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城市环境调查报告
2024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4篇

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4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1调查目的:通过对家乡环境情况的调查,了解家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希望通过我的调查和宣传,提高家乡农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的现状,把农村建设成子孙后代向往的美丽乐园。
调查地点:我村和周边村。
调查时间:____月调查背景:我居住在农村,大大小小的池塘、小溪随处可见。
可是近几年,池塘的水由清澈变为浑浊泛黄,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小时侯还能光着脚丫捉小鱼的小溪,而今不仅不见鱼的踪影,还泛着农药的恶臭。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热点,然而在尚未有工业侵入的农村地区,环境的恶化竟也这般明显,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虽然目睹了这种变化,却也从未进行过思考,而农民的环境观念更是值得人们去重视。
所以,我决定利用放暑假的机会对我村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一)制定调查表由于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较为熟悉,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所具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并对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制定了贴近农村的生活又通俗易懂的问卷调查表。
(二)走访调查印好调查表后,就是走访农户进行调查。
因我调查的范围是我家所在的附近,所以调查过程都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的(我认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最后请他们填写调查表。
调查的对象有少部分的学生,其余大多数是在本村耕种的农民。
(三)实地调查。
为了获取更感性的材料,我又和老师、小伙伴一起走进下初村的大街小巷,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考查,做了详细记录。
(四)统计分析主要是对调查表和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整理,从而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一、家乡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活垃圾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露天堆放,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并且这些垃圾中有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之类的有害物质。
弋阳调查报告

弋阳调查报告弋阳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弋阳县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地处赣南地区。
该县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弋阳县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二、经济发展弋阳县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等。
然而,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弋阳县也在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旅游业和电子商务。
该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也成为弋阳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尽管有这些积极的发展趋势,但弋阳县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农业产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旅游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三、教育与文化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石,而弋阳县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该县拥有一些优质的学校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弋阳县也注重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
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在该县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然而,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弋阳县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仍面临一些问题。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文化传承面临着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亟待加强。
四、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弋阳县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良好的地区,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弋阳县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所导致的。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弋阳县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该县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倡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但我们仍需关注弋阳县环境保护的长期可持续性。
五、社会问题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社会问题。
弋阳县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服务不够完善。
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医疗条件较差,需要更好的医疗保障。
2024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6篇

2024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6篇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1(约844字)如今,人类的生活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而城市环境污染却愈加严重,正是因此,人类光顾医院的次数愈加频繁,我对人们居住环境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查:一、空气质量污染严重。
每天大街小巷都会有来来往往的车辆,人们可能不会重视,但又有谁会想到车辆的繁多不仅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更让地球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废毒气,以导致人们小则咳嗽,大则肺癌。
我家附近有个造纸厂,每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们常常看到造纸厂上空无烟滚滚,烟囱里冒出的云烟,大多是毒气,难闻之极,甚至导致我们患上不治之症。
二、白色污染严重。
据统计,近几年来,人们为了图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袋……更令人气愤的是,人们不仅大量使用,而且到处乱扔。
街头巷尾,到处可以见到人们遗弃的塑料袋;菜市场内,人们散去后,到处可见“五彩缤纷”的塑料袋和菜农残留的烂菜叶;公共场所也随处可见大家随地乱丢的纸巾和脏兮兮的口痰。
有的甚至将皮鞋向街上随意一扬,为此,我们小学生也常常摔得人仰马翻。
三、河流的污染。
除了城市,乡镇里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可是,一些厂家只考虑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没有顾虑到大家的感受。
将污水不经过处理,就用排水管排到河道里。
学校旁边有口水塘,当地人都叫它上水塘,以前上水塘碧绿得像块宝石镜面,可是现在的上水塘由于附近的一个硫磺厂把污水排到上水塘里,现在去看,上水塘内到处是肮脏的水,还隐隐散发着一阵阵难闻的臭味。
