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5000字

编译原理5000字

“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系统软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任何计算机语言的实现都离不开编译技术,因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编译程序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实现技术,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教研室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本科生“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取得了多项与编译课程相关的教学、科研成果,“编译原理”课程先后被评为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省精品课程和“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

一、注重理论教学

编译程序不同于一般的应用程序,是一个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系统软件,它所包含的算法和思想比较特殊,理论性较强,抽象度也较高。学习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技术,不仅可以掌握编译程序本身的实现技术,同时也能够提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设计能力,提高元级程序的设计能力,提高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式化描述能力。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教研室在“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使学生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1)科学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从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入手,抓住编译过程各个功能阶段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有意义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把编译原理中的理论难点、抽象概念通过问题引导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编译理论和技术的理解。

(2)从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通过精心备课,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编译过程的各个功能阶段进行归纳总结。讲授时,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各个阶段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抓住知识体系的主线,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

“编译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为了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原理性的重点知识以动画、图形形式呈现给学生,把知识讲解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设计课程辅助教学软件

教研室设计和开发了编译原理CAI课件-PCMCAI、SNL编译实例等编译原理教学辅助软件,教师在上课时使用这些课件来演示部分关键算法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课下利用这些课件自动生成各个分析程序,进一步理解基本原理和实现算法。

二、开拓教学内容、扩展学生视野

在“编译原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学队伍一直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将最新教改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教研室先后承担了Algol60编译器、Fortran编译器、Algol60到Fortran的转换器等与编译原理相关的科研项目,目前教研室正在进行ATLAS编译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科研项目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融入到课堂讲授当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编译基本原理的掌握,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传统内容与最新技术成果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语法分析时,传统的Ea rly算法受当时硬件条件限制,它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语法分析方法;随着技术进步,结合ATLAS编译器项目的设计与实现,Early语法分析方法便成为一个实用、有效的语法分析方法。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将经典编译理论与现代编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编译新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编译程序以程序作为操作对象,是一个元级处理程序,它所包含的算法和思想理论性较强,抽象度也较高,并且一个编译器是由多个完成不同功能、执行在不同阶段的子程序组成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采用比较经典的方法来完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即使学生理解了不同阶段的各个子程序的功能和特定方法,但如何衔接各个子程序,如何组成一个完整的编译器,对学生来讲,仍可

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基于此,我们开设了编译原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是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编译程序的原理和思想,系统全面地掌握编译技术,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编译原理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际的锻炼,掌握编译技术,进而能够独立地进行编译器的设计。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近五年来关于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建设,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开设的编译原理实践课程,以实际上机实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在实践课程中,通过实际动手,把原理性的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消化了课堂上、书本中难于理解的概念和方法,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编译器的构造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进行更深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一个学期的实习,大部分学生对编译器的整个过程有了较清晰的理解,灵活地掌握了编译程序的构造方法和技术,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地设计和实现自定义的模型语言,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四、精品课网站建设

针对目前学生人数增多,教学资源不足,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保证的情况,我们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和实施了网络课程体系,利用Internet网在信息制造、贮存和递送方面的优势,克服了资源不足的缺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具体网址为。

目前已经完成了编译网络课程体系的基本功能模块,构造和实现了一个网络课程资源系统,具体包括:

(1)“编译原理”网络课程内容教学体系

将“编译原理”的课程概况、课程内容、习题解答、教学录像、参考资料、实践课题、编译实例库以及CAI课件等内容上网,为校内外学生学习和实践编译原理与技术提供理论知识和范例。

(2)完成学生练习系统的构造

通过电子黑板,BBS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设计实现辅助工具系统

提供电子笔记本,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教师通过对记录的分析,反馈和改进课程网络系统,有利于今后的维护工作。

(4)构造网络管理系统

通过网络登陆验证,维护网络安全,以保证网络课程体系运行良好。

五、教师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教研室一直注重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编译原理”课程已形成一支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位结构

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的教学队伍。教学队伍成员具有良好的师德,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编译课程负责人刘磊教授1997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吉林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并在学校的教学评估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受到学校的表彰奖励,先后主编出版了多部教材,在各级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六、教材建设

教研室一直注重编译教材建设,先后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编译原理方面的著作7部,例如:《Algol60编译方法》上下册(1983年,科学出版社)、《编译方法》(198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译原理与实现》(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译程序构造原理和实现技术》(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译程序的设计与实现》(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译原理及实现技术》(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等。

