬时冷负荷 (4)3.3.3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5)3.3.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6)3.3.5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第4章设备的计算与选用,机组及其配件的选择 (8)4.1风机盘管及制冷机组的选型 (8)4.2新风机组选型 (9)第5章管道保温与系统消声,减震设计 (10)5.1冷冻管保温 (10)5.2系统消声 (10)5.3系统隔震 (10)参考文献 (11)第1章建筑信息1.1 建筑概述该建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地上共五层,地下一层为半地下室。
建筑面积1609.27m2,占地面积321.85m2,为框架结构,房间的层高为3.9m。
1.2大气参数1.2.1室外计算参数大气压力:夏季为999.4kPa 冬季为1019.9 kPa室外干球温度:夏季为35.8℃冬季为-3℃室外干球温度:夏季为27.7℃相对湿度:夏季为75% 冬季为81%室外风速:夏季为2.6m/s 冬季为2.8m/s主导风向:夏季为S 冬季为NW1.2.2 室内计算参数温、湿度夏季:Tn=26±2℃,Ф=60±5%,风速v≤0.3m/s;冬季:Tn=18±2℃,Ф≥35%,风速v≤0.2m/s。
1.3 建筑围护结构信息外墙:240mm砖墙,外抹水泥沙浆见附录9-7序号2,外墙及门的结构尺寸见土建图;外窗:铝合金窗,无色透明单层玻璃5mm,结构尺寸见土建图;第2章空调方式方案选择本建筑是长沙市一座五层高的大楼,建筑占地面积为321.85m2平方米,室内的房间多为办公室,房间紧凑。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
2.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3.熟悉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
4.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条件。
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3.能够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节能环保意识的重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和应用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1.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如空调器、供暖设备、通风系统等。
2.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制冷、制热、通风等过程。
3.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如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等。
4.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如能源利用效率、排放标准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进度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暖通空调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暖通空调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完整版)《暖通空调》教学大纲

《暖通空调》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135031总学时:72学时(讲课66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4.5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预修要求: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创造建筑物热、湿、空气品质环境的技术,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涵盖了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从事准业工作所需的主要专业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并辅以一定的实践环节训练后,能具有一般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冷热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2、掌握各种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和调节方法;3、掌握系统中主要设备、构件的构造、工作原理、特性和选用方法;4、了解建筑节能、暖通空通自动控制、暖通空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工作原理、分类。
重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4、采暖通风与空气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 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冬季建筑的热负荷,夏季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湿负荷,新风负荷及空调室内的冷负荷与制冷系统的冷负荷计算。
重点: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
第一节: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第二节:冬季建筑的热负荷第三节:夏季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第四节: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第五节:湿负荷第六节:新风负荷第七节:空调室内的冷负荷与制冷系统的冷负荷第八节:计算举例第三章全水系统 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热水采暖系统的失调与调节,全水风机盘管系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课程代码:02460034学分:4周数:4周(其中:讲课学时;设计学时;上机学时;答辩学时)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暖通空调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材:《暖通空调》陆亚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15年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说明课程设计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与主要作用)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是建环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包括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通过特定工程设计题目,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尤其是工程方案设计能力,包括方案拟定、方案比较分析和方案确定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通过课程设计图纸绘制和说明书的撰写,培养学生制图、计算、测试技能,培养学生文档编辑、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中利用分析参考文献,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文献查阅分析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
通过课程设计的分组和团队分工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空调、采暖、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较为合理的确定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案,了解其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规范地绘制工程图。
课程目标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学会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以及其他有关的参考资料,合理的选用空调通风采暖系统的产品。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1.毕业要求1T:具备扎实的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毕业要求1-2:具有针对建筑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所涉及的相关设备和设施的施工、操作、运行和管理的能力;.毕业要求1-3:具有针对暖通空调领域涉及的工程问题,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选用恰当技术、工艺和模拟手段,设计研发相关设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ing for HVAC
2、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3、课程学时:总学时2周,实验学时0
4、学分:2
5、先修课程:《暖通空调》
6、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7、大纲执笔: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马红艳
8、大纲审批: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的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
因此,课程设计既是对暖通空调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知识分析和解决暖通空调设备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通过课程设计工作,深化学生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前后的参观调研、资料收集、方案探讨、图纸设计等活动,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学会使用各种规范、手册技术资料等的基本技能。
完成图纸设计及设计说明书编写是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部分工作量。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内容。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设计题目(二选一):
(1)完成一综合建筑内空调系统的设计
(2)完成一综合建筑内供暖系统的设计
2、设计内容:
(1)根据指导书中提供的建筑图和其他资料,由教师给定设计地点,计算夏、冬两季冷(热)湿负荷;(1天)
(2)确定室内送风状态,送风量,新风量及换气次数;(1天)(3)确定夏、冬两季的空气处理过程;(1天)(3)确定室内气流组织方案,进行气流组织计算;(1天)(4)布置风道,进行风道水力计算,选择风机型号。
(2天)3、设计要求:
(1)绘制首层空调平面图一张(2号图)或标准层空调平面图一张(2号)。
图纸绘制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表达准确,图面整洁。
(3天)(2)课程设计说明书:(1天)包括原始条件,设计计算公式和有关数据,文字说明及附图。
应字迹工整,计算准确,简明扼要。
五、考试考核办法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参加课设答辩。
课设设计成绩按五分制(优、良、中、及格或不及格)确定。
编码实践环节名称考核单元名称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标准最低技能要求负责单位
01 计算书计算部分计算书内容检查批改计算正确完成计算教师
02 施工图构造图纸施工图质量检查批改图纸完整图纸齐全教师
03 综合应用综合部分对知识理解检查批改理解准确独立完成教师
六、教材及参考书
(一) 教材:
《暖通空调》(第二版),陆亚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 参考书:
《空气调节》,薛殿华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电子工业设计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宾馆空调系统设计指导书》,谢鸣编,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空调与制冷工程教研室,2001年
《供热工程》,贺平,孙刚编,中国建筑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