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于环境的森林公园服务设施设计

融于环境的森林公园服务设施设计
融于环境的森林公园服务设施设计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产品设计概念

向产品创新的概念设计技术研究
内容提要:分别阐述了产品概念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前者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未能从产品创新着眼、体现整个设计过程,后者往往局限于设计的 理论层次,仅从设计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缺乏可实现性和操作性。本文针对上述不足,总结了概念设计过程中五个方面的产品创新,提出了遵循设计思维、面向产品创新 的概念设计的基本思路、支撑技术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研制了实验系统加以验证。(作者:包恩伟 孙守迁 潘云鹤)
0.引言 产品概念设计是设计过程的初始阶段,其目标是获得产品的基本形式或形状。广义上的概念设计(如图 1 所示)是指从产品的需求分析之后,到详细设计之前这一阶段的设计过程。 它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形状设计和初步的结构设计等五部分。这几个部分虽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相互独立性,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类型的不同,往 往具有侧重性,而且互相依赖,相互影响。 概念设计是产品整个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高度地体现了设计的艺术性、创造性、综合性以及设计师的经验性。实践表明,一旦概念设计被确定,产品 设计的 60%-70%也就被确定了;然而,概念设计阶段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在总的开发成本和设计周期中占的比例通常都在 20%以下。 当前,由于工业产品由传统的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产品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一个产品的功能已不再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最主 要因素。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宜人性等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在竞争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着手进行新产品开发时把面向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人机工程 学的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迫切要求对产品概念设计的研究能有进一步的突破,以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图 1 概念设计的定义 1.概念设计的研究现状 概念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开发过程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 CAD/CAM、CIMS 等领域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 敏捷设计、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和 CAD/CAM 应用的深入,产品概念设计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从工程设计的研究角度,概念设计包括了产品的功能设计、原理设计、方案设计及初步的结构设计等内容。不少学者从工程设计学出发,提出了层次概念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概念 模型、基于功率键图的概念设计等概念设计建模方法。 从工业设计的研究角度,概念设计主要是指考虑功能、结构、人机工程以及制造等因素在内的产品外观形态的设计。不少学者从产品设计方法学出发,提出了造型文法、色彩文法、 形状文法等产品概念设计原理、原则与方法。 另外,从技术的应用角度,有学者从智能辅助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多层推理机制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专家系统等概念设计方法和机制;也有学者从虚拟现实的应用角度提出了基于 虚拟界面的概念形状设计、基于多通道用户界面的概念设计等等。 从上述现状可看到:对概念设计的认识和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分离的局面。从工程设计角度进行的研究往往以产品的功能原理为出发点,将概念设计看成是功能原理方案的草图实 现过程,而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omputer Aided Conceptual Design,以下简称 CACD)则是提供一个产品的草图绘制和三维重建工具。因而很少从概念设计本身和设计思维的角度进 行研究;从工业设计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则往往从产品的外观造型出发,他们擅长设计理论,但不了解计算机的辅助能力。因而其理论很难通过程序形式加以实现。 另外,当前一些大型 CAD/CAM/CAE 商品化软件系统如 EDS Unigraphics、Pro/Engineer 等也提供了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模块,其设计结果能直接传递给系统中其他模块进行后续 设计。但根本的问题在于: ① 这些模块提供的基本上是一个在设计方案基本定型之后的概念化/草图化绘图工具而非设计工具。它缺乏设计方法学的支持; ② 整个模块基本上没有体现概念设计的设计过程,设计流程没能从概念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与设计思维不能很好融合;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目录C O N T E N T S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背景分析 (1) 第二节区位分析 (1) 第二章基本情况 (2)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 第二节咸宁市社会经济概况 (3) 第三节森林公园社会经济概况 (4) 第四节历史沿革 (4) 第五节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4) 第三章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 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5) 第二节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 第四章总体布局 (6) 第一节森林公园的性质与目标 (6) 第二节总体布局 (7) 第五章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8) 第一节环境容量 (8) 第二节游客规模预测 (11) 第六章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12) 第一节景点设计 (12) 第二节游览线路设计 (14) 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 (15) 第一节设计原则 (15) 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 (16) 第八章保护工程设计 (18) 第一节设计原则 (18) 第二节生物资源保护 (18) 第三节景观资源保护 (19)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 (19) 第五节旅游安全保护措施 (20) 第六节环境卫生保护措施 (20) 第七节保护等级及类型区划分 (21) 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设计 (21) 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布局原则 (22) 第二节餐饮 (22) 第三节住宿 (22) 第四节娱乐、游赏、运动设施 (22)

