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的原因
黄河断流的人为因素

中游地區的自然資源儲存量豐富。49年以 後,先後在包頭和太原興建鋼鐵工業基地, 而在西安、蘭州和呼和浩特等地亦興建了 一批中小型的鋼鐵廠,由於靠近鋼和煤的 產地,故能節省大量運輸成本。採礦業需 要大量的工業用水以作冷卻和清洗原料之 用,故耗水量十分大。而中游的汾渭盆地 也是我國農業生產基地之一,區內的小麥、 棉花、油料和煙葉等主要農產品在全國佔 了重要的地位。但水資源有效利用率低, 水費平,農民缺乏節約用水的觀念,用水 嚴,上中 游修水塘、水窖,下游平原也要利用雨水。 濱海地區要利用海水,灌溉利用微堿水等。 節約用水是當前最關鍵的解決水資源問題辦 法。目前工農業和城市用水十分浪費,如能 節約三份之一,即有100餘億立方米。對工業 和城市用水,以及富裕地區的灌溉用水,可 提高水價,使其等於或大於供水成本,以促 進節約用水。節約用水是要很大投資的,工 業和城市能負擔,灌溉水費可由工業和城市 補貼。
陳志婷(1) 鍾少茵(10) 李嘉怡(22) 王錦麗(36)
陳志婷:動畫設定,打字 鍾少茵:找尋背景圖,打字 李嘉怡:找尋資料,打字 王錦麗:找尋資料,修改
在貧困地區,如甘肅、寧夏、 內蒙等,提高水價,農民負責 擔不起,更不能促進節約用水, 因爲農民無力投資節約用水工 程。黃河上游有水,農民不習 慣節約用水,水利部門要對他 們進行教育和說服。水利部門 還要做節水計劃,向政府立項, 請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農民 投勞,進行節水工程 。
黃河水調人員根據黃河特點,精心調度干 旱期產生的洪水,合理安排蓄積在幾個水 庫里,為下游儲蓄了大量春灌用水。 洪水也是水資源,有控制能力,利用好 了,就可以用來興利。今年的黃河水量調 度,正是通過有效地利用洪水資源,人為 調整平衡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安全度過了 春夏最干旱缺水的時期。 黃河水資源供水問題,與黃河下游河道防 洪減淤問題密切聯繫,因爲供水需要修水 庫蓄水,而水庫要防洪減淤;還有其他因 素,所以供水與防洪減淤必須綜合考慮。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摘要】黄河下游断流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源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管理不善、降水量和水资源争夺加剧等原因。
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明显的干旱现象,加之灌溉和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水资源浪费。
为应对此情况,需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黄河水源;改善灌溉和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减排力度,减少对黄河下游的不利影响。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缓解黄河下游的干旱问题,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黄河下游、断流、水量减少、水资源管理、干旱、水文监测、灌溉、排水系统、水资源浪费、水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率、减排力度。
1. 引言1.1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黄河,中国古代七大文明之一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
近年来,黄河下游的断流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
黄河水量逐年减少,这是导致断流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水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黄河下游水流的减少。
水资源管理不善也是造成流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降水量和水资源争夺加剧了黄河下游的干旱情况,黄河下游的干旱情况在近年来愈发严重,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水文监测数据显示,黄河下游存在明显的干旱现象,这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灌溉和排水系统不完善也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黄河下游地区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断流问题。
黄河下游断流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应当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黄河水源,改善灌溉和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减排力度,减少对黄河下游的影响,以保护黄河这条祖国的母亲河,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2. 正文2.1 黄河水量逐年减少黄河水量逐年减少,是导致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断流与黄河断流

断流黄河下游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时即称“黄河断流”。
断流情况及特点从历史上看,如遇持续干旱枯水年黄河干支流也曾出现断流现象。
初步研究表明,古代黄河干流断流约数百年发生一次,支流断流约数十年一次。
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频繁发生。
1972年~1998年的27年中,黄河有21年发生断流,首次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天数不断增加,断流河段长度不断增加,下游大流量时也发生断流。
70年代~80年代在花园口站月平均流量小于750立方米/秒时,下游才可能发生断流。
进入90年代以后,在花园口站月平均流量为1100立方米/秒时,也可能发生断流。
除黄河下游断流情况严重外,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控制站亦多次出现断流,黄河干流头道拐和潼关站出现了有记载以来的最小流量。
断流原因主要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2%。
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耗水量的迅速增加、水土保持拦蓄,使本来就比较贫乏的黄河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
二是近期降雨、径流量明显减少。
1990年~1997年期间黄河流域降雨偏少,兰州以上降雨量平均35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减速少15%,河口至龙门41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减速少10%,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11毫米,比多年平均减速少21%。
三是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黄河流域灌区大多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程度差、渠道衬砌少、耗水定额普遍偏大。
加上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还是大水漫灌,管理粗放,致使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只达30%~50%,水量浪费严重。
工业用水也同样存在浪费问题。
四是水价太低。
难以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控引黄水量,不利于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加重了引黄供水的紧张状况。
五是没有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
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
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
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级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悬河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
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蒙古巴彦淖尔盟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
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
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
武王死,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
黄河断流实况