目前在编著的由国家“九五”规划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译程序构造原理和实现技术》基础上,教研室又新推出了《编译程序设计与实现》教材,作为“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材,也是“编译原理”课程的配套教材。该教材以实践培养为重点,针对一个教学语言模型,详细地介绍了该模型语言编译器的设计和具体的实现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国内外先进的编译教材,供学生选读。

这些教材一直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也是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重要参考书籍,至今许多著作经过了多次重印,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

七、总结

教研室始终坚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保持自己特色的原则,保证“编译原理”课程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至今,教研室已先后出版编译相关教材7部,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项省部级重点教改项目,发表了多篇教改教研论文,研制了课程教辅软件,使吉林大学在“编译原理”课程、教材和教学梯队建设,以及课程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学生系统软件分析能力的严格训练等方面居国内领先行列。

基于Java的编译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初探

基于Java的编译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针对编译原理教学实际,在分析和修改工业级开源编译器实现代码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Java的编译原理课程案例教学过程,结合Java这种日益普及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这种教学过程在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Java字节码;Java类文件;Javac;Java编译器;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与软件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关联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的纽带。如何深入进行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原理与基本实现方法,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计算机软件核心思想,更好地依托一个载体紧密结合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是新时期编译原理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案例教学在编译原理中的作用 1.1编译原理课程的内容组织 编译原理在软件学科中占据核心位置,起着重要作用。编译原理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运行时存储组织等[1]。除了上述基本知识点外,了解编译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知道编译器在计算机与软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基础知识及专业工具的有效手段。 1.2案例教学的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组织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避免传统式教育存在的“重基础、轻实践”的弊端[2],针对新时期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如下基于主流编译器的编译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载体,即一个较为完整的编译器,建立初步认识,再借助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程序设计语言编译过程的基本原理,切实保证理论联系实践,尤其是强调“学中练、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3]。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个典型编译器的输入和输出,同时通过图形化方式使得学生对编译过程的主要阶段建立感性认识;进而熟悉作为课程载体的一个编译器原型,并对其进行改造;最终达到学习编译原理基础知识,并对规范化程序设计有所深入理解的目的。 2基于Java的编译原理案例实验设计 作为一个主流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已经占据了近20%的份额[4],在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覆盖了从大型网络应用系统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科学与工程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科学与工程考博难度解 析及经验分享 一、专业介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将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考试科目 0812Z2-大数据科学与工程 考试科目:①②③申请审核制 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离散数学⑤计算机软件基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离散数学⑤计算机软件基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⑥政治理论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1.笔试科目: (1)专业课笔试(150分)(150分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基础数学专业:“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50分),实变函数(50分)、概率论(50分)。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安全专业:“数据结构”(50分),“数据库”或“操作系统”(任选其一,50分),“程序设计上机操作”(C或C++,50分)(2)各专业外语笔试(50分)(30分钟) 2.专业面试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00分) ●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已有研究成果及水平、

编译原理复习

一、选择 1、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 B.目标文件 C.编译方法 D.以上三项 2、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A.出错处理 B.词法分析 C.目标代码生成 D.表格管理 3、编译程序是对() A.汇编程序的翻译 B.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 C.机器语言的执行 D.高级语言的翻译 4、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 A.单词的种别编码 B.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 D.单词自身值 5、正规式M1和M2等价是指() A. M1和M2的状态数相等 B. M1和M22的有向变条数相等 C. 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 D. M1和M2状态数和有向边条数 6、DFA M接受的字集为() A.以0开头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B.以0结尾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C.含奇数个0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D.含偶数个0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7、文法G[S]: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

A.xyx B.(xyx)* C.x n yx n(n≥0) D.x n yx n 8、如果文法G[S]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 A.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 B.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 C.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 D.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 9、采用自顶向下分析,必须() A.消除左递归 B.消除右递归 C.消除回溯 D.提取公共左因子 10、设a、b、c是文法的终结符,且满足有限关系a〓b和b〓c,则() A.必有a〓c B.必有c〓a C.必有b〓a D.a~c都不一定成立 11、在规范规约中,用()开刻画可归约串 A.直接短语 B.句柄 C.最左素短语 D.素短语 12、若a为终结符,则A→α·aβ为()项目 A.规约 B.移近 C.接受 D.待约 13、若项目集合Ik含有A→α·,则在状态k时,仅当面临的输入符号a∈FOLLOW(A)时,才采取“A→α·”动作的一定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9062638.html,LR文法 B.LR(0)文法 C.LR(1)文法 D.SLR(1)文法 14、同心集合并有可能产生新的()冲突 A.归约 B.“移进”/“移进” C.“移进”/“归约” D.“归约”/“归约” 15、四元式之间的联系时通过()实现的 A.指示器 B.临时变量 C.符号表 D.程序变量 16、间接三元式表示法的优点为()

