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关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

关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

关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常用于短程集热的太阳能利用装置。

为了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吸收性能和热辐射性能,研究者们开始开发选择性吸收涂层。

选择性吸收涂层能够吸收太阳光的大部分能量,同时减少热辐射损失,提高集热效率。

选择性吸收涂层主要由两层组成:吸光层和反射层。

吸光层负责吸收太阳光的辐射,将其转化为热能;反射层则减少辐射热损失,将热能囚禁在集热器内部。

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主要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吸光层的选择和设计。

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吸光层通常由金属吸光膜和过渡金属氮化物薄膜组成。

金属吸光膜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而透过大部分红外光;过渡金属氮化物薄膜具有高吸收率和低发射率,能够减少热辐射损失。

通过调节吸光层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实现太阳光的高吸收和红外光的低辐射。

其次是反射层的优化。

反射层常采用铝或银等金属薄膜,其作用是尽可能多地反射入射太阳光,减少热辐射损失。

然而,由于可见光与近红外光的辐射吸收,金属薄膜的反射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金属薄膜的结构和厚度,以及添加光学薄膜和二次反射层,提高反射层的反射率。

最后是涂层的稳定性和耐候性。

选择性吸收涂层处在室外环境中,需要经受太阳辐射、湿气、氧气和温度变化等多种环境因素。

因此,确保涂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候性非常重要。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涂层的组分和结构,进行耐候性测试和热循环测试,以提高涂层的稳定性和耐候性。

综上所述,选择性吸收涂层对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吸光层和反射层的优化设计,以及稳定性和耐候性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集热器的光吸收性能和热辐射性能,提高集热效率。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涂层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以提高集热器的整体性能,并降低成本,推动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

平板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说明书 70克黑白印刷

平板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说明书 70克黑白印刷

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平板、U型管、超导热管抗冻型通用)使用说明书目录1.产品简介 (2)2.工作原理 (2)3.产品特点 (3)4.安全特点 (3)5.产品型号 (6)6.产品组成 (7)7.产品安装 (9)8.产品使用 (13)9.常见问题FAQ (17)1.产品简介阳台壁挂太阳能属于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水箱放置在阳台内,集热器放置在建筑南立面阳台上。

其工作原理为:利用集热管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换成热能。

再通过水箱内换热器进行二次换热原理,从而使整个水箱内的水温逐渐升高。

2.工作原理集热器里面的吸热器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换成热能,使得集热器换热管内中的工质的温度不断升高,再利用自然循环系统,使水箱内的水逐渐升温。

由于集热器内的工质为抗低温液体,能保持在零下40度不冻。

所以即使高寒地区,一年四季也可正常运行。

工作示意图:平板式U型管式3.产品特点(1)分体安装太阳能集热器与水箱完全分离,集热器在阳台外部安装,水箱充分利用阳台的室外空间,解决了高层建筑的用户无法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问题,并且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2)承压运行水循环系统为承压系统,出水压力稳定,能达到恒温恒压,冲刷感强,使洗浴更加舒适。

(3)系统节能工质循环系统为自然温差循环,无需电能,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提供用户热水,整个系统为超低能耗。

(4)单向换热集热器换热管内不走水,集热器和水箱是换热式工作。

并且换热属于单向换热,因而水箱内的热量不会通过集热器向外流失。

(5)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控制器,并具有防高温、防腐蚀、防干烧、防漏电等多种保护功能,使用安全方便。

(6)光电互补太阳能与其电能互补,保证用户随时使用热水。

(7)安全可靠平板(U型管或超导热管)太阳能集热换热技术,既提高了阳台壁挂产品的热效率,又成功实现了产品与建筑一体化的要求,并且大大解除了传统太阳能热水器冰冻、易炸管、易漏水、易结垢等隐患,从此使传统太阳能热水器告别了“不安全”时代。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集热器

