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相机的对焦原理

合集下载

镜头对焦原理

镜头对焦原理

镜头对焦原理
镜头对焦是相机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它能够确保拍摄的主体或景物清晰、锐利。

镜头对焦的原理是通过调节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来使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感光元件上。

在镜头对焦过程中,光线通过镜头后,会经过凸透镜组的折射作用,使光线在镜头内聚焦。

如果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之前或之后,就会导致图像模糊。

为了确保图像清晰,相机提供了多种对焦模式。

其中最常用的是自动对焦模式,相机通过内置的对焦传感器检测场景中的对比度,然后根据对焦算法计算出最佳的对焦距离,从而自动调节镜头与感光元件的距离。

此外,还有手动对焦模式,需要用户自行调节镜头以达到清晰的焦点。

在对焦过程中,相机镜头会调节焦距和光圈大小来改变聚焦范围和景深。

焦距调节会使得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能够清晰聚焦,而光圈调节则可以控制景深的大小,从而影响背景虚化效果。

总之,镜头对焦原理是通过调节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来使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从而确保图像清晰、锐利。

无论是自动对焦还是手动对焦,镜头对焦都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自动对焦的原理是什么

自动对焦的原理是什么

自动对焦的原理是什么自动对焦的原理是什么照相机的自动对焦是指根据被摄主体的距离,镜头自动移动完成调焦。

第一台自动调焦照相机是1977年生产的柯尼卡(Konica)C35AF 型照相机。

下面介绍红外系统、声纳系统两种主动调焦方式和对影系统、相位检测系统两种被动式调焦方式。

1.红外系统红外系统属于主动式自动对焦方式,是通过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到达被摄物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被相应的光敏元件接收,测得被摄物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完成调焦过程只需120毫秒。

红外系统于1979年首先用于佳能AF35mm照相机上,目前它的使用最广泛(特别是在“傻瓜”照相机上)。

红外系统不仅能在黑暗中对焦,也能透过玻璃对焦,只要玻璃与镜头光轴不是呈90.直角,靶区小至1.5.(对影及声纳系统的靶区是垂直角11.、水平角14.)。

2.声纳系统声纳系统也属主动式自动对焦,1978 年,美国宝丽来公司生产了第一架SX-70AF型一次成像照相机。

该照相机的快门按下去一半接通电子触发器时,声纳系统就能将按顺序发出的四个音频信号转换成超声波,然后根据超声波抵达目标再返回照相机的时间来测定被摄物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

距离信号进入照相机的接收器,根据寄存器累计脉冲数值,使镜头调定在正确的对焦距离L,全过程约需60毫秒,对焦范围为0.25-10m。

该系统即使在黑夜也能准确测距调焦,但不能透过玻璃或水拍摄,有时近处的前景会影响对焦的精确度。

3.对影系统对影系统属被动式对焦系统,1977 年,美国好耐威尔(Honeywell)公司生产的微型光电自动调焦组件,首先用于柯尼卡C35AF照相机。

基本原理类似双影重合测距器,被摄对象通过照相机两个测距窗后的反光镜(一固定,一活动),将影子反射到机内的两个光电感应体上,当两个影子的反差完全一致时,输出的信号最强,即完成调焦,全过程约需80毫秒。

这种调焦方式调焦准确、耗能小,适用于一定的亮度和反差适中的景物,在逆光下效果较好。

数码相机对焦原理解析

数码相机对焦原理解析

数码相机对焦原理解析数码相机是现代摄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焦功能是保证摄影作品清晰度和画面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码相机对焦的原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码相机。

一、对焦的作用对焦是指在摄影过程中,将目标物体的清晰焦点对准成像幕或传感器,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准确度。

对焦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目标物体清晰,更是通过对焦点的选择和处理,达到画面的构图、主题的突出等更高层次的创作效果。

二、数码相机对焦原理数码相机的对焦主要依靠镜头的调焦机构和自动对焦技术。

1. 镜头调焦机构数码相机的镜头调焦机构一般由一个或多个镜片组成,通过调节镜头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路径和聚焦距离。

