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分类视角下的城中村空间特征研究——以广西钦州市为例
广西沿海城市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规划调控——-以钦州市为例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1 1 【 网络 出版】h t t p : l f ww 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4 5 . 1 2 6 8 . C . 2 0 1 5 0 5 2 0 . 1 0 4 2 . 0 2 0 . h t ml
以 钦 州 市 为 例
隋博文 傅远佳 2
( 1 . 华南农业大学
[ 摘
经济管理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6 4 2 ; 2 . 钦州学院 商学院, 广西
钦州 5 3 5 0 0 0 )
要】 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 乡区域发展 的有力支撑 , 近年来成为学者关注 的焦 点。 广 西沿海城市推进新型城
o
隋博 文 , 等
广西沿海城市城镇化发 展特征与规划调控一 以 钦州市为例
数据来源 : 2 0 1 3 年钦州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率年均提高 1 . 6 个百分点 ,高于全 国每年大约提高
1 个百 分 点 的平 均速 度 。
表2 2 0 1 3年 钦 州 市城 镇 规 模 等 级 结构
国际大通道和西南地 区出海 的最前沿 , 是《 广西北
部湾经济 区发展规划》 中的关键城市之一 , 也是广
西“ 战略支点” 建设 中发挥“ 顶梁柱 ” 作用 的重要城
市 。截至 2 0 1 3年底 , 钦 州 市总 人 口为 3 9 6 . 5 2万 人 ,
2 0 0 8 年,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上升为
集 中了全 市人 口的 8 5 . 6 %、城镇 人 口的 7 3 . 9 %。
从 钦 州 市 城 镇 化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趋 势 看 , 滨 海 新 城 、 广 西 北 部 湾 港 钦 州 港 区 等 沿 海 地 带 呈 现 显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李小玲;吕华鲜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33)1
【摘要】为探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自然和社会要素间的关联性,本文以江苏省502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利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对传统村
落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
表明:1)江苏省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分布状态;2)传统村落密度分布差异
显著,总体呈“南密北疏”特征;3)传统村落分布随批次变化呈西南-东北方向收缩态势,在西北-东南方向呈一定的扩张趋势,空间分布由西南转向东北方向;4)人口密度、文物保护单位密度、人均GDP、平均坡度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导性因素,且任意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强于单一因素独立作用。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李小玲;吕华鲜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1.8
【相关文献】
1.山地区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为例
2.川西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3.传统村落空间分
布下的多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263个传统村落为例4.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太行板块为例5.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中村的密度与空间形态研究

城中村的密度与空间形态研究城中村的密度与空间形态研究城中村是指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社区形态,是指处于城市更新及城市扩张过程中因历史原因而存在的,通常是大量低层破旧房屋、较高的人口密度,以及各种社会问题集中的地方。
长期以来,城中村的密度与空间形态一直是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城中村的定义、发展和规划等方面,对其密度与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
一、城中村的定义与发展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社区形态,其定义多有争议。
一般来说,城中村是指城市中一片或多片由集体土地上的农村集体成员劳动力所建立而成的聚居点。
城中村通常存在于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是城市扩张或更新的产物。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社区常常处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盲区,因此其发展缺乏相关的规划和支持,导致密度过高,空间形态混乱。
二、城中村的密度问题城中村由于土地有限,房屋密度往往较高。
由于规划缺失,城市更新和住房供应不足,人口往往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城中村的人口密度极高。
高密度的人口聚集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城中村中普遍存在管道、电线杂乱、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与高密度有直接的关系。
同时,高密度还会带来交通压力、噪音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城中村的空间形态问题城中村的空间形态常常是混杂、杂乱和缺乏规划的。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规划的缺失,城中村的房屋往往是由居民自建的,形态和结构多样,缺乏统一的风貌和规划。
在城中村中,高楼、平房、私人小楼等不同类型的房屋常常混杂在一起,没有规划与统一的空间布局。
此外,城中村还存在着临时结构、违建现象,甚至占用了原本应用于基础设施或公共空间的地方。
这些问题给城市管理和规划带来了严重挑战,也给居民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城中村的规划与改造为了解决城中村的密度过高和空间形态混乱的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规划和改造。
首先,应该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明确城中村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区域性国际城市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以南宁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 关键词】 ‘ ‘ 城 中村” ; 改善 民生 ; 区域性 ; 国际城市
