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塑性变形(含答案)
塑性力学考试题及答案

塑性力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的主要区别是()。
A. 塑性变形是可逆的B.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C. 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D. 弹性变形是不可逆的2.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其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哪一点标志着材料的屈服点?A. 最大应力点B. 最大应变点C. 应力-应变曲线上的转折点D. 应力-应变曲线的起始点3. 下列哪项不是塑性变形的特征?A. 材料形状的改变B. 材料体积的不变C. 材料内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D. 材料的弹性恢复4. 塑性变形的三个基本假设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材料是连续的B. 材料是各向同性的C. 材料是不可压缩的D. 材料是完全弹性的5. 塑性变形的流动法则通常采用哪种形式来描述?A. 线性形式B. 非线性形式C. 指数形式D. 对数形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塑性变形的三个基本假设及其物理意义。
7. 解释什么是塑性屈服准则,并举例说明常用的屈服准则。
8. 描述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加载和卸载路径,并解释它们的区别。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9. 给定一个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果材料在达到屈服点后继续加载,求出在某一特定应变下的材料应力。
10. 假设一个材料在单轴拉伸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已知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弹性模量,求出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变率。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2. 答案:C3. 答案:D4. 答案:D5. 答案:B二、简答题6. 塑性变形的三个基本假设包括:- 材料是连续的:假设材料没有空隙和裂缝,是连续的均匀介质。
- 材料是各向同性的:假设材料在所有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 材料是不可压缩的:假设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体积保持不变。
7. 塑性屈服准则是判断材料是否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
常用的屈服准则包括:- Von Mises准则: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当材料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部分习题答案1

1. 体心立方晶体可能的滑移面是{110}、{112}及{123},若滑移方向为[1-11],具体的滑移系是哪些?2.Zn单晶在拉伸之前的滑移方向和拉伸轴的夹角为45°,拉伸后拉伸方向和拉伸轴的夹角为30°,求拉伸后的延伸率。
(ans=41.4%)3.铝的临界分切应力为2.40×105 Pa,当拉伸轴为[001]时,引起屈服所需要的拉伸应力是多大?4.将Al单晶制成拉伸试棒(其截面积为9mm2)进行室温拉伸,主滑移系为(-111)[101],拉伸轴与[001]相交成36.7°,与[011]相交成19.1°,与[111]相交成22.2°,开始屈服时载荷为20.4N,试确定主滑移系的分切应力。
5.分析单晶体拉伸时所发生的转动方向,说明原因。
解:设一个圆柱体两端受拉伸力,拉伸时,滑移面两侧晶体相对于滑移方向滑动,这样,滑移面两侧的力轴错开不再在一直线上,上下力轴错开了如右图中的AB 距离。
滑移面上下面的力在滑移面的法线方向的分力分别为AA'和BB',他们构成一对力偶,使滑移面向平行轴向的方向转动。
滑移面上下面的力在滑移面上的分力分别为AA''和BB'',他们也构成一对力偶,使滑移方向向滑移面椭圆截面的长轴方向转动。
上述的两种转动综合的结果是使滑移方向向力轴方向转动。
6.面心立方晶体沿[131]轴拉伸,确定如下滑移系的分切应力:(111)[ 0-11]、(111)[10-1]、(111)[1-10 ]。
拉伸应力为6.9×105 Pa。
7.Mg可在{10-10 }及基面间交滑移,又可在{10-11}及基面间交滑移;(a)以一单胞表示出这两种交滑移的可能性。
(b)在(10-10 )及(10-11)间能否交滑移?说明之。
解:Mg 的晶体结构是hcp,滑移方向是<11-20>。
从右图的例子可以看出,(10-10 )面和基面(0001)以及(10-11)面和基面(0001)都共有<-12-10>方向,所以它们之间可以交滑移。
第四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2

(二)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和硬度越高。 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和硬度越高。 因为金属晶粒越 细,晶界总面积 越大, 越大,位错障碍 越多;需要协调 越多; 的具有不同位向 的晶粒越多, 的晶粒越多,使 金属塑性变形的 抗力越高。 抗力越高。
晶 粒 大 小 与 金 属 强 度 关 系
二、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弥散强化 当合金的组织由多相混合物组成时,合金的塑性变 当合金的组织由多相混合物组成时, 形除与合金基体的性质 有关外, 有关外, 还与第二相的性质、形 还与第二相的性质、 态、大小、数量和分布 大小、 有关。 有关。
固溶体第二相) α+β钛合金 固溶体第二相 β钛合金(固溶体第二相
应变
脆性 材料 塑性材料
通过细化晶粒来同时 提高金属的强度、 提高金属的强度、硬 度、塑性和韧性的方 法称细晶强化 细晶强化。 法称细晶强化。
三、合金的塑性变形
合金可根据组织分为单相固溶体和多相混合物两种. 合金可根据组织分为单相固溶体和多相混合物两种 单相固溶体 合金元素的存在,使合金的变形与纯金属显著不同 合金元素的存在,使合金的变形与纯金属显著不同.
