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辽妥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在新生儿液体渗漏的临床效果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静脉内注射药物后引起的静脉壁炎症反应,症状包括疼痛、红肿、潮红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注射胺碘酮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硫酸镁和喜辽妥的作用机制。
硫酸镁是一种镁盐类药物,具有镇痛、抗炎、舒筋活络等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喜辽妥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湿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通过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代谢,对治疗静脉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治疗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静脉注射硫酸镁和喜辽妥,可以直接作用于炎症局部,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红肿,并抑制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结合湿热敷,可以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局部的代谢,加速炎症物质的清除,有助于炎症的治疗和康复。
通过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治疗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疗效显著。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局部红肿、潮红等炎症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表明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加速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硫酸镁和喜辽妥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次,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在湿热敷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相应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一些重度静脉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局部抗生素外用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作用

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作用
蔺晓燕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下半月)》
【年(卷),期】2007(019)011
【摘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患者需要长期大量静脉输液、血管脆性大、留置套管针局部保护不当等原因,容易引起输液部位液体外渗,导致输液局部肿胀、疼痛,甚至诱发静脉炎.常用处理方法是在外渗水肿部位予以硫酸镁或其他药物湿敷.如果能提前预防或阻止液体外渗性水肿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保持临床工作的连续性,减轻患者痛苦.采用硫酸镁预防性湿敷,对静脉输液外渗性水肿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方法如下:
【总页数】1页(P976-976)
【作者】蔺晓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地塞米松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对比研究 [J], 董新寨;艾永宁;李跟娥
2.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作用 [J], 蔺晓燕
3.地塞米松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对比研究 [J], 董新寨;艾永宁;李跟娥
4.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J], 王贺军;崔培林
5.喜疗妥软膏联合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价值研究 [J], 朱妙玲;陈蓓蓓;黄小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壁的损伤和炎症所引起的一种疾病,除了感染和外伤外,静脉炎还可能是由于静脉内药物注射引起的。
胺碘酮是一种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心律失常药物,但它也可能引起静脉炎。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轻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硫酸镁是一种镁盐,常用于治疗镁缺乏症和预防痉挛。
在静脉炎治疗中,硫酸镁被认为具有镇痛、抗炎和舒缓肌肉的作用。
喜辽妥是一种消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湿热敷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来减轻炎症反应。
在静脉炎治疗中,湿热敷通常被用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尽管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目前的研究样本容量还比较小,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仍有局限性。
对于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治疗方案的最佳剂量和疗程仍缺乏统一的标准,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来确定。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研究来验证。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和完善治疗方案。
相信随着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将会成为一种更加完善和成熟的静脉炎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
喜辽妥与硫酸镁治疗PCI术后皮下血肿疗效观察

