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何帆马丽杨文君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目的:对于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以便于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本研究为方便调查研究选择其中的8 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3例。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为患者每周进行为期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每次血液透析需要持续四个小时,而观察组患者则选择采用杂合型血液透析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为患者每周进行血液透析两次治疗,患者需要加血液滤过一次,或者为患者进行血液滤过透析加灌注一次,对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作比较。
结果: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不同方式血液净化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以前,生活质量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结束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P【关键词】血液净化;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质量临床有一些病症在进行治疗过程当中,需要为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比如说终末期肾衰竭患者[l]。
临床有研究认为全世界超过80%以上的晚期肾脏衰竭患者,都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患者的生命,长时间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这种方法虽然能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个人的状况,但是不能够从根本上对于全部肾脏功能进行替代[2]。
而且血液透析本身会导致患者存在有皮肤搔痒、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情况,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因此对于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血液透析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针对于此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不同方式的血液净化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且将主要的研究情况作出如下的报告。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及效果分析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及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6月来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血液透析(HD)组(n=30)、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35)和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组(n=35),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其中Hb及ALB均明显升高,IL-6、CRP和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与治疗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HD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F组和HD+H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DF组和HD+HP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HP组和HD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开展HDF以及HD+HP 治疗,可起到一定改善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转归,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血液净化为治疗晚期肾脏衰竭患者的有效方式,使用此法进行治疗,能全面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但值得说明的是,和健康人群相比,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病死率明显较高。
有文献指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较高[1]。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其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7年11月到2019年6月在本医院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分析,共74例。
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7,低通量血液透析)与实验组(n=37,高通量血液透析)。
比照两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情况与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残余肾功能指标均下降,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小;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血液净化治疗会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相比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更小,且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应积极应用。
【关键词】残余肾功能;血液净化;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其利用血液净化可缓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的寿命延长,而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效果有所差异。
因此笔者展开对比研究,以74例尿毒症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其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现总结并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7年11月到2019年6月在本医院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分析,共74例。
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
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为24到73岁,平均年龄为(46.91±4.25)岁。
实验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为23到75岁,平均年龄为(47.12±4.42)岁。
比照两组的一般资料数据,结果说明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可比性的存在。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选择型号为F6的透析器,其膜面积为1.3平方米,使用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以肝素作为抗凝药物,每周进行三次到五次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时间为三到五小时。
综述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小分子清除影响(完整版)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毒素清除的影响随着透析器膜材料和透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尿毒症毒素、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血液净化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最初对CRF发病机理的研究将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70年代提出“中分子物质”学说,将毒素分为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两大类。
近年研究发现,ESRD患者除中分子肽类外,一些低分子量、甚至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也因清除或代谢障碍发生量或质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导致各种与尿毒症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目前通常将尿毒症毒素分为三大类: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中大分子类毒素和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
并认为中大分子毒素(如AGEs、β2-M、PTH等)与尿毒症患者的症状及一些透析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CVD)、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β2-MG-A)、感染、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等有关。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是体内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脂质和脂蛋白经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产生的终末产物。
不同的透析方式对毒素的清除不同,常规的低通量透析不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1,而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报道不一,本文就不同的透析方式(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和普通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做一综述。
糖化终末产物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
该反应早在1912年就被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故又称Maillard反应。
在反应早期,蛋白质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缩合成一不稳定的Schiff碱,该过程需时很短,而且是一可逆过程;然后由Schiff碱经过环化、异构化重排形成醛胺类产物,即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可以经过氧化、降解、脱水、重排产生醛类(aldehyde)、双碳化合物(dicarbonyl)、还原酮类(reductone)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聚合或再与氨基酸、核酸反应形成AGEs1,2。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磷清除的比较

c h 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M e t hod s T h e 6 0 c a s e s wh o we r e c h o o s e d i n t h e b l o o d p u r i f y i n g r o o m o f o u r h o s p i t a l , We r e
析治疗 。H D组 3 0例 : 接受血 液透析治疗 , 分别 记录患者 首次 治疗前 、 治疗 8周 后的血磷浓度 , 观察两组 患者血磷
下降 的程度 。 结果 血液 净化后血磷均较前 下降 , H P + H D组较 H D组血磷 下降更 显著( P< 0 . 0 0 1 o 结论 两种血
Co mpa r i s o n o f t he c l e a r a nc e f o r s e r u m p ho s ph a t e wi t h d i fe r e n t b l o o d pu r i f i c a t i o n me t ho ds i n c h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2 0 1 3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2 期
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自身免疫、炎症应激及生活质

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自身免疫、炎症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11-22T13:19:44.050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作者:李芳芳[导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的效果。
邵阳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湖南邵阳 4220000【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的效果。
方法:时间段:2016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8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实验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免疫水平、炎症水平、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免疫水平、炎症水平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炎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血液净化模式;终末期肾病;自身免疫;炎症应激;生活质量终末期肾病患者自身细胞伴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缺陷和炎症状态,致使氧自由基出现损伤,引起死亡。
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在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肾功能逐渐下降,致使毒素在体内聚集越来越多,出现一些列并发症,临床上多采用血液净化进行治疗,本次旨在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模式的治疗效果差异[1]。
随机选择8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给予其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82例本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
实验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5±10.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5±3.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5±8.2岁,病程:2.2-11年,平均病程:6.4±3.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血液透析分别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对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血液透析分别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对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9-01T11:41:42.2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6月作者:张秀慧[导读]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分别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对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张秀慧山东威高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分别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对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和B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50例。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血清铁]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B组Hb、Hct、Ret、血清铁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A组,血磷及iPTH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更加有效纠正患者肾性贫血,降低i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肾性贫血;影响引言贫血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一项基于2010—2015年住院患者的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s,CKD)发病率为10.8%,目前大约有1.2亿CK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人数以每年11%以上的速度递增。
血液透析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在许多亚洲国家,如菲律宾、日本,80%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正在接受这种治疗。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观察及护理