第五节其它旅游服务设施 (23) 第六节导游标志 (23) 第十章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24) 第一节道路工程设计 (24) 第二节给水工程设计 (24) 第三节排水工程 (25) 第四节供电工程 (26) 第五节电信工程 (27) 第十一章组织管理 (28) 第一节原则 (28) 第二节管理体制 (29) 第十二章投资概算与开发建设顺序 (29) 第一节概算依据 (29) 第二节投资概算 (30) 第三节资金筹措 (30) 第四节开发建设顺序 (32) 第十三章市场营销 (33) 第一节潜山森林公园品牌包装 (34) 第二节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传播 (34) 第三节售后服务管理 (36) 第十四章效益评价 (36) 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 (36) 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37) 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价 (37) 图纸目录: 1地理区位分析图 2旅游区位分析图 3现状分析图 4功能分区图 5总体布局 6潜山种植规划 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8生态维护规划图 9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0道路交通规划图11给水规划图 12电力电信规划图13开发时序规划 14功能分区 15总体布局图 16王山寨植物规划图1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 18生态维护规划图 19旅游服务设施图 20道路交通规划图 21给水规划图 22电力电信规划图 23开发时序规划图 24入口平面 25桂竹坊平面图 26电视塔平面图 27虎头峰平面图 28桂花山庄平面图 29碧泉湖平面图 30景点示意图1 31景点示意图2 32景点示意图3 33景点示意图4 34景点示意图5 35潜山景区鸟瞰 36潜山景区入口效果图 37文化长廊效果图 38桂竹坊效果图 39潜山寺效果图1 40潜山寺效果图2 41桂竹山庄效果图 42碧泉湖效果图 43导游牌意象图 44灯具意象图 45景区道路意象图 46景区铺装意象图 47小品意象图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 综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e10553460.html,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 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 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 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 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 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

产品概念设计报告样本

产品概念设计报告 产品编号:EP7750 产品名称:发电机 编制:朱文忠04.05.31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 二样件分析 (3) 三概念设计 (3) 四结构设计 (4) 五试验方案设计 (4) 六流程方案设计 (5) 七DFMEA (5)

一.需求分析 汽车发电机是汽车电器中的重要部件,它的功用是两大部分:供给各用电部分的需要;给蓄电池充电。电机内装式电压调节器又是发电机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发电机整机国产化、高档化、优质化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发电机的技术要求QC/T29094-1992以及同WAI的交流,确定以下需求内容: 1.工作环境 a)工作温度:-40℃~170℃ b)转速范围:0-6000转/分钟 2.性能要求 3.可靠性要求 见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 4.其它要求 a)良好的外观 共5页第1页

b)应有的强度 5.顾客输入内容列表 a)WAI发电机样件(测绘、对比依据) b)WAI网页关于3G发电机技术资料 c)顾客的要求、标准等 1)顾客提供样机 2)要求电机各项性能不低于样机水平 3)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标准 共5页第2页

