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ppt复习过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功率复习课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过电流为2A,该灯泡额定电功率为多少 W?
解:U=2V I= 2A P= UI = 2V× 2A =4W 答:。。。。。。。
求电功率P= W/t = UI = U2/R = I2 R 3、一个小灯泡,它的额定电压为4V,电
阻为4Ω,该灯泡额定电功率为多少W?
解:U=4V R= 4Ω P= U2/R = (4V)2 / 4Ω =4W 答:。。。。。。。
求电功率P= W/t = UI = U2/R = I2 R 4、一个小灯泡,它的额定电流为2A,电
阻为1Ω,该灯泡额定电功率为多少W? 合多少kw?
解:I= 2A R= 1Ω P= I2 R = ( 2A )2 × 1Ω =4W 答:。。。。。。。
总结:通过这四道题的训练,让学生总结 出用哪条公式计算电功率是根据题目给 出的已知来决定。
求电功率P= W/t = UI = U2/R = I2 R 1、一个小灯泡,工作1min,消耗电能为
240J,,该灯泡电功率为多少W?
解:t=1min=60s W=240J P= W/t= 240J/60s =4W 答:。。。。。。。
求电功率P= W/t = UI = U2/R = I2 R 2、一个小灯泡,它的额定电压为2V,通
电功率计算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计算电功率常用的公式 (2)如何选用电功率常用的公式进行由浅入深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每一条公式对应一道例题的练习,让学生总结如何利用 电功率公式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重、难点: 1、识记计算电功率的四条公式 2、总结如何选用四条电功率公式进行由浅入深的计算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演示课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物理教材第九章《电学基础》及第十章《磁学基础》,详细内容包括:1. 第九章:第1节至第3节,重点掌握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 第十章:第1节至第2节,重点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 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掌握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的磁效应;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磁场演示器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回顾欧姆定律的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新课导入:讲解电阻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场演示器,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4. 例题讲解:针对欧姆定律、电阻计算、串并联电路及磁场的相关例题进行讲解;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电阻计算、串并联电路特点;2. 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2)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相关电路参数;(3)根据磁场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现象;(4)列举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学、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制作一个磁场演示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0届初三物理复习 功、功率 复习课 课件(共26张PPT)

导出式:P=Fv
(三)动能和势能
1. 能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 能越大 。
3.势能
(1)重力势能
相对高度
①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②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②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冰壶在水平 冰面上滑行
叉车载着货物 在水平地面上行
驶
F≠0,s=0
F = 0,s ≠ 0
F≠ 0,s≠ 0 方向垂直
力做正功
F与s同向
F与s大致同向
F推
F拉
力做负功 F与s反向
F与s大致反向
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F阻 G
3.功的计算
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的距离的
乘积。
1 J=1 N ·m 1N 1m
控制变 量法
转换法
形变程度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速度的 关系 观察从斜面上滚下的钢球推动木块前进的距离
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质量相同 速度不同
做功越多
高度越高 速度越大 推得越远 动能越大
控制变量:质量 自变量:速度 因变量:动能
《初中物理复习课》课件

