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修饰电极检测有机过氧化物的研究

合集下载

修饰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文献综述

修饰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文献综述

修饰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电化学传感器的概述 (2)1.2 修饰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重要性 (4)2. 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与种类 (5)2.1 传统电化学传感器 (7)2.2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 (8)3. 修饰技术概念与原理 (10)3.1 修饰技术定义与背景 (11)3.2 修饰技术的科学原理 (12)3.3 修饰技术的分类 (13)4. 修饰材料在手机传感中的应用 (14)4.1 金属修饰材料 (16)4.2 半导体修饰材料 (18)4.3 聚合物修饰材料 (19)4.4 纳米材料修饰 (21)5. 修饰电化学传感器在高精确度分析中的应用 (22)5.1 环境污染物检测 (24)5.2 食品色素与药物有效成分分析 (26)5.3 临床医学生物标记物识别 (27)6. 修饰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瓶颈与挑战 (28)6.1 电极材料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29)6.2 修饰材料与检测物质之间的特异性 (30)6.3 芯片制备与集成化难题 (32)7. 修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33)7.1 多元传感器体系的构建 (35)7.2 芯片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 (36)7.3 生物传感机制的深入研究 (37)8. 结论与展望 (39)8.1 本综述的关键发现 (40)8.2 未来研究方向与前景分析 (41)1. 内容概要本文综述了修饰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进展,电化学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低成本等优点,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提升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修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常用的电化学传感器类型以及其工作原理,然后重点总结了多种修饰技术,包括纳米材料修饰、生物分子修饰、二维材料修饰等,并对每种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其优势、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还对修饰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如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和耐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石墨烯透明电极

石墨烯透明电极

柔性光电子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与太阳能电池,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而其中用到的电极材料也需要具备柔性,轻便,低成本等特点,同时可以大批量地生产。

目前主导光电子器件的氧化铟锡(ITO)电极由于机械稳定性差,而且铟资源的日益缺少导致其成本的不断提高。

所以急需寻求一些可替代的环保的电极材料。

过去几十年研究者们尝试了大量的新型电极材料,比如纳米碳管、金属网格与金属纳米线网等。

最近,由于其高导电性、透明性、可弯曲性、空气与高温稳定性,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柔性电子学与电极材料得到广泛认同。

迄今为止制备石墨烯透明电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石墨烯氧化物溶液旋涂在基底上,然后在高温下还原;另一种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方法在金属镍或者铜表面催化生长石墨烯,然后再转移到不同的基底上。

前一种方法很容易制成薄膜,但是需要1000℃高温,所以对很多基底都不合适,像玻璃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别在500℃与250℃左右就开始融化。

后一种方法尽管不需要太高温度,却要使用复杂的CVD设备,同时还需要转移石墨烯膜的额外程序。

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高产出,同时不需高温处理、真空设备与膜转移步骤的方法来制备石墨烯透明柔性电极很有必要。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制衣系郑子剑教授的研究组与陶晓明教授合作,发展了一种简便的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复合电极(graphene composite electrode, GCE)的方法。

他们首先制备磺酸化修饰的石墨烯氧化物,再进行原位水合肼还原,得到大量(克级)径向尺寸大于50微米、并具有良好水溶性的石墨烯片。

将此石墨烯的溶液进一步用导电聚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 PSS)掺杂所得到的石墨烯复合溶液,能够很好地旋涂在玻璃或者PET 的基底上。