二.样件分析 见样件分析报告 样机的实验数据和外形图 三.概念设计 1.功能设计 应满足需求分析中的各项要求,对新电机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样机高3%以上 2.原理设计 通过励磁产生电流利用调节器控制输出额定电流、电压实现整车供电及蓄电池充电。 3.外观设计 外形设计应与样机相同,可以降低设计风险、采购成本,使用户能顺利接受。 4.方案设计 设计步骤 1.采购样机的型号,对电机做性能实验,记录下电机实验数据、外形安装尺寸。 2.解剖电机记录各个总成、分总成及零部件清单 3.确定外购件、外协件、自制件和标准件的清单 4.给供应部门提供采购清单。 共5页第3页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规模最大的在建奥运工程,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系中,以绿色为基础,展开全方位、近自然的生态体系规划;以科技为依托,展开各项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为灵魂,营造富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山水格局,架构现代公园多功能公共服务体系。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完美的人工生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洁、吴宜夏、吕璐珊、辉 摘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 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中轴线示意图 2002年,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 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 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2005年10月27日,市委常委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则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 设计说明 1、基本概况 1.1项目概况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境内,跨老君、佛门、青莲、万家四乡镇共有十一村,公园经营面积1116. 4h m2,由凌云山、白山片区和横达山片区两大片区组成,其中凌云山、白山片区面积816. 13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0' 44"-106°13'38",北纬3 0°44' -04"3 0°4 6 7 1 4";横达山片区面积3 0 0.27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6' 22"-10 6°18' 13",北纬3 0°4 4' 0 9"-3 0°45' 54" 。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中丘中谷和低山深谷地貌,海拔高度介于330 -600米之间。公园以凌云山、白山、横达山为主体,属四川盆地中皿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低于河谷平坝,一般在1 7℃左右,一年内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 8℃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6.5℃。夏季温度变化小,相对温差。一般在6℃至8℃之间,春秋季变化较大,相对温差在8℃至1 4℃之间。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位于凌云山、白山片区,本次规划主要包括:老君入口沿线及两旁空地(大高嘴—大转角、大转角—双土地、双土地—三清殿道观、大高嘴、大转角处);双土地周边及沿线林中空地(双土地—佛儿门、双土地转角、双土地旁空地);拓展中心、来凤坡、观佛台、欢乐街口、欢乐街—马岩山、凌云水库—景区入口、石书卷—将军林、大转角—海龙居农家乐、药王洞上、佛儿门公路下、神仙磨。 1 .2区位与交通分析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南充市区10km,距南充新机场4km,南充至重庆、成都、广安三条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以及直达市区的机场大道交汇于凌云山下,景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2、绿化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困森林法》(2000); (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5132-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森林防火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围水土保持法》; (7)《四川省绿化条例(2002年修正)》; (8)《旅游规划通则》: (9)《四川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

