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质量评估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质量评估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质量评估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和教学实践质量评估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质量评估的方案。

一、内外部评估相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质量评估应该采取内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内部评估可以由学校内部的专业教育评估机构组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外部评估应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评估,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实践进行客观的评价。

两种评估相结合,可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的基础,需要包含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和方法、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等多个方面。

评估指标体系应该细化到各个层面,并且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相匹配。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定性评估,也要注重定量评估。

可以采用班级观察、课堂观摩、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等方式,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况。

四、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估不仅应该用于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更应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五、强调个性化评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教学风格,评估应该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差异。

评估机构和评估者应该充分了解教师的特点,并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指导,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

六、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评估结果应该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和决策。

学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岗位晋升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教育部门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学校之间和教育部门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借鉴。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况,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

八、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评估不仅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量化和定性分析,更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和探索。

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5篇)

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5篇)

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5篇)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精选5篇)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篇1一、评估的主要原则1.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力求建立既体现技校教育教学规律,又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的简便易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形式。

2.坚持学生评估、教师自评、同行评估、学校教学督导组评估相结合,实行以学生评估为主,其他评估为辅,教学主管部门核定评估结果的运作方式。

3.坚持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将定性指标要素转换成直截了当的用语,通过设等赋分把应答式定性阐述的等次结果转化为相应的分数,实现评估结果的量化。

4.坚持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学质量优秀奖评定相结合,以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为主要依据实施教学绩效奖励,探索建立精品课程评估机制。

二、评估对象1、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象是南华技校全体教师开设的所有课程;2、每学期教务科结合工作要点,划定参加课堂评估的学生课程范围。

三、评估的指标体系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以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评估客体,学生和教师(含本人、同行和督导组)作为评估主体,针对不同评估主客体的性质特征,分别制订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详见附件)。

四、评估内容教学评估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主要指标如下。

教学目的合理并得到贯彻。

符合专业的社会需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特点;知识教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技能培养能力、德育教育目的有机统一。

教学内容正确。

科学性、思想性结合;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有系统性;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方法恰当。

把握教学方法体系,灵活应用;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探究性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环节组织严密。

根据课程的类型合理安排课的结构;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调控、处理偶发事件、维护课堂纪律;按时上下课。

语言清晰。

表达简练、准确;用自然大方的姿态、动作、表情、服饰等非语言手段提高表达水平,有感染力;板书工整有条理。

教学积极性高。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教师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考查认真负责、切合实际,教得轻松,学生乐学、好学、学得愉快,学习质量高,课堂气氛紧张和谐。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大学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以期为提升通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通识教育的概念、目的及其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进行阐述,明确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后,文章将综述国内外关于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经验,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点与不足,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通识教育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文章还将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解释,确保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文章将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一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与处理、结果反馈与运用等方面,以期为推动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特点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其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首先体现在其内容的综合性与多元性上。

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多元的文化视角。

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还体现在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上。

通识教育课程通常采用小班研讨、案例分析、跨学科项目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特点,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在确定各层次指标后,通过AHP法,我们可以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步 骤包括:建立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
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权重值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出各评价指标的优先级顺序,从而构建出完 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运用
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对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自己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 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学校管理层也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 质量进行整体评估,以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三、案例分析:优点与不足
以某初中生物课程的探究式教学为例,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分析。该 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围绕植物生长与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课程设计方面, 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了解植物的 生长过程;在教
师素养方面,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式学习;学生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但也有部分学生主动性较差;评估方法上,教师采用了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小 测验等多种形式,但缺乏对个别学生的和跟进。
本次演示将介绍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并通过案例 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 指标体系
一、引言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实 际情境中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创新精神。为了更好地推广探究式教学,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全面的课程评价指 标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
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教 学目标、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师素养、学生表现以及完善评估方法等措施,我 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优化,

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加强考试管理,“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

这就意味着,小学一二年级即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业质量检测将不再依赖传统的单元纸笔考试和期末纸笔考试。

在此背景下,全国多地开始实践探索第一学段学生的期末“游考”,即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无纸化”考试。

从实践来看,“游考”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

首先,学业质量反映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特征,仅凭一次期末“游考”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

其次,教师对于如何运用“游考”的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原来的纸笔考试题目转化成了趣味化的口答题目。

为此,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亟需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以适应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同时帮助教师合法合规、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一)评价标准:学习素养+学科核心素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在“改革学生评价”中明确提出了“严格学业标准”的要求,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学生学业发展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学业水平。