通常,反射率ρ和透射率τ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下标b和s分别表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下标R和e分别代表入射辐射的反射和透射部分。
盖板内的辐射实际上是经过了多次反射。
利用菲涅尔(Fresnel)公式,反射率可以表示为
其中,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
其中,n1,n2分别为空气和玻璃的绝对折射率; n21为玻璃相对于空气的相对折射率。
盖板对辐射的吸收,不论是在短波区域还是在长 波区域都要比较小。
玻璃在可见光区域透射率约为97%,在红外区的 吸收率约为94%。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红外区的高吸收率导致高发 射率,使得辐射热损失增加。
通过喷涂在红外区域透明的涂层(如氧化铟(In2O3), 氧化锌(ZnO2)),可以大大减少红外辐射热损失。
(2)侧面热损 侧面热损主要由热传导和对流造成。 平板型集热器的侧面通常由框架与保温层构成。
由于框架的内部面对几种不同的温度,故侧面传 热应是二维的。为了获得关于侧面传热系数的比 较保守的估计,可以假定框架内部的温度处于最 高可能的温度(即吸热体温度T),这样传热就变为 一维的。
侧面热阻Rs为
(2)盖层 允许太阳辐射透过但阻碍吸热体的长波辐 射以减少吸热体的热损。
(3)保温层 减少吸热体不直接吸收太阳辐射部分的 热损。
(4)工质及流动通道 使工质能与吸热体发生热接触。 集热器的工质为流体(液体或气体)。
(5)支架及框架 将集热器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 体并支撑其重力。
液体集热器用水或者水-防冻剂混合物作为工质, 有时也用轻油、硅油、乙烯等作为工质。
热损失可以表示为
其中,Qk为吸热体的传导热损失,W;Qc为吸热 体的对流热损失,W;Qr为吸热体向外的长波辐 射热损失,W。

平板太阳能方案

平板太阳能方案

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方案太阳能是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我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年太阳能辐照总量大于502万kJ/㎡、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3以上。

按我国《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我国太阳热水器保有量到2015年达到2.7亿m2,2020年达到5.0亿m2,2005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保有量7500万m2,由此可见,太阳能光热利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太阳能热利用的范围非常广,可以供暖、干燥、制冷、发电、海水淡化、消毒等。

太阳能供热采暖是太阳能利用的新方向,它可以满足冬季供暖,其它季节供热水,是太阳能光热综合应用新技术,在我国北部地区的应用已引起了关注。

长三角地区虽然属于非供暖地区,但冬季也相当寒冷,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有供暖的必要。

供暖常见的热源主要是燃煤、燃气、燃油锅炉或热电厂蒸汽。

在长三角地区,由于供暖时期较短,相关设施不完备,一般情况下冬季常用空调制热,耗电量大,效果不好,人们迫切要求开发节能型供暖设备,太阳能供暖首当其冲。

长三角所处华东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3.3×106~8.4×106千焦/米2之间,每平方米的得热量相当于112~286公斤标准煤!按目前太阳能光热转换率最低45%考虑,太阳能用于生活、生产供热采暖完全可以胜任。

1、设计资料:本工程为满足飞索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供暖与热水需求设计,设计耗热量为120kw。

2、设计依据1)GB/T18713-20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工程验收技术规范》2)ISO9806-1:1994《太阳集热器检测方法》3)GB/T6424-99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条件》4)GB4271-84《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5)GB/T1551-1995《太阳能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与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式》6)GB/T 13384—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7)GBJ93-86《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8)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9)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10)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11)GBJ15-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2)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13)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14)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5)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GBJ131-90《自动供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7)GB/T50106-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18)GB4272-92《设备与管道保温技术通则》19) 98R418《管道与设备保温》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建质〖2003〗4号《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3月1日起执行21)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3、设计参数3.1气象参数地理位置:北纬31.3°, 东经120.6°年太阳辐照量:水平面4657.516MJ/m2,30°倾角表面5544.37MJ/m2年日照时数:1997.5h年平均日照时数:5.5h年平均温度:16.0℃;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水平面12.76 MJ/m2,30°倾角表面15.191MJ/m23.2热水设计参数小时耗热量:120kw设计热水温度:60℃设计冷水温度:17℃3.3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参数集热器类型:平板集热器集热器规格型号:YASOL-PM-111114集热器采光面积:2m24、设计方案4.1工程原理图说明(结合运行原理图):1、根据苏州的地理位置,集热器采用30°倾角,保证太阳热水系统冬季热水供应。

