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划角度看山水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规划角度看山水城市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是在1990年由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当时钱老指出“山水城市”应当是集“中国古代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为一体的,因而要“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园林。”从钱老的思想中可以看出:山水城市是集城市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生态绿化等为一体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

近年来,随着各方专家的深入讨论,“山水城市”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深入和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加强,我国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生态目标。例如:深圳提出了建设“花园式园林城市”,自贡提出建设“山水城市”的目标。这些不一而论,但都是在“山水城市”概念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特色提出的。我国城市选址多注重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同构,如常熟的“十里青山半入城”,桂林的“城市山林自郁葱”,山林水网是与城市密切结合的,山、水、城、浑然一体,因而“山水城市”的生态城市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一、山水城市的模式研究

1.山水城市的背景理念

“山水城市”这一说法的内涵既充满了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又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建构城市的要素,形成山水成一体的美景,究其原因,正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学说”理论有关。

风水理论中讲究山水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共生、共存、共荣的原则,因而在古典山水城市多有体现。山阳水阴是一对阴阳关系,在生态意义上强调“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山水二者“实相乘也”。而城市则是嵌合于良好的山水关系自间,是山和水的产物,三者是协调共生的。在风水学说所论述的风水环境中各种构成要素的关系,其最终目的都是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人居环境的共生关系。归结到底,山水城市正是生态学理念的一种反映。

2.桂林山水城市模式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强调的是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城市如何与自然山水协调的关系;面对现实中多数城市建设已经破坏和影响到现有的自然山水。因而,如何选择恰当的模式并合理地建设山水城市成为焦点问题。由于各个城市的特点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下面仅以桂林市为例,讨论其山水城市的模式。

1)历史与现状分析

n 四朝古城

桂林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中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三国吴设郡起,桂林便一直是历代广西和南方地区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宋代已有“西南会府”之称。宋突破原有城市格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形成了南北长、东西窄,山、水、城有机结合的城市形态,并将漓江和西护城河形容如两条巨龙,在鹤鹅山与铁封山之间建园形瓮城,创造出“双龙戏珠”势态;明朝在独秀峰下修建靖江王府,并将城池向南扩大至象鼻山,桃花江作为南护城河将原护城河(桂、杉湖)辟为风景湖面。

n 山水城市

桂林是以“山水”为风景内容的旅游城市,早在隋代就已是游览胜地,宋代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山秀水清,城在景中,景入城中,城景交融,真是“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因而桂林城有“山水盆景”之喻。

n 水系环城

桂林城的水系发展与护城河紧密相关,环城水系是桂林城历史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历代都形成完整的体系,融护城与游览为一体。

n 现状问题

经现状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桂林城市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用“满、混、损、杂、难”五个宇概括:

满,古城区人口容量过大,建设量过多,占用和破坏了许多风景资源。阻碍了游览与旅游服务功能的发展。

混,指交通组织问题。城内主要道路功能不明确,路网不成系统,停车位不足,车行与人行,游览与城市生活交叉混杂。

损,规划建设中对建筑密度、体量、高度控制不够,使许多原有的视廊和空间轴线与景观环境受到了损坏。

杂,总体上来看,古城区中的漓江饭店等高层或新建商业性建筑体量大,不同时期与不同设计手法的建筑风格杂,墙面与屋顶色彩乱。

难,铁佛塘、木龙湖旧址地带地质复杂,现状建筑多。

2)桂林城市模式的表现

n 山水城一体化

桂林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使得其悠久的城市文化融合与秀美的自然环境中,逐步了形成自身独特的城市模式,表现为山水和城镇(建成区)相互穿插,相互融合,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织为一体。桂林山的特点是奇峰突兀,秀丽奇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山中又有千奇百怪的岩溶洞,更增加了风景的内涵。桂林城临于漓江、小东江、桃花江三江交汇处,城市坐拥山江之美与湖光之胜。桂林不仅有江美,更有众多湖面之秀。山水之妙,古人云“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山和水之间构成了桂林市全天然的园林大手笔。同时,桂林城、镇、村建筑群为山水作点缀,使得风景更加人文化,山水城市浑然一体。如位于城市之中的独秀峰,正是桂林古城的视线中心;桂林每条街都以山峰为对景,步移景换,峰回路转;三江及众多湖面杉湖、榕湖等水面在水城四周环绕,把桂林成分成了“城岛”。(如图一)

n 城市地域文化内涵丰富

桂林不仅是山水之城,更是历史之城,其人文景观非常丰富。众多的奇山怪石留下了一大批古老的文化传说,如为大家熟知的骆驼山,象鼻山的故事。正是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才赋予了桂林城以灵气。

n 建筑风格独特

千百年的发展建设,使得桂林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一派。由于桂林山体玲珑秀丽,水面透彻,建筑自然而然依山就势,体量较小,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亲水性。在风格上,不与湖光山色争风,而是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加上水面的倒影更是使得建筑与山水一体化。

3)“山—水—城”的模式

正是由于人工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融合,使得桂林城市模式有了自身的特点,(如

图二)山、水、城构筑了的整体模式,而千百年的地域文化形成了模式的背景,正是这种独特的模式诠释了山、水、城在历史现实中的关系。

二、山水城市建设的生态内容

在今天的桂林城市建设中,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归结到底,是没有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明晰的认识结构体系。山水城市建设涉及到的生态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生态体系的建构

从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建构大环境圈的生态体系,应探求较大范围内,以人群为主体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从总体探讨城市结构形态的合理性,城镇群体空间的关系,路网与自然山水的适应,最终达到城镇体系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适应。

2.城市、山水环境同构

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保护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山水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山水环境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发展。保护是基础,是前提;开发利用应有节制,应控制在合理的容量之内。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与山水环境的联系和作用。

3.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文化生态环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城市中不同人群主要习惯和观念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二是城市历史中积淀下的并被继承的历史文化观念。前者是维持现有社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构成,后者是决定一个城市文化脉络和社会习俗的关键。体现在山水城市建设中,应合理保护现有历史信息丰富的景点和文化习俗,避免出现新建设破坏古迹的“文化自残”现象。

4.城市特色创造

城市特色是环境特色的一种。一般论其构成因素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人工因素是最活跃的因素,社会因素是人工因素的深层根据。城市特色集中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与自然建筑、历史文化特征。特色创造应以景观生态学和视觉艺术为指导,对城市总体景观形象进行控制。

5.建筑文化与风格延续

城市的整体特色的形成离不开构成城市的诸多个体因素的特征和风格,而建筑的风格与特征正是构成城市特使的最主要因素。建筑预见组建的共同点这形成了建筑特色,应从建筑的造型、色彩、体量等多方面来协调、创新。

三、桂林山水城市建设的一点建议

1. 从区域上引导——建立宏观生态体系

以桂林市区域范围内寻求山、水、城的新平衡。在旧城区控制无计划的乱拆乱建,要逐步改造不符合功能、景观的地区。同时正确选择新的开发区,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分批次的建设,而且,建设片区的用地不易过大。

从区域宏观尺度确定自然景观保护地区,对于生态景观的敏感一二类地带,应规划为山林、田园之地而不建房屋。

2.利用自然山水美化城市——建构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

建设应突出自然山水,融于城市之中。利用桂林众多的山峰和湖面水体,规划和开发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