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 古代的天圆地方说。
- 随着航海等活动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如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
- 现代精确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大小的主要数据。
-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大气圈。
- 组成: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等气体组成。
- 分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 对流层特点: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平流层特点: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臭氧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 水圈。
- 组成:包括海洋水、陆地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范围:从地表向上可达23千米的高空,向下可深入到12千米的海底。
- 生物在地球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 地壳。
- 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 组成物质: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
- 地幔。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 地核。
- 分为外核和内核。
- 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
1. 矿物。
- 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 分类: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如金、银等)、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氧化物矿物(如赤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等。
地球科学概论(长安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构成恒星的主要气体为氢、其次为氦,其他元素较少。
A:对 B:错答案:A2.陨石分为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三类,大部分陨石在通过地球大气圈时都会发生燃烧。
A:错 B:对答案:B3.对流层上部存在含臭氧的层,能吸收紫外线,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A:对 B:错答案:B4.上地幔上部的固态与地壳组成岩石圈,为刚性,有强度。
A:对 B:错答案:A5.地球最主要的热源是( )。
A:太阳能B: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能 C:构造作用能 D:重力分异能答案:B第二章测试1.Quartz exhibits conchoidal fracture.A:错 B:对答案:B2.The hardness of mica is ().A:4-5B:2-3C:1-2 D:3-4答案:B3.Galena exhibits perfect cleavage.A:对 B:错答案:A4.Olivine crystals normally form granular habit.A:错 B:对答案:B5.Cleavage angle of pyroxenes is about 78°/93°.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风化作用包括哪些类型?A:化学风化 B:物理风化 C: 太阳风化 D:生物风化答案:ABD2.成岩作用包括以下哪些作用?A:胶结作用 B:重结晶作用C:压实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ABC3.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构造 B:地形 C:气候D:地质答案:ABCD4.下列哪些岩石属于陆源碎屑岩A:硅质岩B:砾岩 C: 粘土岩 D:砂岩答案:ACD5.下列哪些岩石属于化学沉积岩?A: 硫酸盐岩B:硅质 C:石灰岩 D:砂岩答案:ABC第四章测试1.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使河谷的横剖面逐渐发展成 "U" 形谷。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An Outline of Earth Sciences)是为地学类相关专业编写的地质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用书。
全书共19章,包括宇宙与行星地质学、元素与矿物、岩浆作用与火成岩、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地质年代和地球演化史、地震与地球层圈、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风化与剥蚀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与冰川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地质学、湖泊与沼泽、风与荒漠、块体运动、人类生存与地球环境等内容。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13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地质学专业【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无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诸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入门课或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同时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结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计划等。
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意义,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内容提要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3.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4.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将今论古”原理2.难点:地球科学的特点.第一章结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质学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研究方法。
(二)内容提要1、地质学研究对象2、地质学研究任务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4、地质作用、它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难点:地质作用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矿物(一)教学要求通过元素、矿物的基本概念及矿物基本性质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矿物、晶体、矿物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以及集合体形态等基础知识为肉眼认识、鉴定常见矿物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1、元素2、矿物3、矿物的基本性质4、认识常见矿物(三)重点难点1、重点:矿物的基本性质。
