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及其解决办法
浅谈黄河断流的状况及影响

黄河断流的影响
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 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黄河断流,直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和下游平原地区鲁、豫两省及胜利 与中原两大油田的生产与城乡居民生活,影响范围达5.4X104km2。 河口地区90万城镇居民严重缺水,下游两岸约1.4亿居民饮水困难, 饮用水质量差,水价高达1.8元/m3。由于断流和供水不足,19721996年,农田直接受旱面积70.42X104ha,粮食减产98.6X108kg, 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268亿元,90年代年均工农业损失已达36亿元 (王颖,1998)。
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是温带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面积 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剧减,使黄河三 角洲失去了维持本区水系和生态平衡的主导因素,水源短缺将导致 湿地生态系统恶化,影响在此栖息的珍贵生物物种资源的分布和繁 殖;到达入海口的黄河携带营养物质减少,会影响海洋的初级生产力 ,进而影响各种经济生物的产量;生物多样性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 的产卵繁殖;黄河断流会影响三角洲引黄排灌,促使盐分向地表聚集 ,加重土壤盐碱化进程,从而导致植被的次生演替(王海梅, 2004)。
水资源学
——浅谈黄河断流的状况及影响
专 业:环境科学 姓 名:heshaolang
1
黄河断流的历史状
况
2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3
黄河断流的影响
4 黄河断流的解决对策
黄河断流的历史状况
黄河水少沙多,时空分布不均匀,下游(三角洲)河道迁徙频繁。 解放后,加固大堤、建库发电、引黄灌溉、束水排沙,减轻了黄河 的水患。但黄河流域沿途开发,不断扩大灌溉与用水量,出现断流 现象。1960年,黄河下游出现断流。据利津站记录,自1972-1996 年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641d(王颖等,1998)。
黄河断流的原因

1.黄河断流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黄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属于季风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少,入河水量少;②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也几乎没有地下水补充;③北方干燥风大,蒸发量大。
④所在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为原因:①上、中游沿岸城乡取水多,致使流入下游水量极少直至无;②上、中游流域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旱季时汇入河流的地下水减少。
③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④水资源管理不协调5、水体污染严重措施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
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
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一、必背知识点1、长江:(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a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注入b东海。
(2)河段划分:上中下游以c湖北宜昌和d江西湖口为界(3)上游: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横断山区、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接纳支流:⑥雅砻江、⑤岷江、④嘉陵江、⑦乌江(4)中下游:流经地形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省区:(中游)鄂、湘、赣(下游)皖、苏、沪。
接纳支流:沅江和②湘江、①汉江、③赣江(4)开发和利用:上游侧重水能开发。
蕴藏量占全国的1/3,尤其是宜宾以上的金沙江,被称为“水能宝库”。
(E三峡、F葛洲坝,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5)洪涝及治理(中游荆江河段最严重):原因:①上游汛期来水量大,②荆江河段弯曲、③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严重、④围湖造田运动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等。
措施:①加固大堤,②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③荆江河段裁弯取直,④上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2、黄河:(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巴颜喀拉山,注入b渤海,我国第二长河。
(2)河流分段:上、中、下游以m内蒙古河口镇、n河南省桃花峪为界。
(3)上游: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接纳支流:洮河、③湟水开发与治理:水力发电(g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和引黄灌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f宁夏平原和e河套平原)(4)中游:流经地形区:C黄土高原流经省区:山西和陕西接纳支流:②汾河、①渭河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猛增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开发与治理:植树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兴修水库。
小浪底水库:防洪、防凌、减淤(5)下游:流经地形区:D华北平原流经省区:河南、山东河段特征:“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原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迫使人们不断加高河堤。
黄河断流严重程度分级与判别方法

