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律启蒙中的两个小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中与“义”有关的两个小故事

一、兄弟让国有夷齐

商朝遗老伯夷叔齐的故事众人皆知。二位是孤竹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君年老,欲立三子叔齐继承王位。等到父亲去世,叔齐以长幼之序,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不尊父命”为由,出逃孤竹国;叔齐仍不肯继位,也逃出国。

出自《声律启蒙·八齐》第一小节,“叔侄去官闻广受,兄弟让国有夷齐”。孤竹国位于今秦皇岛市一带。

兄弟让国表现了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面临了挑战。

二、马首不容孤竹扣

伯夷,叔齐二人在出逃路上相遇,相伴而行。他们听说西伯昌有德,决定去考察。快到西岐边境,听说西伯已逝,武王正兴兵伐商,二人迎着周兵而上。夷、齐拦住周武王的马头、扣住他的马缰绳说:“父亲去世尚未安葬就出兵,可以称作孝吗?臣弑君,可以称作仁吗?”

王手下欲对夷齐动武,被姜太公制止,将二人扶到路旁。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靠采集野菜过活,晋地最终于饿死于首阳山。

司马迁以前,儒家已将其视为“抱节守志”的典范,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而在后世,二老成为“遵守臣

道”的符号,元世祖忽必烈曾下诏追封伯夷为昭义清惠公,叔齐为崇让仁惠公。

出自《声律启蒙·九佳》第三小节,“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

马首不容孤竹扣,表明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或者说是“礼崩乐坏”的开始。

三、古人名字的顺序

古代兄弟排行顺序通常为前四个是伯(孟)仲叔季,后面的便没有明确的称谓了。

一、伯。伯,把也,把持家政之意。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比如孔子的长子叫孔鲤,字伯鱼;曹操在家排老大,所以字孟德。伯夷,就是排行老大,名字叫夷。

二、仲。仲,中也,位在中也。孔子在家里排行老二,名孔丘,字仲尼。

三、叔。叔,少也。叔齐,就是行三,名齐。

四、季。季,幼小之意。孙坚的四个儿子比较有代表性: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