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里面有空气等。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认知背景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的。

空气的性质很多,光从一堂科学课上来探究这么多空气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课上,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把学生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反复观察实验进行重点探究,而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只是在课上提一下,引导学生在课后再作进一步探究。

学生始终不明白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我先用“纸团不湿”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纸团为什么不湿?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水不能进去。然后,我又让学生吹放在空瓶子里的气球,结果气球吹不大。这一实验也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课上我对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也进行了重点指导。

至于空气会流动的性质,我考虑到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可能他们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所以我在课上没有花费多大时间,只是稍微提了一下。空气有质量的性质也没有重点探究,在课上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去观察实验。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后反思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开头同学生将冷空气与热空气进行比较,让他们知道冷、热空气是相对的,当然对这一点,下一单元还要谈到,所以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接下来说明本课的研究内容,即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本课用了三个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我先让学生看书上的三个实验,并且让学生猜出其结果,对于第一个实验,有个别学生认为是旁边的手感到热,一般学生都感觉上面的手热,对于第二个实验,与上课的气球实验进行了对比,这样一来,不知道他

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得好一点。接着让学生对第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并且汇报说哪一只手感到热,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冷空气的流动方向,先前讲这课时,总是花时间跟学生分析,感觉上像小说中的推理,结果总觉得不怎么样,今天干脆让学生自己猜想,结果学生一共说了四种答案,一是向下,二是上下;三是左右;四是向四周扩散,支持最后一种答案的人反而多一些。接下来再让他们想象,开冰箱后看到的冷气如何,结果学生也是各执一词,最后我说了冷空气向下的理由,并且让有机会注意观察这样的现象,最后想谈一下上下对流的实验,但没有谈就没有时间了,只是提了一下风的形成。后来觉得,对于开头的讨论,学生似乎有些乱,这里的乱是指没有办法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时候只好生硬地转了。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册书中学生实验操作较难的一课。在教学时,由于自身对本册书认识的缺乏以及备课中细节的处理不到位,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些不知所措且知识掌握也不够清楚明了。现在问题反思如下,以此督促自己以后更好的备课。

一、在复习导入中,所提问题要针对本课教学内容,不能泛泛、盲目,以致将学生思考方向引错。可以问:“空气的性质有哪些?”并适时板书与本课有关的内容——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会流动,以便为下面出现的“蜡烛熄灭,水位上升”的解释打下基础。

二、新授中,实验操作要指导到位,让学生知道每一步应该做什么。问题目标性要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三、最关键的备课中要注重细节

1、前后对比。点燃蜡烛罩上没有拧瓶盖的瓶子后,应让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然后拧上瓶盖等蜡烛熄灭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发现瓶内空气的减少,引出燃烧用去了空气中的一部分。

2、瓶内水面高于外面时,能否打开瓶盖,引发学生注意。要在池内加水至瓶内水面高度时才能打开瓶盖,测试剩余气体是否支持燃烧。否则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影响实验结果。

3、非关键性操作要简单化,以便于学生操作,节省课堂时间。四年级学生动

手能力相对还较弱,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再放到水中,对于他们有些难度。改用马铃薯切片来做蜡烛底座将大大方便学生的操作,将节约下的时间给学生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探讨和研究我们身边的问题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即以自己的生活为背景,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新的生活面貌。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这课就是通过探讨我们生活中的空气污染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也受到了污染,大家必须为净化空气而努力,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努力使学生发现,回忆生活中的空气污染现象,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这些都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

实际上学生对大空气污染的现象了解的比较少,仅仅局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浓烟的排放等等,没有更多的认识。所以在学生畅谈自己感悟和办法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并没能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呢?既然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少,那就让多媒体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让电脑老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吧。

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从生活中轻松带进了课堂。观看图片、音像资料,又把学生从课堂中引向了生活。学生的课堂学习也生活化了。

第2单元冷和热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

《冷热与温度》一课,这是经过新教改的课,对我老说从没上过这一课,对我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上课前我还对即将上的这堂课充满着较高的期望,但是上完课感觉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虽然有成功的地方,但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为了更好地剖析这堂课,首先将本课的一些情节讲述一下。

导入课的时候,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师:在室外,冬天和夏天摸铁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生:冬天冷,夏天热。师:物体的冷热程度就叫温度。引入课题:冷热与温度。学习新课时,先让学生感知冷、热、温水的温度,然后了解温度计的用法,使用温度计测三杯水的温度,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连续测量热水温度的变化,计时测量并填表。课的最后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画热水降温曲线图,并分析热水降温的规律。做这一部的时候,已经下课,如果继续下去就要拖堂了,于是就下课了,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安排到了下一课时。

本课比较成功的地方,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导课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感知水的冷热,每个人都观察认识温度计,并较充分地练习了测量水温的方法,自行设计试验,小组分工负责,利用测得的数据发现热水降温的规律,应该说较好的锻炼了学生动手、思维以及组织能力,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本节课为苏教版的新课,课的设计比较新颖独特,本人对教材的某些方面把握不准。如:让学生先将两手的食指同时分别插入冷热和温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有些同学做的时候,则不是同时放到热水和冷水中,而是将一个手指先后放到冷热水中,当然感觉就不样了,由于时间的限制,也没再对这个问题进行延伸纠偏,影响了教学效果。我想如果当时老师用手比划演示一下,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二、对课堂中会出现的实际情况不能预测,准备不细致。实验中要用热、温、冷水,准备的热水、温水的温差不大,学生同时将食指放入热水、温水中5秒钟,再同时放入冷水中,两手指的感觉相差就不大,显然就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当让学生连续测热水温度变化的时候,因为倒的热水时间长了,学生反映热水不热了,这时才给每个试验桌上加热水,因此耽误了一些时间而影响了课的进程,浪费了时间。

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课堂上乱动器材,实验中不按要求去做。这与学生没有实验室,学生做的实验少有关系,没有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浪费了一些时间,这也是导致预设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完的原因之一。我的建议,建立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管理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多做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