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与启迪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
C
⒐不论国际局势怎样纷繁变幻,中华人民共 和 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是 A互相尊重 B互助互利 C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 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 点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阵营 C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 方战线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 斗争
⑹特点: ①包容性: 它适用于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或经济关系。 ②开放性: 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 ⑺意义: 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12月,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 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 入了该协定。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注意: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着 国家的国际地位
材料一:(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 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 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 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 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 而不是来立异的。在亚 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 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亚非会议既 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 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与会国 友好合作呢 ?” -------- 周 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 产生矛盾和分歧 讲话 “求同存异”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会议出现什么危机?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外交关系的突破 55张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 5】
(2010· 浙江文综,2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 )
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
年份 建交 国家数 49 54 69 87 88 95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03 107 110 112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怎样的特 征?如何理解这些特征?你如何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 意义? (1)特征 ①包容性: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制度不 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 治关系,经济关系。
A.与尼克松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题中周恩来这段话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阐 释,对应万隆会议。
【答案】C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3】(2011· 海南省单科历史·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 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 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 外交方针是 (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 根据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判断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 时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有特殊地位。 香港1997年回归,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捷克2004年加入 欧盟,C项错误。
新中国地方体育专业报纸发展研究

在改革开放 、国家形势一片大好的情 展之路 ,我们可以看出,地 方体育专业报
2 、研究方法
本 文 采 用 了文 献 资 料 法 、历 史分 析 法 以及 历 史 比较 法 ,通 过 横 向对 比和 纵 向把
上了 “ 复兴 ”与发展之路 。尤其是进入8 O
年代以来, 以 《 足 球 报 》 的创 刊 为标 志 , 优 秀 的 地方 体育 报 纸 如雨 后 春 笋 般 涌 现 ,
国人 意 识 到 体 育 对 民 族 、 对 国 家所 起 的 巨 大 作 用 和 深 刻影 响 。 1 9 7 4 年, 《 体育 报 》 正 式 复 刊 。各 地 的 体 育 报 纸 虽 然 还 未 复
刊 ,但 是 ,也 已经 处于 蓄势 待 发的状 态 。
之路也坎坷不 已。 《 足球报》 、 《 中国体
纸 的主 要 内容 ,人 们 对 竞 技 体 育 、对 专 业 体 育 报 纸 的关 注 度 也 空 前 提 高 。 同 时 ,群 众 体 育 报 道 逐 渐 受 到 重 视 。各 家 报 纸 的 报
这样 ,才 能 在 竞 争激 烈 的体 育 专 业 媒 体 市 场 中分 羹 ,并持 久获益 。
又 经 历 了起 步 、 挫 折 、 复 兴 、极 速 发 展 和
物 ,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都受到 了一定的 限制 。但是 ,这种有益的尝试为 以后的发 3 . 2 、挫折阶段 ( 1 9 6 6 年一 1 9 7 6 年) “ 文 化大 革命 ”,十年 浩 劫 ,对全
国上 下 各 行 各 业 的 正 常 生产 、发 展 都 造 成
的意 义 。
免,举步维艰 。1 9 6 6 年, 《 体育报》被迫 集 团支 撑 ,在这 场 “ 风暴 ”中纷纷 “ 倒
第10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外交关系的突破(共37张PPT) 下

第10讲 │ 考点梳理 10讲
考点2 考点2 外交关系的突破
孤立
1971
第10讲 │ 考点梳理 10讲
乒乓外交 基辛格 1972 中点梳理 10讲
易混提醒] 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 1972年 [ 易混提醒 ] 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 中美 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 1979年中美建交 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 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 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中国的政策。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中国的政策。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但不是根本原因, 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 原因。 原因。
第10讲 │ 要点探究 10讲
解析] 一边倒” A [ 解析 ] “ 一边倒” 是处理新中国与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 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 不是为了发展 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第10讲 │ 要点探究 10讲
2009·广东卷] [2009·广东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规定: 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 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 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专题四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对新中国的外交,注意阶段特征, 对新中国的外交 ,注意阶段特征, 理解外交的基础 与实质。在使用中,对第10讲应将【考点梳理】 10讲应将 与实质。在使用中,对第10讲应将【考点梳理】和【要 点探究】 点探究】中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综合在一起掌 重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对第11 11讲 握,重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对第11讲 应重点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应重点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 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贺龙对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怀

好, 而且游泳技术 出色 , 完全有能力 、 有 资
格入选。 贺龙得知这一情况后 , 当机立 断、 力排众议 , 将涂广斌吸收为正式的国家游 泳队队员 , 后来他还成为了国家游泳队
革命生涯中, 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 革命建设作出 了大量贡献 , 建立 了不朽 的