然后只需要在150℃下退火,便可以得到高导电率(80 Ω sq − 1)和高透光率(80%)的石墨烯复合材料透明电极。

石墨烯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石墨烯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墨烯 是世 上 最 薄 却 也 是 最 坚硬 的纳 米 材 料 ] , 导
热 系数 高达 5 3 0 0 w/ m・ K[ 3 ] , 高于碳 纳米 管 和金 刚 石 , 常 温 下 其 电 子 迁 移 率 超 过 1 5 0 0 0 c m / v・ S , 又 比纳 米 碳 管 或 硅 晶 体 高 , 而 电阻率 只约 1 O Q・ c m, 比铜 或银更 低 , 为 目前 世 上 电阻率 最 小 的 材 料 , 其 敏 锐 的导 电性 能 用 于 电 材料 时 有利 于 促 进 电 子 的 转 移 , 提 供 了一 种 新 型
达5 . 0 ×1 0 ~ mo l / L, 对 苯 二 酚 的检 测 限 可 达 1 . 0 ×1 0 一 mo l / L . 该 石 墨 烯 修 饰 电 极 可作 为 电 化 学 传 感 器 用 于 邻 苯 二 酚和 对 苯 二 酚 的含 量 同时 测 定 及 环 境 水 体 中实 际样 品 的 分析 .
摘 要: 制 备 石 墨烯 玻碳 修 饰 电 极 , 进 而采用循环伏安法 、 交 流 阻 抗 等 电化 学 方 法 对 该 电极 进 行 表 征 , 研 究 该
石 墨 烯 修 饰 电 极 在邻 苯 二 酚 和对 苯 二 酚 上 的 电化 学 行 为 . 结果表 明, 在 石 墨烯 修 饰 电极 上 邻 苯 二 酚 的氧 化 峰 电位 和 还 原 峰 电 位 分 别 是 2 7 0 mV 和 1 6 1 m V, 对 苯 二 酚 氧化 峰 电位 和还 原 峰 电位 分 别 是 1 4 5 mV 和 6 4 mV, 由于 邻 苯 二 酚 和 对 苯 二 酚 的 氧 化 峰 电 位 大 约 相 离 1 2 5 mV, 还原峰大 约相离 9 7 mV, 因 此 适 合 同 时 检 测 邻 苯 二酚和对苯二酚. 邻 苯二 酚 和对 苯 二 酚 的浓 度 在 5 . 0 ×1 0 ~1 . 0 ×1 0 mo l / L范 围 内 与 峰 电 流 分 别 呈 良好 的线 性 关 系 ; 且在 8 . 0 ×1 0 ~1 . 0 ×1 0 mo l / L范 围能 同时 检 测 邻 苯 二 酚 和 对 苯 二 酚 , 邻 苯 二 酚 的检 测 限 可

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共3篇

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共3篇

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共3篇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1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型高性能电化学储能设备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材料,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和循环性能,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一、制备方法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一般采用两步法,首先制备石墨烯泡沫材料,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将二氧化锰负载在石墨烯泡沫材料表面,最终得到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

1. 制备石墨烯泡沫材料制备石墨烯泡沫材料的方法有多种,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氧化还原法等。

本文介绍一种干法化学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泡沫材料的方法。

将天然石墨在高温下处理,使其表面产生氧化物,然后将氧化后的天然石墨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通过超声波剥离得到石墨烯泡沫材料。

最后将石墨烯泡沫材料热处理,得到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泡沫材料。

2. 负载二氧化锰将制备好的石墨烯泡沫材料浸泡在含有二氧化锰前体溶液的乙醇中,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将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烯泡沫材料表面。

最终得到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

二、电化学性能二氧化锰/三维结构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一般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手段进行测试。

1. 循环伏安法测定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可以用于测试电化学反应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

将测试样品放置于电极中,在特定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记录扫描图像。

通过扫描图像可以获得电极的片儿式容量、比电容、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等数据。

2.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是一种可以获得电极电化学行为信息的测试方法。

将测试样品放置于电极中,施加一定的交流电压,记录阻抗谱。

生物相容性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附到金 纳米粒子/ 石墨烯复合 材料表 面 , 制得 了一种葡 萄糖氧化 酶修 饰 电极 , 利 用循 环伏 安法检测 了所获得 的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并研究了其对葡萄糖的电 化学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葡萄糖浓度( ) 与响应电流( Y ) 呈
线性 关 系, Y= 5 . 2 2 3 x一 2 . 6 5 2 , = 0 9 7 6, 线性 范围为 1 . 4—6 . 2 i x m o l / L , 检 出限为 0 . 2 I x m o l / L ( s / N= 3 ) .

