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归纳

一、时间的测量:

1、测量的目的:对事件发生持续时间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

2、测量原理:选定某个有规律变化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标准(单位时间),其它事件所用时间与之比较

的,看是标准时间的几倍。

3、工具:秒表、钟表等

4、单位:主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μs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的目的:对物体的长度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

2、测量原理:选定某物体长度为标准(单位长度),其它物体的长度与之比较的,看是标准长度的几倍。

3、工具:刻度尺(不是直尺)、游标卡尺等

4、单位: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

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1m=10dm 1dm=10cm 1cm=10mm

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1km=1000m 1m=1000mm 1mm=1000μm

常用进率的词头:中文名称吉兆千毫微纳皮

英文缩写G M K m μn p

进率109106 103 10-3 10-6 10-9 10-12

5、刻度尺的使用:

⒈刻度的熟悉:①使用刻度前,要看清它的零刻线的位置及是否磨损。

②认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③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分度值)。

⒉刻度尺的选用:

①根据待测长度确定刻度尺的量程。

②根据测量精度要求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⒊测量中的主意事项:

放:①刻度尺的放置:不要使用已磨损的刻度,刻度尺沿被测线放置,刻度尺的刻度应尽量靠近被测物体。看: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③读数时,要先读准确值(读到分度值位),再估读一位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记录应有数字和单位。

4、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⑴积累法

在测量微小长度时,把许多个相同的长度累加在一起,测量它们的总长度,然后求平均值。例:①测细铜丝的直径,如图⑴: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铜丝之间不留间隙)n圈,则线圈长(L)中有n个直径,即:L=nd 从而有d=L/n 。类似地,我们可以用积累法测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注意,一张纸是二页)。

⑵矩形法:利用矩形对边相等,测刻度尺不易直接进行靠近测量的长度,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图⑵),测锥体的高度等。 ⑶软线法:在测量曲线的长度时,用无弹性的软线沿曲线放置,并在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做上标记。拉直软线,测出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三、误差:

⒈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⒉采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操作人员操作正确的前提下,由于仪器、环境和操作人估计的影响造成测量值和真实的差别。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灭。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操作过程中操作人的失误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必须消除的。

四、单位换算:单位换算实质上是等量代换。必须保证每个等号两边都相等。

例:1.42×105厘米=1.42×105×1厘米=1.42×105×10-2米=1.42×103米

导出单位的换算:先对导出单位的每个基本单们进行换算,然后进行数学运算。

例:5m 2=5×1m 2=5×(1m)2=5×(100cm)2=5×1002×(1cm)2=5×104cm 2

15ml=15×1cm 3=15×(1m)3=5×(100cm)3=5×1003×(1cm)3=5×106cm 3

h km h km s m s m /13600100013600

11000111/1⨯===3333

33/1000/)1100(10001)100

1(1000111/1m kg m kg m kg cm g cm g =⨯=== 五、估测:在参测量结果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于我们熟悉的东西来估测。长度的估测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的长度进行,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自然现象(如自己的脉博)单位不合适时,应先进行单位换算。 例:1.68×106微米可能是:A 、书桌的高度 B 、一成年人的身高 C 、硬纸的厚度

1.68×106微米=1.68×106×10

-6米=1.68米,显然应先B

六、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图⑴ 2 3 4 图⑵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这时参照物可省去不提。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把观察者作为参照物,这时常说“×××看到……”。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的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用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不同。

5、运动状态的描述:从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两方面描述。

6、机械运动的分类:

⎪⎩

⎪⎨⎧⎩⎨⎧. 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变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叫变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体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⑴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公式:v=s/t

说明:①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物体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t 表示时间

②在同一匀速直线中,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③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路程和时间的一致(描述的对象属于同一运动段)。

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m/s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 1m/s =3.6km/h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⑴定义:变速运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为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⑵公式: v=s/t

说明:①该公式实际上是把变速运动当做匀速运动来处理。

②用该公式算出的平均速度只是对整个变速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

③同一变速运动中不同运动段上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同一运动中不同段上的平均速度不能共用。

⑶注意“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的值一般不同。

(三)、速度的测量 测量原理:t

s v = 测量方法:测出物体运动时经过的几个指定位置时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算出速度(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选定物体运动起点和几个指定的位置点。2、测出各相邻点的距离(路程)s 。

3、让物体从起点开始运动,依次经过各点,记物体经过各点时的时刻。算出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4、用公式 t

s v = 算出各段运动的速度。 例:测量小车沿斜面滑行时前半段路程的速度和后半段路程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