功勋 。其中, 他对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 的 关怀也成为他革命 工作 的一项重要 内容Ⅲ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 建立 的战斗 篮球 队的 成员 , 于是 特 地联 处 放 下 了思 想包 袱 , 为新 中 国女 子排 球 事业
度早已众人皆知 , 他曾亲 自为国家培养和输 系他 , 请他来北京 国家体委T作。但张之槐 的起步与发展鞠躬尽瘁 。 送 了大批优秀体育工作者 、运动员和教 练 并不想离开 自己熟悉 的部队 , 更何况是去从 对乒乓球运动员傅其芳的关怀是 贺龙 员。 团中央的建议得到了中央和政务院的高 事一个鲜为人知的T作。 贺龙亲 自到西南军 在体育界的一段美谈。 傅其芳曾在香港举办 度重视 , 时任政务院副总理 的邓小平为此专 区司令部 , l 当面耐心劝说张之槐。张之槐见 的一次国际乒乓球 比赛 中击败 了如 日中天 门致电贺龙询问他本人 的意见。 贺龙在 回电 老领导 、鼎鼎 大名 的革命战将如此苦 口婆 的世界冠军伯格曼和里奇 , 但他仍然处于失 中说 :中央和毛主席让我干我就一定干 , 而 心 , 于是转变心意 , 与贺龙一起赴北京上任 。 业状态 , 生活困苦而动荡。他 曾经通过各种 且一定干好 1 1 9 5 2 年的 1 1 月 1 5日, 贺龙被 此次同行的还 有一样也是被贺龙劝来 的原 渠道表达了有朝一 日能代表 中国队打球 的
,
的教练 , 穆祥雄等游泳健将都是涂广斌亲
1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 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 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 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家性质、国内外形势 。。。。。。
一、外交方针政策的确立 (一)背景 两大阵营走向对峙 1、国际形势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历史: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 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 2、国内形势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 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是由中共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独 立 自 主( 的基 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与苏联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2014· 河南郑州一模· 21)《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 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 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 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14· 河南开封一模· 28)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 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 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 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Ⅰ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中期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走向成熟
Ⅱ 20世纪70年代 Ⅲ 改革开放后 外交关系的突破
外交政策重大调整、日趋灵活
《南京条约》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解析:A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
2. 下列邮票是1950年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它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不结盟B. “一边倒”C. “另起炉灶”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B 中国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反映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实施“一边倒”的方针。
3. (2009·深圳模拟)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 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D.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解析: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C项说法错误。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 (2009·江苏模拟)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A. 亚非万隆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布雷顿森林会议D. 第26届联大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第10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外交关系的突破

第10讲 10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本P84 93) P84(课本P84-93) 考点1 考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壮大) ⑴有利形势: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有利形势: 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新中国的成立 ⑷新中国的成立 ⑵不利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不利形势: ⑶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最大特点:
2.过程: 2.过程: 过程
“以民促官” 以民促官”
时 间 1971.4 试探之旅 1971.7 破冰之旅 1972.2 1978.12 1979.1 事件 美乒乓球队访华 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秘密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正式建交 正式 意义 打开交往大门 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 开始正常化进程 开始正常化进程 为建交奠定法律基础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考点2 考点2: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结合图片分析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 结合图片分析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 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
突破之三: 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突破之二: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与启迪 作者:肖尔练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36期
摘; 要:新中国成立之时,竞技体育成为重塑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中国开始与国际体育组织接触并争取合法权益。通过分析研究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国家在开展体育外交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政策支撑和方向引领的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推动体育外交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专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是发展体育外交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新中国; 体育外交; 发展与启迪 中图分类号:G812.4;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007-02
体育外交是“对一国体育部门或体育界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提法”。该定义也是至今国内普遍认同的学术观点。但体育外交对于中国来说绝非一个新的概念,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已展开了对外体育交流活动。
1; 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体育外交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体育外交活动,分析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2; 分析与讨论 2.1 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过程 2.1.1 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时,竞技体育成为重塑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中国开始与国际体育组织接触并争取合法权益。1952年7月29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林匹克会场上升起。在1952—1962年的10年间,新中国与前苏联和东欧的体育交往人数在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中占比高达76%;从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进行“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开始大力发展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体育关系。