( 1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 i s t r y , B a o t o u N o r m a l C o l l e g e , B a o t o u 0 1 4 0 3 0 ,C h i n a ;
2 .S h a n d o n g Y u a n g e n P e t r o l e u m C h e mi c l a C o . , L t d , J i n i n g 2 7 2 0 0 0 ,C h i n a )
El e c t r o d e s Na n o c o mp o s i t e a n d I t s E l e c t r o c h e mi c a l Pe r f o r ma n c e
Gu o Yu we l , He Ma o we l 。 Xu J i n l t n g , Di n g Yo n g p i n g
t r y , a n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l a p r o p e r t i e s w e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T E M. A n e l e c t r o d e m o d i i f e d w i t h g l u c o s e o x i d a s e ( G O D)w a s

氧化石墨烯的优势及应用

氧化石墨烯的优势及应用

氧化石墨烯的优势及应用氧化石墨烯是指石墨烯表面被氧化处理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氧含量。

相比于纯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具有一些优势,并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可分散性。

由于石墨烯的特殊结构,纯石墨烯很难与溶剂相溶,在应用中难以进行涂覆或制备薄膜等处理。

而氧化石墨烯由于表面带有氧官能团,使其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可以方便地制备出各种形态的石墨烯复合材料。

其次,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在生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纯石墨烯的应用受到其在体内难以降解的限制。

而经过氧化处理后的石墨烯表面带有氧官能团,使其亲水性增加,更易于与生物体中的水分子相互作用,提高了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

此外,氧化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

经过氧化处理后,石墨烯上的氧官能团可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进一步改变其性质和功能。

例如,通过在氧化石墨烯上引入氮原子,可以制备出氮化石墨烯,具有类似半导体的电学性能,扩展了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氧化石墨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能源领域,氧化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被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设备中,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其次,在催化领域,氧化石墨烯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氧化石墨烯的氧官能团可以提供丰富的官能团位点,用于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例如,氧化石墨烯可以被用作催化剂载体,将金属纳米颗粒固定在其表面,提高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氧化石墨烯还在传感器、生物医药、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具有高度的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使其成为制备生物传感器和柔性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通过在氧化石墨烯上修饰特定功能的官能团,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或环境污染物的高灵敏检测。

总之,氧化石墨烯具有可分散性好、生物相容性高和化学活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储存、催化、传感器等领域。

随着对石墨烯材料理解的深入和研究的不断推进,相信氧化石墨烯和其他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前景还会进一步拓展。

电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电极在亚硝酸根检测中的应用

电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电极在亚硝酸根检测中的应用
分 析纯 , 水 为 2次蒸 馏水 . 1 . 2 氧化 石墨 烯 的制备
格检测 以保证人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检 测亚 硝 酸 盐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光 度 法 、 色 谱 法 及 电化 学方 法 _ 9 等, 其 中电化学 分 析法 具 有
仪器简单、 分析速度快、 灵敏度高、 成本低廉等特 点 而 得 到广泛 应用 . 自从 2 0 0 4年 K. S . N o v o s e l o v等 J
1 0I _ o t o l・ L 和 8 . 1 3×1 0一 一8 . 5 6×1 0~ mo l・ L~, 灵 敏度 分 别 为 4 2 . 6 8和 l 0 . 9 1 A ・( m mo l・ L ) ~, 检 出限为 8 . 6 8×1 0 t o o l ・ L ( 3 s ) . 利用该方 法测定 了土壤样 中亚硝酸 根 的含量 , 结果 令人
成 功发 现 了石墨 烯 以来 , 石 墨烯 以其 比表 面积 大 、 导
电性好及优异的电催化活性等物理化学性质 , 在 电分析 化学 中得 到 了广泛 的应 用 。 .
本 文 以氧化 石 墨烯 溶 液 为 前 驱 体 , 采 用循 环 伏
采用修正 H u m m e r s 法 和文献 [ 1 9 ] 的方法制 备氧化石墨. 将制备的氧化石墨用 2 次蒸馏水分散 ,
C HI 6 6 0 D型 电化 学工 作 站 ( 上 海晨 华 仪 器 有 限
白, 使得血红素失去输送氧的能力 , 从而导致组织缺
氧. 另 一种 是亚 硝酸 盐 可 以和芳 胺 或 者 甲胺 发 生 反 应 生成 亚硝 胺 而致癌 . 因此 , 对 环境 中亚 硝酸 根 的严
公司) , 三 电极 系统 : 工作 电极为石 墨烯修 饰 电极

