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波ppt
合集下载
脑电图(课堂PPT)

1)临床反复发作 2)检查(EEG)异常
22
癫痫分类
• 全身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起于双侧半球
1〕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2〕失神发作(小发作)
3〕其它类型: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 • 部分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局限于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 1〕单纯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 2〕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 3〕部分发作扩展至全身发作 • 不能分类
临床应用与评价
1
2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脑电图: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 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枕叶 电极
额叶 电极
无关 电极
3
一、脑电图
• 19世纪后期,电 测量和电记录技术 的发展,成为推动 当代神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最 大动力之一。
4
脑波的基础电活动产生 于大脑皮层(5、6层)的大 锥体细胞;其节律性的起步 点来自丘脑的背内侧核。
〔1〕采用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包括地电极和耳电极 〔2〕内电阻范围在100~10000 Ω 〔3〕使用完整的记录系统(21导记录) 〔4〕电极间距至少10cm 〔5〕灵敏度至少在2μm/mm,带通1~30Hz,具有50~60Hz
的滤波 〔6〕记录时间至少在30分钟(包括定标记录) 〔7〕排除ECG和EMG的电干扰 〔8〕合格的技术员操作 〔9〕怀疑脑电静息时,在6小时后重复EEG记录
12
广泛中度异常
主节律为 波频段
诊断标准
13
广泛重度异常
主节律以 波频段 为主;可混有部分 波 和少量 波。
诊断标准
14
高峰失律 无主节律,各种频段的波同时存在,且具有
22
癫痫分类
• 全身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起于双侧半球
1〕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2〕失神发作(小发作)
3〕其它类型: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 • 部分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局限于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 1〕单纯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 2〕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 3〕部分发作扩展至全身发作 • 不能分类
临床应用与评价
1
2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脑电图: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 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枕叶 电极
额叶 电极
无关 电极
3
一、脑电图
• 19世纪后期,电 测量和电记录技术 的发展,成为推动 当代神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最 大动力之一。
4
脑波的基础电活动产生 于大脑皮层(5、6层)的大 锥体细胞;其节律性的起步 点来自丘脑的背内侧核。
〔1〕采用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包括地电极和耳电极 〔2〕内电阻范围在100~10000 Ω 〔3〕使用完整的记录系统(21导记录) 〔4〕电极间距至少10cm 〔5〕灵敏度至少在2μm/mm,带通1~30Hz,具有50~60Hz
的滤波 〔6〕记录时间至少在30分钟(包括定标记录) 〔7〕排除ECG和EMG的电干扰 〔8〕合格的技术员操作 〔9〕怀疑脑电静息时,在6小时后重复EEG记录
12
广泛中度异常
主节律为 波频段