平板型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空气集热性能的理论分析

平板型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空气集热性能的理论分析

GU0 Ch a o , M A J i n - we i , HE We i
( D e p t .o f Th e r ma l S c i e n c e 8 L E n e r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 US T C, He f e i 2 3 0 0 2 6 , Ch i n a )
器, 上、 下 流道 高度均为 l 5 mm至 2 5 mm 间时 ; 空气集热 ; 热效率 ; 有效能
中图分类号 : T K5 1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5 4 0 ( 2 0 1 3 ) 0 5 一 i 0 0 — 0 5
Th e o r e t i c a l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 h e r ma l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f l a t
d u a l - f u nc t i o n s o l a r c o l l e c t o r
模型 ,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 , 综合考 虑空气集 热效率 和净有效 能的情况下 , 研 究 了两 种空气 流道结构 条件 下 , 流道高 度对集 热器 性能 的影 响。结果 表 明, 对 于上 流道 结 构 的空气 集热 器 , 流 道高度 为 1 5 mm 时 , 热效率和净有效能均最高 , 1 5 mm是上流道式集热器的适宜流道高 度 ; 对 于双流道结构 的空气集热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m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f o r t h e s i n g l e d u c t a n d d o u b l e d u c t d u a l — f u n c t i o n s o l a r c o l — l e c t o r s wo r k i n g i n a i r h e a t i n g mo d e h a s b e e n s e t u p . Th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c h a n n e l d e p t h o n t h e e n e r g y g a i n a n d n e t e n e r g y g a i n o f d u a l — f u n c t i o n s o l a r c o l l e c t o r s h a s b e e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f i r s t a n d s e c o n d l a ws o f t h e r mo d y n a mi c s ,t h e o p t i ma l c h a n n e l d e p t h f o r s i n g l e d u c t d u a l — f u n c t i o n s o l a r c o l l e c t o r i s s u g g e s t e d a s 1 0 mm. F o r d o u b l e d u c t d u a l — f u n c t i o n s o l a r c o l l e c t o r s ,t h e o p t i ma l c h a n n e l d e p t h s s h o u l d b e 1 5 —2 5 m m t o g e t ma x i mu m h e a t a n d e n e r g y . Ke y wo r d s : d u a l - f u n c t i o n s o l a r c o l l e c t o r ;a i r h e a t i n g ;t h e r ma l e f f i c i e n c y ;e n e r g y

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集热效率、太阳能保证率执行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集热效率、太阳能保证率执行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集热效率、太阳能保证率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太阳能集热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光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供暖、热水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研究和使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集热效率以及太阳能保证率执行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接着,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定义及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不同类型的太阳能集热系统。

第三部分将探讨得热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得热量的因素和改善其效果的措施。

第四部分将解释集热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集热效率的途径与技术创新。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太阳能保证率执行标准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包括其定义与意义、执行标准细则以及衡量太阳能保证率的评估指标。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集热效率以及太阳能保证率执行标准的全面理解。

通过深入探讨每个主题,读者将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掌握改善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和效率的方法。

此外,文章还旨在介绍太阳能保证率执行标准及其重要性,帮助读者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太阳能集热系统。

2. 太阳能集热系统:2.1 定义及原理:太阳能集热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收集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并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输至需要加热的介质或设备中。

2.2 主要组成部分:太阳能集热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集热器:用于接收和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 传输介质:用于将热量从集热器传输至需加热的介质或设备中。

-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运行,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 辅助供暖设备:在夜间或阴天等条件下,提供额外的供暖支持,确保供暖需求得到满足。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 热水系统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当满足热水质量要求和供水量要求。

3. 热媒循环系统设计:太阳能热媒循环系统的设计应当满足热媒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要求。

4. 太阳能集热器的选型和布置:太阳能集热器应当选择适当的型号和布置方式,以达到最大的光热利用效率。

5. 热储罐的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储罐应当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稳定的热储能力。

