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技术修订稿

合集下载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背景及主要修订内容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背景及主要修订内容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背景及主要修订内容魏建和;王文全;王秋玲;乔旭;陈君;徐常青;隋春;刘赛;纪宏亮;王苗苗;金钺;金江群;田婷;郭欣慰;杨成民;苏昆;陈颖;杨小玉;辛元尧【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22(24)5【摘要】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中药材GAP)、促进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中药高质量发展,浅谈新版中药材GAP修订背景、过程、主要修订思路、业界关注重点问题的处理及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

新版中药材GAP共14章144条,较试行版中药材GAP 增加了4章87条;修订中贯彻的主要思路包括强调对中药材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管理、重视全过程细化管理、以“六统一”和“可追溯”树立风险管控理念;强调高标准、严要求、兼顾中药材生产实际情况及当前技术水平;贯彻“写我要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理念,将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制定前置;立足中医药特色和传承,鼓励采用适宜的新技术、新方法;强调药材规范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强化药材流向管理,补充了放行、投诉、退货与召回等管理内容。

修订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新版中药材GAP的适用范围,“六统一”,生产组织方式,产地,种质,农药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硫黄熏蒸与磷化铝熏蒸,技术规程与标准操作规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批等。

【总页数】9页(P743-751)【作者】魏建和;王文全;王秋玲;乔旭;陈君;徐常青;隋春;刘赛;纪宏亮;王苗苗;金钺;金江群;田婷;郭欣慰;杨成民;苏昆;陈颖;杨小玉;辛元尧【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沉香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室;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相关文献】1.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视野下中国《预算法》的修订研究--中国《预算法》修订的背景、内容与效应分析2.《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修订的背景、思路与主要内容3.理解和把握“第二轮修订”——透析金融工具列报准则的两度修订的具体背景和主要内容4.《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修订的背景、思路与主要内容5.行政处罚法修订的重大意义与主要修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订解读之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基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药理念的传播,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种植过程中存在着品种混杂、种子质量不佳、种苗生长不良等问题,导致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无法保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种子种苗的质量要求,可以有效保障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规范种植过程,还能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中药材的国际化进程。

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制定依据,以及对其内容、执行与监督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通过对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研究,旨在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中药材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同时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从而制定更为合理和实际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进一步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2. 正文2.1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参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保障我国种子种苗质量的重要依据,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质量标准也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行业标准由相关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可以更好地满足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和管理的实际需求。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2025版《中国药典》变化修订专题PPT

2025版《中国药典》变化修订专题PPT
4.3.3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 1、拟达到质量等级的承诺
2025版《中国药典》解读: 新版药典有哪些变化?
汇报人:××
时间:2024.12
A 料和B 料的配合比应控制在200:1~50:1 之间,催凝剂过多在未灌胶时已固化,造成胶的浪费;过少则固化时间太长,影响施工进度。 当张拉机具长期未使用时,使用前必须全面进行校验。
设计方案
(二)中药材标准的修订提高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的根本,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建立严谨、科学的标准。 ➢ 1. 品种的增加与退出 (1)增加收载临床广泛使用、基础研究扎实、资源(野生和栽培)丰富、标准控制指标和中医临床 疗效关联确切的品种。 (2)已有中药材品种新增基原,原则上按照“新发现中药材”进行申报注册,获得批准后,可考虑 作为新的基原收入药典,但经本草考证、动植物分类学研究证明属于历史误用或遗漏需要正本清源的 品种不在此列。
加热时,轴承不得与油盆底面或四壁接触。Leabharlann 9.5.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03 第三章
Part
设计方案修订内容
3
焊把线各气焊的软管不得从生产、使用、储存、易爆物品的场所或部位穿过; 平开窗是将开启扇通过合叶与固定在洞口的门窗框连接。
设计方案
(一)品种遴选
➢ 收载品种要能覆盖临床各科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能体现中医药特色和现代中药产业的现状, 并且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剂型与规格合理、应用广泛。
(一)新增中药标准不少于100个,修订中药标准不少于500个。 (二)持续完善能体现中医药传统特色、体现中药疗效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中 药材、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各自完整又相互关联的质量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中药标准的 专属性、整体性和实用性。 (三)重点研究中药材与饮片中登记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残留的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通过建立 符合中药使用特点的限量制定指导原则制定相应限量标准。继续完善禁用农药检测品种及限量要求。 进一步开展真菌毒素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筛查,积累数据,完善相应限量标准。

