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原理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研究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等各个领域的美,以及审美 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等问题。
美学发展历程及流派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时期的美学理论,再到19世纪以来的现代美学流派。
中国美学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 期的美学理论,再到近现代以来的中西美学交流与融合。
03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 艺术
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风 格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 义。
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角色定位
01
观众审美体验的主观 性
探讨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观感 受和情感共鸣,以及这些主观因素对 审美体验的影响。
02
艺术作品的社会文化 背景
分析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 观众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影响,以及观 众如何通过这些背景因素来解读作品 。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应用
建筑领域
运用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统一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如对称布局、 黄金分割等。
设计领域
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使作品具有美感、易读性和文化内涵,如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等。
形式美法则在当代艺术创新中价值
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形式美法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 间,有助于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
3
不同艺术门类差异
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例如,绘画注重色彩、构图和造型的 表现,而音乐则注重旋律、节奏和声音 的美感。
03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01
探讨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

东方美学课件ppt

东方美学课件ppt

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东方美学中的简约、对称、和谐等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 设计领域,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这些设 计理念不仅提升了物品的审美价值,还满足了人们追求舒 适、自然和和谐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东方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另一个影响是推动了绿色设计和可 持续发展的理念。东方美学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 然规律,这一思想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 绿色材料、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实施。
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东方美学倡导的和谐、平衡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生活 方式有助于缓解现代人面临的压力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东方美学中的文化元素和传统智慧也丰富了现代生活的内涵。通过将传统文化元 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促 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3
在日本,当代美学思想则注重本土文 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吸收西方美学 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美学体系。 日本的美学思想在动漫、游戏和设计 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这些 领域中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的审 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东方美学的艺术表现形 式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在东方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 彩,表现出东方的自然美、人文美和 意境美。
绘画艺术在东方美学中追求的是“气 韵生动”,即画面要有生命力,有流 动的气韵和节奏感。
05
东方美学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东方美学原理第二章 东方美学关于“美”的基本观念

东方美学原理第二章 东方美学关于“美”的基本观念
第二章 东方美学关于“美”的 基本观念
【关键词】
1.美的本质 4.主体 7.反本质主义
2.美 5.客体 8.家族相似
3.美感 6.生命之美
【本章阅读重点提示】
1、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 2、如何诠释东方美学观念中的“生命之美”?
第一节 21世纪美学的追问:美学是否应当 探讨“美的本质”?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2、强调审美活动是非理性的情感活动,是诗性的,无法言说 或很难言说。
3、反对建构美学体系。认为这种体系的建构是人为的、人工 的,强加给无限变化和发展的人类的审美活动的。
4、主张用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来取代古典美学的“唯美”的标 准。
第二节 东方美学关于“美”的基本观念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东方民族心目中的“美”是什么?即东方民族是怎样看待审美 活动的?
右图为纸莎草 (Papyrus),古埃及重 要的植物,主要用来造 纸。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如何诠释东方美学观念中的“生命之美”?
如何诠释东方美学观念中的“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生态之美就是东方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原点和核心。其关于 “生命之美”的观念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凡是对人类生命有益有利的东西就是美,反之就是丑。 第二,以生命力的强盛为美。
附图
代表生命之美的埃及纸莎草
左图是一副古埃及纸莎草画
2、从十八世纪起直到20世纪,西方美学转向,美学家们提 出“美学”所研究的应当是“审美的本质”即“人的审美 感受”,即美感。
四、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观念上的变革。
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彻底颠覆了“美的本质”论, 并促成了思想观念上三个方面的变革:
第一、后现代主义哲学则反对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与现象进行所谓的清晰 的划分、界定、分类。

美学原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教学课件
◆崇高”正式作为美学范畴是博克;康德 把崇高分为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看到 崇高与人的不可分离性。
单 纯 , 确 定 性

称 , 和 谐 , 秩
复 杂 , 混 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秀雅 合适
蛇形线与人体
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 细的结构而非强壮有力;颜色洁净明快;若有耀眼色, 需有其他色
(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两 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不同
(二)崇高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特征: 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恢宏的尊严之美。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 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如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 怒,温柔敦厚。”(情与理的统一)
3.艺术领域。此中的优美体现在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统一。
如:古希腊的雕塑,尤其是女性的雕像女神 维纳斯,黑格尔说 它具有“优雅、温柔和 爱的魔力”,罗丹说它身体具有一种“委婉 的运动”、“安静、平衡、全身具有稳健的
(二)崇高
对立冲突。
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 / “和”
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
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 制,从而达到和谐、 顺遂的境界。
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适度 1.情感的适中
2.人格精神的和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一)“崧”与“崇”: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
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 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 艺术美和人格美。

东方美学绝美PPT模版 (8)

东方美学绝美PPT模版 (8)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95%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Please input contents.