2、难点:通过矿物的基本性质识别矿物。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一)教学要求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地球科学概论心得体会

地球科学概论心得体会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涉及地球历史、地球结构、地球表面与大气的科学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地球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地球科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地球科学概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地球的大气层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形成了气候和气象现象。
这些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通过学习地球科学概论,我了解到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否则就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
其次,地球科学概论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学习地球科学概论,我了解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成为了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需要改变,转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式,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担。
保护地球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和科学家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采取环保行动,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
同时,地球科学概论也让我明白了地球科学的重要性。
地球科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的结构和地质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地球科学的研究也对资源勘探和利用、气候变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加强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通过学习地球科学概论,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地球科学的了解仍然有限。
地球科学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关注地球科学的进展,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内容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内容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球的组成与演化、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地质现象的解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普及等。
具体来说,该课程可能涵盖以下内容:
1. 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包括地球的结构、元素和化合物等。
2. 地球的历史和演化,包括地质年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地质年代的测定等。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和火山等。
4. 地球的水文地理和气候变化,包括水循环、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等。
5.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6. 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包括地质调查、地球探测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应用等。
此外,该课程可能还会涉及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等。
总的来说,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家园,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并为后续的地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地球科学概论学习计划

地球科学概论学习计划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地球自然环境、地球内部、外部及地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包括地球形态、地球动力学、地球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地球科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行、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地球上的生命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地球科学概论学习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科学概论是了解地球、保护地球以及利用地球资源的基础。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计划。
一、学科简介及相关知识点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海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科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地球的形成、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气候与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点,并明确地球科学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在地质学方面,可以学习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地壳变动、岩石与矿产等内容;在地球物理学方面,可以学习地球的磁场、地震、地球物理勘探等内容;在气象学方面,可以学习地球的大气层结构、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等内容;在海洋学方面,可以学习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等内容。
需要了解这些知识点,形成对地球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另外,还需要学习地球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
