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2011年邢台市暴雨变化特征
邢台市西部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邢台市西部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流域泥沙与降雨特性的关系、流域植被对产输沙的影响以及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流域,流域输沙模数与降雨侵蚀力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土壤因子、坡度因子比较相近的情况下,植被和地貌发育程度等下垫面环境因素对流域产输沙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流域产输沙规律;气候因素;植被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太行山区1. 研究区基本概况1.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东经113°45ˊ至115° 50ˊ,北纬36°45ˊ至37°48ˊ之间。
西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毗邻。
北与石家庄、衡水、南与邯郸市相连。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以京广线为界,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为平原。
西部山丘区面积3508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8%,高程多在千米以下,平均坡度1/100左右,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剧,没有明显的缓冲地带。
平原面积891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2%。
1.2 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1)利用1956~2000年山区降雨量资料系列分析计算,邢台市西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94.5mm。
对年降雨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频率计算采用适线法。
对于变差系数Cv值的确定,在适线中,对系列中出现的特大特小值,一般不做处理,由于年降水量相对稳定。
偏差系数Cs的取值一般用Cv/Cs值来反映。
邢台市西部山区不同频率年降水量计算成果见表1。
(2)邢台市西部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且常有连续几年降水量偏多或连续几年降水量偏少的现象。
以历年年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比值K来表示年际变化,西部山区各雨量站监测的年降雨量资料分析,各站极值比大都在4.0以上,其中,獐貘、侯家庄两个雨量站变化幅度最大,极值比分别为9.4和9.2。
(3)邢台市西部山区降水量具有年内非常集中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集中在汛期(6~9月),而汛期降水又集中在在7、8月份,按多年平均计算,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3%。
河北省特大暴雨特征及致灾原因分析

河北省特大暴雨特征及致灾原因分析作者:胡会芳景华魏军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06期摘要:分析“16·7”特大暴雨特征及致灾原因。
“16·7”特大暴雨降雨量为河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多,暴雨覆盖范围刷新历史记录,日降雨量突破7月极值,降雨多集中在太行山区,且小时雨强大,持续时间长。
共造成全省1 043.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574.57亿元,从受灾行业来看,基础设施损失最为严重;从受灾区域看,中南部太行山区最重,尤以石家庄、邢台和邯郸3市最为严重。
造成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山区部分地区达到百年一遇;太行山海拔落差大,地形因素导致易发山洪,是致灾的次要因素;多种灾害性天气并发,太行山区暴雨伴随强风,沿海大风引发风暴潮,加重灾害发生;不科学的人类活动,占据行洪河道,也是灾害扩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16·7”特大暴雨;灾情;致灾原因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6-0078-06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0.06.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and causes of the disaster ofthe “16·7” rainstorm in Hebei provinceHU Hui-fang1,2,JING Hua1,WEI Jun1,ZHANG Su-yun1,LI Jiao1(1.Hebei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er,Shijiazhuang 050021,China;2.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21,China)Abstract:The character and causes of the disaster of the “16·7” rainstorm in He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 “16·7” torrential rainfall was the second since the meteorological record in Hebei province. The rainstorm coverage set a new record, daily precipitation exceeded the extreme value of July,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ed in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e rain was strong and lasted fora long time. It caused 10.436 million people was to be affected, and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 was57.457 billion in Hebe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ffected industries, infrastructure losses was the most serious; From the disaster-stricken areas, the Taihang mountains in the south-central region were the heaviest, especially in Shijiazhuang, Xingtai and Handan.