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 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 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只有在低温或冲击作用下才发生 孪生变形。面心立方晶格金属, 孪生变形。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变 形,但常发现有孪晶存在,这是由于相变过程中原 但常发现有孪晶存在, 子重新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 退火孪晶。 子重新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称退火孪晶。
钛合金六方相中的形变孪晶
奥氏体不锈钢中退火孪晶
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单个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 多晶 单个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多晶 体变形比单晶体复杂。 体变形比单晶体复杂。 ㈠晶界及晶粒位向差的影响 1、晶界的影响 、 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受到 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 晶界的阻碍而堆积起来,称位错的 晶界的阻碍而堆积起来 称 塞积。要使变形继续进行 塞积。要使变形继续进行, 则必 须增加外力, 须增加外力 从而使金属的变形 抗力提高。 抗力提高。
塑性成形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非均质形核答:液态金属中新相以外来质点为基底进行形核的方式。
2.粗糙界面与光滑界面答:粗糙界面:a≤2,固液界面上有一半点阵位置被原子占据,另一半位置则空着,微观上是粗糙的;光滑界面:a>2,界面上的位置几乎被原子占据,微观上是光滑的。
3.内生生长与外生长答:内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外生生长:在液体内部生核自由生长的生长方式。
4.沉淀脱氧答:沉淀脱氧是指将脱氧元素(脱氧剂)溶解到金属液中与FeO直接进行反应而脱氧,把铁还原的方法。
5.缩孔缩松答:缩孔:纯金属或共晶合金铸件中最后凝固部位形成的大而集中的孔洞;缩松: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铸件凝固中形成的细小而分散的缩孔。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液体原子的分布特征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即液态金属原子团的结构更类似于固态金属。
2.界面张力的大小与界面两侧质点结合力大小成反比。
衡量界面张力大小的标志是润湿角θ的大小。
润湿角越小,说明界面能越小.3.金属结晶形核时,系统自由能变化△G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相变驱动力为体积自由能的降低,相变阻力为表面能的升高。
4.一般铸件的宏观组织由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三个晶区组成。
5.根据熔渣随温度变化的速率可将焊接熔渣分为“长渣”与“短渣”。
“长渣”是指随温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主考教师必须于考试一周前将试卷经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字后送教务科印刷。
2、请命题教师用黑色水笔工整地书写题目或用 A4 纸横式打印贴在试卷版芯中。
6.金属中的气孔按气体来源不同可分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
三、间答(每题5分,共30分)1.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
答:铸件凝固方式:体积凝固,中间凝固和逐层凝固方式影响因素包括: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温度范围大小、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
2.用图形表示K0<1的合金铸件单向凝固时,在以下四种凝固条件下所形成的铸件中溶质元素的分布曲线:(1)平衡凝固;(2)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完全混合;(3)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扩散;(4)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部分混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理工大学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塑性变形()。
A:可以恢复,是可逆关系B:不可以恢复,是不可逆的答案:不可以恢复,是不可逆的2.塑性成形按照加工温度分为热成形、冷成形、温成形。
()A:错 B:对答案:对3.金属塑性成形可以分成块料成型、板料成形两类。
()A:错 B:对答案:对4.一次加工包括哪几种加工方式()。
A:轧制、挤压、拉拔B:挤压、拉拔、锻压C:轧制、挤压、锻压D:轧制、拉拔、锻压答案:轧制、挤压、拉拔5.经过自由锻、模锻加工的产品可以直接使用。
()A:对 B:错答案:错6.塑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B: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C: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答案: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7.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有哪些()。
A:组织、性能好B:生产效率高C:材料利用率高D:尺寸精度高答案:组织、性能好;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尺寸精度高8.弹性是指材料可恢复变形的能力。
()A:错 B:对答案:对9.块料成形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的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
()A:对 B:错答案:对10.块料成形基于冲压理论,板料成形基于锻压理论。
()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分为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
()A:对 B:错答案:对2.超塑性变形时,晶粒会发生变小,但等轴度基本不变。
()A:错 B:对答案:错3.金属晶体究竟以哪种方式进行塑性变形,取决于发生哪种变形方式所需的切应力高。