喜辽妥与硫酸镁治疗PCI术后皮下血肿疗效观察瞿广素;甘春霞;罗维【摘要】目的观察喜辽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相关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43例PCI术后皮下淤血、血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喜辽妥治疗组及硫酸镁治疗组,观察治疗24、48、72 h后患者疼痛缓解及瘀斑、血肿消失情况.结果喜辽妥组与硫酸镁组在72 h时有同样的疗效,但在显效及治愈的时间上喜辽妥组明显优于硫酸镁组.结论喜辽妥能有效治疗PCI术后相关血肿,并比硫酸镁更能迅速地缓解症状.【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8)017【总页数】2页(P2102-2103)【关键词】硫酸镁;喜辽妥;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皮下血肿;手术后并发症【作者】瞿广素;甘春霞;罗维【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400010【正文语种】中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但其相关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也比较多见,其中在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是PCI术后穿刺点周围皮下淤血、血肿。
既往通常使用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来处理血肿、瘀斑,但其起效时间并不满意。
国内唐慧林和翟所迪[1]通过系统评价表明喜辽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有效改善微血管循环障碍,对静脉炎等疾病效果较好,并且较硫酸镁更具优势。
但喜辽妥在PCI术后相关血肿的使用效果却少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喜辽妥与硫酸镁对比观察治疗PCI术后相关血肿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病例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行PCI并出现术后皮下淤血、血肿的患者共计43例,随机分为喜辽妥治疗组22例(实验组)及硫酸镁治疗组21例(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按照说明书将3~5cm的乳膏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避免药物接触到穿刺点,每天2次。
2种方法外敷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效果观察

2种方法外敷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效果观察
陈芳梅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目的观察2种方法外敷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为76.4%.2组比较,χ2=4.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辽妥外敷疗效较50%硫酸镁湿热敷好.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陈芳梅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市,广东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3
【相关文献】
1.芒硝外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J], 丁汀
2.两种方法外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J], 高清琴
3.两种方法外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 [J], 李敏;王桂芳
4.马铃薯片贴敷在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应用 [J], 陈秋敏
5.金黄散外敷治疗低分子肝素所致皮下出血的效果观察 [J], 蒋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3%硫酸镁湿热敷对静脉炎、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33%硫酸镁湿热敷对静脉炎、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吴萍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9(015)034
【摘要】@@ 静脉炎、输液外渗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易发生的静脉输液造成的一种炎症,由于患者躁动不安或周围静脉穿刺位置不妥引起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渗出或外渗至皮下,导致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易引起护患冲突.
【总页数】1页(P95)
【作者】吴萍
【作者单位】353000,南平市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消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53例护理经验总结 [J], 王玉霞
2.33%硫酸镁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J], 张金桃;夏辉;刘春红;刘翠容;李一良;魏建平
3.50%硫酸镁联合山莨菪碱湿热敷治疗输液外渗的效果 [J], 叶水红;董仁妹;谢英红
4.50%硫酸镁湿热敷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J], 玄燕华
5.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33%硫酸镁湿敷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J], 彭文雅;钟金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联合湿敷治疗新生儿输液渗漏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联合湿敷治疗新生儿输液渗漏作者:巩清梅赵崟立晓霞罗琳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酚妥拉明与硫酸镁联合湿敷治疗新生儿输液渗漏的疗效。
方法:将68例静脉输液致液体外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观察组局部采用酚妥拉明与硫酸镁联合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显效率为67.6%,总有效率为100.0%。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29.4%,总有效率为85.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40,P0.05)。
