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实训系统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求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求一、项目建设背景我校开展建设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要求基于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能学、辅教、促改”的功能定位,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加快开发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专业数字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充实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学资源。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多场景应用”的建构逻辑,实现专业课程体系在“线上”重构,让“底层共享课程、中层融合课程和上层互选课程”的学习资源,融入线上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用户的多样化学习需要。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库运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考核资源、特色培训项目、虚拟教学团队、建设指导等内容。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上线谁负责”的原则,我校规划建设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8门课程资源建设、资源库平台服务及相关建设指导,必须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审核要求。
资源库课程建设可具体实现体系化的标准化课程、齐全的平台功能、有效的应用推广、优质的特色创新和坚固的制度保障,结合我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交通特色建设,可建成高质量高水平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建设内容1.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2.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各系统功能模块可实现详细技术指标:3.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导(1)协助学校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对方案进行审读;(2)量身定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3)指导资源库建设和资源库中课程资源建设;(4)提供常态化培训,帮助课程建设团队顺利完成资源建设工作;(5)针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组织课程团队成员进行线上沟通和答疑;(6)协助做好项目开发计划,明确开发步骤和进度;(7)健全资源质量审核机制,优化资源库应用环境,定期开展自评和审查,确保资源建设和应用质量,并对资源的合法性、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及知识产权负责;(8)监管项目整体进度与质量;(9)宣传推广。
机械视觉实训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视觉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安防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机械视觉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视觉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1. 机械视觉基本原理- 光学成像原理-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图像识别与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在机械视觉中的应用2. 机械视觉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摄像头选择与标定- 照明系统设计- 图像预处理与增强- 目标检测与跟踪3. 实践操作- 实验平台搭建- 软件编程与调试-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验结果验证与优化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通过课堂讲解、文献阅读等方式,系统学习机械视觉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等相关知识。
- 掌握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
2. 实验平台搭建- 选择合适的实验平台,如计算机视觉开发板、机器人等。
- 搭建实验环境,包括摄像头、光源、图像采集卡等硬件设备。
3. 软件编程与调试- 使用OpenCV、MATLAB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操作。
- 调试程序,确保程序运行稳定、准确。
4.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实验数据。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增强、特征提取等操作。
-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方案的有效性。
5. 实验结果验证与优化-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
- 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选择最优方案。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 学生掌握了机械视觉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等相关知识。
- 掌握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
2. 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搭建实验平台,进行软件编程与调试。
- 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
3. 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了多种优化方案,提高了实验效果。
- 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
五、实训总结1. 实训收获-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对机械视觉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完整)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简介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简介专业简介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监控、通信、收费系统是高速公路ITS 应用的主要方面。
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大投入中日新月异,公路总里程、路网结构明显改善,“硬件”上已取得跨越式发展。
但“软件”方面——信息化在公路中的应用离跨越还很遥远。