总而言之,现在的生态环境已逐渐在被人们破坏,让我们共同倾听——地球在呻吟,河流在哭泣,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建造更加美好的家园!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2(约4916字)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
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排水状况的调研报告

(4)城区内开发的房屋、小区建设时破坏原有排水设施,未综合周边排水状况配套建设,造成居民密集区房屋、小区周边区域排水难,甚至进行排水改建工作都不易展开(涉及拆迁、排水设施重新设计等问题),多年来市民投诉最多的就是这类问题。比如造成风车巷排水问题、忠节营小巷排水问题、白云村和红旗村排水难问题等。
(一)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状况
河套老城区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沿主要道路埋设有排水干管,沿江现有12处主要雨污水排放口,其中沿贡江7处,设置排水提升泵站2座(赣江路水叉口、八境公园)。沿章江 处主要雨污水排放口,设置排水提升泵站 座(已建截污干管)。河套老城区道路排水系统建设较早,设计标准低、管径小,布置混乱,而且管道老化、年久失修,使得管道排水能力下降或丧失,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原有管道已不能满足要求。
对一些不合理的排水管道设施通过改造,逐年减少内涝点。近几年我处经多方论证,对赣州市八一四大道贸易广场段下水道、东桥路二米厂主下水道、青年路名流主下水道、文明大道人事大厦门口进行了改造,通过今年的使用,证明改造效果良好,改造后未发生大面积积水问题。
(二)职能单位、成灾重的特点。加强平时排涝管理及雨季应急预案非常重要,做到:①汛前全面完成排涝设施养护工作,每年汛后至来年3月,要完成全部泵站、泵机及配套设备的全面维修、保养和检测,组织对泵机及闸门、拍门、拦污栅等关键设备的检查和调试。②重点做好市区下水管网、雨水井、盖板沟等清淤疏浚养护工作。特别是老城区小街巷以及低洼易涝区的管道疏通维护,做到仔细筛查,无一遗漏,保证管道畅通。对城市主要出水口进行整治,做好城市主要过路箱涵及出水口整治检查。③加大对明、暗渠清淤的监管力度。汛前完成城市明、暗渠全部清淤、清障工作,暴雨来临前,尽量降低水体水位,以利排蓄水。
环保社会实践报告(15篇)

环保社会实践报告(15篇)环保社会实践报告1“绿色环保,伴我同行。
”为了进一步增加我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__年7月21日至23日期间,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分团委书记朱琳老师,学生会指导老师任振宇老师带队,师生一行8人前往湖南长沙,对当地的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垃圾排放进行了现场取样调研。
经过我们几天的准备,21日我们顶着大雨在长沙的各个区域,针对不同的人群,耐心分发并完成了200份调查问卷。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长沙人民普遍反应:长沙空气质量一般,植被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水质还有待加强,施工地区较多从而引起的微尘污染以及汽车尾气排放过多等。
22日,我们就21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针对性专业调查。
我们去了橘子洲,这里是长沙人普遍反应垃圾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可能是旅游景区的原因,河面漂浮着垃圾,地上随处可见的塑料袋等。
这里的垃圾污染主要为人为制造。
我们随后对游客进行了语音采访,并呼吁大家“拒绝垃圾污染,从你我他做起。
”随后,我们对江水进行了取样实验。
实验结果让人十分满意,江水富含矿物质,水中含有人体正常所需的钙镁锌等微量元素。
其余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余氯指数稍微偏高。
水呈弱碱性,ph值(酸碱度)为7.6。
23日,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度的调查研究。
我们利用专业工具测量了当天的空气质量aqi指数为55,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
随后,又了解了长沙各区域的绿化覆盖率。
结果非常惊人,岳麓区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0%,长沙整体绿地率近达35%,整体绿化覆盖将达40%!长沙政府还在继续实施绿色工程,未来的长沙将会是中国的一条美丽“绿廊”。
如今,规划、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进,如同三驾马车,承载着“大美长沙”新内涵飞奔而来。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也逐步凸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则应该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个人: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伴我同行。
环保社会实践报告220__年__月__日,__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在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__x带领下,乘车前往连云港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中心,开始了他们实践的第一站旅程,大学生环保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赣州河流调查报告

赣州河流调查报告赣州河流调查报告一、引言赣州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
河流是赣州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对于当地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赣州的河流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并撰写了本份报告,旨在呈现我们的发现和建议。
二、河流现状1. 河流数量和分布:赣州境内有丰富的河流资源,主要包括赣江、信江、鄱阳湖和修水河等。
这些河流分布广泛,覆盖了赣州市区以及周边的农田和山区。
2. 水质状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赣州的一些河流存在水质污染的问题。
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和工业活动的废水排放,以及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完善。
这些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3. 河流生态系统:赣州的河流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包括各类鱼类、植物和鸟类等。
然而,由于水质污染和非法捕捞等问题,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问题分析1. 水质污染问题:赣州的农业和工业活动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农药、化肥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进入河流后,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风险。
2. 水资源管理不善:赣州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河流干涸或水位下降,给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
3. 河流生态系统破坏:非法捕捞、乱倒垃圾等行为破坏了赣州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四、解决方案1. 加强污水处理: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和工业废水的监管力度,推动农田和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污水处理,提高水质。
2. 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
3.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河流生态保护的意识。
加强宣传,呼吁居民积极参与到河流保护中来,共同维护赣州的水资源。
五、结论赣州的河流是该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水资源管理不善和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等。
赣州灶儿巷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赣州灶儿巷保护现状调研报告赣州灶儿巷保护现状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赣州灶儿巷,位于赣州市中心区域,曾是赣州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保存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古色古香的老街巷,是江西省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街。