诊断标准
13
广泛重度异常
主节律以 波频段 为主;可混有部分 波 和少量 波。
诊断标准
14
高峰失律 无主节律,各种频段的波同时存在,且具有
正常脑电图PPT课件

与智力水平、人格、个性无关
第4页/共46页
α节律变异
1.慢α节律锯齿状α,频率约为α主频率的一半,因与两种频率的 α波未完全融合 2.快α节律,11-13Hz,夹杂14-20Hz的快波以上两种变异型部 位、反应性同正常α节律
第5页/共46页
第6页/共46页
ß活动
1.大于13Hz的节律性活动 2.常小于20uv,偶达到20-30uv 2.常为正弦波,如果频率相近,可形成良好的调幅 3.额区,常见;后头部,可形成快α变异,中央区,与mu节律 混合 4.量可多可少,因人而异 5.弥漫性,如大量,多为药物作用,巴比妥类,安定等,若非药 物引起,属于不正常现象;颅骨缺损;各个睡眠期
肌电图 持续高波幅
波幅下降 波幅低平 消失,平坦
2Hz以下高波幅慢波 无眼球 占50%以上,少量K- 运动 综合波
消失,平坦
低至中波幅去同步 化混合波
第36页/共46页
间歇期 快速眼 球运动
消失,平坦
1.思睡期(Early drowsiness)特点总结
1.α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然后消失 2.β活动增多,偶呈爆发性,然后减低 3.Θ活动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 4.伴有出现慢速度侧方眼球运动 5.短程思睡活动多见于儿童与老人
1.各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弥漫性的θ增多,节律性σ,呈爆发 性出现,持续性节律σ活动
2.在成年人,前头部慢波增强为著
3爆发性θ活动波幅增高可左右交替
4.用力过度换气和低血糖则反应增强
5.过度换气停止后60-90s内慢波增强作用消失,如再次出现局 灶性σ或θ为异常
6.可诱发局灶性棘慢波、全部性棘-慢波综合、局灶性σ、θ活动
构架
清醒 正常
期
正常睡眠期 各种诱发试验
第4页/共46页
α节律变异
1.慢α节律锯齿状α,频率约为α主频率的一半,因与两种频率的 α波未完全融合 2.快α节律,11-13Hz,夹杂14-20Hz的快波以上两种变异型部 位、反应性同正常α节律
第5页/共46页
第6页/共46页
ß活动
1.大于13Hz的节律性活动 2.常小于20uv,偶达到20-30uv 2.常为正弦波,如果频率相近,可形成良好的调幅 3.额区,常见;后头部,可形成快α变异,中央区,与mu节律 混合 4.量可多可少,因人而异 5.弥漫性,如大量,多为药物作用,巴比妥类,安定等,若非药 物引起,属于不正常现象;颅骨缺损;各个睡眠期
肌电图 持续高波幅
波幅下降 波幅低平 消失,平坦
2Hz以下高波幅慢波 无眼球 占50%以上,少量K- 运动 综合波
消失,平坦
低至中波幅去同步 化混合波
第36页/共46页
间歇期 快速眼 球运动
消失,平坦
1.思睡期(Early drowsiness)特点总结
1.α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然后消失 2.β活动增多,偶呈爆发性,然后减低 3.Θ活动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 4.伴有出现慢速度侧方眼球运动 5.短程思睡活动多见于儿童与老人
1.各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弥漫性的θ增多,节律性σ,呈爆发 性出现,持续性节律σ活动
2.在成年人,前头部慢波增强为著
3爆发性θ活动波幅增高可左右交替
4.用力过度换气和低血糖则反应增强
5.过度换气停止后60-90s内慢波增强作用消失,如再次出现局 灶性σ或θ为异常
6.可诱发局灶性棘慢波、全部性棘-慢波综合、局灶性σ、θ活动
构架
清醒 正常
期
正常睡眠期 各种诱发试验
小儿脑电图分析PPT课件_1

发棘慢波,常呈持续性出现。放电指数 可达50%-80%以上。
55
获得性癫痫失语睡眠期EEG
56
获得性癫痫失语清醒期EEG
57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某些局限性
一、有癫痫临床发作但无癫痫样活动脑电图: 约一半左右癫痫患儿在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 中缺乏癫痫波发放。加上睡眠等多种诱发试 验,依然有20-30﹪的患儿无癫痫波发放。
42
爆发-抑制
43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慢波 (BECT)
特征性的EEG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背景活动正常。 发作间期单发的尖慢波位于一侧或两侧
Rolandic区,即感觉运动皮层,相对于 EEG的中央、顶、中颞及后颞区。 图片
44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慢波
