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1.联通主义

一、联通主义涉及到的文章及篇数:《基于学习元平台的教育内容策展工具设计与实现》,《联通主义视域下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从联通主义到MOOCs:联结知识,共享资源——访国际知名教育学者斯蒂芬·唐斯》330西门思在《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
1、提出背景:(1)网络时代的来临。
网络的出现,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新周期与半衰期不断缩短,而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知识,这为联通提供了前提。
(2)学习工具、方式和学习资源的转变。
人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或纸质书的学习,而是通过网络,或者是团队交流学习等获得知识。
2、知识观(1)知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就如管道中的石油,不断流通,管道就是联通的各个结点;(2)知识以片断的方式散布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其中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创造、完善、更新和批判等。
3、学习观(1)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强调人与外部关系的建立和知识网络的建立。
(2)学习重心不再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的行为中。
它主张个人可以把部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加工、运用等下放给网络中的结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中;4、实践观(1)认为“不知道”不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做的过程;(2)对联通中结点的重视,强调建立个人学习网络后,在网络中的各个联通的结点要及时的更新,否则结点有可能会断掉。
5、创新观创造性是看到“现有思想或概念之间的新联系”,并建立新的现实的能力;6、对课程整合的启示(1)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根据新的时代而作适应性的调整,如以前要背诵的或者要记忆的知识,现在有网络的存在,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络搜索到相应的知识,这就是联通主义中把部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下放给放落中的结点的学习观。
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移动学习可以更加方便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然而,由于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不足,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学习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对于如何针对不同的移动学习场景和目标,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策略,以及在不同的移动学习场景和目标下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移动学习资源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法和特点分析;(2)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研究;(3)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研究,重点关注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本研究的目标如下:(1)明确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为移动学习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2)通过实践案例研究,验证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效果,为提高移动学习教育的质量提供实证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系统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实证研究法:对于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究教学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步骤如下:(1)收集并筛选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2)进行案例调查、实际观察和教学实验;(3)归纳和分析数据,总结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4)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提出适合不同移动学习场景和目标的教学设计原则和策略,为移动学习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提供指导;(2)基于实践案例研究,探究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效果和实际运用价值,为教育者提供实证支持。
五、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可行性较高。
首先,当前移动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
联通主义视角下的慕课学习建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传统主义视角下,教师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
而在现代主义视角下,学生被要求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但教师仍然起到主导和指导的作用。
联通主义视角中的慕课学习建构则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中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
慕课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社交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
联通主义视角下的慕课学习建构还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平台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慕课学习平台还提供了学习群组和论坛等社交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激励和学习。
在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还注重学生的反思和反馈。
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平台提供的测验和作业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移动学习资源利用教案

移动学习资源利用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移动学习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有效利用移动学习资源的方法与技巧;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移动学习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如何有效利用移动学习资源。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移动学习资源。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设备、移动学习资源;2.学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移动学习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的认识。
2.知识讲解:(1)移动学习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移动学习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移动学习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类APP等。
同时,教师解释不同类型的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和用途。
(2)如何有效利用移动学习资源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向学生讲解如何有效利用移动学习资源。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资源;- 如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沉迷于移动学习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功能和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利用移动学习资源解决实际学习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移动学习资源使用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学习主题,并利用移动学习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5.总结和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移动学习资源。
(2)教师给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移动学习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关于个人如何利用移动学习资源的心得体会,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学生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了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与传统教学相比,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
在移动学习中,关于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移动学习的概念入手,结合情境创设来探讨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方法,并分析其优秀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移动学习概述随着移动终端的飞速普及,移动学习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利用了移动设备(手机、电脑、平板)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移动学习资源具有易获取、便携性强和交互性高的特点,具有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的潜力。
