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登泰山观日出(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登泰山观日出(第一课时)

邓红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课文分成“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通过对“登泰山”部分的学习,知道作者是通过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换来描写景物的;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景物具体的写作方法。

3.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泰山的雄伟壮丽,能背诵课文的第4小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景物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泰山市,最高峰海拔153

2.7米,有“天下第一山”的

美誉。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板书:泰山)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齐读课题。通过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3.课题由两个短语构成,告诉我们作者游泰山分为两个过程。因此读课题时,中间可略作停顿。再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根据课题提示,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两部分:1-6节、7-9节)这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登泰山的目的是为了观日出)(板书:观日出)

2.这节课我们先跟作者去登泰山。“登”,癶部(bō)意思是两只脚分张相背,行走不顺,指导书写。(板书:登)

三、初步学习“登泰山“内容,感知游记的特点。

1.这是一篇游记,游记通常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默读课文1-6节,看看作者

在写登泰山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语句。

2.默读课文并交流。

(1)交流。(板书:时间、地点和相关内容)

(2)看看书,这些表示时间、地点的短语,一般出现在什么位置?

(出现在小节开头,这也是游记的一大特点,让读者更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3)一般的游记,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者地点转移顺序,在这篇文章章作者为什么两种顺序同时采用呢?

(作者登山的目的是为了观日出,为了突出作者抓紧时间登山,所以要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顺序并进)

四、研读课文,品味词语,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物。

1.作者在登泰山的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他又是怎么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呢?请自由读课文2-6节,直线划出相关句子。板书:景物特点

2.交流学习。

(1)“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A 把山比作高大的墙,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板书:高大雄伟

还有哪些词语形容山高大雄伟?“顶天而立”、“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B是山都能看到顶峰,此时的泰山怎么给作者和天一样高的感觉呢?

(体会此时是凌晨2时半,黑暗中作者看不真切,越发感觉泰山神秘莫测、高不可攀)

C齐读句子。

D同样是描写山的,文中你还找到了哪一句?

(2)“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A把山比作了驼峰、马鞍,写出了山势起伏。

B看图欣赏,小组读。

C泰山的形状应该是多种多样,为什么作者仅仅写了这两种呢?

(因为天刚微明,且山被浓雾笼罩,只能看出山势的起伏,看不清真切的形状,作者语言精准)板书:高低起伏

D比较:同一座山,同样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什么作者把泰山作不同的比喻呢?(第一句作者站在泰山脚,看的是整座泰山的外形。第二句是俯视,写的是泰山的山势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作者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就不一样)

E男女生分别读。

过渡:作者在登泰山的过程中还看到了什么景物?

(3)“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白色的浪花。”

A把云比棉絮、绸带、浪花。为何选择这三样事物进行比喻?突出云的洁白、轻柔,姿态各异,富有动感板书:姿态各异

B指导朗读,学生边读边用手表演云的变化

C填空读,积累语言。

D同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和刚才两句描写山的句子做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为何写山的句子采用静态描写,写云雾的句子采用动态描写呢?

(描写泰山是静态描写,描写云就是一种动态描写。山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采用静态描写;云雾是变化的,所以采用动态描写。更让我们佩服作者根据景物特征,运用恰当比喻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能力)

E下面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来说一说泰山云雾的动态美。看图,说说你把云雾想象成怎样的什么?

过渡:接着行走,作者在登泰山的过程中还看到什么景物,特点又是什么?(4)“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A把山路比作“直落而下的瀑布”,写出了泰山的陡峭险峻。板书:陡峭险峻

B齐读句子。

C这节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山的险峻?

3.总结登山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作者从(凌晨2时半)开始爬山,直到(7点10分)才到达日观蜂,其间经历了将近(5小时),可见……(登泰山是非常艰难的)但在艰难的登山途中,作

者又同时看到了无限绮丽的风光,心中又(十分的高兴快乐)。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写游记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用上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当然,如果还能写写游览过程中的人就更能情景交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了。下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泰山观日出的美景!

布置作业:

1、写作(二选一)

(1)将课堂上我们观察、想象的泰山云雾动态之美,用上合适的动词和恰当的修辞,写下来。

(2)选择一样事物,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采用恰当的动态描写,将事物的特征写具体。

2、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泰山的现代著名散文:杨朔的《泰山极顶》、李

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能力强的学生推荐阅读清代姚鼐《登泰山记》。

教学板书:

时间地点景物特点

凌晨2时半山脚山高大雄伟

刚4点半中天门

观登天已微明对松亭山高低起伏

日泰云姿态各异

出山南天门路陡峭险峻

7点10分日观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