常见的镜头调焦机构有自动对焦机构、手动对焦机构等。

2. 自动对焦技术自动对焦技术是数码相机对焦的重要手段,通过相机内部的传感器、算法和反馈系统,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检测和对焦调节。

a. 对焦传感器数码相机的对焦传感器一般采用图像传感器或专用的对焦传感器,用于检测目标物体的清晰度,并提供反馈信号给相机系统。

b. 对焦算法数码相机的对焦算法是实现自动对焦的核心技术之一。

对焦算法一般根据目标物体的对比度、区域、颜色等特征来计算清晰度,并自动调节镜头的位置,使目标物体达到最佳清晰度。

c. 对焦反馈系统对焦反馈系统是自动对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相机的取景器、LCD屏幕等设备,向摄影者提供对焦结果的实时反馈信息,使摄影者能够直观地了解目标物体的对焦状态。

三、数码相机对焦模式数码相机一般提供多种对焦模式,以适应不同摄影场景和需求。

1. 单次对焦模式单次对焦模式是指相机在按下快门前只进行一次对焦操作,适用于静态或较为稳定的拍摄场景。

摄影者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并确保目标物体清晰后,按下快门进行拍摄。

2. 连续对焦模式连续对焦模式是指相机在按下快门时持续进行对焦操作,适用于移动或动态的拍摄场景。

相机通过快速连续地检测目标物体的清晰度,实时调节对焦位置,以实现准确的跟踪和捕捉。

调相机原理

调相机原理

调相机原理
相机的调焦原理是通过改变镜头与成像平面的距离来实现对焦的,这个过程需
要借助镜头和成像平面之间的光学关系来完成。

在摄影中,调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照片的清晰度和画面的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相机的调焦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在相机镜头中,光线会经过透镜的
折射,然后聚焦到成像平面上。

当镜头与成像平面的距离改变时,光线的聚焦位置也会随之改变。

这就是调焦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相机的自动对焦原理。

现代相机一般都配备了自动对焦
功能,它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来检测被拍摄物体的清晰度,然后控制镜头的移动,使得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成像平面上。

这种自动对焦原理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和准确度。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调焦方式是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通过摄影师自己旋转镜
头来调整镜头与成像平面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焦。

这种方式需要摄影师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手动对焦也能够获得更精准的焦距。

总的来说,相机的调焦原理是通过改变镜头与成像平面的距离来实现对焦的,
而现代相机则通过自动对焦技术来实现这一过程。

了解相机的调焦原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相机的使用技巧,拍摄出更加清晰和精彩的照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对相机的调焦原理有所了解,并在日常使用
相机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拍摄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相机的调焦原理虽然看似复杂,但掌握了它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运用相机,拍摄出更加精彩的照片。

手机相机对焦原理解析

手机相机对焦原理解析

手机相机对焦原理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相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拍摄工具之一。

手机相机的对焦功能是其拍摄质量和体验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手机相机的对焦原理进行解析。

一、引言手机相机的对焦功能可以让我们在拍摄时获得更清晰和锐利的照片。

相比传统相机的机械对焦方式,手机相机使用了更先进的自动对焦技术。

下面我们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解析手机相机对焦的原理。

二、硬件原理手机相机的对焦功能依赖于几个主要的硬件组件:镜头、对焦马达和传感器。

1. 镜头手机相机的镜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硬件组件,它决定了手机相机的成像质量。

镜头的对焦机制通常使用了一个或多个透镜元件组成的镜头组。

通过调整镜头与图像的距离,可以实现对焦效果。

2. 对焦马达手机相机中的对焦马达是负责移动镜头组来实现对焦的关键组件。

当我们需要对焦时,手机相机会通过对焦马达来控制镜头组的位置和距离,以达到获取清晰图像的目的。

3. 传感器手机相机的传感器是捕捉光线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装置。

对焦过程中,传感器可以通过反馈信息给手机相机,帮助相机系统确定焦点是否准确。

三、软件原理在硬件的基础上,手机相机的对焦功能还依赖于一些先进的软件算法。

1. 相位对焦相位对焦是一种常用的对焦算法,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中。

它通过利用图像传感器上的不同像素点之间的相位差异,来计算需要移动镜头的距离和方向,从而实现迅速而准确的对焦。

2. 对焦辅助技术手机相机的对焦功能通常还支持一些辅助技术,例如自动对焦追踪功能和人脸识别对焦功能。

自动对焦追踪功能可以在拍摄移动物体时保持对焦稳定,而人脸识别对焦功能可以自动识别场景中的人脸并进行对焦。

四、对焦方式手机相机的对焦方式主要有三种:自动对焦、连续对焦和手动对焦。

1. 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是手机相机最常用的对焦方式,它通过相机系统的自动调节镜头位置和焦距,以便在拍摄时获得最清晰的图像。