氯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在Nafion分散的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方晓雪谭学才*吴佳雯胡琪李焘(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西南宁 530008)摘要纳米石墨烯修饰电极对氯霉素的检测,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V)在0.1 mol/L NH3-NH4Cl (pH=9.4)缓冲溶液中,考察了各种实验条件如支持电解质浓度、pH、修饰剂用量、富集电位及时间对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

在-0.4 V下富集100 s后测定氯霉素的溶出峰电流在浓度5.0×10-7~8.0×10-4 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3.7×10-7 mol/L。

结果表明纳米石墨烯修饰电极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且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于药剂中氯霉素含量测定。

关键词氯霉素;纳米石墨烯;Nafion;差分脉冲伏安法1 引言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自然得到或化学合成,它可以以片剂、胶囊、滴眼液、滴耳液等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疗效良好。

氯霉素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其通过阻断转移核糖核酸(RNA)为可溶性核糖体,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氯霉素的低成本及优良的抑菌效果,它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应用于动物及水产品传染性疾病的控制[1]。

但对于易受感染的人来说,氯霉素会严重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功能,更甚者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或者粒状白细胞缺乏症[2]、灰婴综合征。

长期微量摄入氯霉素还会导致视力障碍、视神经炎,严重甚至会失明或者机体正常菌群失调,造成胃肠道不适[3]。

由于这些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专家委员会提出CAP不得在动物食品中检出。

因此,快速、准确且灵敏的检测氯霉素含量成为当今重要课题。

目前文献报道的测定氯霉素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1,4],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S-MS)[5,6],近红外光谱[7],荧光衍生法[8]、毛细管电泳法[9,10],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昂贵并且操作过程较繁琐,因此,研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检测效果好的检测氯霉素的方法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 工业 中的漂 白剂 ,造 纸 工业 中的氧 化剂 以及 材料 工 业 中高分 子合 成 的 引发剂 等 。 因此 建立 有机 过 0 氧化

物 的分 析方 法具 有实 际应 用价 值 。有 机 过氧化 物 的 电分 析方 法 中 ,一是 利用 酶催 化 的高选 择性 ,构筑 电化
学生物传感器 ;另一方法是利用化学修饰电极 ,将催化剂固定于电极表面 ,以降低氧化还原 的过 电位 , 促 进 电子 的传递 。
1 . 2 石 墨 烯 修 饰 电极 的 制 备
玻 碳 电极 ( G C , 3 mm , C HI )用砂 纸 细磨后 ,再用 0 . 0 5 m 粒度 的A 1 z O , 悬 浊液 在抛光 布 上抛光 , 洗 去
・ 通讯 作 者 :杨海 浪 ( 1 9 6 2 一) ,男 ,教 授 ,研究 方 向 :复 合材 料 基金 项 目:湖北 省教 育厅 科技 项 目 ( D 2 0 1 2 2 5 0 3).

要 :过氧 化物在裸玻碳 电极表 面还原过 电位较 高,反应速度较慢。而石墨烯修饰 电极 能催化还原有机过氧化
物,降低 过 电位4 4 1 m V 。本文研究 了石 墨烯修饰 电极催化还原过氧化氢 、氢过氧化异丙基苯 、氢过氧化叔 丁基 、 过氧化丁酮等过氧化物的反应机 理。石墨烯修饰 电具有较高的稳定 性和 重现 性,可用于这些物质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 :有机 过氧化物 ;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 ;修饰 电极
机 过 氧化物 ( S i g ma ) , 如氢 过 氧化异 丙基 苯( t — B HP ) 、 氢过 氧化 叔 丁基( C H P ) 和过 氧化 丁酮 ( 2 一 B P ) 等过氧 化物 。 所 有化 学试 剂 均为分 析 纯 , 直 接使 用配 制贮 备溶 液 。实验 中使用 超纯 水 ( 1 8 . 3 Mn) 由超 纯水 系统 制备 ( 优普 ,
近 几年 ,由于碳 纳米管 和石 墨烯 的催 化 活 性及 电子 特性 , 在 电分析 化 学领域 的研 究
H 月 o— — O/