45
儿童良性癫痫伴枕叶爆发
7
频率
每一个脑波从波谷至下一个波谷为一个周期, 相同周期的脑波在一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叫 频率。 基本脑波按频率分为4个频带:δ频带(03.5Hz)、θ频带(4-7Hz)、α频带(8-13Hz)、 β频带(14-30Hz)。
8
脑波频带
9
波幅
为从波谷至波顶的垂直距离(mm),根据 标准电压换算成μV。
40
高峰节律紊乱
41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这两种综合征 的EEG均以爆发-抑制为特 征,前者的发作形式为反复成串的强直 性痉挛,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的片段 性肌阵挛、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 发作。
爆发-抑制图形的爆发段为持续1-3秒的 高波幅慢波爆发,其中可夹杂棘波或尖 波,抑制期接近平坦电位,持续3-4秒。
波幅θ节律持续发放,或颞区较为弥漫的 不规则慢波。
49
55
获得性癫痫失语睡眠期EEG
56
获得性癫痫失语清醒期EEG
57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某些局限性
一、有癫痫临床发作但无癫痫样活动脑电图: 约一半左右癫痫患儿在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 中缺乏癫痫波发放。加上睡眠等多种诱发试 验,依然有20-30﹪的患儿无癫痫波发放。
42
爆发-抑制
43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慢波 (BECT)
特征性的EEG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背景活动正常。 发作间期单发的尖慢波位于一侧或两侧
Rolandic区,即感觉运动皮层,相对于 EEG的中央、顶、中颞及后颞区。 图片
44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慢波
45
儿童良性癫痫伴枕叶爆发
7
频率
每一个脑波从波谷至下一个波谷为一个周期, 相同周期的脑波在一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叫 频率。 基本脑波按频率分为4个频带:δ频带(03.5Hz)、θ频带(4-7Hz)、α频带(8-13Hz)、 β频带(14-30Hz)。
8
脑波频带
9
波幅
为从波谷至波顶的垂直距离(mm),根据 标准电压换算成μV。
40
高峰节律紊乱
41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这两种综合征 的EEG均以爆发-抑制为特 征,前者的发作形式为反复成串的强直 性痉挛,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的片段 性肌阵挛、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 发作。
爆发-抑制图形的爆发段为持续1-3秒的 高波幅慢波爆发,其中可夹杂棘波或尖 波,抑制期接近平坦电位,持续3-4秒。
波幅θ节律持续发放,或颞区较为弥漫的 不规则慢波。
49
脑电图PPT课件

脑 电 图
1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 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 无障碍。将脑电活动的动作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 轴,把点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
2
3
4
5
6
电极的材料
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但有 些金属材料在有直流电持续通过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在金属电极表面 产生电荷积累,造成时间和频率依赖性的电阻增加。电极表面因为存在 电荷和极性而产生的直流电效应,经放大后产生大幅度的基线缓慢漂移 伪差。因此这种有极性的金属材料不能用于记录脑电信号。脑电图的电 极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其可在外部直流电作用下形成双表面电荷, 因而没有明显的极化现象。也可采用不锈钢、金或铂金制成的无极性电 极。但银、金等某些金属材料长期直接接触脑组织时会产生刺激或毒性 作用,因此不适用于颅内记录。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材料制 成。如果患者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则需要无 磁性材料的电极,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的电极。
