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高职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1研 究 目的
《 纲要》 人们 了解很少 。为进一步在高职 院校 中推广《 纲 要》 更 好地 指导 高职学 校 的学生参 与体 育活 动 , 进 , 促 全 民健身运 动 的开展 ,作 者对高 职学 生参与体 育活动
的现状进行 了调查分 析 ,对于指导 高职学生科 学合理 地参 与体育活 动 , 提高 高职学生 的素 质 , 促进 高职学校
【 专题研讨 】
高职学校 学 生参 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与分析
王 刚
(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 江苏
徐州
2 15 ) 2 1 1
摘 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 的学生参 与体育 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 究, 发现 高职学校的 学生对体 育理论知识 了解 甚少, 大多数高职学生能认识到体 育活动的重要性 , 但是 , 坚持参与体 育活动 的不多。男 、 生参 与体 育活动 的 能 女 项 目呈多元化的趋势 , 响和制约 高职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 因素是 多方 面的 , 影 并针对调查的结果提 出相应 的对策
与 建议 。
关 键 词 : 职 学校 ; 生 ; 育 活动 ; 查分 析 高 学 体 调
随着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 的不 断扩大 ,学生 的人数 也 在不断增加 ,学校体育 场地和体 育器材 的不 足 已严 重地影 响和制约高职学生 参与体 育活动 ,本文就 高职 学 校的学生 参与 体育 活动 的现状 进行 调查和研 究 , 了 解其参 与体育活动 的一般 规律 ,促进 高职学生加 强体 育锻炼 ,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 的基础 。
旨, 免陷入“ 搞 ” 避 恶 的泥 潭 。
5 . 要重视课堂表 演气 氛的营造 , 重视表演的效 果。
出能 否 成 功 的 关 键 。