二、学习目标通过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可以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1. 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了解地球的地质、地球物理、气象、海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3. 获得一定的调查和实验技能,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地球;4. 培养对地球的保护和利用的意识,明确地球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习方法在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 定期听课和参加实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2. 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加深对地球科学的理解;3. 参加地质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地球的实际情况;4. 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促进对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和交流。
地球科学概论总结汇报

地球科学概论总结汇报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构造、动力学、演化、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地球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
首先,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地球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地球科学,我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地球活动的各种过程,形成了地球的多样性。
其次,地球科学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
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例如,地球的板块构造不断演化,地壳运动不断发生,自然灾害也在不断发生。
通过学习地球科学,我了解到地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持续观测和研究。
第三,地球科学是一门实证性的学科。
地球上的许多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证实。
学习地球科学,我们要学会观察和记录现象,使用科学方法来解释这些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测,我们可以得到真实的数据和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
第四,地球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地球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
例如,地质学研究可以用于地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气象学研究可以应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地球物理学研究可以用于地震预测和矿产勘探。
学习地球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
总而言之,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地球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升。
我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不断观测和研究;地球科学是一门实证性的学科,需要我们使用科学方法来解释现象;地球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学习地球科学,我对地球的奥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岩浆岩侵入围岩中,岩浆岩一定晚于围 岩。一个岩体侵入于另一个岩体,靠同位素年龄可 能难以判断先后,如果找到穿插关系,则可以确定 先后。
再如,在砂砾岩的层面上常常见到冲刷面,因 为冲刷面只可能切割先形成的岩层中的微层理,不 可能切割后形成的岩层中的微层理,所以据此可以 判断地层层序是否正常。
生物死亡后,遗体被沉积物掩埋,在地层中保 存下来,称为化石 。生物活动的痕迹也可以被保存 下来,称为遗迹化石,如足迹。
对化石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生物是从低级到高 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化的。演化是不可逆的, 所以称为进化。虽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需要发展, 但“生物进化不可逆”是正确的。
2 相对地质年代
地球科学概论
第三章 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和 地质年代
1 地质事件 2 相对地质年代 3 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5 地质年代表
第三章 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和 地质年代
1 地质事件 2 相对地质年代 3 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5 地质年代表
1 地质事件
地球形成以来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些变化 在地壳中留下了痕迹,这些痕迹是研究地球的线索, 我们把留下痕迹并且有研究意义的变化称为地质事件。
某些生物演化比较快,物种存在时间比较短, 而且它们分布的范围比较广。用它们的化石判断地 层的时代比较准确,而且比较容易在不同地区之间 进行对比。这样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2 相对地质年代 切割关系原理
如果地质体A被地质体B切割或穿插,那么B一定 晚于A。这一原理称为切割关系原理。
2 相对地质年代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生物大绝灭事件: 元古宙末(650Ma)、寒武纪末(495Ma)、奥陶纪末
(435Ma)、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365Ma)、二叠纪末 (251Ma)、三叠纪末(203Ma)、白垩纪末(65Ma),共发 生7次大规模生物绝灭事件。
二叠纪末的绝灭事件中,科减少了52%,种减少了 90%以上。有人估计今天物种绝灭速度是二叠纪末的 1000倍,确实值得忧虑了。
第三章 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和 地质年代
1 地质事件 2 相对地质年代 3 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5 地质年代表
5 地质年代表
经过地球科学家200多年的研究,已经识别出了生 物进化的一系列事件及其顺序,据此建立了地质年代 表。
在地质年代表中,将地球历史分为几个大的阶段, 即几个宙,一个宙又分为几个代,显生宙的每个代又 分为几个纪,一个纪又分为几个世。
第三章 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和 地质年代
1 地质事件 2 相对地质年代 3 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5 地质年代表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和特点: 非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 藻类→裸蕨类(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从海洋到陆地; 逐渐远离水; 先有植物进化后有动物进化; 既有渐变过程也有突变过程; 人类今天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生物进化过程。
