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近十年来_水经注_研究综述_王萌

一、 近十年对 水经注 的研究
近十年来 , 关于 水经 注 的 各方 面研 究又 产生 了一 些新 的成果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版本与校注 当代郦学名家、 浙江大 学陈桥驿 教授出 版的新 作 水经注 校释 是郦学研究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成就。该书正文 基本以戴震入四库馆主持完成 的武英殿聚珍本为准 , 形式上将 繁体竖排改 为繁 体横 排 , 以适 应 当代 读者 的 需要。 在此 基础 上 , 参校各种 水经注 版 本 33 种 , 地 方志 120 余种 , 其 他文献 近 300 种 , 包括残宋本 水经注 、 晏元献 公类要 、 古今天下 名山胜概记 、 天顺 襄阳 郡志 、 正 德 建昌府志 、 嘉靖 河间 志 等一批不易获见的珍本 或孤本 , 保 证了该 书在文字 上的正 确和内容的完整 , 这也是有史以来几乎所有的郦学 家研究中都 未曾达到的。 熊茂洽、 曹诗图编著的 水经注疏 江水 校注补 , 是一 部近年来在郦学界引 起较大反响 的著作。该 书循 水经 注疏 体例 , 按长江上、 中、 下游分三篇编 撰成册 , 对 水 经注疏 所记
沅江下游常德(二)站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及趋势分析

沅江下游常德(二)站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及趋势分析【摘要】采用数理统计法、利用P-Ш型频率曲线、累计差积曲线、Man-Kendall非参数分析,对沅江下游常德(二)站自1951以来年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多年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常德(二)站一流域概况沅江系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是湖南省第二大河流,沅水流域位于北纬26°~3O°、东经107°~114°之间。
沅江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分南、北两源。
南源马尾河(又名龙头江)为主源,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都蓬山北中寨;北源重安江出自麻江、平越间大山,又称诸梁江。
南源马尾河流至贵州凯里市汊河口与北源重安江汇合后称清水江,由芷江县銮山入湖南境内,向东流26km纳渠水,再流71km至黔城镇会合㵲水后始称沅江。
沅江折向东南流23km至洪江镇纳巫水,至溆浦县大江口纳溆水,至辰溪纳辰水后进入五强溪水库库区,至泸溪纳武水,至沅陵纳酉水、怡溪、洞庭溪,出五强溪水库后纳夷望溪和白洋河,由常德市德山枉水河口注入洞庭湖。
据水利数据普查显示,沅江干流全长1053km,省内河长568km,河流平均比降0.493‰,多年平均降水量1372.5mm,流域面积89833km2。
其中湖南省占52224.8 km2,贵州省占30251.7 km2,重庆占4658.4 km2,湖北占2680.7 km2,广西占17.4 km2。
流域内水利工程较多,主要有托口水电站、洪江水电站、安江水电站、凤滩水电站、五强溪水电站、凌津滩水电站、桃源水电站。
图1 沅江常德境内水系图二常德(二)站基本情况常德(二)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半边街社区,东经111°42′,北纬29°01′。
建站时间为1924年10月1日,中间变迁多次,1968年更名为常德(二)站。
流域集水面积87968km2,断面以上干流长1048km,距河口5.0km。
澧水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分析及其预报关键问题研究

【word】湘江流域近30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

湘江流域近30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第l8卷3期2010年6月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JOURNALOFBASICSCIENCEANDENGINEERINGV o1.18.No3June2010文章编号:1005-0930(2010)03-0369—10中图分类号:K90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0930.2010.03.001湘江流域近30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杜鹃2,徐伟2,赵智国2,陈波2何飞,-,史培军,2(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摘要:河川径流量和水位变化是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表征,对其长期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选择频受洪水严重威胁的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近3O 年的径流量和水位观测的日资料及派生出的月,季和年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湘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和水位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造成洪水危险性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湘江流域中下游的年径流量表现出增大趋势,而多数站点年最大径流量变化不大;(2)湘江流域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多数站点春,冬季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夏,秋季径流量呈显着上升趋势,这与夏季降水量的增大有关;(3)湘江流域7月和8月径流量呈增大趋势,5月份径流量呈减少趋势,7,8月径流量的突变点与夏季降水突变时间基本吻合,由降水变化导致径流增加的贡献率达57%以上;(4)湘江流域多数站点年平均水位和年最高水位均呈现显着的上升趋势.对比湘江流域年径流量,年平均水位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淤积所致.关键词:湘江流域;Mann.Kendall检测;径流;水位;趋势分析在洪水设计及水资源规划等应用中,水文要素通常被假定为平稳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了水文要素呈现出一定的长期变化趋势¨引.