大多数情况下,手机相机可以通过点击触摸屏幕上的目标区域来进行自动对焦。

百科篇:你是如何认识相机的焦距和对焦的

百科篇:你是如何认识相机的焦距和对焦的

百科篇:你是如何认识相机的焦距和对焦的如果说镜头是相机的眼睛,那么对焦准确是获得一张成功照片的最基本要求焦距与对焦焦点:光线经折射或反射后的交点,焦点上的物体最清晰。

焦距: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定焦镜头: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对焦模式(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模式,分别是:AF(自动对焦)1. AF-S(单次自动对焦)2. AF-C(连续自动对焦)3. AF-A(自动伺服对焦)MF(手动对焦)多重对焦方式自动对焦AF自动对焦是相机内置的一种通过电子及机械装置自动完成对被摄主体对焦并达到使影像清晰的功能。

自动对焦最主要的特点:对焦准确性高,操作方便,特别是对运动物体的对焦。

在拍摄过程中能省去手动对焦的操作,有利于摄影者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所摄的画面上,全神贯注地抓拍被摄主体的瞬间。

1、主动式自动对焦·相机上的红外线(或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到被摄体,相机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或超声波)并自动计算物体距离,自动对焦系统根据所获得的距离驱动镜头调节像距,从而完成自动对焦。

·优点:利于低反差、弱光线下对焦。

·缺点:①不利于斜面对焦②不利于远距离对焦③不利于透过玻璃对焦2、被动式自动对焦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利用相位差原理(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合焦)进行自动对焦。

优点:对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摄体、逆光下、远处亮度大的物体能自动对焦。

缺点:在低反差、弱光下的对焦困难;光圈小于F8时对焦困难,为此大多数相机都有自动对焦辅助光,帮助在弱光下自动对焦。

主动式自动对焦主要用于低档普及型相机。

目前大部分数码、单反相机是被动式自动对焦。

3种自动对焦模式1.单次伺服自动对焦即相机自动对焦一次,合焦后就将焦点锁定不再调整焦点。

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半按快门来启动对焦,在未合焦前对焦过程一直在继续,一旦合焦以后焦点会被锁定,按下快门拍摄。

详解:3大对焦模式,5大对焦区域,榨干相机的自动对焦性能

详解:3大对焦模式,5大对焦区域,榨干相机的自动对焦性能

详解:3大对焦模式,5大对焦区域,榨干相机的自动对焦性能大多数现代数码相机无论是入门级还是专业级,都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对焦系统。

了解如何有效地使用自动对焦系统是获得清晰图像的关键。

往往失去焦点的模糊图像会毁掉一整张照片,而你无法在后期处理中修复它。

一些专业摄影师通常会把他们的照片转换成黑白,以掩盖产生的对焦问题。

不可否认,转换成黑白的确是一个下下策,但是准确的焦点可以转化为更清晰的图像,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在拍摄前控制好手中的相机。

在本文我们将系统的了解现代数码相机中的对焦系统,并在实际的拍摄中获得更好的拍摄和效果。

单反相机是如何自动对焦的?如今数码相机的好处是,你不必像早期的胶片相机那样只能使用手动对焦。

并且你可以立即看到拍摄结果,可以随时轻松地更改相机设置多次拍摄,并且不用担心胶片的成本。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自动对焦变得越来越先进,甚至最便宜的入门级单反现在也配备了相当复杂的自动对焦系统。

那么,现代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这是一个我们非常值得了解的基础知识。

主动对焦与被动对焦:有两种类型的自动对焦系统分别是主动和被动。

“主动对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你的拍摄对象上发射一束红色光束,然后将光线反射回你的相机,计算出相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一旦相机知道这个距离是多少,它就会根据这个信息指示镜头调整焦距。

主动对焦的好处是,它可以在光线非常差的环境中使用,而正常(被动)对焦不起作用。

缺点是,你只能用它来拍摄不动的主体,并且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被动对焦”不是依靠红色光束感应相机之间的距离和主题,它使用特殊的相机内部传感器来检测光经过镜头的对比度(称为“相位检测”),或使用相机传感器本身从图像中检测对比度(称为“对比度检测”)。

通常你的数码单反相机前面有一个“AF辅助”灯,它不是一个“主动自动对焦”光束发射器,它所做的只是像手电筒一样照亮你的主体,所以它仍然依赖于你的相机的“被动对焦”系统。