当前,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随着“一日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公路信息化的应用也迫切要求同步延伸.高速公路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好业务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发展也大量需要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技术人才;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任务,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长期的;交通智能化管理需要既懂交通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系统而全面的培养.基于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着眼于培养智能交通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通过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内校外实验实训,掌握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及交通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
同时,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获得网络管理员(中级)、收费员(行业)、中级维修电工、机电工程监理员、中级通信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任选),以实现充分就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胜任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交通领域智能产品生产,智能交通系统施工组织与管理、系统应用与维护,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支持等技术工作的跨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业方向(1)主要面向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操作岗位、故障诊断岗位及维修岗位、技术管理岗位、安全与事故处理岗位.(2)交通智能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支持、交通智能工程施工、监理等岗位(3)城市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管理等技术工作。
交通信号控制3D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收稿日期:2018-03-27 作者简介:彭 浩(1984-),男,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2015 年度项目 (项目编号:156242695);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 究项目 (项目编号:GDJY-2015-B-b051);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201401112);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 (项目编号:2014-1-009);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项目 编号:2017-2-002)
第2期
彭 浩,等:交通信号控制 3D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3
组成部分,如图 1 所示。 在信号机展示部分,通过立体展示信号机的
组成结构,让学员全方位掌握信号机的外观结 构,熟悉信号机系统的使用方法,为开展实训做 好准备。
模拟实验参照课程实验模块设计,包含 “信号机基本功能”、“信号配时方案设定”等五
大实训项目;其中,“信号机基本功能”由 8 个
小实验组成,实训平台中的实验步骤与参数参 照课程实训手册设置。
实验环境部分展示了道路交通控制实训室的 真实环境,学员可通过虚拟漫游熟悉实训室环 境、体验实验设备。
实验视频部分链接到了精品课程网站上的实 验教学视频,学员可利用视频等相关课程资源开 展拓展学习,更好完成实验操作。
PENG Hao, LIN Xiao-hui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65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urse of “Road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faces the problem of lack of practical training equipment in some colleges, and it is unable to meet the students' needs of learning.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how to use three-dimension and VRP technology to design the 3D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platform of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tudents can finish th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ith the platform, and it will enhanc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save the cost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technology and process of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and emphatically analyse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interactive functions. Key words: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virtual interactio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智能交通工程的培养方案

智能交通工程的培养方案为了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智能交通工程人才,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智能交通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
1. 专业课程设置智能交通工程应当是交叉学科的融合,因此,其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智能交通系统原理、交通控制与管理、数据通信与网络、智能控制理论、智能算法与模式识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等核心课程,同时还应设置智能交通工程实践、项目管理、创新创业等能力培养课程。
此外,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设置选修课程,如无人驾驶车辆技术、智能车联网技术、交通大数据分析等。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智能交通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当设置一系列与智能交通工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实现、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交通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实验课程,同时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企业实训、项目实践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真实工程项目接触和参与。
3. 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是智能交通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前沿科研成果的教师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指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师团队建设上,学校应当注重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智能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建立起一支学科背景全面、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团队,同时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就业指导。