2 检查前三天请停用各种神经兴奋剂和镇静剂,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 的判断;如癫痫病人医生没有特殊交代,检查前后均应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要向检 查人员说明服用的药名、剂量,以便检查人员参考。
3 检查前正常饮食,避免过饥,以免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4 精神异常或不合作者,应做睡眠脑电图,建议自然睡眠,一般不用镇静剂,需晚睡早 起(晚上十一点后睡觉、早上五点之前起床),以备检查时入睡。
胶布直接将盘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精神障碍、聋、 盲等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常用于癫痫、脑 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 及其他各种脑病和昏迷患者。
1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 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 无障碍。将脑电活动的动作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 轴,把点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
2
3
4
5
6
电极的材料
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但有 些金属材料在有直流电持续通过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在金属电极表面 产生电荷积累,造成时间和频率依赖性的电阻增加。电极表面因为存在 电荷和极性而产生的直流电效应,经放大后产生大幅度的基线缓慢漂移 伪差。因此这种有极性的金属材料不能用于记录脑电信号。脑电图的电 极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其可在外部直流电作用下形成双表面电荷, 因而没有明显的极化现象。也可采用不锈钢、金或铂金制成的无极性电 极。但银、金等某些金属材料长期直接接触脑组织时会产生刺激或毒性 作用,因此不适用于颅内记录。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材料制 成。如果患者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则需要无 磁性材料的电极,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的电极。
2 检查前三天请停用各种神经兴奋剂和镇静剂,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 的判断;如癫痫病人医生没有特殊交代,检查前后均应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要向检 查人员说明服用的药名、剂量,以便检查人员参考。
3 检查前正常饮食,避免过饥,以免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4 精神异常或不合作者,应做睡眠脑电图,建议自然睡眠,一般不用镇静剂,需晚睡早 起(晚上十一点后睡觉、早上五点之前起床),以备检查时入睡。
胶布直接将盘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精神障碍、聋、 盲等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常用于癫痫、脑 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 及其他各种脑病和昏迷患者。
EEG脑电图PPT

★痫样放电的类型: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或尖慢综合波、高幅失律、发作性节律波。
EEG对癫痫的特异性
非癫痫的痫样放电:
1.正常成人中EEG 0.3%~6.4%痫样放电,3.5% 癫痫患者的健康亲属
2.非癫痫性病变0.2 % ~10.6% 抽动症 偏头痛 小儿脑瘫,儿童孤独症,发育性或获得性语言 障碍 抗精神病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代谢性脑病
6. 出现病理波
