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发布地方标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节能管理【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14]74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14.09.19【实施日期】2014.09.1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7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9月19日江苏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4〕23号)精神,确保全面完成我省“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2014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分别削减3%、3%、3%、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2%;到2015年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以上,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分别削减11.9%、12.9%、14.8%、17.5%(力争20.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9%以上。
二、工作举措(一)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严把能耗增长和污染物排放源头关。
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效水平和排污强度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强化能评约束性作用,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1〕99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147号)的有关规定,将节能评估文件和审查意见作为前置性条件,未经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供电部门不得予以报装接电。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28•【字号】苏政办发〔2021〕84号•【施行日期】2021.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8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28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十三五”取得的成效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十四五”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加强源头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第一节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第二节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第三节健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第四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第五节提升气候治理能力第四章强化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第一节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第二节加强VOCs治理攻坚第三节加强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天气应对第五章坚持水陆统筹,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第一节健全水环境质量改善长效机制第二节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第三节推动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扎实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第六章坚持系统防控,加强土壤和农村环境保护第一节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第二节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第三节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第四节强化农业面源及农村环境治理第七章统筹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第二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节强化生态空间监督管理第八章加强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第一节强化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管理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第三节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第四节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第五节提升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第九章加强共保联治,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深入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第二节全面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第三节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标准第二节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第三节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第四节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第十一章加快补齐短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第一节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第二节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支撑第三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第十二章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全民行动格局第一节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第二节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第三节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第十三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细化评估考核第三节强化资金支持第四节加强宣传引导第五节实施重大工程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通用)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1.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2.1 中新生态城 (12)2.2 曹妃甸生态城 (14)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2.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3.1 指标选取原则 (24)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4.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4.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4.3 规划指标体系 (31)4.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 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
08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02

08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02ICS01.040.01A20 DB32 江苏省地⽅标准DB32/T XXXX—XXXX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low-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次前⾔ (Ⅰ)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 (1)5 计算⽅法 (4)6 评价流程 (12)7 结果运⽤ (13)前⾔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镇江市⼈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发展和改⾰委员会归⼝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镇江市发展和改⾰委员会、镇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殷国兴、杜秀芹、周德荣、潘东⽣、陈长之、朱华、邵国兴、邵炜、⾦菲、杨洋、朱可欣、周佶。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计算⽅法、评价流程和结果运⽤。
本标准适⽤于设区市开展低碳城市评价⼯作。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HJ 633—2012 环境空⽓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经济发展以低碳为发展模式及⽅向,市民以低碳⽣活为理念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3.2城市低碳指数index of Low-Carbon City反映城市低碳建设质量⽔平的综合指标。
4 评价指标基于低碳城市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理念,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其中⼀级指标5个,⼆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50个。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5 计算⽅法5.1 低碳经济5.1.1 产业结构5.1.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重计算公式为:×10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地区⽣产总值(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是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代信息技术产业,⽣物产业,⾼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产业的⼀定时期内⽣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业最终产品和提供⼯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成为检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低碳发展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定义和主要成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排放量测算方法–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低碳发展政策–国家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目标–城市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实施措施–低碳发展政策对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构建方法–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与城市经济、环境指标的关联性分析–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在城市间的比较与分析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现状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政策与目标在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举措,提出了一系列城市低碳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各地区和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低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为了评价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量–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单位GDP排放量–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排放工业部门的排放情况2.