2.1.2 探索阶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乒乓外交”完成了冷战时期的“破冰之旅”。1972年4月19日,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队访问了联合国总部并进行表演赛,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关注。在“乒乓外交”的带动下,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推进了两国关系的积极发展,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大门,被誉为“小球带动大球转”。
2.1.3 起飞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全面走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和洛杉矶奥运会上零的突破让世界改变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看法,振奋国内民族精神,重塑国际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北京亚运会,改善周边外交环境,让中国突破了国际封锁,再次与世界接轨。21世纪以来,中国国力日渐繁荣,成为世界上的大国之一。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奠定了新时期大国人文外交的基本理念。2010年以来,“人文外交”成为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主导,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也开始融入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中。
2.1.4 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事务中灵活运用体育元素拉近与国外民众的距离。2014年习近平主席索契之行被称为“点穴外交”,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并与英国首相卡梅伦、球星阿圭罗自拍,2017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国际奥委会总部,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阐释中国实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等重要的多边机制中,体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多边机制建构的助推器。2019年6月18日,习近平主席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在对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他们提出勉励和期望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向北体大全体师生和正积极备战奥运等赛事的运动员、教练员致以诚挚问候。这其中就跃动着清晰的体育外交的身影。从繁华都市到欠发达地区,助推体育对外交流已然成为中国体育人和热爱体育的中国人自觉的追求与行动。作为中国体育最高学府的北京体育大学全体师生把体育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体育外交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北京8分钟”里,80名学子圆满完成平昌冬奥会闭幕式表演任务,惊艳全球。2019年6月下旬,地处偏僻的湘中小城娄底市举办“涟钢杯”首届中非少年足球友谊赛,邀请来了肯尼亚等4个非洲国家的青少年足球队,与4支国内“U11”足球队同场竞技,开展足球文化交流,给世人一个巨大的惊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乒乓外交”“亚运外交”“奥运外交”到“元首体育外交”,体育外交在我国总体外交上拥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体育外交正在一步步走上愈发重要的地位。
2.2 中国体育明星的外交使者新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体育明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外交使节的重要作用。 2.2.1 “民族象征” 体育明星成为国家文化使者,彰显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和民族精神,姚明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这位来自上海的年轻人在美国已经成了中国整体形象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活力、自信、富有、集体精神和微笑赢得了公众的赞赏,几年之内,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象征。”这是法国《回声报》副主编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对姚明发挥体育明星外交使节功能的评价。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球场外这位巨人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篮球领域,姚明用坚持、谦逊、向上的人格魅力,在西方国家及其人们中树起了中国人的崭新形象。
2.2.2 “你必须要对中国尊重” 中国运动员在对外体育交流中迅速成长起来,以良好的形象为国争光。历史上第一位集男子200m自由泳、男子400m自由泳、男子1500m自由泳奥运会金牌于一身的中国运动员孙杨,就理性地处理了来自澳大利亚选手霍顿的挑衅。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前,霍顿就曾对孙杨进行人身攻击,称孙杨是“用药的骗子”。后来,霍顿因伤病影响状态不佳,而孙杨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霍顿及澳媒更是通过场外因素干扰孙杨。2019年7月21日,在世锦赛男子400m自由泳决赛中霍顿再次输给孙杨获得亚军。在颁奖仪式上,霍顿却拒绝登上领奖台、与孙杨合影。面对其极度傲慢无礼,孙杨如此公开回应:“颁奖是个非常神圣的时刻,每一个人代表自己国家,你再有千万个不愿意,你必须要站上领奖台。你可以对我不尊重,但是你必须要对中国尊重。”孙杨以不卑不亢的姿态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2.3 中国体育外交的国际话语权仍与大国地位不相称 2.3.1 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纵观当今世界体坛,国际体育话语权的行使情况仍然极不合理、极不平衡,西方国家占据强势地位,个别国家不时上演“话语霸权”丑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遭受打压甚至排挤的现象时有所闻。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人员太少,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明显增加,但仍然相对过少,因而常常面对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竟无法为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中国体育运动员讨回公道。
2.3.2 遭遇不公平判罚的现实 远的且不说,只说近年来发生在国际重大赛事中的事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田径女子4×100m接力申诉成功单独重赛,将预赛中原本总成绩为第8名的中国女队挤出决赛行列。与此同时,中国体操队也遭受被压分的委屈,由于裁判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打分的双重标准使得体操“小花”们无缘决赛。
2018年平昌冬奥会,在冰壶混双首轮比赛中由于圆心上下各有中国队和瑞士队的得分壶,用肉眼很难分清谁输谁赢,可裁判没有用专业工具测量,而是直接做出了判罚,中国冰壶教练组随即提出了抗议,但场上裁判没有理会,中国混双组合最终输掉了这场比赛。与此相似,我国速度滑冰女子3000m接力获得第二名,无端被判罚犯规,“煮熟的鸭子飞了”,尽管国内舆论激烈,但无济于事。
中国运动员遭受不公平判罚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无一不在警醒人们:中国体育外交的声音还不够洪亮,中国必须在国际体育舞台上有更大作为。
2.3.3 中国体育日益受到世界重视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与世界交往中中国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2019年5月29日成都举办的“熊猫杯”上,韩国国足以3∶0战胜中国国足,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韩国国足队员脚踩冠军奖杯“庆祝”夺冠。这一事件发生后,中方要求韩国球员正式书面道歉,随后,韩国全队就此鞠躬道歉,并希望中国足协和韩国足协能够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3; 结论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指示:“坚持开放办奥,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办赛经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
3.1 国家在开展体育外交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政策支撑和方向引领的作用 新时代,我国体育正处于着力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阶段,除了依靠竞技体育摘金夺银、全民健身促进大众体育发展以及校园体育准备后备力量,体育外交活动也应渗透其中。坚持中国体育“走出去”与异域體育“请进来”相结合,做到双向交流互动,利用好建设“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等契机,加强体育交流,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体育外交新局面。
3.2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推动体育外交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对公共体育外交手段、民间体育外交手段应给予更加广泛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让人们养成关注体育外交活动的习惯,自觉在体育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形象,擦亮我国体育运动的门面,推动我国体育外交事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