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disaster were: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was large and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some area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reached once in a hundred years; The Taihang mountain had a large elevation difference, and topographical factors lead to flooding, which was the secondary factor for disasters; A variety of severe weather concurrency, heavy rains in the Taihang mountain were accompanied by strong winds, and coastal winds caused storm surges, aggravating disasters; Unscientific human activities occupying the flood channel were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disaster.Key words:“16·7” torrential rain; disaster; cause of disaster2016年7月19—21日,河北省出現了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简称“16·7”)。
近48年来邢台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近48年来邢台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程晓辉【摘要】[目的]分析近48年来邢台地区气温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南官、沙河、内丘1963 ~ 2010年的逐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年际变化平均气温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48年来邢台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近48年邢台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即逐年升高,体现出全球变暖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源于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持续的暖冬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气候变暖背景下邢台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理论依据.%[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emperature in Xingtai in recent 48 years. [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yearly and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data in Xingtai, Nangong, Shahe and Neiqiu during 1963 -2010, the change trend of temperature in Xingtai area in recenl 48 years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line chart and trend chart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average temperature, climatic variability. [Result]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annual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temperatures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in Xingtai area in recent 48 years all presented the roughly same characteristics which rose yearly. It embodied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 of global warming. The rising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was because that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winter average temperature rose. The continuous warm winter played the decisive role forthe rising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di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varial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in Xingtai area under the climate warming backgroun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9【总页数】3页(P18167-18169)【关键词】邢台地区;气温;趋势分析【作者】程晓辉【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气象局,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3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气候变暖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国科学家及政府部门对全球增暖可能引起的气候变化给予了极大关注[1-4],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
51a河北省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51a河北省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向亮;郝立生;安月改;张婧;刘咪咪【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4()1【摘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滑动r检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1961—2011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在燕山和太行山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大,其中承德南部、唐山、秦皇岛年平均降水量较多,超过600mm,张家口和承德北部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不足400mm,各区降水量主要呈下降趋势,除故城、盐山、黄骅、昌黎、唐山、滦县、遵化外,大部分台站下降趋势不显著;河北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既有“一致型”,也存在“南北型”;在时间变化上,除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5月(8月)显著增加(减少)外,年及其他月季降水量增减不明显;河北省年降水量整体存在2~3a左右的变化周期,在1996年存在突变现象,而各季节降水量的变化有所不同。