结论:酚妥拉明与硫酸镁联合湿敷治疗输液外渗消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渗漏;湿敷;新生儿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9-0015-02静脉输液是临床救治新生儿的一种常见手段。
但由于新生儿血管、表皮组织的特殊性及患儿的肢体活动度等易发生液体渗漏。
这往往给患儿带来痛苦,造成患儿组织及皮肤损害。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发生输液渗漏的新生儿采用酚妥拉明与硫酸镁联合湿敷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液体渗漏的新生儿共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试验组男20例,女14例;外渗面积4.4 cm×3.2 cm;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外渗面积4.5 cm×3.4 cm。
两组患儿疾病、病程、性别、年龄、外渗面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发现输液渗漏后及时拔针,试验组采用酚妥拉明与硫酸镁联合湿敷,采用韩丽平[1]介绍的方法:将酚妥拉明10 mg加入50%硫酸镁溶液100 ml中,倒入放有无菌纱布的弯盘,浸湿的纱布冷敷于渗漏部位,并用保鲜薄膜覆盖加以固定,3~4 h更换一次,治疗期间记录渗漏处皮肤红肿面积、颜色、消退时间、血管弹性恢复时间、皮肤坏死情况等。
用50%硫酸镁两种不同方式湿敷在液体外渗2级中效果观察

用 50% 硫酸镁两种不同方式湿敷在液体外渗 2 级中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50%硫酸镁湿敷外层包裹一层保鲜膜与不在外层包裹一层保鲜膜在治疗液体外渗中的效果。
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12月将18例发生或转入我科液体外渗导致2级液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例。
观察组发生液体外渗的部位用50%硫酸镁湿敷并用一次性保鲜膜包裹一圈,对照组仅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4h后得出观察组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77.77%,对照组有效3例,无效6例。
观察组有效率77.77%大于对照组有效率33.33%,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验证实验结果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一次性保鲜膜包裹50%硫酸镁药液的方法更有利于治疗临床输液2级液体外渗。
关键词:50%硫酸镁湿敷; 2级液体外渗;效果静脉输液是重要的临床治疗给药途径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静脉输液更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
高渗类药液对血管刺激大,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液体外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临床工作中常用到50%硫酸镁湿敷于发生液体外渗的部位,笔者观察到使用一次性保鲜膜包裹于50%硫酸镁湿敷于外层更有助于保持50%硫酸镁药液的湿度从而提高液体外渗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使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 对渗出的分级标准[1]1级是皮肤发白发凉,水肿直径小于1英寸,伴或不伴疼痛;2级是皮肤发白发凉,水肿直径在1~16英寸之间,伴或不伴疼痛;3级是皮肤发白发凉,半透明状,水肿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轻到中度程度疼痛;4级是半透明状,皮肤肿胀、紧绷、变色、有瘀伤,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环障碍,中到重度疼痛。
1.2.液体外渗疼痛分级:参照数字疼痛分级法及临床软组织损伤疼痛观察经验制定疼痛分级,0级:触摸、压迫肿胀部位无痛觉;1级:压迫有痛觉;2级:触及表皮即有痛觉;3级:不触碰也感觉较痛,但可以忍受;4级:剧痛,嘴唇自然张开抽气甚至尖叫,需要止痛[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辽妥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在新生儿液体渗漏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喜辽妥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在新生儿液体渗漏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体液渗透患儿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喜辽妥+硫酸镁组(联合组)、硫酸镁湿敷组(硫酸镁组)、喜辽妥组三组,观察对比三组临床疗效。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硫酸镁组和喜辽妥组。
结论:喜辽妥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在新生儿液体渗漏中的效果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喜辽妥;硫酸镁;新生儿;液体渗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130-02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科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尤其在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薄且通透性高,尤其在输注静脉高营养液体如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如果糖二磷酸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盐酸多巴胺等,液体渗漏时有发生,引起局部组织的肿胀和疼痛,如不及时且有效的处理将导致患儿液体外渗周围皮肤组织坏死。
常规治疗方法是用硫酸镁进行湿热敷,或者采用喜辽妥软膏外涂按摩来控制其炎症的扩散。
2011年5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喜辽妥乳膏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外周静脉输液渗漏的新生儿,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外周静脉输液,发生液体渗漏的新生儿124例,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78例;男73例,女51例;静脉穿刺部位:头皮静脉26例,上肢静脉61例,下肢静脉37例;外渗药物主要为脂肪乳、氨基酸、果糖二磷酸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盐酸多巴胺等;主要临床表现为:(1)注射部位局部组织肿胀,皮肤潮红或皮肤苍白,肿胀范围4 cm×3 cm~11 cm×7 cm;(2)注射部位局部组织肿胀,液体外渗处皮肤起水泡,水泡面积0.1 cm×0.1 cm~0.8 cm×0.5 cm;(3)注射部位局部组织肿胀,针尖部位皮肤发黑面积为0.1 cm×0.1 cm~