慢 性 肾脏病 患者 随着病 情 的进展 终将不 可 避免 地 走 向进行 维持 型血 液 透 析 ,对 于 维 持性 血 液 透 析 患者残余 肾功能对 患者 的透 析效 果和 生存质 量 均有 重 要 的影 响 。本文 将从 不 同的角度 探讨 残余 肾功 能 对 患者 的影 响 ,对保 护 患者 残 余 肾 功 能 的方 法 进 行 探 讨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选 取 2009年 1~10月 在我 院血 液 透 析室维 持性 血液 透析患 者 47例 ,其 中男 16例 ,女 31例 ;年龄 26~79岁 ,平 均 59岁 ;原 发 病 分 布 :慢 性 肾小球 肾炎 26例 ,高血 压 肾病 9例 ,糖 尿 病 肾病 9例 ,其 它 3例 。进 行维 持血 液 透 析 2~72月 ,平均 31月 。每 日尿 量 情 况 :无 尿 ¨ 例 ,少 于 400 ml者
15例 ,大 于等 于 400 ml者 21例 。 1.2 方 法 对入 选 患者 根 据 透 析前 一 日残余 尿 量 情 况 ,分 为 <4oO ml组 26例 和≥ 400 ml组 21例 。 分别 观察 2组 患者 的透 析 月龄 、收缩 压 、舒 张 压 、平 均 动脉压 、透析 间 期体 重 增 长 和每 次 透 析超 滤 水 量 等项 指 标 。 患 者 透 析 日到 达 血 液 透 析 室 休 息 10 min后 测量血 压 ,根据 以下公 式计 算平 均 动脉 压 :平 均动 脉压 一舒 张压 4-(脉 压 差/3);透 析 间期 体 重增 长 一前次 透析后 体 重 一本 次 透 析 前体 重 ;透 析 超 滤 水量 为本 次透 析 实 际超 滤 水量 。所得 数 据 用 SPSS 11.5 for W indows进 行 独 立 样 本 t检 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 茵(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8)
【摘 要】 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进行血液透析的 5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26 例,A 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B 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 析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 3、6、9 个月的残余肾功能及 血清磷、三酰甘油、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 平进行检测及比较。 结果 B 组透析后 3、6、9 个月 的残余肾功能好于 A 组,血清磷、三酰甘油、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 素水平均低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较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 余肾功能的影响要小,在临床中更为可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008 年 1 月 至 2010 年 10 月 在 本 院 进 行 血液透析的患者 52 例,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 各 26 例。A 组 的 26 例 中 , 男 14 例 , 女 12 例 , 年 龄 24~76 岁 , 平 均 (47.9±2.3) 岁 ,病 程 1.5~24.5 个 月 ,平 均 (12.3±2.4)个 月 ;原 发 病 :慢 性 肾 盂 肾炎 10 例,高血压性肾病 8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5 例,其他 3 例。 B 组的 26 例中男 15 例,女 11 例,年龄 25~76 岁,平均(48.1±2.2) 岁 ,病 程 1.5~25.0 个 月 ,平 均 (12.1±2.6)个 月 ;原 发 病 :慢 性 肾 盂 肾炎 9 例,高血压性肾病 8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5 例,其他 4 例。 两 组 患 者 在 年 龄 、性 别 、病 程 及 原 发 疾 病 等 方 面 比 较 ,P>0.05,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 采用 低 通 量 血 液 透 析 法 进 行 治 疗 ,为 低 通 量 聚 醚砜膜血液透析器 ;B 组 采用 高 通 量血 液 透 析 法进 行 治 疗 ,为 高 通量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液透析器,均由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 公司提供。两组透析器膜面积均为 1.3 m2,每次 4 h,每周 3 次 。后 将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 3、6、9 个月的残余肾功能及血清磷、 三酰甘油、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
【Key words】 Hemodialysis; Blood purification;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血液净化是临床中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其对患者的 残余肾功能却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患者的各个方面的 评估指标均极为不利;因此,找到一种既能起到血液净化目的,又 对患 者 的 残 余 肾 功 能 影 响 较 小 的 血 液 净 化 方 式 非 常 重 要[1]。本 文 就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净化; 残余肾功能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2)07-0991-01 中图法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Influence of differenn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ZHANG Yin(Firs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anzhihua Second People′s Hospital,Panzhihua, Sichuan 61706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lood purification modesin on the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 and B,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group A took the low-flux hemodialysis method and the group B took the high-flux hemodialysis method. The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and serum phosphorus ,triglycerides,β2 microglobulin and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 of the two groups at pre-dialysis and posthemodialysis 3 ,6,9 months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at posthemodialysis 3,6,9 months in the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and the serum phosphorus,triglycerides,β2-microglobulin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s in the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A,all showing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high-flux hemodialysis has less influence on the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than low-flux hemodialy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s hemodialysis,and it is more desirabl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