【 中图分类号] F 2 9 9 .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0 0 9 — 3 6 2 1 ( 2 0 1 3 ) 0 1 — 0 0 3 8 — 0 4
“ 城 中村 ” 是 中 国城 市化 进程 中出现 的一种 特有 的现 象 , 是 中 国城市 化 推进 的必 然结 果【 ] e 3 o 吲, “ 城 中 村” 改造 是加 快 推进 城 市现 代 化发 展 的一 项 重 大决
程 和重 大举 措 。 2 0 1 2年 南 宁市 “ 城 中村 ” 改 造工 作会 议 明确指 出 , 要 因地 制宜 、 扎 实有 效地 开展 “ 城 中村” 改造 工 作 。 周 红波 市 长在 全 市 “ 城 中村 ” 改造 工 作会 议 上强 调 , 要 坚持 “ 四个 原则 ” ( 即坚持 政 府 引导 、 市 场运 作 、 村 民 自治 的原则 ; 坚 持 规 划先 行 , 稳 步 推 进
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我 们从城市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 , 重新审视“ 城
f 收 稿 日期 1 2 0 1 2 — 1 1 — 1 5
『 网络出版] h t t p : / / w w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4 5 . 1 2 6 8 . C . 2 0 1 3 0 1 1 0 . 1 7 0 1 . 0 1 1 . h t ml f 基金项 目] 2 0 1 1 年南 宁市哲学社会科学重 大课题 。 f 作者简介 1 林昆勇( 1 9 7 7 一) , 男, 广西陆川人 , 南宁市社会 科学院东盟所所长 , 法学博士 , 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 、 城 市发展 、 区域经济 和尔 盟
“城中村”研究的三种视角

广东社会科 学
20 年第 3 06 期
“ 中村 ”研 究 的三 种视 角 城
李 怀
[ 提 要 ]“ 中村”是改革以来迅速城市化过程中突生的社会现象,是传统自然村落经受城市化洗 城
礼后的 “ 变异 ” ,是 介 于现 代 城 市与 传 统 村 落之 间 的 “ 合 社 区” 学 术界 对 这 一 特 殊 “ 象” 的 研 究 混 。 现
的资源 ,村集 体 把产 业发 展 的重点 放 在厂房 开发 和 出租 ,村 民都 在 自家宅 基地 上建 起 了新 的 “ 小 洋楼” ,除 自住 外 ,主要用 于 出租 ,村 民的主要 收 入来 源 于 房 屋 租金 ,一个 “ 租 阶层 ” 逐 渐形 食 成 。()物 质生 活富 足 ,精 神 生活 贫乏 。“ 脚 上 田” 的村 民无法 适 应 突 然 失去 土 地 ,迅 速 由乡 2 洗 村 生 活方式 过 渡到城 市 生活 方式 的 巨变 。( )制 度缺 陷 阻碍 了 “ 中村 ” 的彻底 城 市化 。一 是 分 3 城 割 的二元 户籍 制度 。 “ 中村 ”社 区内部 同时 存 在 两套 管 理 机 构—— 村 委 会 与 居委 会 ,分 别 管 理 城 着农 民与 居 民 ( 地后 转居 ) 征 ,两者之 间难 以协 调 。二是 不 同的 土地 制 度 。我 国的 城 市土 地 归 国 家所 有 ,农地 土地 归集 体所 有 。 由于村 民在集 体 土地 ( 括宅 基地 )上 的收 益大 增 ,导致 农 民不 包
集 中体现在 “ 会变迁” 共 同体” 社会 问题”等三个 不同的视 角 社 、同体 社会问题 治理 关
[ 中图分类号]C1 8 文献标识码 ]A[ 9. 2 1[ 文章编号]1 0 1 X( O) 3 07— 5 0 — 1 2 6 0— 1 0 0 4 O 4
城中村空间叙事研究——以广州棠东村为例

城中村空间叙事研究———以广州棠东村为例陈文怡寻轶张溯援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10643)摘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形态的异形,广州形成了一些星罗棋布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
这些异形的城市空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处于一种尴尬而矛盾的状态,同时也成为少数本地居民和大量外来人口在大城市的栖居之地。
居住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紧密的社会纽带和个人情感,而城中村作为承载着人们生活记忆的空间,拥有着集体记忆和情感价值,但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城中村正面临危险建筑和违法建筑的整体清理,许多盲目的拆迁破坏了原有邻里关系、人与城市的情感联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文章以广州棠东村的日常生活空间为例,通过对城中村生活空间叙事要素以及叙事顺序结构的分析,可以呈现出城中村的空间形态和日常生活情节之间的关联,从而提取情感记忆的关键信息。
探索和分析城中村生活空间情节,挖掘其中的叙事要素,使人们对城中村的情感记忆得以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关键词:城中村;叙事空间要素;记忆空间1空间叙事理论介入城市空间研究伯纳德·屈米(Be r na r d Tsch u mi)在《The Man⁃hattan T r ansc r i p ts》(1994)认为,“建筑是由空间、时间和活动组成的。
空间不仅是一种诱发时间,也是在诉说着故事,用空间语言组织序列,因此,设计不应把空间放在冰冷的位置,而应置入温情的叙说,这样空间设计才能生动起来。
虚实的叙事空间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建构,有学者指出:“中国古典文学和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王世贞《弇山园记》文章就是根据他在家乡江苏太仓建造的弇山园所写。
这说明空间设计与叙事是存在一定的同构关系,城市空间与文学作品都可以讲述故事。
通过分析类比,我们可以发现时间与空间也是城市空间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文章叙事与城市空间都需要通过媒介来叙述主题,因此,无论城市空间还是文本叙事,在通过媒介来建构一系列关系时就具有了叙事性;城市空间与传统文本叙事的二维叙事不同,传统叙事的时间是显性的,空间是隐形的,但城市空间叙事的时间是隐形,而空间是显性的,是含有“时间”和“空间”在内的四维叙事视角。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与产业选择研究——以钦州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与产业选择研究———以钦州市为例傅远佳1,2,3,4,夏天一4,沈奕1,余浩江4(1.钦州发展研究院,广西钦州535011; 2.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钦州535011;3.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中心,广西钦州535011;4.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战略保障与支持。
深入挖掘小镇的优势资源,需要充分体现小镇资源特色。
立足小镇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文化底蕴、产业特色等,深度剖析小镇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明确小镇发展定位,使小镇发展类型与主导产业相匹配,进而对特色小镇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经历了历史积淀,逐渐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引领型的特色小镇。