河川径流量和水位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敏感,分析径流和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水资源特性,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而且也能为洪水灾害的风险分析提供良好的水文基础.湘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洞庭湖水系最大的支流,其多年平均流人洞庭湖流量为收稿日期:2009-04—14;修订日期:2009—12-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502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B08008)作者简介:杜鹃(1983一),女,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史培军(1959一),男,教授.E-mail:***********.cn370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050100km口流域边界■■■■■■■======图1湘江流域主要支流及水文站点分布图Fig.1SketchmapofXiangRiverBasin713×10m,约占多年平均人洞庭湖总流量的22.4%,其流量变化对洞庭湖蓄水有着重要影响J.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水系发育,支流众多,既是湖南省重要城市如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的所在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支流和重要城市见图1).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以及农业用地结构调整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的产,汇流过程,河漫滩地的利用以及为防洪而建设的堤坝则影响了河道洪水演进.湘江流域长沙站的最高水位(39.18m,1998年6月27Et)与次高水位(38.93m,1994年6月19Et)以及湘潭站的最高水位(41.95m,1994年6月18日)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两站各自的前五位最高水位仅有一次不是发生在近3O年.由此可见,湘江流域近30年来灾害性洪水有增加的趋势,这正好与1980年附近的气候转折与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发生在同一时期,因此湘江流域是开展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的气候变化因素与人文因素分析的良好天然实验室.本文据湘江流域1976--2008年水文观测资料(水文站点的分布见图1),用经典统计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湘江流域近30年的径流量与水位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湘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减轻洪水灾害风险提供参考,后续工作将对此特征做深入研究.1数据与方法1.1数据概况本文所用的径流,水位原始数据均为湖南省水文局提供的日资料.其中径流观测站35个,有32站径流数据序列长度为33年(1976--2008),序列最小长度为25年;水位观测站39个,观测年份均在1976年到2008年问,绝大多数站点的数据序列长度为30年以上,基本可以满足水文分析的要求.1.2分析变量的选定本研究所采用的观测站点控制着湘江的大部分干,支流.经数据质量检查后,据日资料派生了月径流量,月最大径流量,季径流量,年径流量,年最大径流量,月平均水位,月最高水位,年最高水位共8个数据集,以便从月,季,年不同的时间统计单位来分析湘江流域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能很好表征水文变化的数据变量. 1.3分析方法水文要素的非正态性分布使得经典的统计方法失效,非参数检验方法被认为是水文要素趋势分析的较好工具,其中Mann.Kendall方法应用最为广泛.Mann—Kendall非参数趋杜鹃等:湘江流域近3O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371 势检验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因此本文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湘江流域内各水文站点的年,季,月径流量和水位的变化趋势及突变情况.Mann.Kendall检验方法描述如下.设水文要素序列为},r=1,2,3,…,,m为第i个样本大于其后面样本的累计次数,做如下定义dk=∑m(2≤|j}≤)若原水文序列满足该方法要求的随机独立且同概率分布条件,则有: 均值E(d)=(k一1)/4标准差S(d)=(k—1)(2+5)/72,(2≤k≤n)标准化d得=(d一(d))/S(d)为标准正态分布,其大于0则表明水文序列呈上升趋势,小于0则为下降趋势.给定显着性水平,若大于ll则表明序列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将原序列逆序,并按照上述方法计算UB,将和UB分别用实线和虚线绘在同一坐标下,并加绘给定显着性水平对应的信度线(±),若两曲线相交于信度线之间则表明水文序列存在着显着的突变,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突变发生的时间.另外一个很有用的指标是Kendall倾斜度,即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以此来量化长期变化趋势,可以表示为卢=medi口f1,Vj<i,(1<<i<n),一.,口为正表示上升趋势,为负则表示下降趋势.2结果及分析2.1径流和水位变化的统计特征对湘江流域所有站点的8个数据集均进行了Mann—Kendall趋势分析,选择其中变化比较显着的结果进行论述.