浙江省浙西地区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浙江省浙西地区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1研究目的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式启动,掀起了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潮,同时学校体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学校体育在突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其视角也从原来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移至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了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锻炼习惯,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储备.使之毕业步入社会后能适应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独立、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健康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既是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如何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锻炼行为研究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本文希望通过对浙江省西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针对不同锻炼群体的大学生提出不同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也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研究对象与方法“体育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即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因此,体育行为按其表现形成又可以分为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本文主要通过对隐性体育行为中的体育关注度、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状况,以及显性体育行为中的体育活动所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体育活动项目等几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浙西地区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浙西地区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3结果与分析3.1大学生隐性体育行为的现状分析3.1.1对体育关注程度的调查从浙西地区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与否的调查来看,大学生中关注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奥运会等重大比赛除外)的为1584人,占总人数的66%;不确定的为720人,占总人数的30%;不关注的人为96人,仅占总人数的4%.近70%的人已经关注并在接纳体育运动.这一数值已经令人感到惊讶和振奋,比几年前有关资料报道的关注体育的大学生66%、5%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在大学浙江省浙西地区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瞿昂(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浙江衢州324006)摘要:主要通过对隐性体育行为中的体育关注度、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状况,以及显性体育行为中的体育活动所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体育活动项目等几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浙西地区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浙西地区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出不同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体育行为;体育锻炼;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08)04A-0115-04Vol.24No.4Jul.2008第24卷第4期2008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 sity (Natura l Sc ience Edition)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资助(6I 3)524.8.7.:0A P0*******生中不关注体育的人仅占4%.说明体育在浙西地区大学生心目中已经受到较高的重视.从浙西地区大学生了解和关注体育信息的途径来看,电视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传播媒体,其利用率为87.5%;其次是报纸为67.9%;再次是网络为55.1%;最后是体育书籍、杂志占31%.从结果上看,电视、报纸和杂志仍旧是浙西地区大学生了解体育信息最重要的三大媒体;而通过网络了解体育已经慢慢成为现代大学生的趋势,由于受到学校对学生电脑使用的限制,所以网络还未能达到传播信息的首选地位.亲临比赛现场的仅为8.1%,这受到浙西地区经济、时间、地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1.2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体育消费与个人的经济收入、家庭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消费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年为标准,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作以了解.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年体育消费额占年总收入的3.6%.由表2得知,大学生年体育消费水平人数最多的是50—199元之间,占总人数的40.7%;其次是50元以下的人,占总人数的35.5%;由此可见年消费在200元以下的人占总人数的76.2%.年消费500元以上的人数为32人,占总人数的1.6%;没有体育消费的人是74人,占总人数的3.5%.浙西地区大学生总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这与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有直接的关系3大学生体育消费趋势的调查从浙西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趋势上看,购买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数为1570人,占总人数的68.5%;其次是体育器材,选择的人数是710人,占总人数的31%;再次是体育报刊、杂志,人数为674人,占总数的29.4%;在健身房的消费占21.3%;购买体育彩票的人数是229人,占总人数的10%.从调查结果上看,浙西地区大学生总体的消费趋势还是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器材居于体育消费的第二位.近几年来人们更加追求自身形象的完美,受减肥、健美等因素的影响体育器材和健身房的消费比较热.选用器材健身或在健身房内比较方便易行、而且健身器材的种类繁多,受到大学生的喜爱.3.2大学生显性体育行为现状的分析3.2.1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业余时间和娱乐活动比例的调查据调查,业余时间选择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有809人,占总数的35.3%;在大学生业余时间内容安排的二十个选项中列第五位,前四位分别是玩电脑、上网59.8%;看电视54.9%;看小说、杂志、报刊54.8%;听音乐、电台节目42.7%.可见体育活动在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上已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体育运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体育活动作为娱乐活动项目的大学生有1169人,占总人数的50.1%,列在十一项娱乐活动项目中的第三位,前两项是玩电脑、上网69.1%和看电视、电影、戏剧59.6.体育活动已经占据大学生娱乐活动的重要位置.浙西地区大学生由于来自全省各地,多数时间在学校内活动.学校的娱乐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自身的经济条件也不富裕,除了紧张的学习外,就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放松和调节,既和同学促进了友谊和交流也没有任何费用,又得到身体锻炼,也起到了放松、调节的目的,一举多得.所以,这是多数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作为娱乐方式的主要原因.3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的调查本文拟订在过去一年里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活动人(体育课除外),为体育活动的人数据调金额(元)人数百分比%074 3.550以下74535.550—19985340.7200—39926012.4400—499133 6.3500以上321.6表2大学生总体体育消费状况表人数比率人数比率关注内容体育新闻72130%关注途径电视210087.5%体育节目52222%报纸162967.9%体育赛事34114%书籍、杂志74431%不能确定72030%网络132255.1不关注964%比赛现场1245.2%表1大学生对体育关注度6..1.2.2.2.2.11项目人数百分比%足球、篮球、排球152966.7散步、跑步等128456.4羽毛球、乒乓球等114651.8游泳38716.9网球108147.4体操(健美操等)43519.5运动器械活动31113.6气功、武术等23010.7表4体育项目选择一览表查,在浙西地区大学生过去一年里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人数是1275人,占总人数的55.6%;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为1018人,占总数的44.4%。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97《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4月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15年8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湖北宜昌正式宣布《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中学生的体测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

“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欠缺所造成的结果[1] 。

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来源于体育活动需要和体育活动动机,即锻炼者持有的锻炼态度,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发和导向作用[2]。

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引导与培养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促进他们锻炼行为的形成与坚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对锻炼态度与和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刘建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体军部 浙江 杭州 310018)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对锻炼态度与和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

关键词:体育;锻炼态度;体质健康;分析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体育专项)研究课题(z g t 201726)。