二、情境创设与移动学习设计情境创设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概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提高练习水平。
在移动学习中,情境创设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建立场景,并在该场景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因此,基于情境创设,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情境设计引入到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支持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术素养的提高。
三、优秀案例分析1.开心学习“开心学习”是一款学习型游戏软件,以学习乐趣起源为主题。
这个软件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地探索和学习新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游戏中解决,如口算题等,同时软件也会收集学生在游戏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并以此向教师提供具体的参考。
开心学习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游戏中通过各种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逐步提高。
2.学霸荒岛“学霸荒岛”是一款以冒险故事为背景,以教育为主导的学习游戏。
在游戏中,学生扮演的是一名失落在荒岛上的学生,他遇到了各种难题和挑战,需要借助岛上的各种资源和知识进行解决。
通过游戏中各种教育元素和情境,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慕课学习(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在线学习方式。
慕课学习以其高效、灵活、便捷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育机构的参与。
联通主义视角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社会性和交互性的过程,慕课学习建构正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展开的。
本文将从联通主义视角出发,探究慕课学习建构的过程和特点。
一、慕课学习建构的概念和特点慕课学习建构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将课程内容和学习过程建构和组织起来,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慕课学习可以吸引任意数量的学生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建构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2.多样性和多媒体:慕课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如文字、音频、视频等,丰富了学习方式和体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互动性和合作性:慕课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机制,如在线讨论、群组学习、协作任务等,促进了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问题。
慕课学习建构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过程:1.内容建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和组织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
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已有的教材、网络资源或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内容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有效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3.知识建构:慕课学习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深层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献、完成作业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4.反思建构:慕课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估,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
学生可以通过写日志、参与讨论、完成问卷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估。
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随着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正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学习资源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往往无法很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支持学习者的移动学习,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以提供更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情境创设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来帮助学习者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真实、更贴近实际应用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在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学习目标。
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之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来自于课程标准或者个人学习需求,它们将指导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2.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需要基于学习者所处的情境,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可以是虚拟的模拟情境。
通过在情境中设计学习任务和问题,可以提高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互动性。
移动学习资源应当鼓励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通过设计交互式的学习活动和问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探索,促进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4.多媒体支持。
移动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
例如,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形式的展示,可以提供更生动、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基于上述关键要素,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的可移植性。
由于不同学习者可能使用不同设备进行学习,设计的移动学习资源需要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以保证在不同设备上能够正常运行。
2.资源的个性化。
不同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的移动学习资源应当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动态更新。
移动学习资源应当具备动态更新的能力,以适应学科知识和技术发展的变化。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和大规模的学习资源开展的在线学习模式。
在慕课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灵活地安排学习进度,并通过互联网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慕课学习建构是指学习者在慕课学习中通过个人学习行为和社会学习环境的互动共同构建知识和学习成果的过程。
从联通主义的视角来看,慕课学习建构是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强调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的合作互助。
在慕课学习建构中,学习者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资源进行学习,如在线视频、教材、案例分析、讨论等,构建起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在慕课学习建构中,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学习资源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互动和交流来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慕课学习提供了多种互动的方式,如在线讨论、作业提交、实时答疑等,通过社交学习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授模式,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合作。
从联通主义的角度来看,慕课学习建构的核心是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合作。
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参与到慕课学习社区中,与其他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教师也起到了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作用,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监控与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基于3G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
理论探 索
动之间的关联性 ,加强理论学 习与实践应用的关联性 ,强调
首先 ,从学习设备 的角度来看 ,相较计算机而言 ,手机 的屏幕尺寸小 ,存储能力较低 ,数据处 理能力也不强 。因而
在界 面设计上 ,移动学习平 台设计要简洁明快 ,便于寻找访 问入 口,要保证操作简单 、访问便捷 ,尽量 的少 图像 ,少视 频 ,需要用图形说 明的应该 以二维的矢量 图像为主 ,对于文 字说 明语言应该做到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界而 的色彩搭配 要合理 ,切勿花里胡 哨,可 以适 当的用颜色提示知识点 中的
“
一
【 2 】顾 小清 ,顾风佳. 微型 学习策略 :设计移动 学习O 1 . 中国电
化 教 育 ,2 0 0 8( 3).