第九章.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第九章.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中药材GAP同GLP(药品非临床安全试验管理规范)、 GCP(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GSP(药品销售管理规范)共同组成了药品的5个配套规范, 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的国际标准。
中药产业中,中药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为中药工业和 中药商业提供原料的基础产业。在家栽中药材产业中,严 格按照GAP生产中药原料,在源头堵住或防止有毒、有 害物质污染,是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后续产 业—中成药品生产的前期保证。
(2)种质和繁殖材料。
应准确鉴定和审核中药材的物种,包括亚种、 变种或品种。对种子和动物的运输检验和检疫均 作了明确规定。并鼓励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引 进和选育工作,特别是“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 杜绝药农自繁自育、南种北移、北种南引,造成 混乱的现象,确保种质的道地性、区域性。
(3)栽培和饲养管理。 药用植物的栽培管理要求依种类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操
3、丰富了祖国及世界医药学宝库 不仅13的政
府和人民都不约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国的传统医药,由此可见, 中医药大步走向世界,并成为医疗主流体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药用植物的种植历史
2600年前,《诗经》即记载有枣、桃、梅的栽培。 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药材生产已初具规模,在长安建立了引种园。张骞出使
二、药用植物种植的意义
1、满足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 2、有益于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出口已达120多个国家,这是实现我国中草药现代化的一大 机会,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主要表现在制药企业所拥有 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的较量。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国情、以 弱胜强的战略方针,发挥优势,从中草药开发新药,参与国际竞争。
(3)药用部位与种植技术
由于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同,栽培技术也不一样。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晾晒,应研究确定晾晒方法、晾晒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如采用设
施设备干燥,应研究确定药材干燥的方式、 温度等要求。
(4) 鲜用药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保存鲜用药材,防止
生霉变质,如冷藏 、 沙藏 、 罐贮等,明确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限, 原则上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工过程禁止使用有毒、 有害物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等。
起草说明应充分反映研究的全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立题依 据、样品收集、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以及必要的数据、彩色图片、
参考文献等信息。
附件 4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指导原则
一、前言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指对药用植物或者药用动物,根据药材 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是
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制成品是中药材。通过规范中药材
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过程,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
说明。
1.规范名称
规范名称应简洁明了 ,仅仅适用于一定区域的可冠以地名。 例如:“川产道地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麦冬”。
标准名称应有对应的英文名称。 2.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要求同“附件1一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3.中药材采收技术规范要求
应当根据药用植物、动物生长发育习性,坚持质量优先兼顾 产量的原则,制定种植、 养殖或者野生抚育中药材的采收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地初加工技术规范的修订。
本指导原则供中药材种植(养殖 )生产者 、科研院校等参照 执行,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
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二 、 基本要求
1.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规范的制定必须在总结产区传 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研究评价,并在实践应用中切实可 行O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一、引言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宝贵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提高中药材生产管理水平,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规范中药材的生产过程,确保其质量的稳定和安全性。

二、制定背景中药材存在因地理环境、生长条件、采收、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差异,其质量易受影响。

为了坚持中药材的质量标准,防止质量变异,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三、实施目标1.提供中药材的生产质量要求,确保其安全有效。

2.规范中药材的生产过程,确保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3.加强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监管,促使其合规经营。

四、实施内容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制定中药材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规范。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文件控制、质量目标及计划、质量审核等。

(3)明确中药材生产流程,并制定质量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

2.中药材的种植管理(1)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农业条件进行种植,确保中药材生长环境的品质。

(2)严格把控中药材的种子、种苗和化肥、农药的使用。

(3)定期对中药材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3.中药材的采集和储存(1)制定标准的采集规范,包括采集时间、采集工艺、采集工具等。

(2)加强对采集过程的监督,确保采集的中药材符合质量要求。

(3)制定中药材储存规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要求。

4.中药材的加工管理(1)建立中药材加工工艺流程,包括研磨、炒制、提取等步骤。

(2)加强对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的管理,确保加工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3)制定中药材加工质量检验标准,对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

5.中药材的质量控制(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检验、质量评价和质量记录等。

(2)制定中药材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对其进行质量把关。

(3)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测和追溯,确保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实施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种植技术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种子种苗的消毒处理技术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必须挑选当年新产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饱满,减少病、虫、草害。播种前1~2天晒种,也能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活力。 (2)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促进种子吸水,早发芽。 (3)消毒。能预防病虫为害。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l%,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耕作整地技术