1.4 cm×0.7 cm;其中渗出部位相对严重的为头皮、脚踝、脚背处。
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硫酸镁湿热敷组(硫酸镁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14.76±1.10) d;喜辽妥+硫酸镁湿热敷组(联合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15.11±0.91) d;喜辽妥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15.03±1.05) d。
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2 方法
静脉输液时应合理选择静脉,从远心端开始选择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选择血管顺序先上肢、然后下肢、最后头皮;每3天更换一次留置针;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盐酸多巴胺等,应单独使用一条静脉通路。
发现液体渗漏,立即关闭输液通道,待水肿稍缓解后,再小心的拔除针头,因为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的皮肤薄,水肿后皮肤
紧绷、压力高,立即撕扯胶布拔出针头容易导致皮肤破损[1]。
然后用茂康碘消毒液严格消毒穿刺处。
(1)硫酸镁湿热敷组:用50 g 硫酸镁颗粒溶于100 ml,40 ℃温开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50%硫酸镁溶液,用配置好的50%硫酸镁溶液浸湿无菌纱布块2块,以不滴水为宜,直接敷于外渗处,范围超过外渗区域3 cm,并在纱布块上覆盖一层一次性薄膜,4 h后重新更换硫酸镁纱布块,直至肿胀消失。
(2)喜辽妥+硫酸镁湿热敷组:用50 g硫酸镁颗粒溶于100 ml,40 ℃温开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50%硫酸镁溶液,用配置好的50%硫酸镁溶液浸湿无菌纱布块2块,以不滴水为宜;在液体外渗区域的上方挤出2~3 cm长的喜辽妥软膏,在外渗的区域以螺旋式的手法顺时针方向轻轻涂抹10 min,范围超过外渗区域3 cm,待药物充分吸收后用50%硫酸镁浸湿的纱布块2块直接敷于外渗处,范围超过外渗区域3 cm,并在纱布块上覆盖一层一次性薄膜,4 h 后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肿胀消失;对于外渗区域起水泡的情况,待肿胀消失后,用茂康碘消毒液严格消毒水泡及水泡周围2 cm范围,用无菌头皮针在水泡上刺破一个洞,然后喷康复新液,用无菌纱布覆盖,每8小时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水泡消失,皮肤长好。
(3)喜辽妥组:在液体外渗区域上方挤出2~3 cm长的喜辽妥软膏,在外渗区域以螺旋式的手法顺时针方向轻轻涂抹10 min,范围超过肿胀区域3 cm,4 h后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肿胀消失。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24 h内红肿消退,血管的弹性恢复,皮肤完整;有效:36
h内红肿消退,血管弹性明显好转,皮肤完整;无效:治疗36 h后肿胀才消失,皮肤坏死。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硫酸镁组和喜辽妥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1)血管因素:新生儿的血管细、管壁薄、通透性高。
(2)药品因素: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液进入血管后,改变血管内渗透压,打破血管细胞内液与外液的平衡,破坏细胞的功能,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局部ph值的降低,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破坏、水肿,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3)医源性的因素: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及输液泵的使用问题,护理人员若不及时巡视、观察注射部位血管及输液泵运行情况,药液外渗时常常不易发现[2]。
输液渗漏常表现为红肿热痛,若缺乏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新生儿以后的肢体功能障碍。
输液渗漏常规治疗方法,是用硫酸镁湿热敷或者喜辽妥外涂,但疗效一般。
本研究显示,喜辽妥联合硫酸镁湿热敷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50%的硫酸镁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湿敷后可引
起神经肌肉传导发生阻断而使周围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促进外渗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间液细胞内的渗透压,从而达到局部组织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喜辽妥软膏药名又称多磺酸粘多糖,它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融解系统,进而形成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它能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影响到前列腺素及补体系统,因而具有抗炎的作用。
另外,它能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具有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能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
因此,喜辽妥软膏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它们的吸收,并可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以及加速血肿的吸收,也可促进正常结缔组织的再生。
因此,两者结合治疗液体渗漏所致的组织肿胀,治愈率高,缩短了治愈时间,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沈萍,肖艾青,王辆英,等.氧疗结合如意金黄散及烧伤膏治疗新生儿液体渗漏的临床效果[j].当代护士,2012,8(8):157-158.
[2]张丽杰.喜辽妥联合硫酸镁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
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0):684-685.
(收稿日期:2013-03-19)(编辑:韩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