H2 C


\ / / :

CH 2

方 兴未 艾 。 其 中石 墨烯是 一 种具有 独 特量
子 效 应 的碳 纳米 结 构 的物 质 ,一些 文 献报
石 墨 烯修 饰 电极 检 测 有 机 过 氧化 物 的研 究
袁兴 宽 ,杨 海浪 ,刘华俊 ,杨 锋 ,刘 慧宏 。
( 1 .湖北文理 学院 化学工程 与食 品科学学院 , 湖北 襄 阳 4 4 1 0 5 3 ; 2 .武汉纺织大学 化 学与化工 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2 . 1 过 氧化 物 在 GR / GCE表 面 的 电化 学还 原
用 循 环伏 安法 研究 了过 氧化 物在 G R / G C E 表 面的 电化学 性质 。考虑 石墨 烯对 氧有 催化 还原 活 性 ,首先
对 比研究了在溶解氧存在下 ,过氧化物在裸 电极及G R / G C E 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在溶解氧饱和的磷酸缓 冲
溶液 ( p H 7 . 0)中 ,电势在0 . 2 —0 . 8 V 范 围内扫描 ,氧 气 ,双 氧水 和过 氧化 丁酮 在在裸玻 碳 电极表 面氧 化缓 慢 ,其还 原 峰 电位 在一 0 . 6 8 3 V( 图2 A a ,2 B a ,2 A b ,1 B b) 。但在 G R / G C E 表 面 ,氧 气在 一 0 . 2 4 2 V 有 一 明显 的还
中 图分 类 号 :T N 3 8 3 —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4 1 4 X ( 2 0 1 3 ) 0 6—0 0 2 3 —0 4
有机 过 氧化 物 比双氧水 具有 更 复杂 的结构 ( 见 结构 图 )。有机 过 氧化物 广泛 地应 用于 工业 过程 ,如纺
第2 6 卷 第6 期
2 0 l 3年 1 2 月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LE U N I V ER SI TY J 0U RN A L 0 F W U H AN TEX TI
V_ 01 . 26 N o. 6
De c. 2 01 3
2 4








2 0 1 3 年
表面污 物 ,在水 中超声 清洗 三次 ,每次2 mi n 。取 5 L 石 墨烯溶 液均 匀涂布 在新 处理 的 电极 表面 ,室温 干燥
约3 ~ 4 小 时 。制 备 的修饰 电极表 示为 G R / G C E 。
2 结 果与 讨 论
成都 ) 。
电化 学测 量使 用 电化学 工作 站( C HI 8 1 2 B , 辰 华 ,上海) 。 电化学池 由参 比电极 腔和 电化学 反应 腔两部 分 构成, 其 间 由鲁金 ( L u g g i n ) 毛 细管 连接 . 参 比电极 为饱 和甘 汞 电极 ( S C E ) ,铂 丝 网为辅 助 电极,工作 电极 为石 墨烯 修饰 电极 。所 有实 验在 室温 下进 行 。

H0 C

过氧化氢
过氧化 丁酮 ( 2 一B P )

道 了碳 纳米 管 和石 墨烯 及 其 复 合 物 检 测 过 氧 化 氢 …,但 石 墨烯 应 用 于 电分 析 有机 过 氧 化 物 ,还 未见 报道 。本 文选 择三 种结 构具 有 代 表性 的有 机过 氧化 物 ( 见 图1 )。实验 表明 , 石墨 烯修饰 电极在 较低 电位 下检 测有 机 过 氧化物 , 具 有较 高灵 敏度 和较 高稳 定性
的特 点 。
氨过氧化异丙基苯 ( t - B I E ' ) 氢过氧化叔丁基 ( c )
— 一





图 1 过 氧 部 分
1 . 1 试 剂 和 仪 器
石 墨烯 ( 5 mg / m l ,先 锋 纳米科 技 有 限公 司 ,南京 ) ,双氧水 ( 3 0 %,凯通 化学 试剂 有 限公 司 ,天 津)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