东方美学原理第一章 东方美学是诗性的美学

东方美学原理第一章 东方美学是诗性的美学
第一,从类概念发展到抽象的普遍性概念。
原始思维(即维柯所指“诗性的智慧”)的概念形式是“类 概念”,其特点是“必须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
第二,从具象的形象衍生为抽象化的符号。
类化意象转化为概念,首先是通过标识符号的使用及标识符 号的抽象化、规范化、系统化,尤其是通过音节语言所分化出来的 类名词和形容词来达到的。其次是通过把生活中的经验逻辑或说实 践逻辑转化为概念逻辑来完成的。东方哲学、美学很早就完成了从 具象符号到抽象符号的转化。
第一章 东方美学是诗性的美学
【关键词】
1.诗性的思维 4.互渗律 7.象征 10.散点透视
2.以己度物 5.同情观 8.意象艺术 11.正面律
3.万物有灵观 6.想象的类概念 9Βιβλιοθήκη 延迟摹仿【本章阅读重点提示】
1、东方美学的三个重要特点:诗性的思维方式;象征的符号体系; 意象的艺术世界。
2、对东方美学性质判断的关键及东、西方美学理论的差异。
第三、象征的意义往往是“只及一点,不及其余”。
第四、每一种被象征的事物的意义,都是该民族或该社会 群体在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并共同认可的。这些象征物及 其特定的含义具有“不可通约性”。
第四节 意象的艺术世界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一、东方意象艺术的四个特点。 二、东方艺术的非科学性。
一、东方意象艺术的四个特点。
“诗性的思维”一词,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新科学》 中提出的,是维柯对原始人类的思维认知方式的统称。他在《新科学》 中试图“还原历史”,并通过“还原了的历史”事实来回答:人类的 社会意识和典章制度是如何产生出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 回答人类最早是如何思维的?维柯的研究就从“第一批人开始以人的 方式来思维的时候作为它的开始。”([意大利]维柯:《新科学》, 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4页。)他根据古希腊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所说的“凡是不先进入感官的就不能进 入理智”这一思想的启示而领悟到:最初的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 开始的,是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知觉印象,再形成最初的思维。维柯根 据这一思路,揭示出了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以想象力的活动为特 色的“以己度物”的认知方式。他把这种原始的思维方式称之为“诗 性的智慧”或者说“诗性的思维”。

古今交融东方美学现代设计探索ppt模板

古今交融东方美学现代设计探索ppt模板
A man must find his occasions in himself, it is true.
Part one
造化钟神秀
Will you be a reader, a student merely, or a seer? Read your fate, see what is before
第二章节
Is evening
Is evening
Is evening
I did not read books the first summer
I did not read books the first summer
I did not read books the first summer
Part two
Standard
I did not read books the first summer
Part three
造化钟神秀





This was sheer idleness to my fellow-townsmen, no doubt; but if the birds and flowers had tried me by their
forward to meet new foes
Will you be a reader, a student merely, or a seer? Read your fate, see what is before you, and walk on into futurity.
Part two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Part one
造化钟神秀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My usual allowance

东方美学绝美PPT模版 (3)