种边缘 性的投入 与非连 续的注意状态” 。因此 ,移动学习
f 3 】祝智庭 ,张浩 ,顾 小清. 微型 学习——非正式 学习的实用
模 式 中国电化教育 ,2 0 0 8( 2). [ 4 J王佑镁 ,祝智庭. 从联 结主义到联通主义 :学 习理论的新
的而非一 次长 时间的学 习掌握相对系统的知识组块 ,学习者 在学习完一个小 的组块之后 ,搁置一段时间 ,再学下一组块 时不会 因为时间的间隔而导致知识链的断裂 ,从而使学习者 在短暂 的学 习时间 内取得好 的学习效果。同时,为 了应对移 动学 习随时随地可能处 的嘈杂环境 ,设计者应提供多种类 型
取向U 】 . 中国电化教育 ,2 0 0 6( 3).
作者简 介: 张帅 ( 1 9 8 5 . 0 1 -) ,男,聊城 大学传媒 学院教育技 术学研
究生 。
的学习资源构成不 同的组块 , 比如 , 文本 、 音频视频 以及 f l a s h 动画等 ,以供学 习者可 以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 学习资源。 因为不同表现形式 的学 习资源的组成的知识 组块 , 可 以增强学习资源 的抗 干扰 能力 ,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
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慕课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远程教育方式。
而在联通主义视角下,慕课学习建构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揭示出慕课学习的本质和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认知和社交行为。
联通主义视角是一种认为知识是社会构建的观点。
在这种视角下,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也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这与传统的行为主义视角和认知主义视角有很大的不同。
在行为主义视角下,学习是一种刺激和响应的过程,而在认知主义视角下,学习是一种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因此,联通主义视角认为学习最好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完成,以实现知识的构建和共享。
在慕课学习中,联通主义视角的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慕课学习的学习内容和资源都是由教师和学习者一起构建的。
因此,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联通主义视角还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自我组织能力,这与慕课学习中学习者自我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的特点非常吻合。
此外,玩具描述了在学习中要建立合适的学习网络和社区,这也适用于慕课学习环境中。
在慕课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博客、社交媒体等社交工具来与其他学习者互动和交流。
这种社交互动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反思和共享。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线社区和成员组织进行在线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在慕课学习中,除了社交互动外,个体的自主能力也非常重要。
学习者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能力,以便更好地组织他们的学习过程,并实现自主学习。
同时,慕课学习环境应该为学习者提供支持,例如提供学习互动的工具和资源、提供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等等。
这些资源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目标,并促进他们的学习。
在结论上,联通主义视角对慕课学习的建构具有深刻的启示。
慕课学习不仅应该提供一定的课程内容和资源,还应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社交和合作,打破传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汇报人:王米雪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2、联通主义视角下讨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因3、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4、总结与反思目录页Part 1TRANSITION PAGE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1.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乔治.西门斯和斯蒂芬.唐斯,最早阐述该理论的文章是2005年乔治.西门斯写的《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两人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博客、开设cMOOCs(基于联通主义思想开发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探讨、传播和发展联通主义思想。
1.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基本思想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单凭记忆和个人学习理解已远不能满足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而是通过网络存储、传递和检索来获取知识,保持知识的流通是关键。
联通主义更加强调知识的连接性、流动性、情境性、适应性,学习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
联通主义认为”管道比管道中的内容更重要“,也就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通道比掌握当前的知识更重要。
1.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的观点中。
(2)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
(3)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
(4)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5)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
(6)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
(7)流通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
(8)决策本身是学习的过程。
1.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认为网络时代知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分散在网络中的各节点中,知识所具备的连接点使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联通、重组和再造。
知识观:知识存在于连接中,知识生长的关键是寻径和意会学习观:学习是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学生观:自我导向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创造者教师观:课程促进者,影响和塑造网络时间短期(1年内)中期(2到3年)长期(4到5年)2010 移动计算开放内容电子书简易增强现实基于手势的计算可视化数据分析2011 电子书移动设备增强现实游戏式学习基于手势的计算学习分析2012 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基于游戏的学习学习分析基于手势的计算物联网2013 MOOCs 平板电脑游戏与游戏化学习分析3D打印可穿戴技术2014 翻转课堂学习分析3D打印游戏与游戏化自我量化虚拟助手2015 自带设备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地平线报告:教育行业应该关注的技术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让世界因无线网络而连通在一起,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节点中的知识连接起来,网络中各节点上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和流通,需要学习工具的指导,学习资源的支持。
移动学习定义为“基于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持设备(主要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学习行为”。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形式。
(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1.2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开展移动学习的各种数字化信息资源。
移动学习资源作为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存在大量重复、质量低下、共享率和兼容性差等问题。