函数发生器界面设计

一、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整体框图: 1、总体思路及基本原理: 该课题是应用所学的DSP知识,编写程序,实现一个函数发生器的控制界面。实验设备为达盛DSP实验箱,控制界面要求有三种波形(正弦波,文波和锯齿波)可供选择,从实验箱上的键盘输入数字进行选择,并在实验箱上的LCD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利用DSP芯片在LCM12864ZK 显示出界面,芯片HD7279控制键盘输入。因此还需要对上述芯片进行深入的了解,熟知其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实验用于程序编译的软件为CCS3.1。 显示程序写入DSP芯片TMS320VC5410,指令可以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来编写,考虑到C语言的功能较汇编语言强且可读性好,这里采用C语言编写。 键盘输入由芯片HD7279控制,HD7279具有串行接口,可同时驱动8位共阴式数码管或64只独立的智能显示驱动芯片,该芯片同时还可以连接多达64键的键盘矩阵,单片即可完成LED显示,键盘接口的全部功能。HD7279内部含有译码器,可直接接受BCD码或16进制码,并同时具有2种译码方式。HD7279具有片选信号,可方便地实现多于8位的显示或多于64键的键盘接口。 液晶显示LCM12864ZK的内部DDRAM含8192个16*16点中文字型和128个16*8半宽的字母符号字型;另外绘图显示画面提供一个64*256点的绘图区域GDRAM;而且内含CGRAM提供4组可编程的16*16点阵造字功能。这里,我们只用到了含有显示汉字功能的DDRAM,其地址范围在后面的资料里有详细说明。 2、整体框图:

二、单元函数设计: 1、LCD显示驱动: LCD显示时需要将特定的字在Array特定的位置显示出来,这就要求为 将要显示的汉字指定固定的位置 地址。 驱动程序框图如右: 程序如下: fill_chinese_word.asm .global fill_chinese_word .ref write_command ,write_data fill_chinese_word: ;turn off display stm #08h,ar5 call write_command ;clear ddram stm #01h,ar5 call write_command ;turn on display stm #0ch,ar5 call write_command ;set display address stm #80h,ar5 ;set display address call write_command ;调用中文字库代码, 显示汉字 stm #0c7h,ar5 mvdk ar5,1023h call write_data stm #0ebh,ar5 mvdk ar5,1023h call write_data ; 请 stm #0d1h,ar5 mvdk ar5,1023h call write_data stm #0a1h,ar5 mvdk ar5,1023h call write_data ; 选 stm #0d4h,ar5 mvdk ar5,1023h call write_data stm #0f1h,ar5 mvdk ar5,1023h call write_data ; 择stm #0b2h,ar5 mvdk ar5,1023h call write_data