()A:错 B:对答案:错4.()。
A:应变速率B:组织结构、晶粒度C:变形温度D:以其余选项都是答案:以其余选项都是5.晶粒的长大与变形程度、应变速率有关,和变形温度无关。
()A:对 B:错答案:错6.塑性变形的特点有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均匀性。
塑性成形习题 答案

塑性成形习题答案塑性成形习题答案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塑性成形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施加力量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塑性成形习题是帮助学生掌握塑性成形原理和技巧的重要练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塑性成形习题及其答案,供学生参考。
1. 问题:如何计算拉伸变形的长度?答案:拉伸变形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拉伸变形长度 = 原始长度× (应变 + 1),其中应变为拉伸变形的比例。
2. 问题:如何计算金属材料的应变率?答案:金属材料的应变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应变率 = (变形速度× 原始长度) / 变形长度,其中变形速度为单位时间内的变形量。
3. 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成形工艺?答案:选择适当的成形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材料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塑性变形特性,需要选择适合的成形工艺。
- 成形形状:不同的形状需要不同的成形工艺,例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 成形难度:成形工艺的难易程度也需要考虑,包括设备要求、操作技巧等。
4. 问题:如何解决成形过程中的裂纹问题?答案:成形过程中出现裂纹问题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材料的缺陷:材料本身存在缺陷,例如夹杂物、气孔等,容易导致裂纹。
- 应力过大:成形过程中施加的应力过大,超过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容易导致裂纹。
解决裂纹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材料的质量、控制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调整成形工艺等。
5. 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成形温度?答案:选择适当的成形温度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材料的熔点:成形温度应低于材料的熔点,以避免材料熔化。
- 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温度。
- 成形工艺的要求:不同的成形工艺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
通过解答这些塑性成形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塑性成形原理和技巧,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塑性成形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掌握好塑性成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4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滑移
滑移只能在切应力 作用下才会发生, 不同金属产生滑移 的最小切应力(称 滑移临界切应力) 大小不同。钨、钼、 铁的滑移临界切应 力比铜、铝的要大。
10
一、滑移
由于位错每移出 晶体一次即造成 一个原子间距的 变形量, 因此晶 体发生的总变形 量一定是这个方 向上的原子间距 的整数倍。
滑移带
17
二、位错滑移机制
通过位错的移动实现滑移时: 1、只有位错线附近的少数原子移动; 2、原子移动的距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 所以通过位错实现滑移时,需要的力较小;
18
二、位错滑移机制
金属的塑性变形是由滑移这种方式进行的, 而滑移又是通过位错的移动实现的。所以, 只要阻碍位错的移动就可以阻碍滑移的进 行,从而提高了塑性变形的抗力,使强度 提高。金属材料常用的五种强化手段(固 溶强化、加工硬化、晶粒细化、弥散强化、 淬火强化)都是通过这种机理实现的。
35
链条板的轧制
材料为Q345(16Mn) 1200 钢 的自行车链条经 1000 过五次轧制,厚度由 3.5mm压缩到1.2mm, 800 总变形量为65%,硬 600 度从150HBS提高到 400 275HBS;抗拉强度从 200 510MPa提高到980MPa; 0 使承载能力提高了将近 一倍。
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 所以面心立方晶格金属比体心立方晶格金 属的塑性更好。 金、银、铜、铝等金属的塑性高于铁、铬 等金属;而铁的塑性又高于锌、镁等金 属。
15
二、位错滑移机制
滑移非刚性滑动,而是由位错的移动实现 的(1934年提出 )。
16
二、位错滑移机制
滑移是晶体内部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运动的结果。滑移 并非是晶体两部分沿滑移面作整体的相对滑动, 而是通 过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 在切应力作用下,一个多余半 原子面从晶体一侧到另一侧运动, 即位错自左向右移动 时, 晶体产生滑移。
塑性成形原理试题及答案

塑性成形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塑性成形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过程,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进行塑性成形?A. 低碳钢B. 铝合金C. 陶瓷D. 钛合金答案:C2.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哪个区域?A. 弹性变形区B. 塑性变形区C. 断裂区D. 疲劳区答案:B3. 以下哪种塑性成形方法不需要模具?A. 锻造B. 挤压C. 拉拔D. 冲压答案:A二、填空题4.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是材料在________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答案:外力5. 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通常用_________来衡量。
答案:塑性指数6. 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程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