学习习惯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信心、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创新精神侧重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桂华(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摘要:在“严格学业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推进落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小学阶段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一J 田 x - , j -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实 践 考

以石 河子 大 学 经济 与 管理 学 院为例
张 风 丽 王 生贵 何 玉 岭
8 3 2 0 0 3 )
(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新疆 石河子
摘 要 : 教 学质 量 评 价 指 标 对 教 学 质 量 及 教 师 绩 效 的 衡 量 有 导 向性 , 合理 、 科 学 的评 教 机 制 对 提 高教 学 质 量 有 关 键 性 意 义 。 目前 经 管 学 院理 论 课 程 教 学评 价 指 标体 系正 在 运 行 之 中, 由运 行 状 况分 析 存 在 一 定 的缺 陷 , 可据 此 构 建 出全 新 的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指 标体 系 关键词 : 课 堂教 学质 量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实践 思 考
教学 质量 是 高 等 院 校 的 生命 线 ,保 障 和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是 各 高 等 院校 建 设 与发 展 的 永 恒 主 题 ,课 程 教 学 是 高 等 教 育 的 主渠 道 , 也 是 直 接 影 响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关 键 环 节 , 建 立 科 学 合 理 的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体 系 是 提 高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的长 效 机 制。 石 河 子 大 学 教务 处 传 达 了《 关 于 深 化课 堂 教 学质 量 评 价 体 系改 革 的指 导 意 见 》 , 再 次 强 调提 高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与 紧迫 性 。 而 今经 济 与管 理 学 院 的教 学 质 量 评 价 已开 展 多 年 . 主 要 采 用 大 学 统 一 规 定 的评 价 方 法 与标 准 ,这 样 的 指 标 虽 然 有 规范统一 、 操 作简便 、 易 比较 的优 点 , 但 在 许 多 方 面 尚待 完 善 . 尤 其 在 评 价 指 标 、反 馈 机 制 等 方 面还 有 待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和 探 讨 。 因此 构 建 一 套 科 学 的 、 全面的 、 可 操 作 性 强 的 课 程 教 学 质 量评价指标体系 , 已成 为 教 学 改 革 的 一 项 重 要 任 务 。 经济 与管 理 学院 课程 教学 质 量评 价指 标体 系 运行 状况 目前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在 石 河 子 大 学 统 一 的 网络 教 学 平 台 下进行学 生 、 督导、 同行 、 院( 系) 领导及 系( 教 研室 ) 领 导 的 各 级评教 , 具 有 比较 完 善 的组 织 机 构 。 对 学 生 评 教 来 说 . 主 要采 用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 该 评 教指 标 体 系从 2 0 1 2 年9 月 至今 均采 用表1 的评 价 体 系 进 行 ,与 以往 的评 价指 标 体 系 有 所 变 动 . 尤 其 涉 及 对 教 材 的运 用情 况 的 评 价 。这 样 避 免 了有 些 教 师 为 了 自己 的方 便 几 年不 更 改 教 材 或 教 课 与 所 订 教 材 相 关 性 小 的 随 意性 , 而 导 致 学 生 对 购 买 教 材 有 抵 触 情 绪 。 总体 来 看 . 后 者 的 教学 评 价 较 为 简单 , 工 作量 小 , 便于学生操作和把握。 从督导 、 同行 、 院( 系) 领导及系 ( 教研 室) 领 导 的评 教 指 标 来 看 , 主 要 包 括教 学态度 、 教 学 内容 、 教学方 法 、 教 学 效 果 及 教 书 育 人 五 方 面 。评 价 的主 体 主 要 是 学 生 对 该 指 标不 做研 究 。 表1 石 河 子 大 学 学 生 课 程 教 学 评 价 表

实践教学评价实施办法(3篇)

实践教学评价实施办法(3篇)

第1篇一、总则为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评价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全面覆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素质等。

2. 客观性原则: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动态性原则:评价应具有动态性,根据实践教学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评价内容和标准。

4. 可比性原则:评价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实践教学进行比较。

5. 实用性原则:评价应具有实用性,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三、评价对象1.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课程。

2. 实践教学师资:包括实践教学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等。

3. 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教材、网络资源等。

4. 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评价内容1. 实践教学计划:评价实践教学计划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是否合理等。

2. 实践教学师资:评价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结构、数量、素质等,以及实践教学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

3. 实践教学资源:评价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利用、维护等情况,以及实践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先进性。

4. 实践教学方法:评价实践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5.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程度,包括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6.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等。

五、评价方法1. 文件审查:对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志、学生实践报告等文件进行审查。