编译原理5000字

编译原理5000字 “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系统软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任何计算机语言的实现都离不开编译技术,因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编译程序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实现技术,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教研室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本科生“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取得了多项与编译课程相关的教学、科研成果,“编译原理”课程先后被评为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省精品课程和“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 一、注重理论教学 编译程序不同于一般的应用程序,是一个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系统软件,它所包含的算法和思想比较特殊,理论性较强,抽象度也较高。学习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技术,不仅可以掌握编译程序本身的实现技术,同时也能够提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设计能力,提高元级程序的设计能力,提高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式化描述能力。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教研室在“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使学生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1)科学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从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入手,抓住编译过程各个功能阶段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有意义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把编译原理中的理论难点、抽象概念通过问题引导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编译理论和技术的理解。 (2)从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通过精心备课,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编译过程的各个功能阶段进行归纳总结。讲授时,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各个阶段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抓住知识体系的主线,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 “编译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为了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原理性的重点知识以动画、图形形式呈现给学生,把知识讲解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设计课程辅助教学软件 教研室设计和开发了编译原理CAI课件-PCMCAI、SNL编译实例等编译原理教学辅助软件,教师在上课时使用这些课件来演示部分关键算法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课下利用这些课件自动生成各个分析程序,进一步理解基本原理和实现算法。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的必修课,是软件系列的实践类核心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开发系统级技术基础、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该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训练学生在系统级软件领域的系统观和系统能力。 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级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锻炼学生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培养系统观、底层系统级能力,融会贯通计算机系统级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形成以系统的方式思考、以系统的方式分析、以系统的方式构建的核心工程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在老师引导下分组完成一个系统级软件的开发,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具有运用程序设计语言(C/C++/Java/C#等)编程实现系统级软件的能力(2)具有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3)提高项目开发的概要分析与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与测试的能力(4)贯通系统级核心课程的知识架构形成以系统思考和设计开发的系统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开发系统级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培养工程素质能力。 二、课程安排和要求 1、课程时间:5月底结束,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指导老师自行安排。 2、课程形式:讨论答疑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设计要求 (1)指导老师负责拟定课程设计任务,按照“系统级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详细填写相关内容,包括题目、主要任务、详细功能描述、预期成果与目标、采用的编程语言要求、课程设计相关的先修课程名称、考核指标及方法、题目难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 题目难度等级说明: 1级:不需要学习任何新的知识,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系统设计能力;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所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领域代码:085211 授权时间:2001年 二、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合肥工业大学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自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1987年被评为机械部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技术领域在分布式实时系统、智能计算理论与软件、计算机图形与可视化、高可靠性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该领域拥有“千人计划”、“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长江学者、“百人计划”等一批学术骨干和指导教师。 近三年来,该领域主持“973”计划(前期研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及面上项目26项,省部级重点、重大科技计划与产学研项目30余项,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承担18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出版专著6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发表SCI论文90余篇。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已形成六个特色鲜明的方向,成为我国计算机学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排名26位。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授予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三、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3、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及工程管理等能力。即可胜任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

编译原理需求分析报告,1200字

编译原理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报告 一、项目背景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的过程。编译原理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和实现一个编译器,将源代码转化为目标代码,使计算机能够执行源代码所描述的计算任务。然而,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复杂且繁琐,需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许多方面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二、需求分析 1.功能需求 (1)语法分析:编译器需要能够对输入的源代码进行语法分析,识别源代码中的各种语法成分,并生成相应的语法树或者其他形式的中间表示。 (2)语义分析:编译器需要对语法分析结果进行语义分析,识别源代码中的语义错误,并生成相应的错误信息。 (3)代码生成:编译器需要能够将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结果转化为目标代码,生成可执行的目标程序。 (4)优化:编译器需要具备一定的优化能力,对生成的目标代码进行一些优化,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5)错误处理:编译器需要具备一定的错误处理能力,对输入的源代码进行错误检测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错误信息或者警告信息。 2.性能需求 (1)效率:编译器需要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编译过程,尽量减少编译过程的时间消耗。 (2)可靠性:编译器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编译任务,并生成正确的目标代码。 (3)可扩展性:编译器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编译工作,并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模块替换。 3.界面需求 (1)用户界面:编译器需要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输入源代码、查看编译过程的输出结果以及进行必要的配置和设置。 (2)报错界面:编译器需要能够生成清晰明了的错误信息,以提供给用户参考和处理。 4.可用性需求 (1)平台兼容性:编译器需要能够运行在多种计算机平台上,例如Windows、Linux等。 (2)易用性:编译器需要尽量设计成易于使用和操作的,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编译工作。 三、总结

计算机网络求职信8篇

计算机网络求职信8篇 计算机网络求职信篇1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真诚地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浏览这份求职材料。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此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我是某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大学生活中,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我相信通过三年的苦读,我可以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能进行软件设计,动态网站制作,数据库编程与管理。 自入校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各种社实践锻炼了我,使我具备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做事认真踏实,勤勤恳恳,深得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希望通过这封自荐材料,能使您对我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期盼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从事计算机及相关工作。也许我的知识和实践经历还略显稚嫩,但我会用我的热情、勤奋来弥补,以我最大的能力来回报贵公司。 热切期待您的回复。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稳步发展!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某某 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 计算机网络求职信篇2 姓名: 求职位:仓管、网络销售教育程度:高中 ( 沈丘职业高中,计算机技术类 ) 目前职位:待业可随时上岗现居住地:上海马陆