试论深圳观澜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

试论深圳观澜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深圳观澜森林公园基本构思原则、功能分区和景点设计、生态保育与景观改造、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设施、生态旅游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要点,提出规划建设的思维方向,为郊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圳观澜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一、森林公园的发展 森林公园(forestpark)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可见,开辟森林公园之目的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回归和欣赏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和游玩的好去处。随着各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的减少甚至破坏,因而为了保护自然风景 资源,各国相继设立了森林公园来加以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利用,将其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地和提供人们郊野游息、追寻自然野趣及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场所。 森林公园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游的盛行、改善城市气候的要求、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郊野区域自身生态恢复和城市自身建设的需要。它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森林是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构成者,获得稳定而优美的森林景观是建设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深圳观澜森林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光明、石岩、龙华、观澜四街道交汇处,观澜森林公园处于茂密的森林和河湖环绕的大自然环抱中,生物资源是森林公园最具有特色的资源。笔者本着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的思想,依据现代林业理论和森林美学理论,并按照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的原则,分析深圳观澜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 二、规划技术要点 1基本规划原则 森林公园的景观环境是自然的环境,要求规划建设的景观是自然的景观,即使是人工景观也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因而,观澜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构思原则是“保护为主、自然、以人为本”。 1.1 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利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的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基地的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方格网状的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的破坏,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这块地的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的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边的,在草地和林间穿越的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的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的观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的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的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的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的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的,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的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的曲线,动线与水系交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规模:869公顷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 特色:获得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优秀方案 该方案以“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切入点,以养育中华儿女的“田”为总体概念,表达了设计师们对脚下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以“撷拾起昨日智慧的果实,播撒下明天希望的种子”的虔诚的态度审视历史文化、规划设计北京美好未来。 五千年的中国土地曾经、还将养育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无数的失败与成功之后,田,积淀下了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最精华的智慧。连同那充满诗意的景观,田,告诉我们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过程,用最少的工程,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收益。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五千年智慧连同其诗意的景观被无情地毁弃,我们甚至以“工业化”和“高科技”的名义来“整治”和“改造”我们生命的土地、水系,而最终发现我们祖先对待土地的态度和技术要高明的多。 在上述设计理念指引下,形成了方案的几大特点:(1)田+等高线:结构与象征性肌理;(2)梯级湖群+梯田湿地:最少工程量的场地设计途径;(3)可持续的水系统:渡水槽和水体净化、循环和再用;(4)植被:景观生态模式与“三皴法”配置;(5)轴线: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部关于五色土地的交响乐;(6)场地故事:环境解说系统与专类植物园。 当城市化和可持续挑战中国大地,奥运会成为未来北京的主题时,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应采撷五千年的造田、种田、灌田的技术、艺术,和精神,并将其与现代最新生物和能源科技相结合,实现一个科技的、人文的、绿色的奥运景观典范。一个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景观典范。 田,连接了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它最终成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体现。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与面积规划以森林公园为中心区、城市绿化带为控制区、森林公园园区南至南岩北路、西至方志敏西路、东面与方志敏大道相连、北至叠山路。考虑到森林公园的完整性和便于建设与管理,公园上述的南界南岩北路向南面进行了调整。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与面积 规划以森林公园为中心区、城市绿化带为控制区、森林公园园区南至南岩北路、西至方志敏西路、东面与方志敏大道相连、北至叠山路。考虑到森林公园的完整性和便于建设与管理,公园上述的南界南岩北路向南面进行了调整。方志敏西路西侧的山坡地和西南角的小水库划作为景观保护的控制带。城市绿化带范围按城市总体规划。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80KM2、景观保护控制带面积约30KM2,城市生态绿化带占地约130KM2。 规划指导思想 1.规划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主体,使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创造城市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环境。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公园规划。规划以反映自然野趣与植物特征为主,不搞大型的设施和成片建筑物。 3.以弋阳县大旅游为指导,以森林为依托,以反映当地人文与森林特征的各种类型的园为中心,同时兼顾城市绿地的建设。 4.融森林环境营造、休闲观光与科学普及和教育为一体。 5.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远近期相结合。前期以基础设施和森林营建为主,后期以旅游景点完善为主。 功能分区与布局 在基础资料分析及现场踏查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建设单位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限制、场地现状条件以及全园总的规划指导原则,将文化森林公园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并且由东向西形成文化馆场带、专类园带、水景带和园外的景观保护林带四条带。 公园主入口 全园设两处主入口。东主入口位于方志敏大道与市府路交*口,设有内外集散广场和停车场。大门建筑造型应有一定气势,能反映弋阳人文内涵,同时也兼顾到森林公园自身的特色。 公园南主入口位于叠山路与振兴路交*口。主要内容与东主入口类似,但整体规划要小些。