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吴敬梓

一、素质教育目标

⒈知识教学点

①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②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的性格特点。

③体会用语言、动作、神情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⒉能力训练点

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夸张和讽刺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作文章的能力。

⒊德育渗透点

从范进的悲剧其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悲剧的高度思考知识分子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⒋美育渗透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二、教学设想

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预习检查

⒈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xūn】(醺)蛤蟆【lài】(癞)阎王【yán】

紧攥【zuàn】带挈【qiè】腆【tiǎn】啐【cuì】嗑【hé】讳【huì】

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

⒉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作揖:拱手行礼。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商酌: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⒊辨析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豁huō 豁口几jī 茶几济jì经济

huò豁达jǐ 几个jǐ 济南

⒋作者简介: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⒌解题:

■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里一种层层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止于1906年。清朝的科举制度简况如下:

第一关:童试(资格考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被录取后称为生员。生员分为三种:刚“入学”的新生称为附生,在学校成绩最好的称为廪生(名额有限,公家发给粮食),其次称为增生(名额有限)。生员合格毕业后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绩优良的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下面的考试,所以说秀才是“功名”的起点。

第二关:乡试(又称大比、秋闱)。每三年的秋天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设为热区:参加康有为“公车上书”的都是各省的举人,当时有1300多人)

第三关: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第四关:殿试。由皇帝在故宫主持考试,考策问。考中的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电视连续剧《小李飞刀》中的李探花,之所以以“探花”相称,是因为他在科举考试中中了殿试第三名。

五、课文导入

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汉唐是它的盛世,中华民族以其豪迈的气概、进取的意识、开阔的胸襟,不断开拓不断融合,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但是同时,封建专制也在不断地强化,到了明清时代,封建专制日趋酷烈,尤其对知识分子的钳制更是登峰造极。曾是选拔英才的科举制度,堕落成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和创造精神的枷桎。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代都有很多的文章和书籍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范进中举》。

六、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提问: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

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3.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提问: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明确: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5.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抖起来,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6.提问: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明确: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

7.提问:作者安排这场拜访,用意何在?

明确:张乡绅是胡屠户等人心目中的“天鹅”,让“天鹅”拜访范进,这才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癞虾蟆”,一旦中了举,就俨然成了“天鹅”——人本身的价值已经抽空了,代之以“中举”的价值、金钱权势的价值,这就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价值观。其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