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5~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深耕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当翻耕,在不耽误种植的前提下,最好把土晒白,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用石灰或菌毒清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1·5公斤,拌细砂或细土375公斤~ 450公斤,将药土施入,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打除草剂除草,防止草害,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种子种苗的采种繁育技术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紫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而且发芽率达95%以上。中药材大约有35%采用无性繁殖,如采用鳞茎繁殖的有贝母、百合;球茎繁殖的有藏红花;根状茎繁殖有款冬、薄荷;块茎、块根繁殖有半夏、地黄;分根繁殖有芍药、玄参等。它们的栽种期,一般在休眠期或幼芽开始生长前。此外,还可以采用枝条作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在休眠期栽种容易操作,且栽后遇到适宜温湿度就能及时生根发芽,出苗茁壮。而生根发芽以后再栽,容易碰伤根和芽,操作不便,出苗弱,加上晚栽,生长期短,产量也不高。一般无性繁殖比用种子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生长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优良种性,如银杏用种子繁殖约20年才能结果,如用良种嫁接后,5年左右即可结果,山茱萸种子繁殖需10年左右结果,采用嫁接,一般3~5年可开花结果,同时果大产量高。建议初学种药者尽量采用种苗种植,以免因种子不发芽造成经济损失。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 1、播种量 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千粒重、发芽率、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 2、播种期 多数中药材宜春播或秋播。一年生、耐寒性差的,如薏苡、紫苏、决明子、红花、荆芥宜春播。在北方,多年生草本如甘草、黄芪、桔梗、黄芩等适宜春播,也可夏播。 3、播种方式 有条播、撒播、穴播等,生产上多为条播,其优点是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通透性好,也便于田间作业。硬粒种子可以机播,节省人工,播种质量好。 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决定播种的成败,多数中药材种子细小,芽拱土能力弱,宜浅播。一般原则: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5倍,约为1~2厘米,播后一定要压实,并浇出苗水。

生产基地的选择技术

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黄芪和甘草等根系深的,还要求深耕地,但如果土质不适宜,即便深耕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商品质量。选地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参照绿色蔬菜生产的标准,不能超标。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1、尽量避免选用高产农田,这不仅是要降低土地成本,更主要的是这些田地的农药等污染可能较严重,不宜绿色药材的种植。 2、如不是种植木本药材,就不要选择坡度大的山地,国家严令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进行除林木以外的种植业。多数中药材也只有在15度以下的土地上才能较好地生长。 3、要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地方,如生荒地和多年未耕作的撂荒地,避开工业“三废”,避开公路主干道。土层宜深厚,排水要良好。因为多数药材喜欢这样的土壤。除少数品种外,粘性太重、过于偏酸偏碱的地不宜选用。 4、在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这一类土地资源较多。如安徽的繁昌一带就有成片的荒岗地,有数十万亩。坡度很小,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长年无人耕作,基本上没有污染,可谓建设大型绿色中药材基地的理想场所。 5、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选择土质深厚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性壤土或壤土种植; 6、花、草、叶类药材,宜选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湿润土地种植; 7、果实、种子类药材,适宜选择庭院、山坡地种植。 肥力高的土壤是稳产、高产的基础,所以通过兴修水利,深翻细作,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并促进潜在肥力转化为有效肥力。 土质质地分沙质土:保水能力差,容易受旱,施肥需少量、多次。 粘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差,湿时粘性重,不易耕作,平时结块易龟裂,不利于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壤质土:介于粘质土与沙质土之间,土质疏松,透气性能良好,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易耕作,适于大多数药材生长。土壤的酸碱度:中药材对土壤的酸碱度各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了适应范围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多数中药材适宜在中性、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酸碱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逐渐转变。 中药材种植要看土壤,土壤分几种,如纯沙、半沙土、黄土、东北黑土、粘土等。 纯沙土,如果没有水种啥都不好,热情的沙漠如果有点水,还是可以发展的,如新疆的甘草。 沙土,含沙性土壤,河滩、季节河的河床,能种庄稼的话,就可以种中药材了,以根类药材品种为主,如桔梗、防风、射干、知母、黄芩、黄芪、板蓝根等,很多品种都喜欢含沙性土壤,利于根部生长,多施肥,产量高。 黄土,一般品种都可,根类、花叶子类都可种,北方多黄土,有水利条件最好。 东北黑土地,是多年的腐殖质土壤,野生就有很多中药材品种,如桔梗、黄芪、关防风、柴胡、黄芩、远志等,尽可选定好行情品种发展。 粘土,不利于根部生长,根部入药品种不种为好,可选药用地上部分的品种,以植株、花朵、叶子、果实入药的品种就可,如紫苏、蒲公英、红花、金银花、枸杞、藿香、巨麦、地丁等。 具体的土壤分析验证,也可直接带土样来,挖取地面下5-10厘米的土壤,有一捧就可。我们为你免费化验。