2. 资源评估: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3. 教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实践教学师资进行评价。

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与探索

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与探索

与 提高 。几年 来 , 们 对此项 工作 进行 了一些 初步 我
的尝试 与探索 , 取得 了一些 有 益 的经 验 。 并
1构 建评 估指 标体 系的基本依 据 .
依 据什 么标 准来建 立教 学质 量评估 指标 体 系 ,
・ 河南 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省 级立项 重点 项 目[ 教字 ( 06 12号 ] 河南 师范大学 2 0 20 )0 ; 0 5教育 基金 重点 资助项 目( 号: 编
体 系 的 目的是要 据此 检查教 学情 况 , 时解 决存 在 适 的问 题 , 断 地 提 高 教学 质量 , 出人 才 , 出 人 不 多 快 才, 出人才 , 好人 才。因此, 们 必须对 “ 早 出 我 人
才” 的内涵有 个较 为准 确 的理 解 与 把握 , 们 应 该 我 洞 彻 一下高 层次 复 合 型 人才 水 准 的 内涵及 其 基 本
5 10 ) 274

8一
维普资讯
固 啦 客缺芎
横 溢

26 6 第 期 0 年 月 3 0
从 技 术技能 的角 度讲 , 这些 大家 中很 多人都 是
妙手 回天 的能工 巧 匠 , 技压 群雄 的旷世 奇才 。他们
凡 能够建 功立 业 的这 些 大师们 , 毫无 例外 地显
要: 文章讲述 了构建评估指标体 系的必要性 和基本依 据 , 讨论 了创 新型人 才水 准的 内涵及 其
基 本 特 征 。 绍 了评估 指 标 体 系 的 五 项 主要 指 标 及 其 对 应 的 若 干 个 观 测 点 、 估 标 准 、 介 评 评 估 方法 和 实施 说 明 , 述 了师 生们 对 此评 估 指标 体 系的初 步评 价 。 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 严太山, 文怡婷, 黄红霞, 程望斌, 李文彬 (湖南理工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目前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 评价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本文在研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 设计了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其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环境、教学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4个方面, 这些一级指标之下共设18个二级指标. 为提高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神经网络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建立了用于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 实例测试结果表明, 使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快速、准确评价, 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实践类课程; 教学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18)02-0018-0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Index System of Practice Courses

YAN Taishan, WEN Yiting, HUANG Hongxia, CHENG Wangbin, LI Wenb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414006, China)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a main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for universities.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At present, we still need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is established. It includes index of 4 one class: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guarantee,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 One class index sets target of 18 two cla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impartiality of evaluation method,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formed. The illustr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we can realize a fast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by this method.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promote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genetic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当今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作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理所当然地要越发重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而且还需要及时地对实践类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 在众多高校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 评价体系不完整、评价指标之间设置的权重不合理、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的线性关系要求严格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得评价结果不够客观、不够公正, 失去了一定的公信力, 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收稿日期: 2018-02-18 基金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J2107);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TP1021);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项目(GJ2016B105); 湖南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B25) 作者简介: 严太山(1968− ), 男, 湖南祁东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神经网络、进化计算、智能优化

第31卷 第2期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1No.2 2018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Jun. 2018第2期 严太山, 等: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 19

为此, 本文首先根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建立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引入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技术, 建立基于遗传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凭借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避免了人为设置评价指标权重的问题, 为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1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1 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在保证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同时, 及时地发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所以,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关注的重点应是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如何促进实践教学,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 又要体现实践类课程教学的特点. 因而在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 应遵循以下原则[1~7]:

(1) 导向性原则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促进课程教学服务的,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托, 所以其导向性应非常明确. 在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 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保证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科学性原则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简洁、可行, 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要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特征, 指标之间要有可区分性. 对定性指标的界定要明确, 定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要具体. (3) 完整性原则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评价指标要覆盖整个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课前的备课与实验环境、实验设备的准备, 到课堂的讲授、演示和指导, 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批阅与讲评等. 但是评价指标数目要合适, 不宜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组合爆炸. (4) 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 因而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要具有稳定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环境因素会发生变化, 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会随之改变, 这就要求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完善, 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能真实地反映实践教学的特征, 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1.2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湖南理工学院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实际, 以学生评教为例, 构建了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设计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 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 这4个一级指标下面又包含18个二级指标

(1,2,,18)

ixi, 由此建立了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

标体系, 如图1所示.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x1 x2 x3 x4x5 x6 x7 x8x15 x16 x17 x18x9 x10 x11 x12 x13 x14

实实实实教教教实实实实

图1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