统计表1总结了湘江流域各水文站月径流量,月最大径流量,季径流量,年径流量,年最大径流量,月平均水位,月最高水位和年最高水位在各显着性水平下的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表1近30年流量,水位趋势检验统计结果Table1Trendtestresultsofrunoffandwaterlevelforrecent30years水文变量各显着性水平下站数水文变量各显着性水平下站数0.Ol0.050.10.010.050.11月平均水位l3182O(12+,8一)7月平均水位81720(16+,4一)1月径流量51222(22+)7月径流量1911(11+)1月最高水位71219(15+,4一)7月最高水位024(4+)372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V01.18续表1水文变量各显着性水平下站数水文变量各显着性水平下站数1月最大流量31522(20+,2~)7月最大流量014(4+)2月平均水位71317(8+,9一)8月平均水位91416(10+,6一)2月径流量122(2+)8月径流量1612(12+)2月最高水位7812(2+,10~)8月最高水位134(3+,1一)2月最大流量012(1+,1一)8月最大流量011(1+)3月平均水位71214(5+,9一)9月平均水位91315(8+,7一)3月径流量023(3+)9月径流量3813(13+)3月最高水位059(4+,5一)9月最高水位036(2+,4一)3月最大流量0009月最大流量023(3+)4月平均水位121620(9+,11~)10月平均水位91721(12+,9一)4月径流量0912(2+,10~)l0月径流量123(3+)4月最高水位41O15(6+,9一)1O月最高水位2512(7+,5一)4月最大流量005(2+,3一)1O月最大流量11l(1+)5月平均水位71315(5+,1O~)I1月平均水位101717(8+,9一)5月径流量3132l(4+,17~)11月径流量146(6+)5月最高水位235(5+)l1月最高水位4710(5+,5一)5月最大流量046(3+,3一)11月最大流量012(2+)6月平均水位71215(10+,5一)12月平均水位111921(13+,8一)6月径流量136(5+,1一)12月径流量3617(17+)6月最高水位357(7+)I2月最高水位7l3l6(1O+,6一)6月最大流量102(2+)12月最大流量249(7+,2一)春季径流量1610(14-,9一)夏季径流量61318(18+)秋季径流量3611(11+)冬季径流量257(7+)年径流量71O17(17+)年最大径流量27l0(1O+)年平均水位l2l52l(17+,4一)年最高水位68t2(12+)注:湘江流域共35个流量观测站,39个水位观测站;”+”表示上升趋势,”一”表示下降趋势2.2径流和水位变化的时间特征近3O年来,湘江流域的月径流量及月最大径流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在=0.1的显着性水平下,1月份,7月份,8月份,9月份及12月份径流量呈现上升趋势的站点数分别达22,11,12,13和17站,依次占总站数的63%,31%,34%,37%和49%,5月份有近50%站点的月径流量呈显着下降趋势.1月份和12月份最大月径流量呈上升趋势的站点分别达总站数的57%和20%.在有长期趋势的站点中,多数发生了突变,1,5月份径流量突变时间分别在1988年,1985年附近,7月份径流量突变时间部分集中在1990年附近,部分在86年附近(图2).为了全面反映流域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将径流量划分为春季径流量(3_-5月),夏季径流量(6—8月),秋季径流量(9—11月)和冬季径流量(12月),进而分析各测站径流量的季节演变规律.对季径流的长期趋势而言,春季径流量多数站没有趋势,极少数有增长的趋势;夏季和秋季径流量却明显上升,分别有51%与31%的站点通过了90%的显着性检验,冬季径流量也有部分站点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对整个流域而言,并非特别明显.从趋势突变来看,春季径流量没有发生突变,但夏,秋和冬季径流量呈上升趋势的站点中多数发生了突变,夏,秋季径流量突变的时间均在1992年附近,冬季径流量No.3杜鹃等:湘江流域近30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373突变的时间在1985年附近时间/年(a)衡阳站1月份径流量突变检测时间/年(c)道县7月份径流量突变检测时间/年(b)江华站5月份径流量突变检测时间/年(d)老埠头夏季径流量突变检测时间/年时间/年(e)耒阳秋季径流量突变检测(D湘潭站冬季径流量突变检测图2湘江流域典型站点的径流量M.K法突变检测Fig.2ChangepointanalysisforrunoffatrepresentativestationsinXiangRive rbasinbasedonM—Ktest湘江流域多数站点的月平均水位和月最高水位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在有变化趋势的站点中,1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12月份月平均水位呈现上升趋势的站点居多,和月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74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V01.182.3径流和水位变化的空间特征图3描述了湘江流域各水文站的径流量及水位趋势变化和突变特征的空间分布显明显.无突变且无变化趋势(a)计目江流域各水文站近3O年年径流量趋势及突变@突变且下降趋势明显(b)湘江流域各水文站近3O年甲均水位趋势及突变(c)湘江流域各水文站近3O年年最大径流薰趋势及突变(d)湘江流域各水文站近3O年年最高水位趋势及突变图3湘江流域各水文站径流量和水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突变与变化趋势均采用Mann—Kendall计算,突变与否是在95%的信度水平下进行的)Fig.3Spatialdistributionoftrendandchange—pointanalysisforrunoffandw aterlevelathydrologicalstationsinXiangRiverbasin(resultsarebasedonMann—Kendalltest,andch angepointsaresignificantat0.05confidenceleve1)结合表l和图3可以看出,湘江流域共有17站(约占总站数的50%)年径流量呈现显着上升趋势并发生了突变,突变时间在1990年附近,其中有10站的上升趋势通过了No.3杜鹃等:湘江流域近30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3759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这些站点主要分布在湘江的沩水,涟水,蒸水,捞刀河,浏阳河,渌水和涞水这些支流上,并集中在湘江流域中下游.这与中下游城市化水平增大,改变了下垫面的状况,从而导致径流增加有关.湘江流域共有10站(占总站数的29%)年最大径流量有显着上升趋势且发生了突变,其中有7站的上升趋势通过了9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这些站点主要分布在湘江流域的中下游.据湘江流域各水位观测站日资料,计算各站的年平均水位,并用Mann-Kendall非参数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有21站(占总站数的54%)年平均水位有明显上升趋势并发生了突变,其中有15站的上升趋势通过了9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这些站点基本遍布湘江全部的干,支流.