河北省降水量的时空特征符合河北地形特点及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
【总页数】10页(P56-65)【关键词】降水量;EOF;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滑动T检验;最大熵谱分析【作者】向亮;郝立生;安月改;张婧;刘咪咪【作者单位】河北省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相关文献】1.1960~2011年河北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J], 戴玮;樊清华;曹建新2.河北省4个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预测 [J], 姜国艳;安秋阳3.祖厉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 [J], 吕柏4.河北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张晓龙;黄领梅;沈冰5.2005—2019年河北省小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J], 周玉都;许敏;赵玮;刘艳杰;李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降水输沙分析

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降水输沙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邢台县西部山区代表站坡底水文站的降水特性及产沙特性,探讨了降水强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地面径流及输沙影响,揭示不同尺度下侵蚀产沙过程的变化规律和普遍规律。
关键词:降水特性;水沙关系;时空变化;坡底小流域1 研究区基本概况1.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经113°45′~114°38′,北纬36°58′~37°22′,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形起伏,形态复杂。
自西向东依次呈现中低山、低丘垄岗和山前倾斜平原的地貌。
中低山区:位于白岸、杨庄、浆水、冀家村、崇水峪、路罗、城计头、西枣圆、将军墓、宋家庄、西上庄、龙泉寺、北小庄、西黄村等乡镇,面积129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5%。
由变质岩、石英砂岩及灰岩构成,地形起伏较大,海拔500~1800m,重峦叠嶂,山坡陡峭,沟壑纵横,切割强烈。
低山垄岗:位于邢台县中部,在龙华、大贾乡、谈话、张安北、羊范、南石门、皇寺、会宁等乡镇,面积51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海拔高程100—300m。
变质岩分布区有明显的立状夷平面。
石英砂岩、灰岩构成低缓的低山。
山前平原:位于京广铁路东部,面积为175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包括东汪、祝村、晏家屯、于办等乡镇。
海拔高程45—80m。
1.2 流域降水特性分析利用1973~2007年坡底小流域降雨量资料系列分析计算,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05.0mm。
对年降雨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频率计算采用适线法。
对于变差系数Cv值的确定,在适线中,对系列中出现的特大特小值,一般不做处理。
偏差系数Cs的取值一般用Cv/Cs值来反映。
坡底小流域不同频率年降水量计算成果如表1所示。
该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且常有连续几年降水量偏多或连续几年降水量偏少的现象。
以历年年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比值K来表示年际变化,该区各雨量站监测的年降雨量资料分析,各站极值比大都在4.0~6.5之间。
邢台地区岩溶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态类 型 由 降 水 人 渗一 泉 排 型 , 变 为 降 水 人 渗一人 T 开 采 转
刷 … l
河、 白马 河 。 这 些 河 流 发 源 于 两 部 L , 多 源 近 流 短 。 邢 I 大 J 台 岩 溶 区 浅 层 地 下 水 和 邢 台 市 区 岩 溶 水 为 邢 台 市 地 下 水 源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了 解 该 区 的 地 下 水 动 态 可 直 观 r解 地 下 水 系 统 对 外 界 影 响 因 素 的 反 应 , 解 人 类 活 动 和 气 候 条 件 对 了 地 下 水 系 统 影 响 程 度 、 化 趋 势 和 变 化 幅 度 的 一 重 要 手 变 个
0 第 21 3 0年 第 4期 2卷 7月
J1.O 0 u. 2 1
Vo . 2 N0. 13 4
邢 台地 岩 溶 水 动 态 变 化 特 征 及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区
王 兵 兵 , 子 龙 , 晓 红 郎 杨
( 北省 邢 台水 文水 资源勘 测 局 , 北 邢 台 0 4 0 ) 河 河 5 0 0
拔 在 一6 0I 以 下 。 5 I Y
邢 台 市两靠 太 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 隆 起 带 , 与华 北 平 原断 裂带 接 触 , 东 西部 山 构 造体 系 主要 为北 东 向 的华 夏 系 断 裂带 、 北 东 向 北 的新华 夏 系断 裂带 以及 相 应 的北 西 向 的断 裂 带 。在 气 候 上
天 然 稳 定 状 态 , 流 量 为 8~1 l s 1 5 出 0 I / 。 9 8~17 年 问 , l 98 岩
台市 区供水水 源地 主要 为百 泉 泉域 岩 溶 水 区 , 泉 泉域 包 括 百