答案:应变三、简答题7. 简述塑性成形的三个基本条件。
答案:塑性成形的三个基本条件包括:(1)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塑性;(2)外力必须足够大,以克服材料的内部阻力;(3)材料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速度下进行变形。
8. 描述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解释其各阶段的含义。
答案: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塑性流动阶段。
在弹性阶段,材料仅发生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屈服阶段是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起点,此时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在塑性流动阶段,材料继续发生塑性变形,但应力保持相对稳定。
四、计算题9. 假设一块材料经过塑性成形后,其长度从L1变为L2,求其应变ε。
答案:应变ε可以通过公式ε = (L2 - L1) / L1计算得出。
10. 如果已知材料的屈服强度σy和塑性变形前的应力σ1,求材料在塑性变形前的应变ε1。
答案:材料在塑性变形前的应变ε1可以通过公式ε1 = σ1 / E 计算得出,其中E是材料的弹性模量。
五、论述题11. 论述塑性成形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塑性成形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建筑行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滑移
4、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多晶体有比单晶体更高的塑性变形抗力。
答案:晶界、晶粒位向(晶粒取向各异)
5、生产中消除加工硬化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再结晶退火
6、在生产实践中,经冷变形的金属进行再结晶退火后继续升高温度会发生________现象。
3、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滑移,即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与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答案:(√)
4、织构使金属的性能出现各向异性,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拉伸加工工艺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
5、细化晶粒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却降低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
答案:(×)
6、各种热加工方法只能改善材料的组织,不能改变材料的性能。( )
答案:回复、再结晶、晶粒xx
16、所谓冷加工是指金属在________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答案:再结晶温度
17、金属塑性变形能产生如下三类内应力:金属表层与心部变形量不同而造成宏观内应力,称为________;晶粒之间或晶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变形不均匀形成的微观内应力,称为________;因晶格畸变形成的内应力称为________。
可造成第一类内应力(0.5分)、第二类内应力(0.5分)和第三类应力(0.5分)。
其中第一类内应力使工件尺寸不稳定(1分);第二类内应力使金属产生晶间腐蚀(1分);第三类内应力是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1分)。残余应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有利的影响,例如对承受弯、扭交变载荷的零件(0.5分),若使其表层存在残余应力,可有效的减少拉应力作用,抑制表层疲劳裂纹的产生与扩散(0.5分),明显提高金属的疲劳强度(0.5分)。
6、判断锡板在室温(15℃)加工变形时属于冷加工还是热加工,并指出它的组织和性能会有怎样的变化。(锡的熔点为232℃)
答案:锡的熔点:T熔=232℃+273=505K(1分);
最低再结晶温度:T再=505×0.4=202K=71℃(1分);
显然加工温度15℃高于最低再结晶温度,因此该加工属于热加工(1分)。由于变形加工过程将伴随着再结晶(1分),变形加工后的组织和性能与变形前相比差别不大(2分)。
答案:第一类内应力、第二类内应力、第三类内应力
18、晶体的滑动通常是沿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方向进行的,此组晶面称为________,该方向称为________。
答案:滑移面、滑移方向
19、与单晶体相比,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晶界、晶粒间位向差
20、金属塑性变形能产生如下三类内应力:金属表层与心部变形量不同而造成宏观内应力,称为________;晶粒之间或晶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变形不均匀形成的微观内应力,称为________;因晶格畸变产生的内应力称为________。
答案:加工硬化
10、纯铜的熔点是1083℃,根据再结晶温度的计算方法,它的最低再结晶温度是________。
答案:269℃
11、常温下,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答案:滑移、孪生
12、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后会使强度________,硬度________;塑性________,韧性________。
答案:第一类内应力、第二类内应力、第三类内应力
21、纯铜经过几次冷拉后,再进行拉拔时易产生断裂,其原因是产生了________现象。
答案:加工硬化
22、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的变化。
答案:回复、再结晶、晶粒xx
23、金属热压力加工后会产生纤维组织,纤维组织的性能具有方向性,平行于纤维组织方向的________强度高,垂直于纤维组织方向的________强度高。
答案:回复
二、单项选择(下列题中选项可能多个正确,但只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经塑性变形后,金属的外部形状和尺寸()。
A、不发生变化B、发生变化C、可能发生变化,可能不发生变化答案:B
2、金属通过热加工后()。A、改善了组织但未改善性能B、改善了性能但未改善组织C、既改善了组织又改善了性能
答案:C
3、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晶体中的位错发生了一定的位移,从而导致了金属的( )。
答案:抗拉、抗弯
