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方剂详解

合集下载

陈学忠教授独活寄生汤治验

陈学忠教授独活寄生汤治验

陈学忠教授独活寄生汤治验王某,男,36岁。

初诊:2013年10月2日。

主诉:腰部疼痛4年余,周身冷痛不可屈伸,加重一月。

刻诊:腰部活动受限,不能屈伸,面色无华,食纳可,二便正常,睡眠正常,舌质嫩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中医辨证属:寒阻于络,肝肾亏虚之腰痹。

治当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15g 桑寄生30g 狗脊30g 川牛膝30g 怀牛膝30g 鸡血藤40g 当归15g 川芎15g 桔梗15g 细辛10g 杜仲15g 乳香5g 没药5g 炙甘草10g 3剂。

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二诊:2013年10月5日。

患者自诉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略咳嗽,继续在原方上加减治疗。

独活15g 黄芩15g 桑寄生30g 狗脊30g 川牛膝30g 怀牛膝30g 鸡血藤40g 当归15g 川芎15g 桔梗15g 细辛10g 杜仲15g 乳香5g 没药5g 炙甘草10g 3剂。

后追访,基本痊愈,未再作。

按:此例患者为中年男性,病程较长。

《素问。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患者因感受风寒湿三气,初起之时未予注意,渐而寒湿入里,内舍与肾,因经云:“腰为肾之府。

”故患者腰痛,形成腰痹。

故本病病位在肾,病机为寒阻于络,肝肾两虚。

病性为本虚标实。

方中独活祛风除湿,尤适于腰痛;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狗脊入督脉,利机关,除脊背寒邪;川牛膝补益肝肾,怀牛膝引热下行,利尿通淋;鸡血藤活血通络;当归甘寒质润,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细辛温肺化饮,逐出里寒;杜仲补肾强腰,祛风除湿;乳香、没药行气止痛;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

临证备要:本方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风寒湿痹而兼有肝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剂。

肝肾两虚,筋骨不健;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邪趁虚而入,故见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唐朝就是个人才辈出得年代,孙思邈就就是一位伟大得医药学家,其撰著得《千金要方》更就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就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

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组成】独活三两(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牛膝(15g) 细辛(10g) 秦艽(12g) 茯苓(15g) 肉桂心(6g)防风(10g) 川芎(10g) 人参(10g) 甘草(10g) 当归(10g) 芍药(10g) 干地黄(15g)各二两。

本方就是治疗痹证得名方,也就是治疗腰痛得效方。

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得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凡就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得专方。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得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得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得成因就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得特点就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就是缠绵难愈。

大致就是由于湿邪得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得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就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祛湿利水方之独活寄生汤(制丸,名独活寄生丸)

祛湿利水方之独活寄生汤(制丸,名独活寄生丸)

独活寄生汤【方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9克,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细辛6克,秦艽6克,茯苓6克,肉桂新6克,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甘草6克,当归6克,芍药6克,干地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方解】:方中重用独活辛苦微温,入足少阴肾经,祛风化湿,蠲痹去痛;寄生苦平,入肝肾经,强筋骨,补肝肾,去风湿,《本经》谓其“主腰痛”,《别录》谓其“去痹”,以上二味共为君药。

臣以杜仲甘辛温,滋肝补肾,强筋健骨;《本经》谓其“主腰脊痛,……坚筋骨”;牛膝苦酸平,补肝肾,强腰膝,且能活血,通利关节,《本经》谓其“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

”佐以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正,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邪自除”;川芎、当归、芍药、地黄养血和营,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又有细辛发散少阴风寒,使邪溢出;秦艽、防风祛风胜湿,蠲痹止痛。

桂心入肝肾血分,以散阴寒;独活为少阴引经药,故又为使药。

诸药配伍,标本兼济,扶正祛邪,使肝肾强而痹痛愈,血气足而风湿除,该方用意颇为周到。

【按语】:本方以四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背或四肢的关节痛、慢性劳损、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脊髓灰质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下肢象皮肿、疏精管结扎术后的痛性结节等。

如见关节肿胀者,加车前子、防己;肢体麻木者,加天麻、白附子;疼痛甚者,加制川乌、延胡索、没药、乳香、地龙、红花、白花蛇;寒邪偏重者,加附子;病程日久者,加丹参;正虚不甚者,减地黄、人参;湿邪偏重者,加防己等。