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各种能源消费比例和结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3.低碳技术应用–城市使用低碳技术的情况和效果–低碳技术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情况4.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和成效–城市绿地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分析通过对各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间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相对落后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较低。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付允等)2009-2020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system(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tandardization, payYun, etc.)2009-2020 China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For QINGDAO, which is one of the top 100 cities in china, in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09-2020)∙Renewable energy should account for 20% +.∙High-efficiency heating, cooling, and power-generating facilities is well encouraged∙Low energy consuming building should account for 70%∙Distance to BRT should be less than 500m.∙ Greenery ratio: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0%Green roof and vertical green is not include.∙Greenery cover ratio: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5%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city standards(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绿地率指地块内各类绿地的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计算方法:绿地率=绿地面积总和÷地块用地面积×100%绿地面积不包括屋顶、天台绿地和垂直绿地,但包括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上面的绿地面积。
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命中率高)

低碳考试部分参考答案【单选】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的前提是要完全实现A. 电力国有化改革B. 可再生能源国家扶持政策C. 电力市场化改革D。
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改革答案:C【单项】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A. 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B. 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C。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D。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答案:D【单项】专门为中国市场设立的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被称为A. 熊猫标准B. 北京标准C。
绿色世博标准D. 2000标准答案:A【单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为A. 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低3-6米B. 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高3—6米C. 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高3-6℃D. 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低3—6℃答案:C【单项】不属于低碳消费观念的是A. 改变奢侈和炫耀型消费方式B. 改变过分追求便利的消费方式C。
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通过碳补偿为减排出力D. 适当增加产品的种类便于选择性消费答案:D【单项】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 . A。
1989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9届会议B。
1989年的海牙会议C. 1979年的日内瓦气象会议D。
1988年的多伦多会议答案:D【单项】各种运输方式中,完成等量的换算周转量所要消耗的能源最多的是A. 公路B。
铁路C。
民航D。
海运答案:C【单项】低碳发展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体系低碳化,能源体系低碳化是指A.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B.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降低碳的排放C. 降低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D。
升高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降低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答案:C【单项】森林碳汇是指A. 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B。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氧气的过程、活动或机制C。
森林神态系统增加大气中氧气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D.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答案:A【单项】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A。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15•【字号】镇政发[2014]8号•【施行日期】2014.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镇政发〔2014〕8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2014年2月15日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第一条目的为推进镇江低碳城市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发展,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碳排放项目,有效控制我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加快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涵义本办法中所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以下简称“碳评估”),是指从资源利用、经济贡献、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进行评估,分析项目低碳发展水平的过程。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碳评估原则碳评估工作必须遵循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原则,不增加项目申报方的资金负担和时间成本。
第五条运作机制碳评估工作由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低碳办”)牵头组织实施。
市和各辖市(区)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按照谁负责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谁负责项目碳评估的原则,委托第三方碳评估机构进行碳评估。
市和各辖市(区)上报省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由市低碳办组织碳评估。
市和各辖市(区)投资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碳评估项目须向市低碳办报备并接受市低碳办的核查。
第六条碳评估流程1.申请项目申报方向碳评估主管部门提交碳评估申请,同时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
议在沪召开
10月12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
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七次工作会议
暨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
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会议总结区域推进落实有关协作
重点任务的主要进展和成效,审议
通过《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
作小组工作章程》(修订草案)和
《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
工作章程》(修订草案),重点部署
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
坚行动和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等
工作。
长三角数字人才报告发布
10月23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中国三方联合发布《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发现,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人才占比最高的五大行业为:ICT、制造、公司服务、消费品、金融,从人才角度看,数字化转型程度最高的五大行业依次为:ICT、制造、消费品、金融和公司服务。
这与长三角地区目前的发展重心正相吻合。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获全国大奖
近日,由IDC中国主办的2018IDC数字化转型年度盛典暨第三届中国数字化转型领军用户颁奖典礼在京召开,浙江省获得备受业界关注的“数字化转型综合领军者卓越奖”。
自今年2月第三届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启动以来,浙江省数据管理中心申报的“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从全国2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
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在舟山开幕
10月18日,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在舟山开幕。
本次大会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推动‘一带一
路’油气产业合作愿景与行动”为主题,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大会。
大会为期3天,由浙江省政府主办,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能源局支持指导。
大会重点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共签约25个项目、协议金额1656亿元。
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
近日,上海发布最新制定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办法》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建立。
此次在自贸试验区探索跨境贸易负面清单模式着力于跨境交付、跨境消费、自然人流动,目的是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不断地扩大改革和开放,进行压力测试,当好领跑者,树立新标杆。
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沪举行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10月14日在上海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新实践·新理念”。
论坛上,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发布了《“一带一路”年度发展报告》。
江苏省发布地方标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月23日,由镇江市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的2018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暨江苏省生态环境高质量主题论坛正式举行。
会上,江苏省发布了地方标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这是该省首个关于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计算方法、评价流程和结果运用。
长
三
角
瞭
望
1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