薪资要求: 1500-5000元/月工作年限: 3年 联系电话: ( 归属地:上海 ) 求职信 以前在华硕做过1年的仓管,在雕刻磨具厂做过质检;也曾自己建设过网站,经营过网店;接受过销售培训。现在想找一份工作。要求不高,包食宿就行。 性格偏向内向(双重性格),处事追求捷径;做事力求简明快捷,始终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想象力超丰富。 以上为个人基本信息,有需要者请电联。 工作经历 20某某年3月——20某某年3月在《苏州华硕电脑集团》作仓管任职一年; 20某某年4月——20某某年7月于《苏州创豪模具》作仓管兼质检任职三个月; 20某某年7月——20某某年8月于《苏州宝利豪健身俱乐部》作销售代表(接受销售培训)任职一个月; 20某某年8月——20某某年11月于《巨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作上海康硕驻厂代表任职三个月; 20某某年11月——20某某年12月站建设,掌握ASP建站技术,熟悉PHP 建站。期间作了将近一个月的网店。因资金问题作罢。 20某某年12月——20某某年3月于《上海心连心信息有限公司》作商务顾问任职三个月。 教育经历 20某某/2--20某某/5 沈丘职业高中电子技术中专 求职意向及其他 处事谨慎,遇事冷静,适应能力强,熟悉CXCEL软件。欲寻一份仓管工作 计算机网络求职信篇3

对计算机的认识2000字

对计算机的认识2000字 我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 计算机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愧被人们赋予“电脑”的称谓,因为其性能的确能与人脑媲美。计算机使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科研、教育、服务等方面在概念和技术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已经并还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目前,计算机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逐渐成为技术及科学领域的核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其应用领域逐渐广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因而,计算机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经过这3个多月的学习,我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 CPU )、存储器、外部设 1 备(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及总线等。 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今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表现为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综合化,计算机网络将呈现出全连接的、开放的、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计算机在其刚出生之际主要用于进行科学计算,因而有了“计算机”这一名称。现今,计算机的功能已远超过当年的“计算”这一领域,数据、文字、图像、图片、声音等的处理,其向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综合化发展的趋向,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它功能的强大。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功能的飞跃性发展,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和显著地提高了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效率、节奏和水平,在软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它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2 它已被公认是现代技术的神经中枢,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心脏和录魂。在这种背景下,从对计算机的技术研究,又上升到了对计算机的科学研究,于是,计算机科学便逐渐建立起来了。 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当然离不开计算机学科教育,现在的大学计算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大专业。其专业的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线性代数、专业导论、专业英语等;专业选修课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汇编语言、计算方法、人工技能、软件工程、信息检索与利用、JAVA语言、多媒体技术、分布式与并行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技术、模糊逻辑与运用、嵌入式系统、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设计与分析、通讯原理、网络操

编译原理文字总结

编译原理文字总结 编译原理文字总结 1.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主要有两种方式:编译和解释。 2.编译过程概述: (1)词法分析:输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识别出一个个的 单词(亦称单词符号或符号)如基本字,标识符,常数,算符和界符。 (2)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 语法单位(语法范畴),如短语,子句,句子,程序段和程序等 (3)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对语法分析所识别出的各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并 进行初步翻译(产生中间代码)。包括静态语义检查和中间代码的翻译。(4)优化:对前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加工变换,以期在最后阶段能产生出更为高效(省 时间和空间)的目标代码。 (5)目标代码生成:把中间代码(或经优化处理之后)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低级语言代 码。 编译程序结构框图 3.文法是表述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形式规则。

4.所谓上下文无关文法是这样一种文法,它所定义的语法范畴(或语法单位)是完全独立于这种范畴可能出现的环境的。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产生式。 5.形式上说,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是一个四元式(VT,VN,S,&)其中VT是一个非空有 限集,它的每个元素称为终结符号;VN是一个非空有限集,它的每个元素称为非终结符号,VT∩VN=;S是一个非终结符号,称为开始符号;&是一个产生式集合,每个产生式的形式是P→a,其中P属于VN,a属于 (VT∪VN)*。开始符号S至少必须在某个产生式的左部出现一次。 6.推导每前进一步总是引用一条规则(产生式)。 7.假定G是一个文法,S是它的开始符号。如果Sa,则称a是一个句型(0步或若干步)。 仅含终结符号的句型是一个句子。文法G所产生的句子的全体是一个语言,将它记为L(G)。L(G)={a|Sa&a∈VT*}例如终结符号串(i*i+i)是文法(2.1)的一个句子。8.从一个句型到另一个句型的推导过程往往不是唯一的。所谓最左推导是指任何一步ab都是对a中最左非终结符进行替换的。同样可定义最右推导。9.一颗语法树表示了一个句型种种可能的(但未必是所有的)不同推导过程,包括最左(最 右)推导。这样的一颗语法树是这些不同推导过程的共性抽象,是它们的代表。一个句型不一定只对应唯一的一棵语法树,也就是不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最左(最右)推导。