【附方】:1、三痹汤(《妇人良方》),由本方去桑寄生,加续断、黄芪、生姜构成。

功能益气养血,散风祛湿。

主治血气凝阻,手足痉挛,风痹等。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独活寄生汤7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独活寄生汤7方
功效: 鹤膝风,痛甚,因干风者,并主痛风。
用法: 加生姜,水煎服。
2 来源: 《妇科胎前产后良方注评》。
组成: 独活8分,桑寄生8分,牛膝8分,木瓜、薏 米8分,秦艽6分,续断8分,当归尾8分, 生地6分,茯苓8分,芍药(炒)5分,焦杜 仲8分,甘草5分。
功效: 产后腿脚无力,不能动履。
用法: 水煎服。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 7种“独活寄生汤”
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来源: 《慎斋遗书》卷七。
组成: 白芍1两,杜仲1两,归身1两,防风1两, 白芷1两,人参1两,细辛1两,桂心1两, 熟地1两,牛膝1两,川芎1两,寄生1两, 甘草1两,独活3两。
6
来源: 《千金》卷八。
组成: 独活3两,寄生2两,杜仲2两,牛膝2两, 细辛2两,秦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 防风2两,芎2两,人参2两,甘草2两, 当归2两,芍药2两,干地黄2两。
功效: 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疼 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 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3 来源: 《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 熟地5钱,独活1钱半,当归3钱,官桂1钱 半,白芍1钱半(酒炒),川芎1钱,茯苓3 钱,杜仲3钱(酒炒),牛膝3钱(酒 炒),桑寄生3钱(酒炒)。
功效: 产后脚气疼痛,脉虚涩弦浮者。
用法: 水煎,去滓温服。

4
来源: 《得效》卷三。
组成: 独活2两半,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代) 2两,杜仲(切,炒断丝)2两,北细辛2 两,白芍药2两,桂心2两,芎2两,防风 (去芦)2两,甘草2两,人参2两,熟地黄 (洗)2两,大当归2两。

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与作用

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与作用

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与作用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独活寄生汤这款方剂。

【处方】独活三两,桑寄生(《古今录验》用续断,即寄生亦名,非正续断)、当归(酒浸.焙干)、白芍药、熟地、黄蓍(酒浸.蒸)、牛膝(去芦.酒浸)、细辛(去苗)、白茯苓(去皮)、防风(去芦)、秦艽(去土)、人参、桂心(不见火)、川芎、杜仲(制炒断丝)、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弱,腰背疼痛,此病因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时速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

或腰痛脚重、挛痹,宜急服此。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制法】上十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方中独活、秦艽、防风、细辛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杜仲、牛膝、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桂心温通血脉。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处方】白芍1两,杜仲1两,归身1两,防风1两,白芷1两,人参1两,细辛1两,桂心1两,熟地1两,牛膝1两,川芎1两,寄生1两,甘草1两,独活3两。

【功能主治】鹤膝风,痛甚,因干风者,并主痛风。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慎斋遗书》卷七【处方】独活8分,桑寄生8分,牛膝8分,木瓜、薏米8分,秦艽6分,续断8分,当归尾8分,生地6分,茯苓8分,芍药(炒)5分,焦杜仲8分,甘草5分。

独活寄生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速记口诀与运用要点

独活寄生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速记口诀与运用要点

独活寄生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速记口诀与运用要点独活寄生汤风寒湿痹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若去寄生加芪续汤名三痹古方珍药物组成:独活15g桑寄生20g秦艽20g防风10g细辛5g川芎15g当归15g生地15g白芍15g桂枝10g茯苓15g杜仲15g牛膝15g人参10g甘草10g。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独活寄生仲七珍,辛膝芄桂要防风。

注:“七珍”即八珍汤去掉白术。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君——独活祛风除湿,蠲痹止痛;桑寄生补养肝肾,强壮筋骨。

臣———防风、秦艽祛风胜湿;牛膝、杜仲补养肝肾。

佐——肉桂、细辛温经止痛,通利血脉;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渗湿,后七味即八珍汤去白术,意在气血兼顾。

使———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诸药相合,共奏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

运用要点:本方为痹证日久,而见气血虚弱者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临床常用于慢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若寒湿偏重者可加川乌、附子、干姜、苍术之属;疼痛较甚者可加虫类通络之品如白花蛇、乌蛇、蜈蚣、全蝎之类。

附方:三痹汤(《妇人良方》):即本方去掉寄生,再加黄芪、续断而成,较前方增加了益气之功。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加姜枣水煎服。