6. 控制系统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应当可靠、稳定,并满足自动控制要求。

7. 安装和调试: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

8. 运行和维护: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定期检查和保养,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当考虑地方气候条件、建筑结构、供暖对象及其需求、节能要求等因素,以满足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求。

太阳能技术要求

太阳能技术要求

必须按照国家及地方(洛阳市)有关部门最新颁发的相关标准及规范、规定、法律条文等要求执行。

具体且不限于以下条文。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6)《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7)《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1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13)《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14)《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GB/T20095(15)《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条件》GB/T19141(16)《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6424(1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试验方法》GB/T4271(18)《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图集》J28(19)《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06SS128三技术要求:标书提供的施工图中所标注各管路管径仅供参考,投标方根据负荷及自身设备机组型号给予确定。

投标方有责任在投标前了解该项目各专业施工图纸情况及施工现场情况,具体落实投标所需的所有参数和条件,并在报价中一并予以考虑,并详尽的体现在投标文件中以供评审。

如果投标人中标后,出现未能确定现场实际情况而产生的配置或其他服务方面的缺漏,都将由投标方自己承担费用并补齐配置或其他服务直至主体建筑通过竣工验收为止。

以下主要设备材料的选材、制作工艺等必须按照《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胜强阳光公司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产品分类、标记、技术要求、标识包装等内容。 2 引用文件

GB/T 6424-2007 平板型太阳集热器技术条件

GB/T 4271-2007 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

GB/T 26974-2011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

GB/T 12936-2007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 25969-2010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部件选材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 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720-19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527-200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T 3190-2008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6892-2006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GB/T 14846-2008 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GB 5237.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 基材

GB 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阳极氧化型材

GB 5237.3-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3部分 电泳涂漆型材

GB 5237.4-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4部分 粉末喷涂型材

GB 15763.2-2005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T 2518-2008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GB/T 14978-2008 连续热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 13448-2006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试验方法

GB/T 3880.1-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3880.2-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2部分:力学性能

GB/T 3880.3-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3部分:尺寸偏差

GB/T 26709-2011 太阳能热水器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17795-2008 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

GB/T 24798-2009 太阳能热水系统用橡胶密封件

GB/T 11618.1-2008 铜管接头 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

GB/T 11618.2-2008 铜管接头 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 产品分类与标记

3.1产品分类

3.1.1 根据外壳形式分类,胜强阳光公司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分为铝型材边框式平板集热器、整体背板式 平板集热器。 3.1.2根据应用系统分类,胜强阳光公司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分为阳台壁挂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简称阳 台板)、工程平板型太阳能集

热器(简称工程板) 。 3.121如图3-1所示为面对阳台板的基本形式,进出循环口为 (右侧或左

侧)。阳台板的进出循环口接头一般配钎焊式接头。

图3-1阳台板的基本形式

3.1.2.2工程板的基本形式, 如图3-2所示,进出循环口为G3/4“外螺纹端面密封, 双侧对称4出口。工程板

进出循环口接头一般配卡压式接头,应用时可将卡压式接头作为附件,在工程现场安装。

图3-2工程板的基本形式 3.2产品标记

G1/2 "外螺纹端面密封,位于集热器同侧

訂 -]

a. 左侧侧边进出工质 b. 左侧上边进出工质

c. 右侧侧边进出工质 d.

右侧上边进出工质 3.2.1型号命名规则

依据《GB/T 6424-200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规定,平板集热器的型号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P :表示平

板集热器 用卜述字母表示吸热体结构类型, 用

阿拉伯数字表示以 MPa为单位的 集热器工作压力 G :管板式

Y :翼管式

B :扁盒式

S:蛇管式

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表 示吸热体材料的类型/吸热 体涂层类型,对于不同材 料组成的吸热体,应采用 下列形式表达: 管材代号/板材代号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以就为单位的平板型 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 面积,小数点后保留 一位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 表示该型号平 板型太阳能集 热器的改进序 号