4. 国际交流智能交通工程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领域,国际交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野和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当设置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际课程学习、国际科研合作等活动,同时还可以开展留学项目、交换生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发展机会。
车路协同技术认知实训报告

车路协同技术认知实训报告一、前言车路协同技术是近年来智能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车路协同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加深对该技术的认知,并掌握相关工具和方法。
二、认知概述1. 车路协同技术概念车路协同技术是指通过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的智能化互联,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等目标。
2. 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场景车路协同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管理和智能停车等领域。
其中,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包括红绿灯控制、交通信号优化、行人识别等;高速公路管理包括智能收费、限速提示等;智能停车包括导航停车场选择、自动泊车等。
3. 车路协同技术发展趋势随着5G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车路协同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预计未来该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等领域。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车路协同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相关工具的使用和实践项目的完成。
其中,基础知识学习包括车路协同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等;相关工具的使用包括OpenCV图像处理库、Python编程语言等;实践项目包括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和智能停车系统设计等。
2. 实训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了相关工具和方法。
在实践项目中,我成功完成了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和智能停车系统设计,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1.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常见的应用场景。
在本次实践项目中,我使用OpenCV图像处理库对道路上的汽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红绿灯时长。
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 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是智能停车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
在本次实践项目中,我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设计了一个智能停车系统。
该系统可以根据导航和传感器数据,自动选择最优的停车位,并实现自动泊车功能。
数车实训总结

数车实训总结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参加了一项名为“数车实训”的培训活动。
这是一次为期两个月的项目,旨在帮助我们学习和掌握数车技术。
通过实践和互动式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我在数车实训中学到的关于车辆检测的知识。
在经过专业培训师的指导后,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相机来检测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行驶轨迹等信息。
这项技术对于改善交通流量和提高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我了解到,准确的车辆检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道路和交通信号控制,并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打下基础。
除了车辆检测外,数车实训还包括了车辆定位与跟踪技术的学习。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传感器,我们可以实时跟踪车辆的位置和姿态。
这对于智能交通系统和车队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还亲自动手进行了实战演练。
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车辆定位和跟踪的工作原理。
此外,数车实训还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在收集到大量车辆数据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作出有效的决策。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编程语言和数据处理工具来提取特定的信息,如车辆行驶速度和行程时间等。
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状况,还可以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团队项目。
我们团队的任务是设计并实施一个基于数车技术的交通监控系统。
这个系统能够实时检测交通拥堵和事故,并向驾驶员和交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警示和建议。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技能,还深入了解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过程。
在总结数车实训的经验时,我认识到这项培训帮助我掌握了一项前沿技术。
数车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力,如城市交通管理、智能车辆和自动驾驶等。
通过参加实训,我不仅了解了数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具备了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片机课程设计-智能交通灯(完整版)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这个是我亲自做过的保证能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是不要照抄照搬哦!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辆发展迅速,而城镇道路建设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相对滞后,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时常出现。
如何利用当今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效地疏导交通,提高城镇交通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目前,国内的交通灯一般设在十字路口,在醒目位置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的显示器来控制行车。
关键词:AT89S51,交通规则,交通灯,车流量控制1.设计目的:1、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80C51传输数据的方法,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以及数码管的显示;2、用80C51作为输出口,控制十二个发光二极管熄灭,模拟交通灯管理.3、通过单片机控制设计,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提高动脑和动手的能力;4、完成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仿真调试。