另外石坝子,湘乡,神山头和祁阳4站年平均水位呈下降趋势并发生了突变,可能与观测站所在河道的挖沙,清淤相关,具体原因有待考证.湘江流域共有22站(占总站数的56%)年最高水位呈上升趋势并发生了突变,其中8站的上升趋势通过了9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这些站点遍布了湘江的全部支流.2.4湘江流域洪水危险性增大的原因分析从水文水资源科学的角度来看,水资源的形成遵循自然的水循环规律,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导致自然水循环发生显着变化L1引.河川径流和水位,一般来说,不完全是气候变量,除了气候因素外,它同时受人类活动引起的流域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对湘江流域近30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的分析可以看出,湘江流域的年径流量和年平均水位都有增大的趋势,尤其是年平均水位呈全流域型的显着增大趋势,从而导致洪水灾害危险性增大,因此本文从气候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给予解释.2.4.1降水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增大通过对湘江流域1976--2005年的降水数据进行Mann—Kendal1分析得到,湘江流域的夏季降水量呈现显着的上升趋势(P<0.05),图4给出了位于湘江下游的长沙站夏季降水量的突变检测结果,夏季降水量在1986年附近发生了突变,这一时间和7,8月份径流量突变时间基本吻合.若将此突变点前的1976--1986年这一时段作为整个研究时段的基准期,根据回归分析,建立基准期年径流与年降水量的关系为:Y=0.5692X一116.2482(R=0.7325;时间/年P<0-05)?根据这一降水一径流关系推求图4长沙站夏季降水量M-K法突变检测I995--2005年平均每年的天然径流量为Fi4Changepoitanalysisofsummer983.6133×10Ill.,较1976--1986年时段增加DrecipitationatChangshaStation了352.9×10.m,由降水变化导致径流增加的贡献率达57%以上.2.4.2城市建设用地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近30年来,湖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日益向郊区扩展,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和林地,城市建筑用地大量增加.由中科院地理所完成的1:10×10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可以看出,从1986年到2005376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V o1.18年,湘江流域的平原旱地减少了271.4km,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661.7km,增加量占1986年此类土地利用类型的35%左右.据2008年湖南土地市场简报_l,湘江下游所在的长沙,湘潭,株洲的建设用地总量逼近全省半数,其中长沙市建设用地供应量最大,占全省供应总量的29.79%,其次是湘潭市,比例为10.45%,再次是株洲市,比例为6.71%.在城市建设用地增大的同时,植被覆盖率降低,与50年代比,全省森林面积减少18.4%,森林面积的减少以及不透水层面积的增加必然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这可能是引起洪水危险增大的人为原因.2.4.3水土流失,河湖淤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不适当的开发利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根据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报告显示:1997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46739.59km,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2.06%,其中轻度为21897.1km,占流失总面积的46.85%;中度为15043.16km,占32.19%;强度为7795.1km,占16.68%;极强度为1565.12km,占3.35%;剧烈为439.11km,占0.93%,各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如表2.表2湖南省湘,资,沅,澧4水流域水土流失情况Table2SoillossesofXiang,Zi,Yuan,LiRiverbasinsinHunanProvince湘江流域的土壤侵蚀以面状侵蚀为主,中上游山地滑坡发育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研究表明,水土流失能放大洪水的致灾能力,但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放大,而是通过多年水土流失导致森林土壤破坏,调蓄能力减弱,以及泥沙淤积江河等途径来放大水灾的风险[1.随着大量的泥沙不断地向中下游搬运,堆积,致使干流下游河床平均淤高0.06m,笔者在野外观测得到,在湘江流域下游,河道在低洼处淤高达到1.5—2.0m.泥沙淤积在河流,水库和湖泊,消弱了各种水体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从而增大了洪水风险.3结论与讨论通过对湘江流域径流量和水位过去3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本文初步得到如下结论:(1)近3O年来,湘江流域中下游的年径流量和年最大径流量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而湘江上游多数站点的年最大径流量变化不大;(2)湘江流域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虽然春季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夏季和秋季径流量呈显着上升趋势,冬季径流量也有部分站点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对整个流域而言并非特别明显;径流的季节变化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湘江流域夏秋季节降水丰沛,导致径流量的增加,加大了防洪的压力;(3)对于月径流,湘江流域多数站点1月,7月和8月径流量呈增大趋势;7月和8月径流的突变点和夏季降水量突变时间基本吻合,由降水变化导致径流增加的贡献率达57%以上;(4)湘江流域多数站点年平均水位和年最高水位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可见,No.3杜鹃等:湘江流域近3O年径流量与水位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377用年最高水位代替年最大洪峰流量来描述湘江流域的洪水危险性是更为合理的.