易考点总结
01
02
03
04
力学
重点考察学生对力的概念、平 衡力、重力、摩擦力等的理解
。
光学
考察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 透镜成像等基本光学的掌握。
电学
重点考察电路分析、欧姆定律 、电功率等电学基础知识。
声学
考察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音调、响度、音色的理解。
考前冲刺策略
梳理知识体系
系统梳理初中物理的知识点,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复习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 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 学探究精神。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要求
系统性
复习内容要全面、系统,注重知识之 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
重点突出
复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有针 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练习。
实验步骤
详细介绍每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后的整理 等。
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
展示每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包括数据记录、图表分析等。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每个实验的结论,并引导学生理解物 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04
初中物理题型解析与解题技 巧
选择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计算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计算题解析
计算题是初中物理考试中分值最高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计算题的出题 形式包括简单计算、复杂计算和实验数据处理等。
解题技巧
解答计算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所给条件;其次,要利用所学知识列出方程或表达式;最后, 要准确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的统一性和物理量的准确性。此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条理性,避免因计算错 误导致失分。
初中物理说课ppt课件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
解释力的定义、单位, 以及在物理学中的重要
地位。
力的三要素
详细说明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对力的影响
。
牛顿第一定律
阐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 容,以及它在日常生活 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重力
解释重力的概念、方向 ,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热学基础
01
02
03
04
温度与热量
解释温度的概念、单位,以及 热量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串联与并联电路
解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安全用电
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如 不接触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
电体等。
04
课程安排
课时分配
01
理论知识讲解:10课时
02
实验操作:8课时
03
复习与答疑:2课时
作业与考试
作业安排
每章节结束后布置相关练习题,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分工
内容策划
团队中的教师负责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规划。他们根据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和教 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课件设计
专业的美术设计师负责PPT课件的视觉设计。他们运用丰富的视觉元素和多媒体素材,使 课件更具吸引力和易读性,同时确保内容与设计的美观性和功能性相统一。
实验深化
跨学科融合
探索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生物、地 理等)的交叉融合,以跨学科的视角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加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通过 设计更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实验,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改进计划
教学资源开发
开发更多适应不同学习需求的物 理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互动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 1. 通过回忆、看书复习,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有 关电能及电功率的相关知识及联系。小组合作提示和 测评。
❖ 2. 通过设计实验、操作性问题讨论,会测量用电器 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学情分析
知识掌握程度分析
• 1.学生对于电能、电功率的测量有一定的了解,但 不够深入,易混淆和遗忘。 • 2.八年级学生第一次进行完整的实验设计,新课学 习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不能独立完成设计及过程中 的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
教学过程
情景 导入
目标 导引
学习 探究
当堂 演练
总结 反馈
拓展 延伸
当堂演练
通过导入部分的视频材料,设计了三个问题, 旨在落实基础,学练结合,让学生做到堂堂 清。
教学过程
情景 导入
目标 导引
学习 探究
当堂 演练
总结 反馈
拓展 延伸
总结反馈
再次展示本节课的两个目标,让学生进行自 我总结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情景 导入
目标 导引
学习 探究
当堂 演练
总结 反馈
拓展 延伸
学习探究
一、关于电能与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二、关于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版块一:电能及电功率的理解
主要学习方法:知识回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版块二: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因为电功率的测量在初中阶段所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伏安法测小 灯泡的电功率,另一个是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所以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两个小台灯:额定功率分别为5V和220V, 让学生回顾测量方法,然后对方法进行归纳小结,并对在实验过程 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演示优质课件

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电学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
2. 第六章《电磁学》: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概念;安培定则及其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基础知识和电磁学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安培定则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计算;安培定则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安培定则;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磁铁、电流计、线圈。
2.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2)讲解安培定则的应用,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串并联电路的计算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安培定则的应用题。
(2)让学生回顾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概念。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安培定则公式。
2. 串并联电路图、磁场分布图。
3. 重点知识点罗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2)应用题:安培定则的应用。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安培定则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深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初中物理实验总复习说课讲解PPT共110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初中物理实验总复习说课讲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 集证据,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 过程。
设计理念
学生展示研究结果,相互交流, 补充,最后得出总的结论。学生积 极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 达成本节课所应完成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目标。
设计理念
“评估”的过程会使学生从更全面 的角度来考虑和认识问题,这样会 促进学生用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探 究。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是引 导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评估” 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甚至是更多 的问题出教室,因为知识的价值就 在于其问题的存在。
示环节中生生互评的引导。
返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滑动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讨论,交
流,合作与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2、
经历实验设计时,进一步体会变量控制的意义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加强合作学 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学会如何尊 重他人,怎样表现自我。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 收集证据
分析 交流得 论证 出结论
交流讨论
返回
设计理念
设计体念验活动既 可活跃课堂气氛,又使 学生备感亲切,因为物 理就在身边。
设计理念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一是学生已 有的经验和知识,二是科学事实,对 探究问题提出可能的猜想。牛顿曾经 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 有伟大的发现”。所以教师鼓励学生 发散思维,大胆猜想,对于学生的表 现予以肯定与欣赏。
返回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组
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法: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参与”、
“经历”、“体会”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 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 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搭起展示 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感到有被别人尊重的机会,获 得较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Exit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返回
课堂结构设计
1、设计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
科学探究过程,从“记忆的理科”转向“探究的理
科”,从“单向教学”转向“合作学习”,实现学习
方式的多样化。
2、在探究环节中贯穿师对生,生对生欣赏性评价,及
善意的建议,体现智慧的碰撞,更体现情感的碰撞。
具体结构:
评估
提出问题
猜想形成 假设
初中物理说课稿ppt
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缺少生生互动过程中的评价能 力。
重点难点定位: 重点:突出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制订计
划与设计实验”及“评估”。
难点:“变量控制”的意义与方法,及对学生在各展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在生生互动,师 生互动的过程中出现思维的碰撞,产生智 慧的火花。展示过程,实质是一个补充思 维,交换思维的过程,这样创造了更多相 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扩大了学生获得知识 的渠道。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 肯定,增强了自信心与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