化石层序原理
生物的出现和绝灭是特殊的事件,根据生物进 化不可逆原理可以判断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根据 地层层序原理也可以判断化石的新或老。两方面结 合,不断发现,反复对比,就可以建立不同化石出 现的先后顺序和绝灭的先后顺序。
2 相对地质年代
化石层序原理
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年代可以判断地层的年代, 进而可以判断地层中记录的地质事件的年代。这一 原理称为化石层序原理。
Ar40 K40
放射性元 素衰变
Ca40
3 同位素年龄
同位素年龄并非绝对年龄,因为它只能给出体 系最近一次被封闭的年龄,而且要求封闭时体系中 没有子体,封闭后也没有子体和母体的渗入渗出。 给出的常常是样品经历的最近一次热事件的年龄, 而不是样品形成的年龄。例如,造山带的岩石的同 位素年龄常常是造山事件的年龄,而岩石的年龄可 能老得多。一般情况下,造山过程中会有多次热事 件,而且不会把岩石全部彻底改造,因此同一造山 带的不同岩石样品的同位素年龄往往不一致。甚至 一粒矿物的核部与边部的同位素年龄也可能不同。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生物进化重大事件: 最早的细菌——南非3800Ma,澳大利亚3500Ma 厌氧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光合作用——2000Ma 真核生物——宏观藻类——1800Ma,繁盛于1000Ma 软躯体动物——伊迪卡拉动物群——氧气——650Ma 有壳动物——澄江动物群——540Ma 鱼类——435Ma 植物登陆——臭氧层——400Ma 两栖类——350Ma 爬行类——250Ma 鸟类——140Ma 哺乳类——65Ma 人类——3Ma
近几十年又给根据化石建立的相对地质年代表加 上了同位素年龄。
地球科学家还在不断地完善地质年代表,使其更 加精细和准确。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三叠纪侏罗纪
白垩纪
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
中新世上新世
更新世
显微镜下的管状细菌化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3500Ma,澳大利亚
第三章 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和 地质年代
1 地质事件 2 相对地质年代 3 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5 地质年代表
2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确定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的原理有地层层序原理、 化石层序原理和切割关系原理。
2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原理
地层是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山岩 和浅变质岩。
又如,被矿脉充填的断裂是成矿前断裂,切割 矿脉的是成矿后断裂。
基性岩墙—— 不整合面
地表
断层
根据地层层序原理和切割关系原理判断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
第三章 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和 地质年代
1 地质事件 2 相对地质年代 3 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5 地质年代表
3 同位素年龄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存在如下规律:
2 相对地质年代
在野外, 仔细观察地层 的某些特征, 可以帮助我们 判断地层是正 常还是倒转。 例如,波痕、 交错层理、粒 序层理、包卷 层理等。
波痕
交错层理
粒序层理
利用粒序层理和包卷层理识别倒转地层
2 相对地质年代
某些逆断层可以把老地层推到远处的新地层之 上,这种现象称为推覆构造。推覆构造也会打乱正 常的地层层序。老地层和新地层各自的小的层序可 能都是正常的,但包括老地层和新地层的大的层序 是不正常的。
生命?什么时候出现植物?什么时候出现动物? 什么时候出现人类?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生物大爆发事件: 元古代晚期,植物在海洋中制造了足够多的氧气,
为动物的出现和演化创造了条件。650Ma前首先出现 以伊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生物爆发,但演化失败了, 很快都绝灭了。
540Ma前的寒武纪早期,出现了以云南澄江动物 群为代表的生物大爆发,动物界的各个门几乎同时出 现了,门类之多,形态之丰富,出现之突然,甚至使 人们对从简单到复杂的生物进化理论产生了怀疑。
地层形成的顺序叫做层序。先形成的地层在下 面,后形成的在上面。只要不发生倒转或推覆,我 们看到的地层一定是上新下老。这一原理称为地层 层序原理,也称为地层层序律。
在正常情况下,新地层中不可能出现老的事件。 如果事件A只出现在老地层中,事件B只出现在新地 层中,那么A早于B。
2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形成时, 上新下老,一般是 水平的,称为正常 地层。地层受到构 造作用的影响会发 生褶皱,水平地层 变为倾斜地层,只 要还是上新下老, 就还称为正常地层。 如果变为上老下新, 则称为倒转地层。
不仅要知道发生过什么事件,而且要知道事件发 生的时间。地质事件的时间有两个含义: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对地质年代; 事件距离今天的时间——同位素年龄。
例如,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勘探钾盐的钻井中 普遍发现泥层中夹有一层含石膏的细砂层,经过研究 识别出这是罗布泊历史上的一次变干事件,距离今天 约80万年。它反映青藏高原的一次快速上升。
t = ( 1 / λ ) ln ( 1 + M / Nt )
式中:t 为衰变时间,λ 为半衰期,M 为新生子体, Nt 为现存母体。
只要测出样品中子体和母体的原子个数之比, 就可以计算出时间。这一时间是从样品中的放射性 同位素最近一次被封闭在一个体系(如矿物晶体) 中开始到今天的衰变时间,称为同位素年龄。
地质事件有大有小,例如原始海洋的形成、生物 物种的出现和绝灭、大陆分裂漂移和碰撞、,火山爆发、 河流改道、洋底浊流等是区域性的事件。
地质事件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例如山脉隆起时 间以千万年计,而山体滑坡则只有几分钟。
1 地质事件
地质事件主要记录在地壳岩石中,我们通常根据 岩石中特征的物质和特征的现象来识别地质事件。
显微镜下的硅化木切片,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珊瑚
螺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放射虫化石
菊石
早期的鱼
恐龙
中生代的浅海生物
中生代的陆地生物
恐龙蛋化石
足迹化石
遗迹化石
琥珀中的蜘蛛化石
孔子鸟
猛犸象
第三章
思考题
● 为什么迟至6亿年前才出现动物,而且突然地出 现几乎所有的门类?
● 为什么迟至4亿年前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 怎样知道地质事件的年代? ● 如果将地球历史比作一年,那么什么时候出现
叠层石,由古老的蓝绿藻和沉积物所形成,1800Ma
生长在澳大利亚海边的现代叠层石
伊迪卡拉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 巨虾化石 长2米 540Ma
澄江动物群巨虾的复原图
澄江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原始的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和半索动物。
三叶虫,寒武纪
鳞木,泥盆纪至石炭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