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

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协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实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水平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

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表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协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

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

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

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

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

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实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

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但看出某个人的品行,

还能够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个点。所以使体

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二、过度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

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

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

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能够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不过当

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

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

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

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度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案例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很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长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准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

、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相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能够理解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理解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交流资料,理解孔子: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相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

我们大家都来理解这个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事?

2、检查、交流:(1)出示词语,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

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结合了解“名”、“字”。)(2)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3)交

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

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

行。”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二)教师引导品读

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

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2)孔

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

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能够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

境的。”3、小结.(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四)感情朗

读第四自然段。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六、综合性学习: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里面不是“卯”或“印”。“等”:横

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