中图分类号:G 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4-097-02表1 所调查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结果分析一览表表2 所调查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统计结果一览表(下转页)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通过internet,以“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了解国内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健康政策
政府的健康政策和措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 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例如政府推广体育健身活动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会产生影响,例 如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言论等。
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 和资源,例如健身房、游泳馆、运动俱乐部等, 可以丰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选择。
不足之处
本次调查研究仅针对一所高校展开,且只采用了问卷调查一种方法,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 来可以尝试采用更多样的研究方法和更广泛的样本范围进行深入探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校园体育文化 氛围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 积极性。
家庭和社会环 境
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 锻炼态度和要求也会对其 参与情况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对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的影响
总结词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舆论、健康政策、体育产 业发展等方面,它们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态度 和行为,从而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 报告
xx年xx月xx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引言 • 调查结果概述 • 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的具体分析 •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 对策建议与结论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肥胖、身 体素质下降等问题逐渐显现。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和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和提高身体
02
调查结果概述
受访者基本情况
01
性别分布
调查样本中,男生占比58%,女生占 比42%。

浙江省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分析

浙江省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分析
程 改革举 措 、效果 等 。
储备 ,强化发展 对 职业 重要 的身体 能力及 业 能力支 撑课程 转变 ,更 好地服 务于专 业 其相 关 能力 的培 养 。系统 地将 四学 期课程 培养 目标 。 内容 设置 为模块 化 ( 4个模块 )利 用 “ 24 工贸一宁城 “ , 0” . 特色体育”模式 型站 台式课 程模 式授 课 。( 1 图 ) 浙 江 工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和 宁 波城 市
9 6
鄢 21 年7 总第 1 期 00 月 1
表 1 浙江省高职 高专体 育课程教学时数统计
于在 教学 总时 数、培 养规 格上 的落差 ,造 成 高 职 高 专 体 育 课程 设 置 五花 八 门 的局 面 。建议 教育行 政部 门尽 快制订 《 国普 全 通 高职 高专 院校 体育 课 程指 导 纲要 》 ,规

20 7总 1 0 年 月 第 1 1 期
9 5
d i 03 6 0i n17 ・5 x 000 8 o: 9 9 . s. 4 1 I. 1 . 0 1 s 6 2 74
浙江省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与分析
徐 晓斌 ,邵 晓春 ,胡振 浩
( 浙江 育英职 业技 术学 院 ,浙 江 1 杭州 30 1;2浙 江 交通职 业技 术学 院 ,浙 江 108 . 杭州 3 01 ) 10 8 杭州 31 1; 112 3 浙 江经济 职业 技术 学 院,浙江



l 网球 厂——] l J l
. ................... ................. .
_ J _

气 .
I 展 厂 — 练I 拓训 —]
I.. ... ... ... ... ... ..

高职院校女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高职院校女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意象三个 因素构成的、 比较 持久的、 个人 的内在结构, 它是 外 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个体对外界刺激 发出的反应受到 自己态度 的调节 。
意志力的培养, 为学生学 习专业知识和将来从事工作以及
养成 良好 的体育锻炼行 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 良好的身体条件 。
理统计方法进行 了统计分析处理 , 其中每周参与体育锻 炼的次数是三次以上为 2 . %、 1 5 一到两次者 为 5 . %、 0 82 6 没有参与体育锻炼者为 2 . %。就如何加强女生体 育锻炼行为, 高女 生身体素质提 出意见。 02 3 提 关键词 高职体 育 女生 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高职院校 女生的体育锻炼行 为状况 是通过课外体育
频率所反映出来 , 频率是单位 时间 (0分钟 以上) 3 内参加 体育活动的次数 , 是反映女学生的体育锻炼 意识和习惯 的
调查显示, 由于生理条件 的差异 , 女生趋 向于一些非 对抗性且运动量较小 的技巧性体育项 目, 目从高到底的 项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孝心教育
李 晓琴
庆 阳市西峰 区回 民小学 ,甘 肃 庆阳 750 4 00
摘 要
关键 词
古人说:老吾老 , “ 以及入之 老; 幼吾幼 , 以及人 之幼” 。我们 不仅要孝敬 自己的 父母 , 还应该尊敬
小学生 孝心 敬老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27 6 ( 0 0 0 -1 30 10 -6 12 1 )202 —2 么会懂得去尊敬老师和长辈呢?因此 , 有一部分孩子以 自
别的老人, 爱护年幼 的孩子, 在全社会造成尊 老爱幼的淳厚 民风 , 这是我们新 时代学生的责任 。
中图分类号 : 4 .1. G 00 2 9