24、一根冷拉钢丝绳不慎掉入800℃的加热炉中,取出时再吊重物发生断裂,其原因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
答案:再结晶
25、大多数零件都要进行压力加工,这是因为正确的热加工方法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组织、性能
26、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有________个,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有________个,所以体心立方晶格的滑移系有________个。
由于热加工过程中伴随有再结晶(1分),其组织和性能与变形前相比差别不大(1分)。
4、已知钼(Mo)的熔点为2630℃,若将它加热至800℃进行轧制,该加工是冷加工还是热加工?加工后其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答案:钼的熔点T熔=2630℃+273=2903K;(1分)
最低再结晶温度T再=2903×0.4=1161K=888℃;(1分)
14、根据晶体滑移的特点,可将滑移看作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刚性滑动。()答案:(×)
15、经外力作用,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会自动消失。( )答案:(×)
16、多晶体中的晶界对性变形不产生任何影响。( )
答案:(×)
17、当金属中的位错密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可使金属的强度提高。()答案:(√)
7、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案: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的影响:
1.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1分)
2.亚晶粒细化(0.5分),位错密度增高(0.5分)。
对性能的影响:
1.产生加工硬化(1.5分),即强度、硬度增高(0.5),而塑性、韧性下降(0.5分)。
2.产生各向异性;(0.5分)
②细晶粒晶界较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较大(1分),从而提高了变形抗力(0.5分)。所以,晶粒尺寸越小,金属室温强度就越高。(0.5分)
③晶粒尺寸越小,在一定体积内的晶粒数越多(0.5分),在同样的变形量下,变性分散在更多晶粒内进行(0.5分),而且每个晶粒的变形也叫均匀,不会产生过分的应力集中,而导致过早开裂(0.5分)。
答案:A
7、经冷变形的金属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加工硬化主要表现为( )。
A、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升高B、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C、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均升高
答案:B
8、晶粒越细,则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
A、越好B、越差C、不变
答案:A
9、经热加工后的金属具有纤维组织,具有纤维组织的金属其性能具有方向性,垂直于纤维组织的方向( )。
答案:提高、提高、降低、降低
13、为了合理地利用纤维组织,正应力应________纤维方向,切应力应________纤维方向。
答案:平行(于)、垂直(于)
14、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不同形式。
答案:滑移、孪生
15、经过塑性变形的金属,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其组织、性能和内应力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大致可将这些变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晶粒xx
7、金属塑性变形后其内部存在着残留内应力,其中________内应力是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第三类(超微观)
8、纯铜经几次冷拔后,若继续冷拔会容易断裂,为便于继续拉拔必须进行________。
答案:再结晶退火
9、金属热加工时产生的________现象随时被再结晶过程产生的软化所抵消,因而热加工带来的强化效果不显著。
轧制温度800℃<888℃(1分),这一加工应属冷加工(1分)。
因此,加工后组织的主要变化是随变形量增大(0.5分),原来的等轴晶沿变形方向逐渐压扁、拉长,最后变为纤维组织(0.5分)。
其性能变化主要是产生“加工硬化”(0.5分)和“各向异性”(0.5分)。
5、金属塑性变形造成哪几种残余内应力?残余内应力对机械零件可能产生哪些利弊?答案:
答案:(×)
7、生产中消除加工硬化的方法是去应力退火。( )
答案:(×)
8、影响金属再结晶温度的因素有金属本身的熔点和预先变形度,预先变形度愈大,则再结晶温度愈低。( )
答案:(√)
9、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受到晶界和晶粒间位向差别的影响,与单晶体相比,塑性变形抗力大。()
答案:(√)
10、金属塑性变形后内部存在的第三类内应力是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1、对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产生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的变化。( )
答案:(√)
12、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滑移,即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与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答案:(√)
13、金属经冷变形后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加工硬化会使金属的塑性和韧性升高。( )答案:(×)
④另外,晶粒越细小,晶界曲折多,不利于裂纹扩展(0.5分),所以断裂前可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因而塑性好(0.5分)。
2、为什么纯铜、纯铝的塑性比纯铁好?
答案: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2分)。铜、铝为面心立方晶格(1分),有4个滑移方向(1分),而铁是体心立方晶格(1分),滑移只有2个方向(1分)。因此铜、铝的塑性比铁好。
18、冷塑性变形后,在金属内部会产生内应力。( )
答案:(√)
19、塑性变形后,由于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的形成,使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同性。()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