另一方面,湘江流域年最大流量呈上升趋势的站点较少,说明流域内年最大洪峰流量近3O年来变化不大.相反,流域年最高水位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站点却较多,说明湘江流域内同样的流量更高的水位或小流量高水位现象比较普遍,这可能是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淤积所致.建议湘江中下游采取适当措施及时排沙,减轻淤积,疏通河道,以便洪水及时排泄,避免造成严重的洪水灾害损失;(5)径流和水位的增大趋势导致湘江流域洪水灾害危险性增大,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效应.前者主要是大雨强度以上降雨在时间上有向6,7月份集中的趋势,从而导致夏季径流量的增长;后者主要为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引起下垫面条件变化,产生不同的水文效应,增加了地表的径流量,以及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淤塞了河床,抬高了洪水水位.参考文献[1]DonaldHBum,MohamedAHagElnur.Detectionofhydrologictrendsand variability[J].JournalofHydrology,2002.255:107—122[2]黄俊雄,徐宗学,巩同梁.雅鲁藏布江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水文,2007,27(5):31-35HuangJunxiong,XuZongxue,GongTongliang.Characteristicsanddrivingf actorsoftherunoffvariationsintheY arlungZangbofiver[J].JournalofChinaHydrology,2007,27(5):31-35 [3]叶柏生,李种,杨大庆,等.我国过去50a来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Ⅱ):月系列[J].冰川冻土,2005,27(1):100—105Y eBaisheng,LiChang,YangDaqing,eta1.V ariationtrendofprecipitationan ditsimpactonwaterresourcesinChinaduringlast50years(Ⅱ):Monthlyvariation[J].JournalofGlaciologyandGeo cryology,2005,27(1):100-105[4]刘东征.湘江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007LiuDongzheng.TheresearchonevolutionlawofwaterresourceinXiangfive rbasin[D].Changsha:Graduateschoolof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2007[5】毛德华,李景保,龚重惠,等.湖南省洪涝灾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ManDehua,LiJingbao,GongChonghui,eta1.Studyontheflood—watedogg ingdisasterinHunanProvince[M].Changsha:HunanNormalUniversityPress,2000[6]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湖南省洞庭湖区堤垸图集[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 DonningLakeWaterConservancyManagementDepartmentofHunanProvi nce.EmbankmentAtlasofDonningLakeregioninHunanProvince[M].Changsha:HunanMapPress,2004[7]陈波,方伟华,何飞,等.湘江流域洪涝灾害与降水的关系[J].自然灾害,2008,17(1):92-96ChenBo,FangWeihua,Hefei,eta1.Relationshipbetweenflood/waterloggin gdisasterandrainfallinXiangjiangriverbasin[J].JournalofNaturalDisasters,2008,17(1):92-96[8]魏凤英.现代气象统计与诊断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WeiFangying.Diagnosticandpredictivetechnologyinmodernclimatologic statistics[M].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ress,1999[9]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1):111.119FuCongbin,WangQiang.Thedefinitionanddetectionoftheabruotclimaticc hange[J].ScientiaAtmosphericaSinica,1992,16(1):l11一l19[1O]王玲,夏军,张学成.无定河20世纪90年代入黄水量减少成因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2006,14(4):463-469WangLing,XiaJun,ZhangXuecheng.CauseanalysisofWudingRiverflowd eclinein1990s[J].JoumalofBasicScienceandEnineering,2006,14(4):463-469[11]刘春蓁,刘志雨,谢正辉.近5O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研究[J].应用气象,2004,15(4):385-393LiuChunzhen,LiuZhiyu,XieZhenghui.StudyoftrendsinrunofffortheHaihe Riverbasininrecent50yesrs[J]. 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icalScience,2004,15(4):385-393[12]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市场动态监测课题组.2008年湖南土地市场简报[J].