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每日一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 日 一 题
1月4日
1.( A )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A.主题班会 B.运动会 C.晨会 D.校会
2.在课外、校外教育中,教师处于( B )。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3.教育研究首先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A )。
A.伦理原则 B.匿名原则 C.保密原则 D.自愿原则
4.关于意志与认知,情感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B.意志不能够调节情感
C.人们在认知世界过程中,需要意志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D.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成为阻力
5.晶体智力( AC )。中公教育提供
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 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
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 D.是对已获得知识技能的测量
6.“七艺”中的三科是指( BCD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几何
7.教学 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8.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主要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9.知识不代表能力,人的智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
10.授人以渔说明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传授。(×)
1月5日
1.心理学的独立宣言是( A )。
A.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 B.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C.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D.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D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认识的反应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3.熟练的骑车,打毛衣是( B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不随意注意
4.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特征是( ABCD )。
A.心理相容 B.民主平等 C.尊师爱生 D.教学相长
5.CSE评价模式的实施步骤包括( ABCD )。中公教育提供
A.需要评定 B.方案计划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CD )。
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B.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C.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D.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7.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8.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析,输入评析,过程评析,成果评析。(√)
9.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交班费、印试卷、组织活动等情形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1月6日
1.某同学读书10遍刚刚好能背诵下来,他需要再读( A )遍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A.5 B.10 C.15 D.20
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3.“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 D )功能。
A.感染 B.调节 C.替代 D.信号
4.“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BD )。
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洛克
5.选择德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是( ABCD )。
A.德育目标 B.学生思想实际 C.学生身心特征 D.文化传统
6.下列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是( ABD )。
A.端午节的日期 B.雾的成因 C.骑车 D.唐诗三百首 7.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教育厅行政部门收缴。(√)中公教育提供
8.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9.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
10.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1月7日
1.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则或原则,下列不属于教育公平内容的是( C )。
A.起点公平 B.过程公平 C.资源公平 D.结果公平
2.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C )。
A.循序渐进 B.适时而教 C.因材施教 D.适度超前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B )。
A.培养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牢固的言语信息
4.上数学课时,老师把圆面积公式S=πr²写在黑板上,叫学生反复念。一个学生举手问:“S=πr²是什么意思?”老师说:“这是圆面积公式。”学生又问:“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老师说:“不要寻根问底了,把它背下来熟记就行。”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违背了教学的( CD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包括( ABC )。中公教育提供
A.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C.教育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6.常见的教案形式有( ABD )。
A.讲义式 B.提纲式 C.分解式 D.综合式
7.家庭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起主导作用。(×)
8.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所应遵循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9.全民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需求,而不单纯是社会的需求。(√)。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是自我提高的动机(×)。 1月8日
1.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一观点是教育的( D )。
A.神话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2.小明去过几次肯德基,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这说明小明的认知发展水平达到了(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提出教育性教育原则的德国教育家是( C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保罗·弗莱雷
4.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BD )。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发现法 D.练习法
5.初一(1)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开了一个《我喜欢的名人名言》的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生将事先选好的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向全班介绍,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爱。这种做法贯彻了( CD)。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C.言行一致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备好课要具体落实写出( ABC )
A.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或单元)计划
C.课时计划 D.参考书
7.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必须依靠教育(√)。
8.“双基教学”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9.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的,所以它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
10.义务教育就是免费教育(√)。
1月9日
1.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中常规教育媒介的是( D )。
A.教育内容 B.教育活动场所 C.教育设施 D.教师
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的立论的依据是( B )。
A.性善论 B.人性论 C.性恶论 D.中性论
3.下列不属于狭义教育者的人员是( D )。
A.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 B.专职教师 C.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 D.家长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BD )。
A.教育本身也存在历史的继承性 B.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C.教育与文化、科技、人口、民族、家庭等社会因素有着相互影响作用
D.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存在不平衡
5.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D )。中公教育提供
A.个别教学 B.课堂教学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6.课程的文本形式主要表现为( BCD )。
A.学科设置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7.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8.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力量(√)。
9.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0.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月12日
1.人性论是确认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很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对人性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理论,其中主张“性善论”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教育者为完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的要求,实现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活动渠道,称之为( B )。
A.教育手段 B.教育途径 C.教育影响 D.教育媒介
3.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方式是( D )。
A.消退 B.正强化 C.惩罚 D.负强化
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 CD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作用 C.起物质前提的作用 D起提供可能性的作用
5.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 ABC )。中公教育提供
A.军国民教育 B.实利教育 C.美感教育 D新文化教育
6.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观察法 B.研究分析书面材料 C.调查访问 D.谈话法
7.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8.社会需求决定社会供给,因此,从根本上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社会成员对文化的需求决定的(×)。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10.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要求寓知识教学于思想教育中(×)。
1月13日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大小与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间的关系是( B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有时正比,有时反比
2.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速递,这是( B )。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3.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B )。
A.记忆表象 B.再造现象 C.幻想 D.创造现象
4.新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形式包括( ACD )。
A.自主学习 B.独立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
5.教学设计的程序一般包括( ABC )等环节。
A.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指导思想 B.分析学生特点
C.钻研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 D.制作板书设计
6.质性评价在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下列属于质性评价要求的是( ACD )。
A.情境的自然性与真实性 B.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性
C.结论的特殊性与主观性 D.过程的临床性与建构性
7.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这体现了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
8.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应以学校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而非相反。(√)
9.教育管理过程始终聚焦于教育的目标或价值指向,即“促进人的发展。”(×)
10.党对教育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治领导,而非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职能。(√)
1月14日
1.小明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班主任认为主要是因为他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D )。
A.外部不稳定性归因 B.内部稳定性归因
C.外部稳定性归因 D.内部不稳定性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