建筑整体向内缩留出了较大的广场空间。建筑以外观朴素的坡顶形式为主。 文化广场 为了渲染东主入口环境,增强与方志敏纪念园、自然博物馆及森林广场等的空间及视线上的联系,在进主入口约150m处设置——“文化广场”。文化广场以南北两组石柱为中心,分别反映“天”与“地”、“自然”与“人文”。南侧石柱成直线排列,石柱上镌刻反映弋阳历史文化重要内容,北侧石柱成圆弧形排列,石柱上镌刻自然发展史与森林演替过程等内容。这两组石景分别与方志敏纪念园和自然博物馆相对应。广场中还设有花台、台阶、小喷泉水池、乔灌木等环境内容。 专类园带 为了体现森林公园中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突出某一类型植物的生态习性、季相变化或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作活动,体验农家的乐趣。村落南侧山脚下溪流缓缓流过,在溪旁的竹林中布置度假竹屋,丰富农家体验的内容。4、孟郊故里(位于舞阳街沿线一个相对独立的山坞之中)景点以孟郊名作“游子吟”作为规划的中心要点,通过建设贞瞿先生祠、东野古井、慈母堂、游子馆、慈母园、游子吟题刻景石等内容突出表达游子心中“孝”的深刻内涵。为使这个择址新建的历史景点不至于过于孤立,规划在山坞入口处设置了入口广场、戏台、茶楼等,往内延伸有民居街巷等传统元素,为内部祠堂等的设立烘托氛围。5、公共活动带(位于规划玉屏路沿山体、村落一侧的山坡、平地之上)沿线设置多组商业服务建筑和活动场地,主要为邻近居民提供集商业、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区块。同时结合道路对面城市沿路商业配套设施,将玉屏路打造成为市民提供多种休闲活动的景观道路。在景区主干道入口处依据上位规划要求设停车场,并配套建设游客中心,形成景区二级服务中心。沿路的主入口广场与公共活动带融为一体。6、自然风光带(位于舞阳街沿线)通过植物造景形成一个自然风景林带,成为景区面向城市道路的自然界面。风光带中局部设游步道与山体游路连接。在一个开山形成的山坳中设置一处商务会所,相对封闭的环境保证了会所的私密性,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了无可挑剔的商务活动场所。7、烟霞阁(位于百岫寺对面)此处原先曾有禅师塔耸立,至今仍留有“盘经石”印证传说。规划范围内丘陵起伏、山坞众多,整体空间形态相对分散,在山体最高处设置阁楼形成视觉中心,以统筹公园空间关系。山体上的游步道均以此阁为中心展开,组织登山游线。阁采用木构三层八角透空的古典形式,建筑立于台基之上,台基高6米。台基前布置一组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8.3 给、排水 8.3.1 森林公园给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出供给。 8.3.2 森林公园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8.3.3 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水源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8.3.3.1 供水距离短,并有充足水量; 8.3.3.2 水质良好,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8.3.3.3 给水方便可靠,经济适用; 8.3.3.4 水源地应位于居民区和污染源的上游。 8.3.4 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8.3.5 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 8.3.6 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8.3.7 给、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选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等。 8.3.8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8.4 供电 8.4.1 森林公园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8.4.2 森林公园供电容量设计,应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 8.4.3 供电电源应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当无现有电源可以利用或利用现有电源不经济合理时,方可考虑自备电源。在水力或风力资源丰富地区,可优先考虑自建小型水力或风力发电站。 8.4.4 供电方案应运行可靠,简单灵活,方便维修、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8.4.5 供电电压应以地区电压等级为准。自建电厂(站)时,必须采用国家标准电压等级。 8.4.6 用电负荷计算,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和“需用系数法”。 8.4.7 变(配)电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8.4.7.1 输电距离短,接近符合中心; 8.4.7.2 便于电压质量的提高和线路的引入、引出; 8.4.7.3 地质稳定安全的地区; 8.4.7.4 不受积水或洪水淹没的威胁; 8.4.7.5 不影响临近设施; 8.4.7.6 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公园景观。 8.4.8 用电符合较小而又分散的地区,宜采用独立变电所或杆上变压器。在变电所和变压器的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4.9 当电力负荷所引起的电压波动值超过照明或其他用电设施电压质量要求时,应分别设置动力和照明变压器。 8.4.10 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线路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景区和主要景点,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高压线路不得穿越动物集中活动区。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地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地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地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地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地景观 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地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 当人地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 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地生命地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地尊重而形成地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地设计叠加 基地地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地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地开发痕迹 方格网状地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地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地破坏,原有防洪堤地保留反映了这块地地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地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地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地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地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地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地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地就是直通江边地,在草地和林间穿越地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地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地观景平台所行成地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地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 新与旧景观元素地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地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地造园理想 本方案地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地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地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地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地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地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地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地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地,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地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地曲线,动线与水系交融穿插,形成网络状地风景路网 竖向规划强调自然地风貌群落及自然湿地景观,恢复和再建林地、沼泽、湿地、疏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