高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

高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

高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高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为某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涵盖了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2%。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弱。

近六成大学生每周只能进行1-2次体育锻炼,有近四成的学生每周几乎没有自主锻炼的时间。

这反映出大学生对于自主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较低。

通过深入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学业繁重的背景下,时间安排困难和运动环境不佳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方式的单一性较高。

近八成大学生选择在健身房进行体育锻炼,而仅有三成的学生在校内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

这表明大学生的锻炼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选择。

线上健身视频的普及也改变了大学生的锻炼方式,但线下运动交流和社交缺失成为限制锻炼效果的因素。

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体育锻炼意识的需求较高。

近七成的学生表示希望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水平,但缺乏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指导。

近五成的学生表示需要学校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和资源。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加强体育锻炼宣传和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义和方法的宣传,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校内体育明星的故事,举办体育锻炼经验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改善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

学校应提供更多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场馆和器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锻炼需求。

学校还应加强对体育锻炼场地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使用的便利性。

三、完善体育锻炼指导和服务。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体育锻炼指导组织,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指导和服务。

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提供锻炼技巧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水平。

浙江育英职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实践效果调查

浙江育英职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实践效果调查

浙江育英职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实践效果调查随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外体育锻炼又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本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14所高校为对象,调查目前实施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意义课外体育锻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使整个校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颇具特色、积极、和谐、团结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品质,并有效地提升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凝聚力。

课外体育锻炼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实现身体锻炼的任务,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2 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2 . 1 高校各年级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部分,在对各高校课外体育锻炼负责人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而三、四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

究其原因,一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阶段为了高考而紧张学习中度过,从而有相对较为充裕的课外活动时间,同时为了满足其兴趣爱好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大学生国家体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一年级学生在用在课外锻炼上的时间较多;而三、四年级学生没有体育课又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忙于找工作有极大关系,不过高年级学生为了在就业时取得用人单位对他们身体健康程度的认可,特别重视体质健康测试,同时体质测试成绩在期末综合测评中获得奖学金有重要的指标,这也体现了当今大学生的现实性。

2 . 2 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在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课外自主的体育锻炼格外重要,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调节,调查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理健康程度好于它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
析,认为锻炼不定期,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人较多;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
为特征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行为呈现正相关。建议要
加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标签: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特征
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降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重视,现今的初、高中教
育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身体锻炼时间很难得到保证,难以形成健康良好的体
育锻炼行为。从中学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压力减小,在校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但现实的情况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
能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正确的身体锻炼方法,并认为体育锻炼对在校期间和工
作以后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见,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不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由此可见,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认知、兴趣、行为意向等体育
锻炼行为特点洞察和了解,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从而满
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确立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为研究对象。(包括浙江
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院校)。

2、研究方法与工具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
(2)专家访谈法:对一线体育教师和相关学科专家进行访谈。
(3)問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7份,其中有效问卷915
份。

(4)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算。
二、结果与分析
1、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总体现状
男生处于前意向期阶段锻炼人数为24人,意向期阶段人数为48人,准备期
阶段人数为216人,行动期阶段人数为60人,持续期阶段人数为60人,所占百
分比分别为:6%、12%、52%、15%、15%;女生处于前意向期阶段锻炼的人数
为26人,意向期阶段人数为56人,准备期阶段人数为309人,行动期阶段人数
为80人,持续期阶段人数为36人,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11%、61%、16%、
7%。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在各个阶段上呈现出“中间大,两头
小”的特点,说明高职大学生在锻炼阶段1、2、4、5的学生比较少,有部分学生
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较少,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的
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锻炼行为从整体上讲,锻炼不定期,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
惯的人较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地锻炼习惯上,存在明显
不足。