2. 过度换气 方法:频率20—25次/分,持续3分钟 正常反应:成人90%无变化,10%成人和80%儿童 出现慢波演变(多在过度换气1分钟后脑波波 幅逐渐增高,频率变慢a 变θ或δ节律,深呼 吸停止10秒左右恢复正常)
异常反应:
1. 早期突破:30秒内出现强烈的慢波演变。 2. 延缓反应;HV停止30秒后仍有慢波演变。 3. 出现异常脑波, 4. 阵发性节律性异常。 5. 不对称性反应:成人反应明显一侧为异常,儿童
●波幅:电位差的大小,用微伏(uv)表示,表示脑电活动 的强度 。波 顶引一垂直于基线的直线到 波谷。
定标1mm=10uv (国际1mm= 7uv) 分类:低幅≤25uv
中幅25—75uv 高幅≥75uv
●位相:以基线为准的波幅随时间而变的相对 关系。位于基线以上称为负相,位于
基线以下称为正相。 ★ 在双极导联中如果相邻两个电极间有公共
★ 所以虽然痫样放电为癫痫的客观依据, 但有痫样放电并不等于癫痫,需结合临 床表现对EEG作出综合分析,才能得出 正确结论。 ★ 痫性放电:临床发作+痫样放电=癫 痫
有明显抑制反应。 5. 4—7岁:枕区a波为主,可有少量θ波(第一个里
程碑)。
6. 8—9岁:枕区a节律优势建立,枕区除单个3— 4HZ慢波散在出现外,呈段的θ波活动消失。
EEG对癫痫的特异性
非癫痫的痫样放电:
1.正常成人中EEG 0.3%~6.4%痫样放电,3.5% 癫痫患者的健康亲属
2.非癫痫性病变0.2 % ~10.6% 抽动症 偏头痛 小儿脑瘫,儿童孤独症,发育性或获得性语言 障碍 抗精神病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代谢性脑病
6. 出现病理波
2. 过度换气 方法:频率20—25次/分,持续3分钟 正常反应:成人90%无变化,10%成人和80%儿童 出现慢波演变(多在过度换气1分钟后脑波波 幅逐渐增高,频率变慢a 变θ或δ节律,深呼 吸停止10秒左右恢复正常)
异常反应:
1. 早期突破:30秒内出现强烈的慢波演变。 2. 延缓反应;HV停止30秒后仍有慢波演变。 3. 出现异常脑波, 4. 阵发性节律性异常。 5. 不对称性反应:成人反应明显一侧为异常,儿童
●波幅:电位差的大小,用微伏(uv)表示,表示脑电活动 的强度 。波 顶引一垂直于基线的直线到 波谷。
定标1mm=10uv (国际1mm= 7uv) 分类:低幅≤25uv
中幅25—75uv 高幅≥75uv
●位相:以基线为准的波幅随时间而变的相对 关系。位于基线以上称为负相,位于
基线以下称为正相。 ★ 在双极导联中如果相邻两个电极间有公共
★ 所以虽然痫样放电为癫痫的客观依据, 但有痫样放电并不等于癫痫,需结合临 床表现对EEG作出综合分析,才能得出 正确结论。 ★ 痫性放电:临床发作+痫样放电=癫 痫
有明显抑制反应。 5. 4—7岁:枕区a波为主,可有少量θ波(第一个里
程碑)。
6. 8—9岁:枕区a节律优势建立,枕区除单个3— 4HZ慢波散在出现外,呈段的θ波活动消失。
临床脑电图基础ppt课件共26页文档

睁闭眼试验
α波衰减 左右差 异常波明显 癫痫样波的诱发 觉醒期和思睡期的鉴别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背景脑电的反应(慢波化) 非对称性或局灶性慢波的增强及诱发 爆发性异常波的增强及诱发 癫痫发作的诱发 过度换气终止后反应的持续时间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背景脑电的反应性 光驱动反应:同频,倍数频率,分数频率 不对称反应 爆发性异常波的增强及诱发:光阵发反应,
特殊发作波成分自发地或在诱发的条件下呈长程 出现,或反复发作,或构成某一特定类型。
呈病理性电静息状态,表现为平坦的脑电图。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
频率 波幅 波形 时相 分布 出现方式
脑电图的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 年龄因素 精神活动 意识状态 生理条件 药物:安定类药,抗抑郁药,抗癫痫
药,催眠药,麻醉剂
增加异常检出率
延长记录时间 各种诱发试验 特殊电极记录
脑电图的诱发试验
睁闭眼 过度换气 闪光刺激 睡眠诱发 声音刺激 药物诱发
临床脑电图基础ppt课件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临床脑电图基础
脑电图
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相伴随而产生 的电活动变化,利用一定的手段把 这些活动记录下来即为脑电图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电极安装的方法
脑电图导联的种类
参考电极导联法 双极导联法
参考电极导联法
耳垂电极 平均参考电极
双极导联法
纵向导联法 横向导联法 三角导联法 环状导联法
有3次/秒左右的中等波幅以下的δ波混 入或成串地出现,并构成δ节律。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从上到下, 从额到枕, 从左到右, 从左脑到 右脑。
5
脑电图记录的内容