黄河断流严重程度分级与判别方法
黄河断流的程度分级是根据河道的断流形态和断流现象等指标,对河道断流程度进行
系统评定的重要工作。
一、分级标准
(一)断流形态
1. 基本断流:指水流完全停止,河床或河流水体明显受到影响,断面变曲,河床出
现破裂、断崖等现象。
2. 不完全断流:指河段中的部分流量总量下降较多,不能满足河段原有的富营养性
或自净特性,流量还在流动,但形态明显改变,影响河床变形。
(二)断流现象
1. 连续断流:在一段河网中出现连续断流状况,断流段长度可以达到几十公里。
2. 非连续断流:它主要指断流段之间仍有少量水流,断面出现提起与向下沉积,河
床上出现变形,且河岸线由原来的河床变成一条被暗示的陆地。
二、判别方法
1. 对比判别:比较断流地段当前情况与历史数据,如水位、流量,以及河道形态特
征等,看是否存在明显变化,从而判断河床是否面临断流的危险。
2. 取样判别:从地表水及地下水中采集样品,用测试仪器对河川及河流水体的水质
状况进行检测,发现河流水质下降持续不断,特别是外源物质浓度极高等,可以判定某段
河流水体受到污染严重或面临断流的危险。
3. 调查判别:到现场调查,对河道断流严重程度进行直接现场判断,总结断流现象,如河道汇流口断流,河口内北部断流,河段泥沙等方面的情况,从而确定河道断流的严重
程度。
以上是黄河断流的分级标准和判别方法,其中分级标准可以更加细致的划分出河道断
流的严重程度,而判别方法可以有助于收集现场信息,确定河道断流的严重程度,从而制
定出恰当的应对措施。
黄河下游断流对策探讨

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以来,其断流频次、历时和河长在不断增加。
1995年断流河长已达683km,断流历时在利津长达122天,1996年又增加到136天,从而给黄河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现就断流原因及对策作粗浅的分析。
1 断流原因根据黄委资料,黄河断流与中上游耗用水量逐年增加、下泄流量逐年减少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还在于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用水量剧增,两岸的引水规模已超过了灌溉季节黄河上游来水量的承受力。
黄河中、上游的用水量中,城市和工业用水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是农业用水。
8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水土保持措施对拦水、拦沙的作用很明显,但增加了水量的消耗。
80年代,中、上游年耗用水量已达到183亿m3,花园口实测平均年径流量为411亿m3,扣除输沙用水200亿m3,可供下游利用的水量约200亿m3。
到90年代,由于降水偏少,中、上游年耗用水量增加到192亿m3,花园口实测径流量减少到288亿m3,扣除输沙水量,可供利用的水量已不足100亿m3。
黄河下游来水主要用于两岸的引黄灌溉。
自1965年恢复引黄灌溉后引黄水量逐年增加,7 0年代平均引黄78.5亿m3。
80年代由于下游气候持续干旱,引黄抗旱规模进一步扩大,1 981~1985年平均引黄96亿m3,抗旱灌溉面积达到166.67万hm2;1986~1990年平均引黄120亿m3,而抗旱面积超过200万hm2。
到90年代(1990~1995年),平均引黄108亿m3,其水量的减少是由于上游来水偏枯的影响,但抗旱面积已超过220万hm2。
因此,黄河下游断流天数增长已是必然趋势。
沿黄灌溉用水的季节性特别明显。
每年3~6月是中、上游春小麦、春玉米和中、下游冬小麦、夏玉米灌溉的高峰季节。
宁夏、内蒙古灌区春灌用水就主要依靠龙羊峡、刘家峡两大水库的调节,90年代黄河上游非汛期来水量比50年代增加41亿m3,可见龙、刘两库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摘要】黄河下游断流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源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管理不善、降水量和水资源争夺加剧等原因。
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明显的干旱现象,加之灌溉和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水资源浪费。
为应对此情况,需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黄河水源;改善灌溉和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减排力度,减少对黄河下游的不利影响。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缓解黄河下游的干旱问题,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黄河下游、断流、水量减少、水资源管理、干旱、水文监测、灌溉、排水系统、水资源浪费、水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率、减排力度。
1. 引言1.1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黄河,中国古代七大文明之一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
近年来,黄河下游的断流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
黄河水量逐年减少,这是导致断流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水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黄河下游水流的减少。
水资源管理不善也是造成流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降水量和水资源争夺加剧了黄河下游的干旱情况,黄河下游的干旱情况在近年来愈发严重,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水文监测数据显示,黄河下游存在明显的干旱现象,这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灌溉和排水系统不完善也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黄河下游地区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断流问题。
黄河下游断流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应当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黄河水源,改善灌溉和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减排力度,减少对黄河下游的影响,以保护黄河这条祖国的母亲河,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2. 正文2.1 黄河水量逐年减少黄河水量逐年减少,是导致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少黄河断流的措施

