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R1234ze(E)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R1234ze(E)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R1234ze(E)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郭潇扬;张华;邱金友;王袭【期刊名称】《制冷技术》【年(卷),期】2016(036)003【摘要】近年来,低GWP值制冷剂R1234ze(E)(trans-1,3,3,3-tetrafluoropropene)作为R134a较为理想的替代品而被广泛关注.本文对R1234ze(E)在内径为8mm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流动沸腾换热的饱和温度为20℃,热流密度范围为(7.5~15) kWm-2,质流密度范围为(200~400) kgm-2s-1,入口干度0.075~0.785,并分析质流密度、热流密度以及干度对R1234ze(E)饱和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将本实验结果同3种预估关联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IU等的关联式计算结果较优,预估值与75%的实验数据误差在±30%以内,平均偏差为23.9%.【总页数】5页(P6-10)【作者】郭潇扬;张华;邱金友;王袭【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山东青岛2661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R1234ze(E)在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过程中摩擦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J], 邱金友;张华;余晓明;祁影霞;王袭;刘占杰2.R134a臣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J], 邵莉;韩吉田;陈常念;陈文文;潘继红3.新型制冷剂R1234ze(E)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J], 邱金友;张华;余晓明;王袭;吴银龙4.R32在水平光管/微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J], 仇富强;吴立5.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J], 魏文建;胡海涛;丁国良;王凯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螺纹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内螺纹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1 文 献 综 述
近2 O年 来 , 热 强 化 技术 有 突飞 猛 进 的发 展 , 传
突 出在采 用热 管 、 展 表 面 以及 各 种 破 坏 流 动边 界 扩 层 和热边 界层 的 干扰 器 ( 如二 维 、 维低 肋 表 面 、 三 螺 纹管 、 刘 子 ) 绕 等强 化 手 段 . 自美 国 H w o a sn等 1 9 96 年发 表第 l 关 于螺 纹 管 的研 究报 告 以来 , 纹 管 篇 螺
经 济 的大发 展和 科学 技术 的发 展 , 界 能源危 机 、 世 大 量 使用 化 石能源 和工 业 中使用 的大 量 的制冷 剂都 对 大 自然 环境 造成 破 坏 , 使 人类 对 节能 和 环 保 问题 迫 给予越 来越 多 的关 注 , 国的研 究者 都 致 力 于 寻 找 各
规 律 、 热 恶化 及 预 报 等 。 传
关 键 词 : 螺纹 管 ; 热 ; 能 内 传 节
节 能 和环保 是 当今 世 界 的 2大 热 点 , 随着 工业
运 行锅 炉 的水冷 壁 的传 热 和水 动 力状 况都 关 系 电厂 的安全 运行 . 国内外 科 研 工作 者 对 内螺 纹 管 内传 热 和 流动 特性 开展 了较 为广 泛 的实 验研 究 , 与光 管 但 比较 , 研 究 还 不 够 深 入 。 者 力 图 总 结 归 纳 近 其 笔 3 O年来 内螺纹 管 内传 热 和流 动 的研 究 成果.
数对 单 管 的 影 响 ; l n [ 、 兴 华 ] 谷 波 Ce d A C 2 黄 a 、
高参 数大 型锅 炉 的水 冷 壁 和 各 种换 热 器 , 内螺 纹 管
都有 重要 的应 用 。 应 用和研 究角 度 , 从 换热 设备 的换 热和 流动 规律 及特 性都 至关 重要 , 比如 , 临界 滑压 超

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尚泽敏;杨立新;袁小菲;刘伟;刘余;蒋汀岚
【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卷),期】2022(56)3
【摘要】采用CFD方法对燃料组件进行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是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研究使用STAR-CCM+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壁面沸腾模型对管内过冷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壁面温度、主流温度及空泡份额的分布。

基于实验结果对网格模型、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及相间作用力模型的参数设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并非网格量越多结果越准确,加热面第1层网格的高度对结果影响显著。

湍流模型和曳力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非曳力中的湍流耗散力及升力对结果影响较大。