摄像头对焦原理

摄像头对焦原理

摄像头对焦原理
摄像头对焦原理是通过调整镜头与图像感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能够在传感器上清晰成像。

摄像头通常采用自动对焦(AF)系统,其中包含测距传感器和驱动器。

当摄像头需要对焦时,测距传感器会发射一个红外线束,通过测量红外光线的反射时间来计算出物体与摄像头的距离。

驱动器根据这个距离信息,调整镜头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得反射的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传感器上。

实现自动对焦的驱动器通常采用电动机或压电陶瓷等原理。

当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物体距离较远时,驱动器会将镜头向摄像头前移,使得光线聚焦;当物体距离变近时,驱动器则会将镜头向后移,以保持焦点位置。

在摄像头对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调整镜头位置的情况,直到最终实现清晰的成像。

这是因为当镜头位置微调时,成像的焦点位置也会随之微调,通过反馈机制,驱动器可以实时调整镜头位置,以达到最佳的成像效果。

总而言之,摄像头的对焦原理是通过测距传感器和驱动器相互配合,调整镜头与图像感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物体图像在传感器上的清晰成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相机的对焦原理
相机镜头无论结构多么复杂,实际上都可以被视为一片凸透镜,从基本的光学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凸透镜
轴心以外无论什么方向来的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都会被折射,而交汇于一点,这些光线的交会点被称
为焦点,通常将能够清晰成像位置上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叫做焦平面,对于那些处在焦平面的物体,相机都
能清晰的拍摄下来,而离焦平面前后越远的景物,图象就越模糊。

一、手动及自动对焦原理
对于离镜头远近不同的物体,通过镜头后要在固定的位置清晰成像就需要进行对焦(调焦)。直观来
说当镜头调好焦距后,被摄体就会特别清晰。传统相机绝大部分镜头的对焦方式都是改变菲林面与镜片之
间的距离,在取景时若人为用手来调整此距离就被称为手动对焦方式。数码相机镜头在光学原理上与传统
相机没有任何不同,只不过在焦平面处将菲林换成了CCD而已。

在相机发明后的大部分时间中,都采用手动对焦的方式,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微电子技术大发
展并在相机上加以应用后,才出现自动对焦的概念。相机自动对焦是一个复杂的光电一体化的过程,简单
说其基本原理是将物体反射的光让相机上的光电传感器接受,通过内部智能芯片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
进行对焦。
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都采用被动式: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利用相位差
原理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的优点是自身不要发射系统,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
对具有一定亮度和反差的被摄体能理想的自动对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对焦,且能透过玻璃等透明障碍
物对焦。

个别高档数码相机也同时结合了主动式自动对焦方式,即相机上有红外线或超声波甚至激光发生器,
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到被摄体,相机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或超声波进行对焦,其光学原理类
似三角测距对焦法。主动式对焦由于是相机主动发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线下对焦,而且对
细线条的被摄体和动体都能自动对焦。恰好弥补了被动式自动对焦的不足。

内对焦镜头
另外还要提到的一点是,现在大多数自动对焦镜头都为内对焦镜头(internal focusing)。普通镜
头对焦时是将镜头旋离胶片,使镜头筒延长。内聚焦镜头对焦时,是装于镜头筒内的部件移动聚焦,镜头
筒没有延伸变化。

二、数码相机自动对焦技术
我们购买使用数码相机时,不仅应关注其CCD像素多少、曝光方式、附加功能等,也应该关注其采用
了哪些自动对焦技术。

数码相机中最常见和简单的自动对焦方式是中央单点对焦。即将画面中心部分作为对焦区域,一般在
数码相机的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中央有红色的标志“[ ]”。这个区域称为AF区域。中央单点对焦能
适应大多数拍摄情况,但要求要把对焦目标放进AF区域内,也存在很大的局限,因为我们在构图时需要聚
焦的主体不一定总在画面的中心区域。因此现在很多较高级的数码相机都支持多点自动对焦。比如佳能S80
就支持多达9点的人工智能自动对焦(AiAF)。