施肥技术 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喜肥的规律也不同,施肥的总原则是:1~2年生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种子果实类药材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发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适当深耕土壤中的矿物质所含药用植物需要的养分多为不溶解的形态,必须通过适当翻耕、晒土,加速风化,才能把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为药用植物所吸收。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可使土壤肥沃、疏松、保墒,特别是施用纤维多的粗肥,可防止土壤板结和盐渍化。 配方施肥通过土壤肥力测试,氮、磷、钾合理配方,同时注意科学补施锌、钼、硼、钙、硒等微量元素。 叶面喷施在配方施肥的同时,提倡叶面喷肥,既不易使土壤盐渍、酸化,又能追施养分提升土壤肥力。 科学栽种,因土制宜,合理轮作、间作、套种,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使土地“永葆青春”。 合理排灌晒田后灌水,有机态氮易被分解,铵氮明显增加。而旱地渍水呈涝害,缺水则土壤中的养分也难于被药用植物吸收。只有合理排灌,才能发挥土壤肥力。 搞好中耕,中耕能使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加强,利于土壤有效养分的释放与转化,增加土壤肥力。所以,中耕必不可少。 秸杆还田,将秸杆和农作物茎叶斩短切碎撒抛在土壤地表,然后,深翻埋入土壤中,使之腐烂分解转化而释放有效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养土保墒,免深耕以养土保墒,同时通过炼土即日晒雨淋,使土壤表层盐分溶解至深层;采用膜下滴灌,防止土壤板结。 结合改良对潜育化田地要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水旱轮作等进行改造;对酸性土壤可施石灰来中和,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转化,促使肥力提升。 (1)砂质土壤:要重视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绿肥、土杂肥等,掺加粘土,增厚土层,增强其保水保服能力。追肥应少量多次施用,避免一次使用过多且流失。 (2)粘质土壤:应多施有机肥,结合加沙子,施炉灰渣类,以疏松土壤,创造透水通气条件,并将速效性肥料作种肥和早期追肥,以利提苗发棵。 (3)两合土壤:此类土壤兼有沙土、粘土的优点,是多数中药材栽培最理想的土壤,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根据栽培品种的各生长阶段需求合理地施用。 可选用的肥料种类及施用注意事项: 1、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料,如堆肥、饼肥、绿肥等,其来源丰富广泛,含有大量氮、磷、钾及其他多种营养元素,长期施用能增进土壤的团粒结构,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及通气性,具有迟效、速效和肥效长的多方面结合而发挥作用的特点,对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中草药如山药、细辛、人参、桔梗等施用效果较好。现将几种有机肥料的使用分别介绍如下: ①饼肥。饼肥对中药的品质有较好的作用,腐熟的饼肥可适当多用。一般高氮油饼不含有毒物质,作为肥料只要需粉碎就能施用。含氮量低的油饼常含有皂素或其他有毒物质,做肥料时需先经发酵,清除毒素。含毒素的油饼有菜籽饼、茶子饼、桐子饼、蓖麻子饼、柏子饼、苍耳子饼、花椒干饼和椿树子饼等。 ②人、畜粪尿。人、畜粪尿必须要经过贮存、腐熟后才适宜施用。严禁在中药植株上浇不腐熟的人、畜粪尿。原因有三:一是新鲜人、畜粪尿含多种病菌病毒;二是新鲜人、畜粪尿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且不易被土壤所保蓄;三是新鲜人、畜粪尿所含盐分和养分浓度过高,会使土壤养分分布不匀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绿肥。我国肥源丰富,目前已栽培利用和可供栽培利用的绿肥植物就有200余种,是中药材GAP种植中有待开发利用的重要天然肥源。在我国南方各省主要利用冬闲田栽培紫云英、金花菜、箭舌豌豆、肥田萝卜以及蚕豆、豌豆和油菜等作为来年主要作物的肥源,而北方各省区以一年生绿肥居多,种类有箭舌豌豆、草木犀、绿豆等。 ④秆肥。是重要有机肥源之一,作物秸秆含有相当数量的为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或牲畜消化的作用,可使营养元素返回土壤,被作物所吸收利用,称作秸秆还田。秸杆还田可采取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牲畜粪尿)、直接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等多种形式。操作时秸秆要直接翻入土中,注意与土壤充分混合,不要产生根系架空现象,并加入含氮丰富的人、畜粪尿、也可用一些氮素化肥,调节还田后的碳氮比为20:1. ⑤微生物肥料。是用特定微生物菌种培养生产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制剂,具有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对减小中药材硝酸盐含量,改善中药材品质有明显效果,可用于拌种、做基肥或追肥时使用。 ⑥叶面(根外)肥料是喷施于植物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可含少量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是由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配加维生素、藻类、氨基酸等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