2、男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和年级特征
通过观察“持续期”阶段的数据发现,二年级男生的人数比例(22%)高于一
年级的人数比例(16%),原因可能是经过一年的学校体育教育,部分男生养成
了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但是,三年级男生在“持续期”阶段的人数比例却急剧下
降(10%),远远低于一、二年级数据。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可以得知,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就基本修完了必修课,三年级大多数理工科专
业学生都离开学校去单位工作实习,而男生大多数都就读于理工科范畴内的实用
性专业,离开校园后大三学生没有了良好的锻炼场地和充足的锻炼时间,加上工
作压力变大,学生们丢掉了在校期间养成的锻炼习惯。所以,如何通过2年这不
长的在校时间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巩固,将是高职体育教育所面临
的新课题。

3、女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和年级特征
通过观察“持续期”阶段的数据发现,女生一、二、三年级在“持续期”阶段的
人数比例分别是5%、4%、18%,人数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三年级达到最高。
同样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可以发现,文科类大多数女生就读的专业在大
三并没有设置大块的工作实习时间,而是将实习工作分散到了高职教育的整个三
年中,而且三年级的课程还相对较少,女生们经过两年的高职体育教育,有一部
分学生养成了较好的锻炼习惯,到了三年级后课程压力相对减轻,也不用承担校
外的社会压力,有了更多的自主锻炼时间。

4、男女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和年级特征比较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男生在“持续期”阶段的人数百分比,要高于女生一
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在相对应阶段的比例。男生在“持续期”即有锻炼习惯人数
共有60人,占男生人数的15%,高于女生的7%,反映出男生形成锻炼习惯的
群体要大于女生。

处于意向前期的男女生比例接近,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男生在“意向
期”阶段的人数百分比,要高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女生在相对应阶段的比
例。男生在“意向期”共有48人,占男生人数的12%,高于女生的11%。结合男
生“行动期”、“持续期”的数据,可见,男生的总体锻炼情况存在两极分化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女生在“准备期”阶段的人数百分比,要高于男生在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在相对应阶段的比例。女生在“准备期”共有309人,占
女生人数的61%,高于男生的52%。可见大多数女生都处于锻炼不定期这个阶
段,锻炼不定时,体育锻炼还没有形成规律性,大部分女生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
炼习惯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意向前期”即不锻炼阶段中,男、女生一年级人数比例(5%、5%)都高
于二年级的人数比例(4%、3%),其原因或可以这样认为,大一新生在初等教
育阶段的体育教育并没有使他们养成良好地锻炼习惯,而经过大一一年的高校体
育教育使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得到了提高,从现今社会的初等教育特点来
看,多数中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
学生们的基本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三年级男女学生在“意向前期”即不参加锻炼阶段的人数比例均为6%,高于
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人数比例。究其原因,或是由于大三实习和面临毕业、就业等
压力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5、不同锻炼阶段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变化处于意
向前期学生的自我效能得分均数是42.3,处于意向期的均数是44.7,处于准备期
的均数是46.2,处于行动期的均数是48.5,处于持续期的均数是50.2,可见随着
锻炼阶段的逐步提高和学生锻炼习惯的逐渐养成,自我效能感也逐渐提高,处于
锻炼阶段的层次越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好;同时锻炼行为处于意向前期学生
自我效能得分均数为83.1,处于意向期的均数是86.7,处于准备期的均数是90.2,
处于行动期的均数是97.7,处于持续期的均数是105.5,可见锻炼学生处于锻炼
阶段的层次越高,锻炼行为越好。

三、结论
第一,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各个阶段上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
征,锻炼不定期,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人较多。

第二,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存在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行
为最好。

第三,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锻炼行为状况好
于女生。

第四,处于锻炼阶段的层次越高,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行为得分越高,自
我效能和体育锻炼行为呈现正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