一、黃河斷流實況20世紀70年代初,有關資料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河入海年徑流量逐漸變小︰20世紀60年代為575億立方米,70年代為313億立方米,80年代為284億立方米,90年代中期為187億立方米。
在短短的幾十年裡,黃河入海徑流總量銳減了一多半。
與此同時,黃河下游多次斷流。
特別是進入90年代之后,斷流現象更為嚴重。
這種情況在2000年得到了改變,2000年沒有斷流。
反而,到2003年9月,黃河中上游連連降雨,水勢上漲,河南蘭考段蔡集控導工程28號壩被撕裂,出現決堤現象,造成重大財產經濟損失。
但是,黃河斷流這一影響重大而廣泛的現象依然值得我們分析探究。
二、黃河斷流成因淺析1.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黃河流域近年來降水量減少是黃河斷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氣侯變化的影響。
綜合各種情況來看,致使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太陽輻射的改變。
太陽輻射是地球氣候的能源,所以太陽輻射輸出量的改變勢必導致地球氣候的變化。
根據觀測,20世紀70年代開始,太陽輻射量在不斷增強,地球氣溫不斷升高,蒸發加強,使我國黃河流域乃至華北、西北地區更加乾旱。
太陽黑子。
根據觀測分析發現,亞洲東南部的季風氣候與太陽黑子的11年週期有一定的相關性。
一般情況下,在太陽黑子極值年附近,我國地面大氣環流中的季風成分大于行星風成分。
20世紀90年代中期,處于太陽黑子兩個極值年之間,所以,我國的季風勢力較往年減弱,尤其表現下黃土高原和華北地區,使季風降水雨帶多徘徊于長江中下游地區,造成我國華北乾旱顯著(如1997年黃河斷流最嚴重)。
間冰期。
根據考古分析,地球上的氣候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的週期長短不一。
在大冰期之間是比較溫暖的大間冰期。
在第四紀大冰期中,又分為幾個亞冰期和亞間冰期,而當今世界處在第四紀的亞間冰期,氣溫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黃河流域,出現乾旱氣候。
黃河河南花園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間平均降水量減少12%。
青岛版环境教育《黄河为什么会断流》课件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黄河流域诞生了我国 哪两个原始部落首领, 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和黄帝
第二篇章:黄河文化
第二篇章:黄河文化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青海、甘肃、 四川、宁夏、 陕西、内蒙、 山西、河南、 山东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几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黄河变黄从哪个朝 代开始?主要原因是什 么?
秦朝以后
一是 黄土高原气温转 寒,暴雨集中,黄土本 身结构松散,使大量泥沙 进入黄河。 二是 人口迅速增长, 无限制地开垦放牧,砍 伐森林, 引起 严重的水 土流失。
保 护 母 亲 河
母亲河, 中华儿女的 骄傲!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读一读
黄河发源地
黄河发源地
黄河源头
黄河源头
黄河源头
龙头
壶口瀑布
曾微波荡漾
曾蓝天碧水
曾绿树青山
黄河污染
黄河断流
水土流失
黄河三大忧患
• 水土流失 • 黄河断流 • 黄河污染
水土流失
干枯的河床
黄河污染
别让黄河的最后一滴水 成为我们的眼泪!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黄河 知识 竞答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黄河发源于 哪座山?
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山 北麓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黄河注入
什么海?
渤海
第一篇章:黄河溯源
黄河全长 多少公里?
5464 公里
2022年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2022年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分析
1、下游来水少。
2、工农用水量大。
3、人口生活用水量大。
4、大面积屯下水漏斗区。
5、大气增温,蒸发强烈。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流域是文明发祥地,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能源丰富。
1、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大型水利枢纽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盛公,万家塞,三门峡,小浪底等。
2、引黄灌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历史悠久,中下游引水工程:引黄入晋,引黄济青。
3、水土流失及治理
加强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
中上游开展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修建。
4、地上河
成因: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危害:人工筑坝束水,河堤决口泛滥。
治理:兴修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治理沙漠,加固堤坝。
黄河断流及其原因

• 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 下游断流形势,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实 施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 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并于1999年初,黄 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水调局,从1999年3月 17日开始,对黄河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和有 计划的调配,自此以后,黄河下游未出现 断流现象。
黄河利津县段断流情况统计来自黄河流经区域类型及分布
14% 29% 11% 石山区 黄土和丘陵区
风沙区
平原区
46%
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 生在下游的山东河段。在 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 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 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 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 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 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 断流历时长达122天,断流河长上 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 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 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 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 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利津水 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6 天,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 历时最长的年份。
尤其是1987年以来黄河来水量较小主河槽淤积进一步加剧19871997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0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发生滚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
2013.3.26
•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 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 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 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 “几”字形。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 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 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 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 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 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 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 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 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 为“母亲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河断流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属于季风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少,入河水量少;②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也几乎没有地下水补充;③北方干燥风大,蒸发量大。
④所在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人为原因:①上、中游沿岸城乡取水多,致使流入下游水量极少直至无;②上、中游流域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旱季时汇入河流的地下水减少。
③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④水资源管理不协调5、水体污染严重
措施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
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
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业和交通设备设计出吸热存热新器械,使交通和工业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再利用。
减少人为热释放,降低陆地上空气的干燥度。
10.减少洋面浮油通过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废油,合理运油,减少入海石油。
设计“洋面吸油器”,对洋面定时“清扫”浮油,以减弱海洋沙漠化现象。
11.减少CO2排放普及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降低空气干燥度。
危害:黄河断流后,给黄河沿岸的城市带来了不便,特别是黄河流经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当地工农业用水较大,因此,黄河断流不仅在生态上危害严重,更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一)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二)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岸侵蚀后退。
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
2.地下水环境恶化。
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
在黄河入海口,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大减,引起海水倒灌。
山东省东营市的领导同志说,黄河是东营180万人的生命河,黄河一旦断流,这里将是一片毫无生机的盐碱滩。
3.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
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4.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
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
5.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
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
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