Part 2TRANSITION PAGE 联通主义视角下讨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因联通主义是作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新型学习理论出现的,移动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正是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对分散在网络中不同节点内容的结构化联结,这也正与联通主义所关注的,学习是连接建立的过程和形成有意义网络的过程,并强烈地关注节点知识之间的联结的思想有共通性。
联通主义表达的是“关系中学”和“分布式知识交互”的观念,它指导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应该关注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方式和连接方式,方便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
联通主义也指导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应该关注学习者所处的知识网络的关系,网络中的知识生长方式是通过与其他节点的交互而建立新的连接,学习者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有能力找到分布在其它网络节点的个人所需的知识,学习者在这种交互和建立新的连接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联通主义在某些方面更好的解释了网络时代的学习发生过程,为解决现在网络时代的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移动学习是数字时代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资源对于支持移动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文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来讨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从而更好的为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和移动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
Part 3TRANSITION PAGE 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3.1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的一般流程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内容设计整体框架设计开发与集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知识点设计内容呈现方式设计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原型实现收集素材资源开发资源集成测试与修改3.2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联通主义代表人物乔治.西蒙斯认为内容、情境和管道形成知识的意义。
内容开始知识的循环,情境使其有意义,管道使其关联、流通并可获得。
根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观的解释我们主要考虑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情境性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性设计三个方面。
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框架3.2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知识性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应该面向一定的知识目标,联通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存在连接中,移动学习通过无线网络将网络中的知识连接起来。
网络中的知识有以下三个主要的特点:动态性、知识是隐形的,知识存在情境中。
移动学习资源的微型化设计移动学习是一种碎片式、片段式的学习,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我们应该尽量进行微型化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微型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按照知识点被分为多个微型片段,二是学习过程的微型化。
3.2.1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3.2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3.2.2移动学习资源的情境性设计【联通主义】认为知识只有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学习,才能够使其有意义。
移动学习资源不但是移动学习的内容,也是网络中的知识节点,需要构建支持知识节点之间连接建立的情境和网络。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应该遵循移动学习的特点,创设真实直观的情境,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直观的进行展示,为移动学习过程中知识节点之间连接的建立过程也就是联通主义知识观中强调的意会创设情境,使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知识的意义。
3.2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3.2.3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性设计交互性设计联通主义思想下认为交互是连接和网络形成的关键,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本质上体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知识资源之间、知识资源与知识资源之间的交互,因此重视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性设计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的知识转化和联通。
重视移动学习资源本身的交互性设计和支持移动学习中的社会性交互。
Part 4TRANSITION PAGE 总结与反思4.总结与反思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的技术为实现更大范围网络空间、网络资源、物理空间等提供了可能,移动学习的发展对于在网络时代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4.总结与反思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遵循移动学习本身的特点,更好的设计开发出能够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保证移动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学习资源,是本文所关注的,本研究所讨论的联通主义视角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对于学习资源建设一定的启示意义。
4.总结与反思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本文从理论层面考虑如何设计和开发出优质的移动学习资源,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并未进行开发,缺少实践环节,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这种设计理念用在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开发出优质的移动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Z].2011,(6):5-6.[2]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05:11-28.[3]George Siemens.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J].Instructional technology&distance learning, 2005,2(1):3-10.[4]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性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4):5-14.[5]唐雅慧.联通主义指导下的移动微型学习[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58-60.[6]赵琦.基于平板电脑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7]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杨叶,陈琳,董启标.基于PhoneGap的跨平台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100-107.[9]张乐乐,黄如民.联通主义视域下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2:115-119.[10]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5-9.[11]郑燕林,李卢一,王以宁.SECI模型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03:20-24.[1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13]陈耀华,陈琳.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22-26.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