输入和输 出两个 电极间 的电位 差。
6
脑电图仪参数的设置---1Hz
低频滤波(low-frequency filter, LF)也称时间常 数:该频率滤波点脑波的电压衰减30%,在此 点之下,频率越慢,衰减越明显。
低频滤:0.1Hz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脑电图的历史
Hans Berger 是脑电图之父,他第一次在人 体头颅记录到了脑地图。
2
脑电图的定义
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 动-------神经细胞群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3
脑电图的电极安装
10-20系统
4
脑电图的导联
单导联:记录 电极连接 同侧耳电 极。
双导联。纵 联常用。
22
正常睡眠脑电图---思睡期
(1)后节 律变慢或 者分裂。 (第一秒 10Hz,第七 秒8Hz)
(2)眼一 侧环视现 象。(蓝 色方框)
23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Ⅰ期(顶尖波)位置Βιβλιοθήκη C3,Cz 和C4波幅高 24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纺锤波)
额部和中央部
12-14Hz的梭形节律
25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K-综合波)
17
脑电图的术语---位置
18
脑电图的波形---棘波
棘慢 波 棘波:波宽<70ms
19
脑电图的波形---尖波
尖波:波宽70-200ms
20
正常清醒脑电图---闭眼
闭眼:从 前到后波 幅逐渐增 高,频率 逐渐减慢。 后节律出 现。
21
正常清醒脑电图---睁眼
5
脑电图记录的内容
输入和输 出两个 电极间 的电位 差。
6
脑电图仪参数的设置---1Hz
低频滤波(low-frequency filter, LF)也称时间常 数:该频率滤波点脑波的电压衰减30%,在此 点之下,频率越慢,衰减越明显。
低频滤:0.1Hz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脑电图的历史
Hans Berger 是脑电图之父,他第一次在人 体头颅记录到了脑地图。
2
脑电图的定义
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 动-------神经细胞群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3
脑电图的电极安装
10-20系统
4
脑电图的导联
单导联:记录 电极连接 同侧耳电 极。
双导联。纵 联常用。
22
正常睡眠脑电图---思睡期
(1)后节 律变慢或 者分裂。 (第一秒 10Hz,第七 秒8Hz)
(2)眼一 侧环视现 象。(蓝 色方框)
23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Ⅰ期(顶尖波)位置Βιβλιοθήκη C3,Cz 和C4波幅高 24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纺锤波)
额部和中央部
12-14Hz的梭形节律
25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K-综合波)
17
脑电图的术语---位置
18
脑电图的波形---棘波
棘慢 波 棘波:波宽<70ms
19
脑电图的波形---尖波
尖波:波宽70-200ms
20
正常清醒脑电图---闭眼
闭眼:从 前到后波 幅逐渐增 高,频率 逐渐减慢。 后节律出 现。
21
正常清醒脑电图---睁眼
上课用脑电图PPT课件

.
47
清醒背景图中未见棘(尖)慢波
(3-2)于1、2期睡眠中,中央颞放电明显
.
48
王*(3-3)儿童良性癫痫双侧放电
.
49
儿童良性EP (7岁男孩)双导
.
50
7岁良性DX平均导联
.
51
二期纺锤中发放明显
.
52
发作时脑电图
❖ 部分继发全面发作 ❖ 强直阵挛 ❖ 部分性发作,额叶癫痫 ❖ 部分性发作, 颞叶癫痫 ❖ 青少年失神发作、伴阵挛
.
72
(图4-2)发作间隙期可见多棘慢波
.
73
(4-3)发作时爆发的长程棘慢波
.
74
(4-4)间隙期的多棘慢波
.
75
发作间隙期癫痫样放电图
.
66
彭*(6-2)强直持续状态达37秒
.
67
彭*(6-3)强直后期可见阵挛发作
.
68
彭*(6-4)阵挛明显
.
69
彭*(6-5)强直阵孪后的电静息状态
.
70
彭*(6-6)电静息后的持续慢波
.
71
青少年失神发作、伴阵挛
孟*女16岁,一过性发呆、愣神,持续10秒左右(从8岁开始经 常发呆1-2秒,吃饭时突然停住意识不清)(图4-1)
(7-1)
.
59
(7-2)继之出现左侧额、颞起源的快波
.
60
(7-3)快波节律转为慢波
.
61
(7-4)频率进一步变慢波幅增高
.
62
(7-5)左侧持续高波幅发作性慢波
.