2.设计内容和功能: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系统设计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定时,令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交替点亮和熄灭。
用8051做输出口,控制十二个发光二极管燃灭,模拟交通灯管理。
在一个交通十字路口有一条主干道(东西方向),一条从干道(南北方向),主干道的通行时间比从干道通行时间长,四个路口安装红,黄,绿,灯各一盏;如图所示: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电路,要求东西方向(主干道)车道和南北方向(从干道)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交替运行,时间可设置修改。
2、在绿灯转为红灯时,要求黄灯闪烁,才能变换运行车道3、黄灯亮时,要求每秒闪亮一次。
4、紧急情况发生,如消防车、救护车等紧急车辆通过时,要求四个路口同时加亮黄灯闪烁,并且倒计时显示装置关闭,四个路口的信号灯全部变成红灯。
5当东西或南北方向车流量大时,四个路口同时加亮黄灯进行闪烁,并且倒计时显示装置关闭,黄灯闪烁5秒后,只允许东西或南北方向车辆通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交通实训系统
(型号:UP-IOT-ITS)
一、硬件参数
1、主控制器部分
处理器:基于Xscale技术的PXA270处理器 主频520MHz;
存储器:64MB SDRAM,64MB Nand Flash,16MB Nor Flash;
输入接口:1路TTL串口接GPRS模块,1路TTL串口接zigbee协调器,2路RS485串口,1路
RS232控制终端串口,1个网口,2路模拟摄像头接口,两路音频接口;
存储设备接口:Mini SD卡接口,usb接口;
扩展接口:4路继电器输出,4路有源输出,16路输入;
电源:DC 12V;
功耗:≤5W;
(1)车辆识别部分
双通道UHF超高频读写器 1个
工作频率:902MHz~928MHz;
支持协议标准:ISO18000-6B、EPC Class 1、EPC Class 1 GEN 2;
天线:可外接天线2个、SMA接头;
工作模式:定频或调频;
RF输出功率范围:20~30 dBm,可软件调节,功率平坦度<0.5 DB;
识别卡时间:单卡识别小于8ms 读/写卡时间:读每8字节小于5ms,写每4字节小于25ms;
读/写卡距离:1m,写卡距离为读卡的70%(依天线性能而定),可以通过设置功率调节读卡距
离,也可以通过更换陶瓷天线扩展读卡距离;
通信接口:RS-232、网络;
输入输出接口:2路触发输入,2路继电器输出;
电源:DC 5V;
功耗:≤5W;
UHF RFID 陶瓷天线 2个
产品类型:无源UHF天线;
接收频率范围:902.0MHz-928.0MHz;
中心频率:915.0MHz;
介质天线:60x60x4mm陶瓷基片,陶瓷厚度:4mm
(2)闸机控制
无线通信控制 2个
型号:TI CC2530,内置增强型8位51单片机;
内置资源:丰富的I/O端口,温度传感器、串口、 A/D和各种常用外围接口,片内64K可编程
FLASH,8K RAM等;
频段范围:2045~2483.5M,符合 IEEE802.15.4/zigbee标准规范;
数据传输速率:20~250kb/s,
通讯距离:30~300米左右;
具有片内128/256K的可编程Flash和8K的RAM;
步进电机 2个
型号:42BYGH 1.8°;
步距角精度: ±5%(整步,无负载);
电阻精度: ±10%,电感精度: ±20%;
(3) 拍照模块: 2个
款式:枪式摄像机;
图像传感器:1/3” SONY CCD;
分辨率:704*576;
水平清晰度:420线;
最低照度:0.5LUX;
红外距离:24颗φ5 LED红外灯,夜视距离可达15米;
防水等级:IP66;
视频输出:1.0VP-P75欧姆;
电源:DC12V;
功率消耗:少于6.5W;
工作环境:-20°C-+60°C;
安装方式:支持吊装,墙壁安装等多种安装方式;
2、公交站点:标配4个公交站点,分别由4个Zigbee模块与4个RFID读卡器模块构成,同时公交站LED
指示灯显示当前车辆到站信息;
(1)Zigbee模块(4个)
型号:TI CC2530,内置增强型8位51单片机;
内置资源:丰富的I/O端口,温度传感器、串口、 A/D和各种常用外围接口,片内64K可编程
FLASH,8K RAM等;
频段范围:2045~2483.5M,符合 IEEE802.15.4/Zigbee标准规范;
数据传输速率:20~250kb/s;
通讯距离:30~300米左右;
具有片内128/256K的可编程Flash和8K的RAM;
(2) RFID读卡器(4个)
工作频率:125KHz;
通信速率:9600bps~115200bps;
通信接口:串口;
工作电压:DC5V;
工作湿度:30%~95% ;
工作温度:-20℃~60℃;
状态显示:LED指示灯,蜂鸣器指示;
支持卡型:125K频段ID卡;
3、红外测速:由2对红外测速模块与1个Zigbee模块组成,监测过往车辆车速信息并显示在主控制器上;
(1)Zigbee模块(1个)
型号:TI CC2530,内置增强型8位51单片机;
内置资源:丰富的I/O端口,温度传感器、串口、 A/D和各种常用外围接口,片内64K可编程
FLASH,8K RAM等;
频段范围:2045~2483.5M,符合 IEEE802.15.4/Zigbee标准规范;
数据传输速率:20~250kb/s;
通讯距离:30~300米左右;
具有片内128/256K的可编程Flash和8K的RAM;
(2)红外测速模块(2对)
探测距离:20米;
工作电压:12~24VDC;
供电电流:大于50mA;
工作温度:+50度~-30度;
外形尺寸:49.2mm×76mm×21.6mm;
3、智能小车部分
(1)处理器:STM32F103VET6,ARM 32位 Cortex-M3内核、时钟72MHz;
(2)存储器:64K RAM,512K Flash;
(3)接口与模块配置:WT588D语音模块(32Mbit的SPI-Flash存储器)、ZigBee模块(可以ZigBee无
线控制)、无线遥控接收板、5个调试LED灯、2路测速码盘接口、3路中断IO接口(可接各类中断型传
感器,比如红外避障传感器)、光电循迹传感器接口;串口调试下载板、无线遥控器、锂电池(容量:3AH)
与充电器;
7、车位检测部分:系统配套3个车位检测模块,分别由3个光电传感器与3个Zigbee节点组成,Zigbee
模块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车位是否被占用并通过LED显示系统同步发布车位信息;
(1)Zigbee模块(3个)
型号:TI CC2530,内置增强型8位51单片机;
内置资源:丰富的I/O端口,温度传感器、串口、 A/D和各种常用外围接口,片内64K可编程
FLASH,8K RAM等;
频段范围:2045~2483.5M,符合 IEEE802.15.4/zigbee标准规范;
数据传输速率:20~250kb/s,
通讯距离:30~300米左右;
具有片内128/256K的可编程Flash和8K的RAM;
(2)光电传感器(3个)
检测距离:4-10mm;
输入电压:5V;
工作温度:-20℃-65℃;
传感器样式:块状;
响应时间:<=0.5 ms;
二、软件参数
1、主控制器部分
(1)Linux-2.6.9内核;
(2)Cramfs+Yaffs2文件系统;
(3)全部硬件外设接口驱动程序;
(4)Z-Stack2007协议栈,支持tinyOS、contiki OS操作系统;
(5)提供IAR 51集成开发环境的工程仿真调试环境;
(6)支持IPv6协议栈组网;
2、Zigbee部分
(1)Z-Stack2007协议栈,支持tinyOS、contiki OS操作系统;
(2)提供IAR 51集成开发环境的工程仿真调试环境;
(3)支持IPv6协议栈组网;
3、提供全面的典型的智能交通系统
(1)智能交通公交车停车报站系统;
(2)智能交通公交站系统;
(3)车位检测系统
(4)远程车位预约系统;
(5)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6)智能公交车自动泊车系统;
4、客户端软件
(1)提供Android手机或PAD客户端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远程停车位检测以及预约功能;
(2)提供基于Eclipse Android SDK开发工具的应用开发案例;
(3)提供Android客户端应用程序源码;
5、智能小车
(1)提供两种小车控制系统,分别是智能公交系统与手动引导系统;
(2)开发工具:EWARM;
6、广告牌控制器部分
(1)Linux-2.6.35.7内核;
(2)cramfs+yaffs2文件系统;
(3)Qt4.6图形界面;
(4)全部硬件外设接口驱动程序;
7、城市交通无线传感网系统:城市公交站、泊车位、智能公交车、停车场出入闸机等Zigbee节点与主控
制器Zigbee协调器构建无线传感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与状态控制,对整个的智能交通系统进行综合信息
处理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