然而近年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开发的不断推进,导致灶儿巷的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侵蚀,这个历史悠久的街区也岌岌可危。
为了保护和传承赣州灶儿巷的历史文化遗产,赣州市政府对灶儿巷进行了保护,并组织专业人士对该地区进行了综合性调研,以制定保护方案和措施。
二、调研任务本次调研着眼于整个灶儿巷的保护问题,旨在采集与灶儿巷相关的文化、历史等各类资料,探究灶儿巷历史文化背景和保护现状,分析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应用。
三、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区域调查、采访及现场观察等方式。
文献资料:采集了有关赣州灶儿巷历史文化的较为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国家和省市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及保护规划等标准资料,为深入了解灶儿巷的风貌和文化背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资料基础。
区域调查:对赣州灶儿巷进行了全面的区域调查,包括审查当地相关规划文件、阅读招标投标文件,查阅灶儿巷的历史文化资料、实地勘察、拍照等。
采访:采访当地居民、商户和游客,了解对灶儿巷的认识、了解对灶儿巷保护措施的看法和期望,从而为制定灶儿巷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现场观察:走访整个灶儿巷,从文化、历史、风貌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对灶儿巷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四、调研结果1、历史文化背景灶儿巷建于明朝,曾是赣州商业、手工业、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的重要中心之一,是赣州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其具有明清特色的民居建筑群在建筑形制、材料、执行工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体现了乡土建筑文化和江西传统建筑文化。
2、保护现状灶儿巷历经百年不衰,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灶儿巷逐渐被毁、闹市污染蔓延,失去了原有的民居特色和艺术价值。
赣州市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赣州市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目录赣州市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1)(一)地理位置 (1)(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1气候: (2)2地貌 (2)3.植被 (3)4.水文 (3)5.土壤 (4)(三)自然资源 (4)1.土地资源 (4)2.气候资源 (4)3.水资源 (4)4生物资源 (5)(四)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7)1.农业 (7)2.工业 (9)3.旅游业 (10)4.城市规划与建设 (11)(一)地理位置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
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
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1气候: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地貌西部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在赣州西部的上犹县紫阳、寺下以西,崇义县西部及大余县内良、河洞、荡坪、左拔一线,主要山体为罗霄山脉南的诸广山脉及南岭山脉的大庾岭,海拔500~2061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基岩裸露,山坡陡峭,山顶多呈锯状、垄状,局部地方因沿节理裂隙风化和强烈流水侵蚀切割,可见锯齿状峰林、石笋、蘑菇山;有V型峡谷和嶂谷发育,也有瀑布、温泉分布。
境内为赣江支流上犹江、章水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茂密,森林、草场、水利资源丰富。
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在赣州南部的赣县、于都、会昌、瑞金南部及信丰、安远、寻乌、龙南、全南、定南全境,主要山体为九连山和武夷山南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开始变的渐渐不协调起来。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索取超过了自然界的供应。
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党和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对赣州市市民的进行民意调查,了解市民对环境的态度与看法,从而为保护赣州城市环境提出有效建议,同时宣传并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问题;赣州城市;态度与看法;对策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 began to change gradually uncoordinated. Human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o claim more than the supply of the natural world.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enormous damage, deterior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ankind, mankind is facing a crisis of survival. Environmental issues became the focus of most attention,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Ganzhou public opinion surveys to gauge the attitudes and opinions of the public on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tect Ganzhou urban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advise, promote and enhanc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he public.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ssues; Ganzhou City; attitudes and views; countermeasures前言我是来自江西理工大学行政管理091班学生,于2013年2月25日至4月20日在赣州市南外街道办事处下壕塘社区居委会实习。
在实习期间,一方面要在办公室处理各种文件,接待来访群众;另一面要到社区各个地方参与环境整改,对赣州市坏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为更好的了解赣州市城市环境,在老师陈华平、周小花、钟小林、蔡益群的指导下,在办公室人员的帮助下,采取网络形式对赣州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对其问题原因进行的剖析并提出对策。
希望这篇调查报告对赣州市环境保护能有所帮助,共同建设美好赣州。
一调查目的当今环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排放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亿吨。
因环境污染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的疾病和死亡。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每年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
据调查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污染;在47个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层次污染的有43个;在2亿城市居民中仅有1/2能获得安全的饮水,而农村中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饮水。
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粉尘约2000万吨,二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400多万吨,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
此外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7亿吨,占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