Li Quan或Hibiki-Ishii汽化核心密度模型与Kocamustafaogullari气泡脱离直径模型组合对壁面温度及空泡份额的计算较准确。

本研究可为反应堆燃料组件内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10页(P457-466)
【作者】尚泽敏;杨立新;袁小菲;刘伟;刘余;蒋汀岚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33
【相关文献】
1.垂直下降流动管内过冷沸腾的实验研究
2.泡核沸腾两相CFD模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3.用CFD方法评价低压过冷沸腾相间传递模型
4.竖直圆管内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
5.受热管内流动过冷沸腾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力对R134a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压力对R134a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压力对R134a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逯国强;胡桂秋;胡凯【摘要】实验研究了压力参数对R134a在螺旋管内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态单相对流换热阶段,换热系数随压力升高而减小,在流动沸腾换热阶段,换热系数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从压力对定压比热容、气泡行为特性影响的角度解释了原因.实验结果可为应用于空调器的螺旋管式蒸发器设计计算提供基础数据.【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压力;流动换热;定压比热容;气泡行为【作者】逯国强;胡桂秋;胡凯【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热能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热能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热能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4R134a是空调设备目前常用的两种制冷剂之一,研究其在蒸发器内流动换热特性对于蒸发器设计和空调器性能提高有重要意义,因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螺旋管是一种强化换热管,它特有的弹簧状结构能自由膨胀,热应力小;工质管内流动时发生二次回流,能够强化换热,降低热阻;相比于直管,相同空间可以布置更长的管子,因而在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当前对螺旋管换热特性的研究主要以超临界压力锅炉的螺旋管圈水冷壁换热、高温气冷堆一回路换热为应用背景,多数以水作为工质[1-3]。

以制冷剂为工质,应用于空调蒸发器的螺旋管换热特性研究鲜有报道。

本文以制冷剂R134a为工质,通过电加热模拟控制热流密度工况,实验研究了压力参数对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作用机理,可为螺旋管式蒸发器的设计及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系统的循环示意图如图1所示。

循环由计量泵1提供动力,液态工质被泵出后经质量流量计2进入实验段3被加热,发生从液态单相流动向流动沸腾的转变。

实验段3与平衡段4均为卧式螺旋管,分别由两个相同的电源加热,实验段3每增加一定的加热量,平衡段4就相应地减小相同的加热量,从而保持整个实验系统输入总热量不变,以利于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船用螺旋管换热器热工及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

船用螺旋管换热器热工及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

船用螺旋管换热器热工及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杨元龙;王兴刚【摘要】为明晰船用螺旋管换热器内流体流动传热规律及其流致振动特性,提高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本文建立船用螺旋管换热器三维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进行换热器热工及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借助流致振动预测方法计算得到与流致振动密切相关的流体冲击能量变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螺旋管上、下游管间出现回流现象,极易导致杂质沉积;螺旋管上、下管壁对流传热系数小,管壁温度高,易诱发爆管现象;基于流体冲击能量变化特性,流体能量在螺旋管区域呈波峰值,且螺旋管侧管壁冲击能量高于上、下管壁,可以预测螺旋管侧管壁承受流致振动破坏较严重,实际试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数值结果.【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5(037)009【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螺旋管换热器;热工;水动力【作者】杨元龙;王兴刚【作者单位】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4.5船用螺旋管换热器热工及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杨元龙,王兴刚(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作者简介:杨元龙(1986-),男,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从事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性能研究。

摘要:为明晰船用螺旋管换热器内流体流动传热规律及其流致振动特性,提高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

本文建立船用螺旋管换热器三维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进行换热器热工及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借助流致振动预测方法计算得到与流致振动密切相关的流体冲击能量变化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螺旋管上、下游管间出现回流现象,极易导致杂质沉积;螺旋管上、下管壁对流传热系数小,管壁温度高,易诱发爆管现象;基于流体冲击能量变化特性,流体能量在螺旋管区域呈波峰值,且螺旋管侧管壁冲击能量高于上、下管壁,可以预测螺旋管侧管壁承受流致振动破坏较严重,实际试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数值结果。