63
(7-6)波幅进一步增高频率变慢,左侧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对脑电波的同步现象的理解。
脑电波的同步现象就是指当脑电波交流叠加后反弹回原始脑电波内, 改变原始的量子意识,使原来的量子与新的量子进行纠缠现象,产生 新的量子意识。而新的量子意识发出的信号会与接受者融合的信号进 行比对与复制,导致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的波段信号大体相同,信号再 回到发送者的量子意识中,这时两者的脑电波就完成了局部性的短暂 脑电波同步。同步现象会使两个及以上的脑电波,互相达到统一性。
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思考:
还是让我们从那一篇文章入手,我引用以下段落: “此部分为详细解释脑电波的交流与同步。以下为系统性的解读。 人脑意识,也就是脑电波是源于量子纠缠的现象,是我们周边的量 子发生了叠加和融合才造就了脑电波的存在。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脑电波兴奋时也会使周围的量子产生纠缠,这 就导致他人的脑电波被这些纠缠的量子干扰,使他人的脑电波产生 的量子与我们产生的量子再次融合,最后被其他量子同化回到我们 和他人的脑电波中。这种现象就叫做脑电波的同步现象,而同步的 过程就叫做脑电波的交流。
• θ(西塔) 波
• 频率为4~7Hz,幅度为5~20μV。在成年人意愿受 挫或者抑郁以及精神病患者中这种波极为显著。但 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
• α( 阿而法)波
• 频率为8~13Hz(平均数为10Hz),幅度为 20~100μV。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 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 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 眼睛(受到光刺激)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 刻消失。
目录
脑电波各波段介绍 脑电波的交流与同步
脑电波的应用
B
第二章
脑电波的交流与同步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本节前谈:
说起脑电波的交流与同步这个主题,我想起了我以前写过的一篇 小文章下面请允许我引用:
“脑电波会因为思想而改变,不如说思想就是脑电波活动产生的。 通过量子力学的角度解释是因为我们的脑电波发出的强大信号并以 量子作为媒介,使另一个活跃的脑电波接受我们转达的信息,但是 如果有很多的并不活跃的脑电波在传递对象的附近,就会干扰量子 传递,使接收者的脑电波被干扰,无法实现思维同步。所以,脑电 波很容易受其他不活跃的量子意识思维影响,只有在所有脑电波都 在兴奋的活动状态,或无其他脑电波干扰的情况下才会实现脑电波 处于同一波段也就是同步的现象。
• β( 贝塔)波
• 频率为14~30Hz,幅度为100~150μV。当精神紧张 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噩梦中惊醒 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脑 电 波 各 波 段 示 意 图
脑电波图的历史
• 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 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 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 视。十五年后,贝克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 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 格尔(H.Berger)看到电鳗发出电气,认为人类身上必 然有相同的现象,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 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首先说脑电波的交流现象。 脑电波的交流可以被称为量子纠缠产生的量子意识,当他人的量子 意识也很活跃是,便处于了接受让他人脑电波的状态,这时候如果 有脑电波也处于此状态是,(没有其他脑电波干扰的情况下)两者 之间一方发出的脑电波都会被另一个量子意识所捕捉。在捕捉的过 程中产生的量子纠缠现象就是脑电波交流,也就是说量子纠缠的现 象是微弱的,如果在期间里有任意一个不兴奋的脑电波信号撞击到 量子纠缠束中就会使量子纠缠失去平衡,导致交流终止。”......
所以两个不同的电波发射者的脑电波才会进行融合进行脑电波之 间的交流,从而改变与同步我们的思想内容,但是必须是发射者与 接受者愿接受脑电波传递,否则脑电波会被排斥就像是同极的磁铁 会产生斥力,那两个相对的脑电波也不会被接收反而会被接受者反 弹,所以思维无法达到同步。 也就是说脑电波的传递与交流是脑电波互相叠加达到同一的过程, 并使其被理解转化为思想,被我们所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脑电波的 同步现象,所以同步现象是在交流之后的现象。 (以上为通俗解释脑电波现象)......
目录
脑电波各波段介绍 脑电波的交流与同步
脑电波的应用
脑电波的应用:
由于时间原因,以下简单介绍: 脑电波技术是指从事脑电波研究、应用的 技术,用于医学、航天、审判等场合。...... 如今,现代的脑电波处理技术已经突破了 脑电波这种按频率波段的分类方式,已经 可以采用小波计算技术,作为脑电波的分 析计算工具,将脑电波分解为不同的脑状 态数值,我去这家高科技公司就看到了这 样的分类,包括脑能耗、脑惰性、脑疲劳、 脑专注、脑记忆加工、脑内敛、左右脑偏 测等10多项脑状态数值。
DOCER 2018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汇报人:吴泓启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脑电波各状态Leabharlann 绍αβθδ
波
段
汇报人:吴泓启 制作人:吴泓启
目录
脑电波各波段介绍 脑电波的交流与同步
脑电波的应用
CHAPTER1
脑电波各波段介绍
脑电波的四种波段
• δ(德尔塔)波
• 频率为1~3Hz,幅度为20~200μV。当人在婴儿 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 睡或麻醉状态下,可在顶叶记录到这种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