对于多点自动对焦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还要分清其对焦点是否能手动选择。在多点自动对焦的基础
上,现在还有产品采用了更为高级的FlexiZone AF/AE技术 ,即可以在全画面任意位置手动选择对焦点,
这无疑大大扩展了画面的对焦区域和构图的灵活性,使用FlexiZone AF/AE技术,即使取景器画面中的焦
点的位置及曝光重点偏离中心甚至在边缘,相机也可以完全控制。这一自动对焦技术,完全超越了传统相
机的固定式多点自动对焦。
佳能 EOS-1D Mark III 对焦系统
现在数码相机越来越重视自动对焦功能,尤其是几家传统相机的生产商,将传统单反相机中的高级自
动对焦技术也应用在数码相机中。比如尼康很早前就将其5点智能对焦技术用于其数码相机中。而美能达
F100是世界上第一部支持区域自动对焦、景物跟踪自动对焦以及自动数码预置程序对焦功能的数码相机。
区域自动对焦和景物跟踪自动对焦功能使相机能够通过三维空间为拍摄提供相当精确的对焦操作。如果要
拍摄移动景物,则可以激活景物跟踪对焦系统,激活的自动对焦传感器可以显示对焦框并随着景物的运动
而移动。这部相机还支持自动数码预置程序对焦功能,可自动在五种预置程序中选择最合适的对焦模式,
使曝光操作和图象处理效果达到最优。
此外有些数码相机(如佳能S80)还具有特殊的“包围对焦”功能。对于选定的焦点,可拍摄3张照
片,一个在选定焦点之前,一个在选定焦点之后,特别适合于难以精确对焦的微距摄影。佳能相机还有连
续的AF模式,使得相机能够自动连续聚焦,而无须中途按下快门释放按钮,连续的AF模式对拍摄移动的
目标非常有用。而索尼 F717/F828的激光全息对焦技术 (Laser light illumination)能在完全在黑暗的
环境中进行对焦,获得清晰的画面。
由于目前大多数消费级数码相机不具备多点自动对焦功能,这里再谈一下对于不具备多点对焦功能的
产品,我们可以使用对焦锁定功能进行弥补。即在半按快门的同时,使主体处在AF区域内,这时就锁定了
被聚焦物体的位置。然后,一直保持半按住快门按钮,重新构图,再按下快门即可拍到所选择主体清晰的
画面。而且大多数产品在锁定对焦的同时,也锁定曝光量,确保用户能够得到对焦及曝光都正确的照片。

三、数码相机手动对焦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对焦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能够适应绝大多数拍摄情况,但不论现在
数码相机上的自动对焦技术多么先进,由于现实的拍摄环境及对象千变万化,自动对焦总有失误和难以胜
任的时候。我们还离不开完全由人工控制的手动对焦。比如采用被动式对焦技术的产品,对细线条的被摄
体自动对焦较困难,在低反差,弱光下的对焦也很困难。而采用主动式对焦技术的产品也存在当被摄体能
吸收光或波时的对焦困难,还存在透过玻璃对焦困难等缺点。因此是否具备手动对焦功能,是衡量一台数
码相机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

由于数码相机本身是光电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因此与传统相机不同,在数码相机上自动对焦方式应用
非常广泛,反而有很多产品都不具备完善的手动对焦功能。即使有也和传统相机上采用的双影合一连动测
距、裂像式微棱等辅助手动对焦不同,大多数数码相机(专业型单反数码相机例外)的手动对焦实际上仍
为原始的目测估算距离的对焦方式。即估算出被摄体的大致距离后,用按纽设定对焦距离。只有美能达A2、
索尼F828等个别准专业数码相机可以使用镜头上的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此外理光的GX等数码相机能够通
过机身按钮直接连续对焦,也比较有特色。另外在手动对焦时由于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通常较小,而且
像素数也较少,因此很难精确地检查对焦是否清晰,好在有些数码相机可以放大液晶显示屏上的图像来检
测对焦状况。

有一些低档数码相机并不具备任何对焦功能,但同样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出清晰的画面。要谈这个
问题,首先讲一下“景深”的概念: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后一定距离内
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 对于短焦距、小光圈的镜头景
深比较大,人们就称对焦点前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数码普通傻瓜相机和一些低档数码相机,
就利用了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超焦距),省去了对焦功能,降低了
产品成本。普通民用数码相机CCD面积大大小于35毫米胶片,因此在同样焦距和光圈下,数码相机的景深
也要大不少,一方面使利用超焦距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用数码相机拍出浅景深作品很难。

灵活使用数码相机的手动对焦功能除了可弥补自动对焦的不足外,还有很多其他应用。比如使用手动
对焦配合超焦距的应用,可以方便的抓拍动态景物,在拍摄无限远画面及微距拍摄时往往也要用到手动对
焦,使用手动对焦还能提高数码相机的反应速度。因此灵活应用手动对焦也是我们使用数码相机应该掌握
的重要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