关键词:螺旋管换热器;热工;水动力中图分类号: U6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7649(2015) 09-0100-05doi: 10.3404/j.issn.1672-7649.2015.09.020收稿日期: 2015-01-04;修回日期: 2015-03-16Numerical study on thermodynamic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ship helical heat exchangerYANG Yuan-long,WANG Xing-gang(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Wuhan 430064,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lear flow,heat transfer and flow induce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ip helical heat exchanger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safety performance,a three-dimensional modelof the ship helical heat exchanger was built.The thermodynamic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lical heat exchang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fluid-solid coupling method.Based on the predictive mechanismsof flow induced vibration,flow energy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flow induced vibration was generated.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kflow phenomenon occurred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tube,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the impurity deposition.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smaller,the temperature of the tube wall is higher,inducing tube explosion phenomen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tube wall.Based on fluid flow bombardment energy distributions,the maximum values of the energy were generated at the helical tube regions,meanwhile,the flow-energy for the side wall is higher than one for the upper and lower tube wall.These results could indicate flow vibration damage for the upper and lower tube wall was more serious.The actual test data of helical tube exchanger verified the numerical results.Key words: helical heat exchanger; thermodynamic;hydrodynamic0 引言流致振动诱发的螺旋管破损现象已成为影响船用螺旋管换热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换热管内插入间隔自旋扭带流阻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换热管内插入间隔自旋扭带流阻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换热装 置和蒸汽管路 均用 5 厚 的玻 璃纤 维棉 0mm 层保 温 。
1 1 内件结 构及 参数 .
正常 , 将 流量 调 零 开始 实 验 ; 否 , 需重 新 安 则 如 则 装试 件 。实验 开 始后 , 后 打 开 水 泵 和 电热 蒸 汽 先 发生 装置 , 进行 管程 和壳 程 的排 空 , 然后 通过调 节
的改 造 , 到 如短 扭带 、 得 间隔扭 带 、 打孔 扭带 等 改 进 型扭带 [ ] 6 。作者 提 出 的间 隔 自旋 扭带 就 是 在
广泛 应用 于换 热 系 统 的改 造 和设 计 。其 中 , 动 被
强 化 传 热 是 一 种 不 需 外 加 动 力 的 强 化 传 热 方
自转 螺旋 扭带 的基 础 上 , 采用 间 隔扭 带 的布 置 来
替代 连续 扭带 , 并进 行 换 热 管管 内强 制对 流 传 热 实验 研究 , 通过 与常规 全长 扭带 的 比较 , 分析结 构 参数 不 同的 间隔扭带 对换热 管流 阻和传 热特性 的 影 响 , 给 出相应 的特 I关 联式 。 并 生
中图 分 类 号 : TQo 1 1 5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0 1 (0 0 0—0 60 10 —5 1 2 1 ) 30 1—5
高效换 热 系统对许 多工 业领域 而 言是非 常重 要 的 。因此 , 了提 高传热效 率 , 化传 热技术 被 为 强
器 ;一贮水箱 ; 5 6 一水泵 ;一电磁流量计 ;一u型水银压差计 7 8
图 1 实验 流 程 简 图
实验装 置主要 由贮水 箱 、 电热蒸 汽发生器 、 套
收 稿 日期 :0 00 —9 2 1-12 作者简 介 : 蔡广闽( 94 , , 1 8 一)男 广西 南宁人 , 广西大 学化 工 过程 机 械 0 7级 硕 士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过 程 装 备 主 技 术。 *基金项 目: 广西 科学 基金项 目( 桂科青 0 4 0 5 ; 4 7 0 ) 广西 大 学基 金 项 目。