东方美学绝美PPT模版 (3)
e7d195523061f1c03666317325b3a25331a3ff6575ad3de35D20CE66331BF391ABBBA49479D671FC33A993E8B561D9C243CED51B425F3A925E375E702C5724D403CD75A21B6DB2D04DA790B885734541EFFD57CDD81682DAFE8736F0995CA1453A0FA630474F48B2ABE2EBB5E42F6E2D375C235661D5E3C0995AE2B572C1B2DC52E953F675461930B71710C37CD3AC68
【物件有温度】
【物件有温度】
【物件有温度】
【物件有温度】
,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
,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
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
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
旧 柳 巷
章回叁
Part.3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e7d195523061f1c03666317325b3a25331a3ff6575ad3de35D20CE66331BF391ABBBA49479D671FC33A993E8B561D9C243CED51B425F3A925E375E702C5724D403CD75A21B6DB2D04DA790B885734541EFFD57CDD81682DAFE8736F0995CA1453A0FA630474F48B2ABE2EBB5E42F6E2D375C235661D5E3C0995AE2B572C1B2DC52E953F675461930B71710C37CD3AC6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方重“思辨”,东方重“体验”。
西方美学关于范畴和概念的逻辑形式和逻辑关系严格和明确;东 方美学东方美学常以具体事物的形象或特征来表达某些普遍的审美观 念,对于事物的范畴和概念缺乏严谨、细密的论证和表述,一些术语、 概念和范畴具有某些不确定性、漂移性。
2、西方美学的特性和缺陷。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美学范畴体系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同时也暴露出来强烈的主观性和机械性。
大量的思维意象,并逐渐形成了事物的“想象的类概念”和“可理解的 类概念”。
2、东方民族的诗性思维的特征表现
第一、东方民族的思维中“非理性”的因素非常突出。
第二、东方民族的诗性思维具有象征性特点,形成了丰富的象征意象。
第三、东方民族不仅善于运用诗性的思维,而且还擅长于诗性的表达方 式。
第四、东方民族的美学、艺术理论和范畴是用诗性的、意象化的语言来 表达的。
“诗性的思维”一词,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新科学》 中提出的,是维柯对原始人类的思维认知方式的统称。他在《新科学》 中试图“还原历史”,并通过“还原了的历史”事实来回答:人类的 社会意识和典章制度是如何产生出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 回答人类最早是如何思维的?维柯的研究就从“第一批人开始以人的 方式来思维的时候作为它的开始。”([意大利]维柯:《新科学》, 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4页。)他根据古希腊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所说的“凡是不先进入感官的就不能进 入理智”这一思想的启示而领悟到:最初的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 开始的,是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知觉印象,再形成最初的思维。维柯根 据这一思路,揭示出了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以想象力的活动为特 色的“以己度物”的认知方式。他把这种原始的思维方式称之为“诗 性的智慧”或者说“诗性的思维”。
第三节 象征的符号体系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黑格尔《美学讲演录》对于象征性思维和象征符号的特性 的揭示。
黑格尔《美学讲演录》对于象征性思维和象征符号的 特性的揭示。
第三,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东方哲学、美学的概念范畴更多地具有综合型的概念——意 象思维的形式特点:既保持了具象性、直观性、意象性等意象思维 的特征,又具有广泛联系、相互转化的普遍性的抽象概念的特征。
三、对东方美学范畴的性质判断的关键。
第一,它是否表现出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普遍性和深 刻性;
第二,它是否能反映美的事物之间或人们审美情感之间 的普遍联系及发展变化。
四、针对东西方美学的正确的学术态度。
正确的学术态度应该是:不仅要承认各民族美学理论 在形态上的特殊性及其价值,而且应当对各民族美学 理论的形态的特殊性加以文化学意义上的说明。
东方美学理论与范畴同西方美学理论与范畴同样具有逻辑 学意义上的重要地位。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各自都有自身生成的 文化环境和不同的文化传统,都有着各自具有的、其他民族不能 取代的特点,不能以某一种形态为标准来强行规范其他形态。
第二节 诗性的东方美学理论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一、东方 “诗性的美学理论”同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美学理论形态具有 明显的差异。
二、东方美学的概念范畴遵循了人类思维从原始思维开始的思维逻辑化进 程。
三、对东方美学范畴的性质判断的关键。 四、针对东西方美学的正确的学术态度。
一、东方 “诗性的美学理论”同以希腊为代表的西 方美学理论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
2、“以己度物”
“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包含双向的认识过程:
(1)第一个向度:从认识方式上看,人以自我为基点,以自己的身体 感受和体验为依据,来体验外物,来比附外物,从而认识和把握外 物。
(2)第二个向度:从另一方面看,人类在以自己为中心揣度和猜想万 物的过程中,又从外在的自然事物中发现和认识了自己。
3、东方美学概念和范畴具有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
东方美学的概念范畴往往是用象征、比喻的即诗性的方式来表述 个人的审美体悟和审美判断的,概念的内涵显得模糊,难用语言清晰 地解说。因此,造成了东方审美理论的模糊性、不精确性、概念的多 义性。而这正是东方美学理论有别于西方的独特性所在。
二、东方美学的概念范畴遵循了人类思维从原始思 维开始的思维逻辑化进程。
三、相关问题。
1、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 和“互渗律”观念。
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路先·列维 ·布留尔(1857—1939)认为:
“原始人”的思维是具体的思维,亦 即不知道因而也不应用抽象概念的思维。 这种思维只拥有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神秘 性质的“集体表象”,“集体表象”之间 的关联不受逻辑思维的任何规律所支配, 它们是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的互 渗”来彼此关联的。
东方美学原理 全套课件
第一节 东方美学的诗性思维方式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一、“诗性的思维”或说“诗性的智慧”是东方美学最突出的特点。 二、“诗性的思维”的具体解读。 三、相关问题:“原始思维”和“互渗律”; “以己度物”。
一、“诗性的思维”或说“诗性的智慧”是东方美 学最突出的特点。
1、“诗性的思维”一词由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提出。
第一,从类概念发展到抽象的普遍性概念。
原始思维(即维柯所指“诗性的智慧”)的概念形式是“类 概念”,其特点是“必须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
第二,从具象的形象衍生为抽象化的符号。
类化意象转化为概念,首先是通过标识符号的使用及标识符 号的抽象化、规范化、系统化,尤其是通过音节语言所分化出来的 类名词和形容词来达到的。其次是通过把生活中的经验逻辑或说实 践逻辑转化为概念逻辑来完成的。东方哲学、美学很早就完成了从 具象符号到抽象符号的转化。
2、《新科学》简介。
十八世纪意大利法 学家、历史哲学家、美学家 维柯著。初版于1725年。全 名是《关于各民族的共同性 质的新科学原则》,是一部 阐述古代文化史、诗歌和美 学的理论著作。
二、“诗性的思维”的具体解读
1、“诗性的思维”的定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诗性的智慧”是指那种“凭想象来创造”的思维方式。 第二、“诗性的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在于“以己度物”的认知方式。 第三、诗性智慧(诗性思维)通过想象、比喻、象征的表达方式产生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