赣州市一直以其优美的环境博得人们的喜爱,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城市环境状况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解赣州城市环境状况及市民对当地环境的认识与看法,实习期间,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赣州城市环境调查。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的对象是赣州城市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其中以18—30岁年龄段为主,占58%,18岁以下占16%,31—50岁年龄段占16%,50岁以上占10%。
2.调查方式此次调查采取网上发放问卷,经赣州市民填写后回收问卷的形式3.调查时间 2013年3月1日——2013年3月11日4.小组成员刘志雄、朱秀英及办公室人员5.调查资料的处理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总结法进行统计。
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调研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再分析,得出结论。
三赣州市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
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
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
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
“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
赣州市人民政府驻章贡区,距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
(二)社会经济条件全市户籍总人口897万(2010年),其中常住人口830万,约占江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目前,中心城区人口69.26万,建成区面积71.2平方公里。
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200-300万,建成区面积200-300平方公里。
全市生产总值(GDP)9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2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98.0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46.71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0.6:42.7:36.7调整至2009年的 20.8:42.3:36.9。
城市(章贡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增长9.0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3%。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0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8.21%。
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品价格下降2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下降23.47%。
赣州市区下辖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7个村委会。
2012年,城市(章贡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增长9.02%。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对目前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调查市民中对目前居住环境表示较满意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48%;其次是觉得一般的占32%;表示满意的占14%;表示不满意的占6%。
可见,赣州市市民对赣州城市的居住环境满意度中等偏高,赣州城市环境质量比较好。
2、赣州城市环境状况的变化被调查市民中半数认为赣州城市环境较前几年有所改善,各方面问题都采取了措施,但效果一般;20%的被调查市民认为污染问题更严重了;认为环境有较大改善,各方面问题都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著的市民占16%;剩余14%的市民认为没有变化,这个问题好一点了,那个问题又严重了。
调查结果表明赣州市环境有所改善,成效不大,同时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废气污水的增加,污染日益严重。
各方面虽然采取了措施,效果有限;环境保护要统筹全局,防止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的尴尬局面,突出防止污染的重点。
3、哪些城市坏境问题影响了居民生活对于那些污染影响到自己生活?60%的认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影响到了生活质量;54%居民认为城市垃圾、污泥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48%的人们认为河道里脏臭的污水影响到了城市环境;34%的认为土壤里的农药、化肥和重金属,工厂机器、建筑施工的噪音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威胁;20%的被调查者认为放射性污染、电磁污染影响到自己。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们认为空气污染、噪音、垃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赣州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文化古城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赣州市面临着和其他城市一样的城市病。
4、个人环保意识对于市民了解的环保观念中,74%的被调查市民对“低碳”较为了解,对“节能”比较了解的市民占总调查对象的72%;对“可持续发展”了解的市民占70%;对“休养生息”了解的市民却只有30%。
“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环保观念被经常性地提出,宣传,贯彻力度强,广大市民对他们了解高呢各位深刻。
而“休养生息”观念的宣传较少,范围小;同时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人们迫于生计,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观念深入人心。
“休养生息”这一观念户主要运用于农村,城市运用得较少。
基于这几个主要原因,“休养生息”的观念没有得到市民的广泛了解。
从上图可以看出,市民愿意为赣州城市环境实际行动中的调查表示,五项行动都获得大多数市民的认可且大致持平。
5、市民对环境污染的建议在赣州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中,各项政策都得到了市民的支持。
其中“所有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占70%,“强化环境管理,制定法规和标准”占76%,“建立环境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占52%,这三项都超过了半数的认同。
“谁污染,政府就给他罚款”,“国家应该调动大量资金来做环保用”也分别占46%,34%。
可见,市民对于环境污染的建议多且强烈,反映出市民对赣州城市环境的关注,希望其得到全面有效改善的迫切愿望。
6、对赣州市政府、社会的评价40%的被调查市民认为赣州市政府、社会再环境保护方面有待改进;认为保护力度还欠大的市民占28%;认为不好的市民占20%;而认为做得很好的市民占12%。
由此可得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环境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能形成完善的体制来促进环保工作的进一步的开展。
五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一)规划不当,矛盾较多规划不合理导致区域功能混乱,是许多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
常见规划不当的现象有:城镇小型加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没有缓冲区,小型的加工厂安插在居民楼,居住区中开办有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这样往往易造成企业虽经规划部门批准且达标排放,但周边群众环境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
(二)老污染治理欠帐多近几年来,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环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离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发展,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还相差很远,老污染纠纷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且深层原因涉及到外来人员、国企改制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这也是污染纠纷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