R134a在螺纹管内冷凝换热及压降特性

R134a在螺纹管内冷凝换热及压降特性

R134a在螺纹管内冷凝换热及压降特性毛舒适;陶乐仁;李庆普;吴生礼;张丹亭【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and diameter of inner-grooved tubes on flow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performance of R134a, three kinds of inner-grooved tub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6.35,7.00 and 8.00 mm) were tested at different condensing temperatures (35, 40 and 45 ℃).The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diameter and mass flow rate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sure drop 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er the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refrigerant side and the greater the pressure drop.The tube with diameter of 6.35 mm has the greates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refrigerant side and the greatest pressure drop.However,it has the greatest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per unit drop(μ=hr/△P) and the bes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为了研究冷凝温度和管径对3种内螺纹管内制冷剂R134a流动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对3根不同管径的内螺纹管(6.35,7.00和8.00 mm)在不同冷凝温度下(35,40和45 ℃)进行了冷凝实验.探究了冷凝温度、螺纹管直径和质流密度对换热特性及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侧传热系数越高,压降也越大.6.35 mm管的制冷剂侧传热系数最大,压降也最大,但单位压降冷凝传热系数μ(μ=hr/△P)最高,综合性能最佳.【期刊名称】《轻工机械》【年(卷),期】2018(036)002【总页数】7页(P25-30,35)【关键词】换热器;螺纹管;换热系数;压降;冷凝温度【作者】毛舒适;陶乐仁;李庆普;吴生礼;张丹亭【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因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方法。

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

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
( 1 I n s t i t u t e o fT h e r m a l E n e r g yE n g i n e e r i n g , 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1 1 , H e n a n ,C h i n a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u l t i p h a s e F l o w i n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 Xi ’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y t ,
中图分类号:T K 1 2 4
文1 5 7( 2 0 1 4 )0 3 —0 8 8 4 —0 6
Fl o w bo i l i ng he a t t r a n s f e r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v e r t i c a l u pwa r d
管汽水流动沸腾传热 系数 呈 形分布 ,传热系数峰值 出现在汽 水沸 腾区。文中还给 出了亚临界压 力区内螺 纹管单
相 区和 汽 水 沸 腾 区 的传 热 系 数 试 验 关 联 式 。 关 键 词 : 内螺 纹 管 ;上 升 管 ;两 相 流 ;传 热 D 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0 4 3 8 — 1 1 5 7 . 2 0 1 4 . 0 3 . 0 1 7
i n t e r na l l y r i bbe d t u b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11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35 No.11 Jun. 5, 2015 2788 2015年6月5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5 Chin.Soc.for Elec.Eng.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015.11.017 文章编号:0258-8013 (2015) 11-2788-08 中图分类号:TK121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孔令健,韩吉田,陈常念,逯国强,冀翠莲(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061)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ubcooled Boiling Heat Transferin a Horizontal Helical CoilKONG Lingjian, HAN Jitian, CHEN Changnian, LU Guoqiang, JI Cuilian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e subcool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R134a in a helical tube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pressure ranging from 0.41 to 0.63MPa, subcooled from 6 to12℃, heat flux from 0.11 to 10.9 kW⋅m−2 and mass flux from 147 to 249kg⋅m−2⋅s−1. The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 horizontal helical coil was analyzed on the conditions of subcooled boil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cross sections are non-uniform. The loc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was found t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nsition from partial to fully developed subcooled flow boiling. The effects of the boiling heat flux, refrigerant mass flux, system pressure and inlet subcooling of R-134a on the coefficient of subcool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were explored in detail. The R134a subcooled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heat flux and system pressure. However, raising the inlet subcooling can cause a reduction on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Besides, the mass flux exhibits rather slight 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he correlation of subcool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horizontal helical coil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KEY WORDS: horizontal helical coil; subcooled boiling; wall temperatur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orrelation摘要:在系统压力p=0.41~0.63MPa,过冷度ΔT sub=6~12℃,热流密度q=0.11~10.90kW⋅m−2,质量流量G=147~249kg⋅m−2⋅s−1的条件下,对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过冷沸腾条件下螺旋管不同截面上的壁温分布表明:截面周向壁温呈现不均匀分布;螺旋管的截面位置对部分过冷沸腾向充分发展过冷沸腾的转变产生了很大影响。

分析了各实验参数对充分发展过冷沸腾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6084)。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076084). 换热系数的影响趋势:随着热流密度、系统压力的增大换热系数不断增大;但是,当入口过冷度增大时换热系数却在减小;质量流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展了适用于卧式螺旋管内充分发展过冷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关键词:卧式螺旋管;过冷沸腾;壁面温度;换热系数;关联式0 引言过冷沸腾作为一种高效的换热手段,在核反应堆、发动机冷却水套、核潜艇动力系统以及超导体线圈冷却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4]。

如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装置),EAST 第一壁[5]中直接受到等离子体高温作用部件上的热流密度高达4MW⋅m−2。