南昌市近60年城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南昌市近60年城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汪如良;吴凡;刘志萍;徐芳【摘要】Based on the climate data and urban developmen t information data during 1953-2012 in Nanchang, the variations of urba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 the past 60 years in Nanchang, the urba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vary decadally, which are impacted by urbanization obviously. Urban rainstorm presents 2-4 a periodic oscillation, mainly occurs in April to July. In recent 10 years, the number of storm days reduces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frequency of short-heavy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with larger intensity of rainfall. 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decreases and presents 2-4 a periodic oscillation, and lightning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increase. The strong wind days decrease obviously, which mainly occur in spring and winter. Fog days during the 1950-1990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but in recent 20 years it presents a decreasing trend. Haze days increase severely. There is a large difference among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high-temperature days, and the days of extreme high-temperature decrease, which present an approximate 10-year periodic oscillation.%利用南昌站1953-2012年气候资料及城市发展信息,分析了南昌城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
邢台市西部山丘区土壤侵蚀现状分析

邢台市西部山丘区土壤侵蚀现状分析本文根据邢台市西部山丘区的降水径流特性,分析了流域植被对减缓土壤侵蚀作用,内容包括流域植被对年输沙模数、地表径流含沙量以及次暴雨对输沙模数的影响等,得出了搞好水土保持、增加流域植被的覆盖率对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标签:降水径流;土壤侵蚀模数;含沙量;流域植被1、研究区基本概况1.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东经113。
45ˊ至115。
50ˊ,北纬36。
45ˊ至37。
48ˊ。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为平原。
西部山丘区面积3345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8%,高程多在千米以下,平均坡度1/100左右,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剧,没有明显的缓冲地带。
平原面积891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2%。
降水:西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2mm。
年降水的77%集中在6-9月,月最大降水一般出现在8月,约占全年降水的30%,且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该区降水量的年季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的降水量相差1-2倍,最大相差4-9倍。
该区降水不仅变率大。
强度也大,不少地方降水常为一、二次暴雨所形成,雨量过于集中,常常由于暴雨洪水泛滥成灾。
蒸发:该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005mm。
由于蒸发量大,降水偏少,地表径流贫乏,因而水分蒸发后难以得到尽快补充,形成经常性干旱缺水。
径流:与降水特点相似,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也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
因受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径流深相差很大。
中低山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09.8mm,丘陵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9mm。
1.2 流域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
在山区、丘陵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相互交织作用的影响,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形成水土流失。
其中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邢台市暴雨初日、暴雨终日变化 图 5 统计了邢台市 1954—2011 年期间出现暴雨年份的初日和暴雨终日,若年度中仅出
现一次暴雨,则暴雨初日和暴雨终日为同一天,由图可知:暴雨初日和暴雨终日有推迟趋势, 但不显著;进入本世纪暴雨初期提前。
暴雨初日、暴雨终日
11月3日 10月14日
9月24日 9月4日
关键词:暴雨日数;暴雨量;变化趋势;邢台市
1 引言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岸,东经 113°45′—115°50′之间, 北纬 36 °45′—37°48′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春旱风大, 夏热多雨,秋凉时短,冬寒少雪。年平均气温 13.9 度,年平均降水量 493.4 毫米,降水主 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占全年的 70%,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
2004
2009
图 3 1954—2011 年暴雨强度变化特征
Fig. 3 Variation of average daily precipitation of heavy rain from 1954 to 2011 in Xingtai
3.5 暴雨贡献率 如图 4 可知:1954—2011 年(仅统计出现暴雨年份)邢台市暴雨贡献率平均 27.4%,43
关于暴雨的研究,我国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1-5]。暴雨是邢台市主要的气象灾害天 气之一,常常引起暴雨洪涝、沥涝,以及由于降雨等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 性地质灾害,对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影响极大。本文根据邢台市 58 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邢台市暴雨的变化特征,以期为邢台城市防洪排涝及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 当地暴雨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Fig.2 Variation of heavy rain amount from 1954 to 2011 in Xingtai