3.2.2规格命名规则* 为方便内部交流,平板集热器的规格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板芯吸热涂层类型 边框颜色 岀口类型 集热器的尺寸 HG :黑铬 YB :银白色 GC:工程板4出口 按照长漑>厚”表示

LT :蓝钛 CF :咖啡色 ZC :左侧出口

YJ :阳极氧化 GT:古铜色 YC :右侧出口

XBJ :香槟金 ZS:左上出口

HS :黑色 YS :右上出口

*规格命名原则目前试行,除特别提岀要求的产品外,暂不要求必须进行标记。

3.2.3、标记示例

a、型号标记示例:

b、规格标记示例:

HG-YB-GC-2000 X1000 >80 1 -集热器外形尺寸为 2000m> 1000m> 80mm

1 -------- 一出口类型为工程板 4出口

— 一边框颜色为银白色

—板芯吸热涂层为黑铬 编号■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外观与尺寸

4.1.1集热器外表面不允许有任何污渍、划痕、划伤、硌伤 的现象。

4.1.2集热器边框等缝隙处不得有影响外观的密封胶外露。

4.1.3集热器边框接缝处不允许有起级(错位)的现象。

4.1.4集热器边框集管孔安装好密圭寸圈,密圭寸圈不可有装 反、顶翻

的现象。 4.1.5集热器边框外形尺寸公差按照 GB/T 1800.1-2009表1 的IT14级精度选用。

4.1.1-4.1.4项目视检查,

4.1.5项使用尺寸用最小刻 度

为1mm的钢直尺或钢卷 尺测量。

2 耐压 传热工质应无泄漏,集热器应承受 0.6MPa的工作压力。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3

3 刚度 集热器应无损坏及明显变形。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4

4 强度 集热器应无损坏及明显变形,透明盖板应不与吸热体 接触。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5

5 闷晒 集热器应无泄漏、开裂、破损、变形或其他损坏。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6

6 空晒 集热器应无开裂、破损、变形或其他损坏。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7

7 外热冲击 集热器不允许有裂纹、变形、水凝结或浸水。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8

8 内热冲击 集热器不允许损坏。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9

9 淋雨 淋雨试验持续时间持续 120min -集热器应无渗水和破坏。

依据 GB/T 6424-2007 标准

的7.10进行试验

10 耐冻试验 集热器应无泄漏、损坏、变形、扭曲 ,部件与工质不允许有 冻结。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11 11 热性能 a) 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截距 n,a应不低于0.74;

集热器的总热损系数 U应不大于5.5W/ ( m2 :c); 其中:n, a

为集热器基于采光面积、进口温度的瞬时效 率截距; U为以Ti* (归一化温差)为参考的集热器总热损系数;

b) 应作出(te-ti)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给出集热器的时 间常数T C)应给出集热器的入射角修正系数 K随入射角B的变化

曲线和0 =50时的K值。 注:本标准中所用符号和单位依据 GB/T 6424-2007附录A中的规定。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12

12 压力降落 应作出集热器压力降落特性曲线△ pm。

GB/T 4271-2007 标准的

7.13

13 耐撞击 集热器应无划痕、翘曲、裂纹、破裂或穿孔。

GB/T 6424-2007 标准的

7.14

14 涂层 涂层太阳吸收比(AM1. 5) >0.92涂层工艺为真空镀、电 镀的涂层在80C时法向发射比< 0.10其他工艺的涂层80C 时法向发射比< 0.20 注: GB/T 26974-2011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更详细,此处直接采用。

依据 GB/T 26974-2011 标

准进行试验

15 透射比 要求太阳诱射比 T > 0. 78。

依据 GB/T 6424-2007 标准

的7.16进行试验

5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5.1铝型材

5.1.1铝型材的牌号:6063,供应状态为T5,材质检验以厂家提供的材料证明为准。

5.1.2铝型材的化学成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1的规定。

表5-1铝型材的化学成分及允许偏差(参照 GB/T 3190-2008表1)

牌号 化学成分% Si Fe Cu Mn Mg Cr Zn Ti 其它 Al 6063 0.2~0.6 0.35 0.10 0.10 0.45~0.9 0.10 0.10 0.10 0.15 余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