已有的冷却方法是将冷却水管与热沉通过钎焊的方法联接在一起,通过水的单相对流进行换热,但是随着运行参数的提高,单相换热已很难满足换热要求,必须采用过冷沸腾换热方式。

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是汽液两相流动与相变传热这两种复杂物理现象的耦合[6]。

与饱和沸腾不同的是:过冷沸腾整体处于热力学不平衡状态。

此时由壁面进入的热量不完全用于气液相变,部分热量将用于流体温度的提升。

因此,研究过冷沸腾的特性与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过冷沸腾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7-11]。

在早期的研究中,Bergles[7]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沸腾起始点和传热状况进行了研究,Levy[8]则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过冷沸腾中气相体积分数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Hong Gang[9]等通过实验对矩形窄通道在静态和起伏状态下过冷沸腾起始点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第11期孔令健等: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2789传统关联式不再适合矩形窄通道内过冷沸腾情况,并通过实验建立了静态条件下矩形窄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关联式;管道的起伏状态影响了质量流量的波动,同时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流密度和过热度随着起伏频率的增大而降低。

Lin等[10]和Ahmadi[11]利用高速摄像仪通过可视化方法分别对低压和中压条件下过冷沸腾中气泡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Lin等主要对成核点分布、气泡的生长、脱离频率和直径进行了研究。

Ahmad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净蒸汽产生点的气泡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净蒸汽产生点后随着气泡数量的增加,气泡直径的范围也在增大,会出现较大直径的气泡。

当螺旋管卧式放置时,流体在管内流动过程中所受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夹角在不断的变化,工质在卧式螺旋管管内的流动情况更为复杂,对其传热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对卧式螺旋管内的换热情况开展了大量研究[12-14]。

陈常念[12]等对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特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CHF 现象一般首先发生在管圈的出口截面,沿同一截面周向CHF发生的先后顺序不分明;CHF值随干度的增大近似线性减小,流量较大时变化趋势更为明显,且流量对CHF值的影响最大,而压力对CHF 值的影响较小。

邵莉[13]和Solana[14]等主要对卧式螺旋管内两相流的流型进行了研究,发展了相应的流型图。

但是,已有文献中未发现对螺旋管内过冷沸腾的实验研究。

因此,对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进行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较低压力和流量参数范围内,对R134a 在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螺旋管不同截面的壁温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实验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发展了过冷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1 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1.1 实验装置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实验工质采用制冷剂R134a。

工质由计量泵加压输出后,经质量流量计测得流量,在预热段将工质加热至所需工况,然后进入实验段进行加热测量,而后在套管式冷凝器内R134a与冷水机组输送的冷却剂逆向流动换热,R134a被冷却为过冷液体储存于储液罐中以进行连续循环。

预热段与实验段均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直流图1实验系统图Fig. 1 Schematic of experimental loop稳压电源直接加热,其最大加热功率分别为24V× 200A、60V×500A。

冷水机组单机最大制冷量为44kW。

实验所用实验段由Φ10×0.8mm的304不锈钢制作而成。

螺旋管总长3100mm,有效加热长度2 829.2mm,螺旋直径300mm,节距45mm。

在预热段和实验段两端固定加热电极,采用高精密直流稳压电源通电,利用不锈钢(SUS304)管段的电阻热效应直接加热。

如图2所示,θ与η角各位置上分别布置Φ0.5mm的T型热电偶,每圈总计布置32支热电偶,用于测量螺旋管外壁的壁面温度。

在实验段和预热段的进出口分别装有铠装热电偶直接对流体的温度进行测量。

在实验系统中的相应位置用压力传感器测得系统中不同位置的压力。

该实验系统中所有温度、压力、流量数据及其输出信号均由Agilent34980A采集和预处理。

=270θ=90η=270°A—A图2热电偶布置图Fig .2 Schematic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rmocouples 1.2 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系统中质量流量计所测质量流量为m,由此可计算得到工质的质量流速G,计算式为3 600imGA=(1)214i iA d=π(2)2790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35卷式中:G 为工质面积质量流速,kg ⋅m −2⋅s −1;m 为质量流量计所测工质的质量流量,kg ⋅h −1;A i 为实验管段截面面积,m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