3.2 月暴雨日数、暴雨量和暴雨强度 由表 1 可以看出:邢台市暴雨出现在 5—10 月,集中出现在 7—8 月,此时段暴雨日数
占全年暴雨日数的 79.8%,7—8 月暴雨量占全年暴雨量的 82.6%。在汛期(6—8 月)暴雨日 数占全年暴雨日数的 86.5%,汛期暴雨量占全年暴雨量的 87.7%。暴雨强度在 8 月最强,其 次是 7 月(由于 10 月共出现两次暴雨,不能代表近 58 年暴雨强度的月分布状态),因此 7 到 8 月不仅是暴雨集中出现时段,而且也是暴雨最强时期,因此做好防洪防汛是气象服务的 首要工作。从近 58 年的暴雨演变特征分析,7 月暴雨有增加的趋势,8 月暴雨在减少,但并
暴雨强度
/(mm/d)
72.7 75.1 51.2 60.7 77.8 91.4
63.4 103.7 82.4 69.6 70.4 68.9 116.9 56.2
通过分析邢台近 58 年暴雨的月、旬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暴雨集中在 7—8 月,8 月上旬是暴雨最集中和雨强最大时段。针对暴雨的多发期和暴雨强度,在此期间气象 服务的重点是做好暴雨、短时暴雨及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和应急服务。 3.4 暴雨强度
集中出现在 7 月下旬—8 月上旬,也就是邢台的主汛期“七下八上”,此时段暴雨日数占全 年暴雨日数的 40.4%,暴雨量占全年的 42.4%。8 月上旬暴雨最强,其次是 7 月中旬。
表 2 1954—2011 年暴雨日数、暴雨量和暴雨强度旬分布特征
Tab.2 Ten days variations of the number of heavy rain days and amount and precipitation in
y = 0.0114x + 27.146 R2 = 0.0001
40.0
30.0
20.0
10.0
0.0 1954
1959
1963
1970 1976 暴雨贡献率
1982 1989 时间/年份
5年滑动平均
1994 1998 线性
2004
2009
图 4 1954—2011 年暴雨贡献率变化特征 Fig. 4 Variation of heavy rain contribution rate from 1954 to 2011 in Xingtai
1994
1998
2004
图 6 邢台市暴雨日数的滑动 T 检验
Fig.6 The moving t-test of heavy rain days from 1954 to 2011 in Xingtai
3 暴雨变化特征
3.1 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 如图 1 可知:1954—2011 年邢台市暴雨日数共 89d,年平均 1.53d,且存在较大差异,
最大值是 7d,出现在 1963 年,次大值是 4d,分别是 1956 年、1971 年、1976 年、1989 年、 2000 年和 2009 年;在统计的 58 年中 1957 年、1965—1966 年、1969 年、1972 年、1974 年、 1978 年、1980 年、1985—1987 年、1991 年、1999 年、2002 年、2008 年 15 年均未出现暴 雨。1963 年暴雨日数显著偏大,其它各年份基本维持波动变化。1954—2011 年邢台市年暴 雨日数线性趋势为-0.169/10a,58 年暴雨日数减少了 0.98d。
中有 8 年暴雨贡献率超过 40.0%,最大值为 65.9%(1963 年),次大值为 50.7%(2000 年), 最小值为 9.3(1954 年); 1954—2011 年邢台市暴雨贡献呈微弱增加趋势,43 年中暴雨强度 增加了 0.114/10a,变化不显著。
暴雨贡献率/%
70.0
60.0 50.0
3.7 一日最大降水量 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 1963 年 8 月 4 日为 304.3mm,其次为 2004 年 7 月 12 日为 167mm/d。
3.8 强降水的夜间多发性 邢台市强降水具有夜间多发性特征。根据邢台市 1954~2011 年夜间(20—08 时)和白
天(08—20 时)≥30mm 的降水出现次数统计,58 年中夜间共出现 99 次,平均每年出现 1.7 次,白天共出现 89 次,平均每年出现 1.5 次;从暴雨量级分析,邢台市区量级较大的暴 雨、大暴雨出现在夜间次数大于白天次数。邢台市夜间最大雨量为 182.1mm,出现在 1963 年 8 月 4 日;白天最大雨量为 127.5mm,出现在 1981 年 8 月 15 日。
1954—2011 年邢台市暴雨变化特征
杨允凌 钱瑞贞 王小娟 张建波
(邢台市气象局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
根据邢台市 1954—2011 年逐日降水资料,对邢台市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邢台市近 58 年有 43 年出现暴雨,暴雨日数共 89d,年平均暴雨量 167.3mm,暴雨主要出现在 7—8 月,集中在 7 月 下旬和 8 月上旬,8 月上旬是暴雨最集中和雨强最大时段。近 58 年邢台市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呈减少趋势, 暴雨强度增加,暴雨贡献率变化不明显,7 月份暴雨增多,8 月暴雨减少;2000--2007 年暴雨明显增多, 进入本世纪以来暴雨初期提前。邢台市年暴雨日数未发生突变。暴雨的变化特征可为邢台城市防洪排涝及 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当地暴雨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8
7
y = -0.0169x + 2.4419
6
R2 = 0.026
5
年暴雨日数/ d
4
3
2
1
0 1954 1958 1961 1964 1970 1975 1979 1983 1989 1993 1996 2000 2004 2007 2011
时间/年份
图 1 1954—2011 年邢台市年暴雨日数变化特征
1954—2011 in Xingtai
项目
5月 上旬
6月 上旬
6月 中旬
6月 下旬
7月 上旬
7月 中旬
7月 下旬
8月 上旬
8月 中旬
8月 下旬
9月 上旬
9月 中旬
10 月1
4
12
13
17
19
6
4
5
2
1
1
暴雨量/mm 218.0 75.1 51.2 242.8 933.2 1187.6 1078.5 1970.0 494.1 278.3 352.1 137.8 116.9 56.2
4 暴雨日数的突变特征
滑动 T 检验是考察两组样本平均值的差异是否显著来检验突变。这里设两子序列长度相 同,均等于 5,取 95%信度水平。由图 6 可以看到,1954—2011 年期间,邢台市年暴雨日数 波动变化,未发生突变。
3
2
1
滑动统计量
0
-1
-2
-3 1959
1963
1970
1976 1982 1989 时间/年份
暴雨强度/(mm/d)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1954
1959
y = 0.4174x + 71.044 R2 = 0.0436
1963
1970 1976 暴雨强度
1982 1989 时间/年份
5年滑动平均
1994 1998 线性
2 资料和方法
选取 1954—2011 年邢台市(114°30′E, 37°04′N)逐日降水资料。定义日降水量 ≥50mm 为 1 个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日数为暴雨强度;暴雨量占总降水量百分比为暴 雨贡献率;年度首场暴雨出现日期为暴雨初日,末场暴雨出现日期为暴雨终日。用最小二乘 法求取各变量的线性趋势,并用滑动 T 检验方法检验暴雨日数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