钦州应重点建设产业聚集型小镇。
在打造特色小镇时应注重准确定位,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布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钦州;发展定位;产业选择[中图分类号]F327;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9)10-0012-07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which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provides strategic guarantee and support for bette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s.To deeply tappingthe advantages of small town resources,we need to fu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own resources.Based on the resource endowment,loca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owns,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small towns,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small towns,matches the development types of small towns with the leading industries,and then plays an active guiding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with characteristics.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broad has experienced historical accumulation,and gradually formed characteristic towns with distinct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perfect infrastructure and industry -leading pattern.Qinzhou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industrial cluster towns and pay attention to accurate positioning,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and closely integrating with the relevant national policy layout.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small characteristic town,Qinzhou,development positioning,industrial choice第2019年第10期(总第518期)商业经济No.10,2019Total No.518[作者简介]傅远佳(1962-),广西灵山人,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钦州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中心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生导师。
“城中村”居住形态现状及问题研究

“城中村”居住形态现状及问题研究“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因其存在着形象差、环境脏、管理乱等一系列的问题,很难融入城市,但同时又成为了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聚居区,为城市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而,对“城中村”居住形态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标签:城中村;居住形态;改造“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国情下,由于城市发展引发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体现为由城建用地所包围或者纳入城建用地的原有农村聚落。
从“城中村”的建筑形象、环境质量等方面来说,存在着形象差、环境脏、管理乱等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地处城市却很难融入城市。
而从城市流动人口角度来看,“城中村” 演变为以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体的低收入社区或流动人口聚居区。
可以说,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上,“城市村”被现代城市所“抛弃”,但“城中村”本身却为城市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有必要对“城中村”居住形态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把握好城中村改造问题的重点。
1 常州市“城中村”改造概况同国内其他城市“城中村”一样,常州市“城中村”存在着诸多问题:1)数量多,分布散;2)布局混乱,用地浪费;3)建筑质量参差不齐,违章建筑现象普遍;4)配套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较差;5)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6)出租经济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为整合城市空间资源,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居住质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常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常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2006-2020),根据常州市中心区“城中村”的现状特点和常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对“城中村”按三种类型进行改造,如:a)全面改造类,共311个,占总量的72%;b)整合改造类,共93个,占总量的22%;c)保留治理类:共25个,占总量的6%(顾春平等,2006)。
并且针对这三个类型,《常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2006-2020)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然而,《常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2006-2020)更多的是从城市整体风貌、土地资源利用、公共设施配套以及村民、政府与开发商三者关系等方面,来研究城中村的改造问题,而对“城中村”中居住形态现状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流动人口以及低收入者的利益较少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