国土资源导刊,2009,(2):36-3837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V01.18 TheResearchGroupatLandResourcesDepartmentofHunanProvinceforLa ndMarketDynamicMonitoring.2008 Hunanlandmarketnewsletter[J].Land&ResourcesHerald,2009,(2):3 6-38雷云.湖南省水土流失对水旱灾害的叠加效应[J].国土资源导刊,2006,(4):43-46LeiY un.Superimposedeffectofsoilerosiontofloodanddrou~tinHunanProv ince[J].Land&Re~uroesHerald,2006,(4):43_46李景保,谢炳庚.论湖南水土流失对水旱致灾能力的放大效应[J].水利,2000,(8):46-50LiJingbao,XieBinggeng.Onamplificationeffectofsoilerosionondisaster —causingcapacityinHunanProvince[J]. 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2000,(8):46-50 TrendsofRunofjfandWaterLeveloverthePastThirtyY earsinXiangRiverBasinDUJuan一,XUWei,一,ZHAOZhiguo.-,CHENBotHEFei.SHIPeijunl1(1.StateKeyLaboratoryofEarthSurfaceProcessesandResourcesEcology,B 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2.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ChangeandNaturaldisaster,Min istryofEducationofChina,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3.AcademyofDisasterReductionandE mergencyManagement,MinistryofCivilAffairs&MinistryofEducatio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Beijing 100875,China)Abstract Trendsofrunoffandwaterlevelaresignificantindicatorsreflectingclimatech angeandhumanactivities.Thereforestudyontrendsofthesehydrologicvariablescanp rovidereferences forwaterresourcemanagementandfloodriskanalysis.Basedonthesitedataofdailyrunoffandwaterlevelaswellasthederivedannual,seasonalandmonthlytimeseriesd ataoverthepastthirtyyears,anon-parametricstatisticalmethod(Mann—Kendalltrendt est)isemployedto detecttrendsandchange—pointofrunoffandwaterlevelintheXiangRiverba sinwherethethreatoffloodhazardisoftenhigh.Theresultsshowsthat:(1)Annualrunoffint hemiddle—lowerteachesofXiangRiverdemonstratedanincreasingtrend,whileagenera labsenceofclear trendisnotedforannualmaximumrunoffatmoststations;(2)Seasonalrunoffi nXiangRiverbasinischanging.Althoughthereisnocleartrendforrunoffinspringandwinte ratmoststations,runoffinsummerandautumnexhibitsstrongincreasingbends,whic hiscausedbytheincreasingprecipitationinsummer;(3)Formonthlyflows,runoffinJulyand Augustexhibitsincreasingtrends,whileinMayexhibitsdecreasingtrends.Thechangepointo frunoffinJuly andAugustalmostcoincidewiththesuddenchangeinsummerprecipitation,andprecipitationhascontributedabout57%ofincreaseinrunoff;(4)BothAnnualwaterlevelan dannum maximumwaterlevelatmostgaugingstationsintheXiangRiverbasindemon stratestrongparingtoannualrunoff,thetrendofannualmeanwater levelismorepronounced,whichmayhaveresultedfromthedestructionofvegetationcove r,andthedepositionofmudandsandinriverchannels.Keywords:XiangRiverbasin;Mann—Kendalltest;runoff;waterlevel;trend analysis。
沅水流域径流变化与电能影响分析

1 0 m 流 总流 域面 积 5 4 m2占沅水 流 域 面积 00 0k 。支 42 4k ,
的 6 % .两 岸 支 流 分 布 不 对 称 ,左 岸 支 流 面 积 为 右 岸 的 1
28倍 。 . 沅 水 干 流 及 支 流 基 本 情 况 见 表 1 。
江 ( 9 + 江 ( 6 + 湾 (5 . m) 清水 塘 (3 10m) 安 15m) 铜 125 + 1 9m)
同、 阳、 化 、 浦 、 溪 、 黔 怀 溆 辰 泸溪 等 县 境 , 沅 陵 折 向东 至
北 , 桃 源 、 德 注 入 洞 庭 湖 。全 流 域 面 积 8 6 m2包 经 常 913k ,
低 水 头 电 站 。 益 相 对 不 够 好 , 据 国民 经 济 发展 要 求 , 效 根 20 0 3年《 水 干 流 规 划 复 核报 告 》 提 出将 三 板 溪 至 洪 江 沅 , 河 段 远 口和 白 市 、 口和 江 市 分 别 合 并 , 5个 梯 级 ( 托 将 挂
12 河 流 规 划 情 况 . 沅 水 干 流 未 开 发 的梯 级 多 为 调 节 性 能 相 对 较 差 的 中
市、 中游托 口电站 已开 工建 设 。
4 7
李 玲 ,沅水流域径流变化与电能影响分析 ,
2 沅 水 流 域 径 流 变化 分析
21 沅 水 流 域 径 流 基 本 情 况 .