功效:祛风胜湿,益气养血。

主治:风寒湿痹或气血凝滞,手足拘挛等。

二方功效相近,但独活寄生汤重在治腰腿痹痛,偏于血弱;三痹汤重于治手足拘挛,偏于气虚。

独活寄生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独活寄生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独活寄生汤7方1《慎斋遗书》卷七。

组成:白芍1两,杜仲1两,归身1两,防风1两,白芷1两,人参1两,细辛1两,桂心1两,熟地1两,牛膝1两,川芎1两,寄生1两,甘草1两,独活3两。

功能主治:鹤膝风,痛甚,因干风者,并主痛风。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2《妇科胎前产后良方注评》。

组成:独活8分,桑寄生8分,牛膝8分,木瓜、薏米8分,秦艽6分,续断8分,当归尾8分,生地6分,茯苓8分,芍药(炒)5分,焦杜仲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产后腿脚无力,不能动履。

用法:水煎服。

3《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熟地5钱,独活1钱半,当归3钱,官桂1钱半,白芍1钱半(酒炒),川芎1钱,茯苓3钱,杜仲3钱(酒炒),牛膝3钱(酒炒),桑寄生3钱(酒炒)。

功能主治:产后脚气疼痛,脉虚涩弦浮者。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4《得效》卷三。

组成:独活2两半,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代)2两,杜仲(切,炒断丝)2两,北细辛2两,白芍药2两,桂心2两,芎䓖2两,防风(去芦)2两,甘草2两,人参2两,熟地黄(洗)2两,大当归2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腰脚挛疼,历节风湿,脚气;产后血虚生风,手足抽掣,筋脉挛急,时发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劳役太早,风邪乘间而入。

用法:每服4钱,水2盏煎,空心服。

5《鸡峰》卷四。

组成:独活、寄生、细辛、杜仲、牛膝、防风、芎、熟地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腰背痛,不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痛重,或腰胁痛,脚气偏重,毒湿多风。

素无风或久履湿冷,或足汗脱履,或洗足当风,湿毒内攻,足胜两腿缓纵挛痛,或皮肉紫破有疮。

用法:每服3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服讫温身,勿令冷也。

取蒴藋菜火燎,厚安置床上,热卧之上,冷复燎之。

冬月取根,春取茎,熬热卧之。

诸处风湿亦用此方。

6《千金》卷八。

组成:独活3两,寄生2两,杜仲2两,牛膝2两,细辛2两,秦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防风2两,芎䓖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2两,芍药2两,干地黄2两。

独活寄生汤腰痛

独活寄生汤腰痛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引刚主任医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五更腰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就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加柴胡治疗五更腰痛王某,女,38岁,会计,2007年3月2日初诊。

五更腰痛1年,加重1月。

1年前因生气后出现腰痛,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自行贴膏药后稍有缓解,近一月来又感疼痛加重。

平日自感乏力,白天腰部无任何不适,纳食二便正常。

体格检查:形体偏瘦,面色微黄,腰部肌肉稍紧张,各棘突无压痛,椎旁轻叩痛,腰椎各向活动稍受限。

CT检查未见异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

西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炎。

中医诊断:五更腰痛,证属气血不足、肾虚肝郁。

用独活寄生汤加柴胡20g。

方药如下: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川芎、熟地、肉桂、党参、牛膝、杜仲各12g,细辛6g,当归、茯苓、生白芍各15g,柴胡20g,炙甘草6g。

每日1服,水煎500ml,分两次于18时、22时口服。

连服6服,凌晨腰痛现象减轻。

继服10服,疼痛症状消失。

随访1年,腰痛未复发,生活如常。

按:该患者之腰痛系因长期久坐加之生气劳作引起的腰背肌筋膜炎。

病属五更腰痛,该病特点痛有定时,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

曾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偶效,但疗效不满意。

后读顾丕荣老中医经验,始悟该病药虽对症,但未考虑辨时论治。

人体阴阳气血随经络运行不息,营卫之气起始于手太阴而终止足厥阴。

昼夜各随值时循接,如环无端。

夜半之时气交于子丑,适当风木司令,乃肝胆阳气初生之际。

现木郁不达,反克脾土(脾主四肢、肌肉),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疼痛以时而发。

再者一日之中,夜半至晨时为春气当令,春为肝木所主,木气盛于春,故肝木得时助,其气更胜,现肝木有郁,盛气不能助其正而反为害,致克脾土,侮其母,腰为肾府,脾主四肢、肌肉,便发此症。

故加柴胡20g,以达疏肝解郁理脾之功。

后每遇此类病例,多用此法收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