减少黄河断流的措施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其流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了
十多个省份和区域,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然而,近年
来黄河频繁断流,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为了减少黄河断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设水库。
在黄河上游建设水库,可以调节水量,增加流量,
减少干旱时段黄河的流量波动。
2.加强水资源管理。
在黄河流域加强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进行
适当的分配,延缓黄河水资源的消耗。
3. 开展水源保护工作。
在黄河上游地区,开展水源保护工作,
加强绿化和防护林带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黄河山区水源。
4. 推广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观念。
在黄河流域开展宣传和教育,
推广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观念,增强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总之,减少黄河的断流,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管理,保护水源,提高公众意识,才能实现黄河生态的持续发展。
治理黄河的4个措施

治理黄河的4个措施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但也是全球著名的泥沙河。
由于黄河的泥沙特性,常年河床淤积、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到流域内数百万人民的安全。
为了治理黄河,保障流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以下四个措施:
一、生态恢复措施
治理黄河首先要从源头入手,保护好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已经在黄河上游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等,不断增强流域内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泥沙淤积。
二、堤防加固措施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平原,洪水灾害频繁,堤防加固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
我国政府已经在黄河流域实施了大规模的堤防加固工程,包括加固现有堤防、新建高标准堤防等,不断提高黄河防洪水能力。
三、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治理黄河还需要依靠水利工程建设。
我国政府已经在黄河流域实施
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几大水库、调水工程等,不断提高黄河的调节能力,减少洪水灾害和干旱的影响。
四、科技创新措施
治理黄河还需要借助科技创新。
我国政府已经在黄河流域实施了大规模的科技创新措施,包括遥感监测、数字模拟、防洪预警等,不断提高黄河治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流域内人民带来更大的福利。
治理黄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 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 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 来,黄河 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 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 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 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 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 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 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 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 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半多。与此同时, 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 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
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 原因之一
1、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
►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
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 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 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 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 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 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在50年代初期,黄河供 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 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 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 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 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 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 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2、下游补给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 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 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 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 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 重。
3、上中游补给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 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 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 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 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 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评价台
Very good! 一般般吧~~
差劲死了……
以前的黄河…… 以前的黄河……
现在的黄河…… 现在的黄河……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 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 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 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 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 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 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 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 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 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 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 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 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此外…… 此外……
► 此外,还有水体污染严重和水体质量不佳 此外, ► 、温室效应、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人为热 温室效应、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
释放以及海洋沙漠化这5 释放以及海洋沙漠化这5要素也导致了黄河的 断流。 断流。
2、水费偏低和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 资源浪费
►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
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 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 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 水意识。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 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 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 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 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 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 目惊心。
1、太阳辐射的改变
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 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 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 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 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 关性。一般情况下, 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 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 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世纪90年代中期, 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 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 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 风势力较往年减弱, 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 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 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 中下游地区, 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 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决黄河断流的对策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 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 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 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 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 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 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 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 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 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 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
•
减少用水量 在流域内 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 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 灌溉用水量减少。
黄河断流及其解决 办法
制作人:孔锡鲁 鄢军海 演讲人:孔锡鲁
黄河断流
• 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下游的山 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 主要发生在下游的山 1972 河段。 1972~1996年的25年间 年的25年间, 19年出现 东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 河干断流,平均4 次断流。1987年后几乎连年 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1987年后几乎连年 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 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 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 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 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dm 122dm, 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dm,断 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 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 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 度达683km 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 683km, 以下) 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 80%以上 1996年 地处济南 以上。 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 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 站于2 14日就开始断流 日就开始断流; 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 历时达132dm 132dm, 流7次,历时达132dm,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 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 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
溉新技术
•
管灌、喷灌、滴灌、渗 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 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 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 用水的1/5。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 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 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 利用率,节约用水。
黄河断流的危害
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已直接影响到依靠黄 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 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 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 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特别 是造成下游河床淤高,不仅“小水大灾” 是造成下游河床淤高,不仅“小水大灾”, 更时刻存在着决口改道的危患,严重威胁 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重河口地 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重河口地 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 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 洲日渐贫瘠。这对黄河流域当前乃至下一 世纪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更为 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 口的威胁交加,将动摇社会稳定,其后患 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