源, 南源 为 主流 。 源重 安 江发 源 于湖北 省 宣恩 与鹤 北
峰 两 县 交 界 之 酉 源 山 , 行 于 鄂 、 、 3省 边 境 , 穿 渝 湘 属 典 型 的省 际边 界 河 流 ; 源 马 尾 河 ( 名 龙 头 江 ) 南 又 发
源 于 贵州 省 云 雾 山 , 流经 都 匀 、 里 , 汊河 口与重 凯 在
湖南境内沅水流域水环境分析与思考

久安 , 实施流域水环境 的可持续 发展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1%, 湘西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 52 ̄ , 9 [ 21 占该 市土 地面 积 的 3 .% . 38 f 3 3
前开发利用沅水流域水资源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
11.0 等. 863t 这说明流域内的污染物来源复杂 . 1 沅水流域概况 . 沅水俗称沅江, 有南北两源 , 南源为龙头江, 发源 2 2污水 处理 能力 低 于贵州省都匀县 的云雾 山, 源为重安江 , 北 发源于贵 州省麻江县平越大山, 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 , 至銮山 入湖南省芷江县 , 东流至洪江市与渠水会合后才称为
响到流域内地 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人们生活水平 的 提高. 因此 , 确保沅水流域水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 目 是
产率低 , 加上管理监督不到位 , 导致 沅水流域部分支
流的重金属污染严重 , 如支流中辰水和 { 的汞污染 冰
严重 , 酉水的有机物和黄磷污染较重 , 武水 与沅水汇
关键词 : 水环境 ; 沅水流域 ;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 0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8 92 ( 0 ) — 01 0 0 — 1 2 60 06 — 3 0 8 0 2
水是地球上最基本 的物质之一, 也是生命物质不 可缺少的, 水环境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的好坏 , 关系到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沅水在湖南省境 内 是第二大河流, 整个流域处于我 国第二级 阶梯与第三 级阶梯的交界处 , 水资源十分丰富 , 近年来 ,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口的增多, 人 使得水环境 的质量在下降, 这影
和技术 , 设备陈 旧、 工艺落后 , 加上管理粗放 、 环保意 识淡薄 , 对污水 的处理差 , 绝大部分污水都直接排放 到河流中. 20 年底 , 到 03 整个流域 只有常德市有一座
沅水常德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10-111,136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 索相敏沅水常德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杨春玲1,肖利红1,沈建宏2(1.常德市环境监测站,湖南常德 415000;2.常德市鼎城区环保局,湖南常德 415101)摘要:为明确沅水常德段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09年沅水常德段桃源县凌津滩、武陵区陈家河和汉寿县坡头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结果表明:沅水常德段水质总体上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良好;3个监测断面除总磷存在超标现象外,其余所有监测项目均在标准值范围之内。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各监测断面均处于尚清洁状况。
关键词:沅水常德段;综合污染指数;水环境;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1)03⁃0110⁃02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in Changde Section of Yuanshui River YANG Chun⁃ling 1,XIAO Li⁃hong 1,SHEN Jian⁃hong 2(1.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Changde City ,Changde 415000,China ;2.Ding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Changde 41510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GB 3838—2002),using the comprehensivepollution index method ,the water quality in Lingjintan of Taoyuan County ,Chenjiahe of Wulin District and Potou of Hansou County was analyzed and assessed in 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in Changde Section of Yuanshui River reached the Ⅲclass standard.Except for the over standard of total phosphorus ,other monitoring itemswere in the ranges of standard values in the three monitoring sections.Key words :Changde Section of Yuanshui River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Water environment ;Environmentquality ;Current status ;Assessment收稿日期:2011⁃02⁃18作者简介:杨春玲(1977-),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控制。
湖南水系情况

湖南水系情况因湖南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
水流沿着山谷汇入四水,从南向北流注洞庭湖进入长江。
这是湖南的地理特征。
湖南的河流属雨源河流,一遇暴雨,水位陡涨陡落。
四水一般自4月开始涨水,7、8月以后,水位低落。
但有些年份也出现冬汛。
一般以4至9月为汛期,10月至翌年3月为非汛期。
湖南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全省平均径流深一般在500~1500毫米之间。
但湖南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水土资源的组合不相适应,35%的水资源属于洪水径流,难以很好利用,容易导致水灾。
湖南河流所夹带的泥沙甚少,年平均含沙量在0.1~0.5公斤/立方米。
冬季河水清澈见底,不结冰。
一、湘江湘江发源于广西省临桂县海洋圩的海洋坪,称海洋河,北流入湖南省,经零陵纳潇水,茭河口纳舂陵水,衡阳汇蒸水和耒水,衡山纳洣水,渌口汇入渌水,湘潭汇入涟水,长沙汇入浏阳河,新康纳沩水,至濠河口分左右两支汇入洞庭湖,全长856公里,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之北,东以罗霄山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