编译原理实验一

实验内容: 实现标准C语言词法分析器 实验目的: 1.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词法分析的设计方法; 2.掌握DFA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3.掌握正规式到有限自动机的构造方法; 实验要求: 1.单词种别编码要求 基本字(关键字)、运算符、界符:一符一种; 标识符(变量名):统一为一种; 常量():按类型编码; 2.词法分析工作过程中建立符号表、常量表,并以文本文件形式输出; 3.词法分析的最后结果以文本文件形式输出; 4.完成对所设计词法分析器的功能测试,并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5.为增加程序可读性,请在程序中进行适当注释说明; 6.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7.认真完成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二、设计方案: 这个词法分析器分析的主要关键字有:main, int, float, char, if, else, for, while, do, switch, case, break; default……。选择要分析的c文件,首先对其去掉注释和与空格处理,再根据字符的不同类型分析。 1、全局数据结构: *key[ ]:关键字表 全局文件指针*fr,*fw, *temp1,*temp2用于文件的读写。 2、以层次图模块的组成及调用关系

3、主要函数的设计要求(功能、参数、返回值): isKey:判断ch中的字符是否为关键字; isLer 和isNum:布尔函数过程,分别判断ch中的字符是否为字母和数字; isBoudany():布尔函数过程,分别判断ch组成的字符否为边界符号; check:词法分析; clock:时间函数,计算程序运行所需的时间 main:主函数。 4、状态转换图: 字符a包括:= , & , | , + , -- 字符b包括:-- , < , > , | , * 字符c包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FILE *fr,*fw,*temp1,*temp2; char *key0[]={"main","printf","scanf","else","if","auto","double", "int","struct","break","long","switch","case","enum","register","typedef", "char","extern","return","union","const","float","short","unsigned","continue","for", "signed","void","default","goto","sizeof","volatile","do","while","static"}; /*关键字表*/ char *key1[]={"\"","\\","(",")","[","]","{","}",",",";","'"}; /*边界符表*/ int isLet(char c)//判断是否是字母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LR(1)语法分析构造器的设计

前言 计算机语言之所以能由单一的机器语言发展到现今的数千种高级语言,就是因为有了编译技术,编译原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的最迅速、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它集中体现了计算机发展成果与精华。未来计算机工作者,都应该掌握这门基础的专业基础知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设计和构造编译程序的原理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编译器设计方面的重要主题,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定义和语法制导翻译、运行时刻环境、目标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技术、并行性检测以及过程间分析技。编译原理蕴涵着计算机学科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形式化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编译程序构造的原理和技术在软件工程、语言转换等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语法分析是编译程序的核心部分。语法分析的作用是识别由词法分析给出的单词符号序列是否是给定文法的正确句子,目前语法分析常用的方法有自顶向下分析和自顶向上分析两大类。自顶向上分析包括确定分析和不确定分析,自顶向上分析又包括算符优先分析和LR分析。鉴于此,运用这些分析方法构造一个简单的分析程序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目录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1章概述 (5) 1.1 背景 (5) 1.2 目的 (5) 1.3 软件定义 (5) 1.4 开发环境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 问题陈述 (6) 2.2 需完成的功能 (6) 第3章逻辑设计 (7) 3.1 模块设计 (7) 3.1.1 LR(1)项目集规范族的构造算法 (8) 3.1.2 LR(1)分析表的构造算法 (8) 3.2 流程图 (9) 第4章总体设计 (15) 4.1 构造项目集规范族模块 (15) 4.2 构造预测分析表模块 (15) 4.3 分析串程序模块 (15) 第5章界面设计 (16) 小结 (33)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附录源程序清单 (3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