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氵米水、渌水和浏阳河由右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左岸汇入。
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沅、澧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
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于山地之中,表现着山溪河流的特征。
湘江在零陵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
湘江在零陵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
湘江在衡阳以下进入下游,衡山以下,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
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
湘江水系有通航河流31条。
湘江主干流通航660公里。
湘江流域降水量比较丰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1
绪
论
作 平 根 据 滤 波 相 关 理 论 对 沅 水 流 域 近 81 年 径 流 序 列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 分 析 了 周 期 性 规 律 �得 出 了 对 序 列 影 响
� 径 流 是 地 球表 面 水 循 环 过 程 中 的重 要 环 节 �它 的 化 � 最� 大 的周 期 分别 为 16. 7 年� 5 年 的 结 论 � 黄 斌 2 用 19 9 4
水 文 与规 划
�湖南水利水电� 2 010 年第 1 期
沅水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王顺强
� 湖南 省防 汛抗旱 指挥 部办 公室 长 沙市
胡国华
4 10007� �长 沙理 工大 学
长沙 市
410015�
摘
要
沅 水是一个水资 源较为丰富 的流域 � 由于受 到自然 和人为因 素的影 响 � 沅水 流域
2003 年 沅 江 中上 游 水 质 监测 数 据 � 采用 单 因 子分 析 法 �
主 成 分 分析 法 � 季 节性 肯 达 尔 检 验 等 方 法对 该 流 域 水 质 进行了综合 评价� 同时 探讨了 人工神 经网络 在水 环境 质量评价 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自然变化和 人类活动双 重 影响 下的 沅水 流 域径 流长 期演 变规 律 进行 分析 探 讨 �为 流 域 防 洪 �抗 旱 以 及 水 资 源 和 水 能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等 提 供科 学 依据 �
大 河 流� � 沅水 发源 于 贵州 东南 部 �有 南 北 二源 � 以 南源 为 析 采用累积 距平曲线 联合 主 � 国 内 外学 者对 流 域降 雨径 流 长期 演 变规 律 开展 了 大 模 型法 �
量 � 研 � � 究工 � � 作� 而 沅水 � 流域 有 关这 方面 的 研究 较 少 �有 关 沅 分 段线 性回 归 方法 水流 域 水资 源量 演 变 规律 方 面的 研 究目 前 开展 较 少 � 吴 分段线性回归�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 检 测变 点和 趋 势分 析的 两种 目 的兼 容 的 方法
� � � � � =+ ( 2+ L ( 7
这个 模
L = 1
因此 分 段线 性回 归模 型看 做
L+ 1
型 定义 了三 类点 变点 ( 跳 跃性 变化 拐 点 结点 变点 被 � � 优选 模型 可通 过 AI C 的 最小 化来 实现 定 义 为线 性趋 势 和周 期趋 势变 化 同时 可 能使 序 列不 连 续 在分段线性模型中确定变点和 拐点的位置 十分关
的 � 点 拐 点 是指 线性 趋势 变 化但 是满 足 连 续条 件 的点 而 键 原理 上 所有 不同 的变 点和 拐点 的组 合可 以用 适当 的 节 点 是指 周期 � 趋 势变 � 化但 仍连 续 的点 4 通常 线 性回 归 准 则来 选取 最优 的结 果 然 而 在实 际的 计算 中这 样的 组 方 程可 � 以写 成以 下形 式 � � 合 的 数量 很多 利用 准 则来 优选 就 很不 实 际 所 以 可 以
学 � 物 理 特 性对 地 理 环 境和 生 态 系 统 有 重 要的 作 用 � 径 流 在 国 民 经济 中 具 有重 要 的 意 义 � 是 构 成地 区 工 农 业 供 水 的 重 要 条 件 �是 地 区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规 模 的 制 约 因 素 � 径 流 受 地 貌� 气 候 � 土 壤� 植 被 等 自 然 条件 以 及 人 类 活 动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当 其 中 某 种 条 件 发 生 了 变 化 � 径 流 就 会 表 现 出 一定 的 变 化 趋势 � 径 流 演 变 过 程 既表 现 出 确 定 性 的 规 律 � 同 时也 具 有 一 定的 随 机 性 � 径 流特 征 的 变 化 不 仅 影 响 水 资源 的 开 发利 用 � 同 时 也 影 响 着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分 析 径流 的 演变 过 程 �认 识 演化 的 规律 和 动 因� 不 仅 有 可 以 深入 了 解 水 资源 的 变 化 特 征 � 为 水资 源 的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提 供有 利 依 据 �同 时 也 有 利 于 开 发过 程 中 的 总 体 协 调 和 控制 � 沅 水 俗 称 沅江 � 是 洞 庭 湖 水 系 中 仅次 于 湘 江 的 第 二
23
王顺强
胡国华 / / 沅水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S
� � 3
T
是由 S
和C
� 于 � 2002 年提出的 个 数 在 第 个 子序 列中 相 互独 立的 参 数 因 此 整个 序
该 方 法 在不 知 道 趋 势分 � 段 及 变 点 位 置的 情 况 下 可 同 时 列 独立 的参 数的 数量 可以 看成 检 测 差
( =1 2
� ( 1 先 通 过 一 些方 法 来 确定 变 点 和 拐 点 并 结合 准 则 来 确 定
目前存在较突出的水资源问题 � 文章根据历年年径流资料 � 探讨流域径流的演变规律 � 为整个 沅水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分析结果表明 � 安江站和浦市站的年径流序列在 ���� 年发 生突变 � 均 值显著增大 � 而桃源站未 检测到变 异点 � 三 个站的 年径流在 ���� 年 之前大致 都有 一个先增大后减少 � 之后又增大的过程 � 但各个站点的拐点不相同 � 在 ���� 年之后 � 桃源站和 浦市站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过程 � 而安江站则是先减少后增大的过程 � 关键词 沅水流域 径流演变 变异性 趋势性
2
研究数据及方法
本 文 选 取 沅 水 流域 代 表 站 安 江 站 � 浦 市站 以 及 桃 源
站 的 年 平均 径 流 量 进行 流 域 的 年 径 流 演变 规 律 分 析 � 进 而 揭示 沅 水流 域径 流 的年 际变 化 规 律� 分 析内 容 包括 三 个 代 表 站径 流 量 的变 异 性 分 析 及 趋 势性 分 析 � 变 异 性 分 检 验 法 �趋 势 性 分 析 采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