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农业为什么创造了奇迹

合集下载

如何喂咆全世界:巴西的另类农业奇迹

如何喂咆全世界:巴西的另类农业奇迹
》 "媒
当今世羿. 生物技术最能改变人类生活的领域奠过 于农业. 美国凭借自己在转基因食品领域取得的绝
对技术优势。 已经开始在世界粮种市场日 盏般得支 配地位。
● 编译 王磊
国金证券酋席经济学家盘岩石H 前在接受央
》 农
视来访时说, 农业是美国经济的杀手口, 他引朋罄 辛格的话说, 如果你控制丁 粮食, 你就控制住 r 所 有的人。燕国《 华尔街 日 报》近日发文指出. 如果
易市场 , 让低效农业在竞争中得以淘 的热带草原 区(erd L “ crao 绿色革命 捷 随后近四f年里,巴西成为热带 之父” 布若格曾说, 拯救生态最好的方
越来越少, 而某些藏要农产品的进E i也与i惧 lt 1 增. 但总体说米 . 作为世界第一人 口大国. 中同侄 重要农产品方面还是能 够或基 奉能够自给 足 的。箍于中国或许已经超越H本 . 成为世 捍第 = 大经济休.并且坐二拯~. 经济总产出展 柯可
物产摄做后盾. 美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 可低估。 特别是 当世界其他主要 产粮区出现j 酞收 时, 这种彩响力会袭现得更 为明显。比如说俄罗 斯等国今年的严重早情.靛加大 r 世界对茭 周小
麦的依赖性。 同时 报道指出, 如果说美国就此便可以控制 世界的粮食供应. 怕还言之过 早. 恐 因为胄・ 个 一 巨大的障碍物横在美国面前 那就是中国 同样
能在2 2 0 0年达 到与美周柑当的水平,中 在农 业 E的基本自给 自足. 就栩当于给世界农 产品市
国家第 一个农业巨擘, 产量直追五大 法. 就是到生态以外的地方去种植粮 粮食出口国家和地区 ( 加、 、 食 而巴西汪明了 美、 澳 欧、 这是可行的
阿根廷) 。 4 年前, 0 巴西面临农业危机, 采 巴西的成功. 最特别之处, 就在于 取了果断而勇敢的出应; 如 人类正 它面对农业, 决定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面临一场缓慢的粮食危机, 巴西的经 农业悲观主义者认为“ 可持续发展最 验,苴 {{ 许多国家学习 _

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及启示

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及启示
啡 占到世界咖啡总产量的 4 % 0 左右 , 巴西成为世
局限 , 他们根本不打算去认真解决 。在这种情 使
况下 , 土地 的高度集 中就越来 越严 重 , 成 了大 造 量无地或少地 的贫困群体。15 年 , 9 0 估计有 6 % O 以农业为生 的人是无地的农业 工人 , 如果把那些 只占有经济上无效用土地 的人计算在 内, 际上 实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是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因此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走劳动密集型道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本文转自中国农村研究2006年第35期作者翟雪玲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研究人员赵长保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43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后, 尽管从经济结构上看 , 巴西仍是一个 以农 产 品为主的初级产品 出口国,但是 已建立起 自己
的非 耐 用 消 费 品工 业 体 系 ,为 进 一 步 工业 化 准
发展 ,并未使 巴西真正成为经济现代化 的国家 ,
甚 至还 造 成 了严 重 的社 会 问题 。这 些 问题 的 出
现 , 巴西工业化 、 与 城市化和农业现代 化的推进 方式有密切关系。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大 国,
时期 。

值年均增长率为 7 %。 . 3
从 2 世纪 5 年代后期开始 , 0 0 巴西工业化一
巴西工业化稳步发展时期主要的工农业

反传统进程 , 资金来源不再 以国 内储蓄和资金为 主, 转而依靠国外资本 , 开始大量举借外债 , 国 外 资本和技术成了巴西工业的主要推动力 。 依靠 国
场的大地产所有者 , 他们不支持进行土地制度改
年 以后 ,咖啡成为巴西第一位 的外 贸出口货物 ,
为巴西换 回大量外汇。1 世纪 中叶 , 9 咖啡种植迅

巴西现代化进程中_巴西奇迹_和两极分化问题

巴西现代化进程中_巴西奇迹_和两极分化问题

巴西现代化进程中“巴西奇迹”和两极分化问题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硕士生 史楠内容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军政权统治下的巴西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被称之为“巴西奇迹”。

但巴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尤其表现在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军政权所推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误,另一方面是巨大成绩掩盖了正在暴露的问题,干扰了执政者对形势的判断。

巴西的教训是在经济发生“奇迹”的时候应该及时觉察和纠正暴露的问题。

关键词: 巴西奇迹 现代化 两极分化现代化是当前世界的主旋律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各自的现代化道路上大步前进,希求能够在当今竞争残酷的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尤为重要。

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本文就想简单探讨一下巴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所谓的“巴西奇迹”的同时,所产生的两极分化问题。

“巴西奇迹”系指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其中1973年高达14%),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这种经济奇迹的取得是军人政权领导而非文人政权领导的结果。

曾昭耀先生认为,“拉美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就是在这个黑暗的军人独裁统治时期达到它的最高峰的。

”1 研究作为在拉美现代化第二次最高峰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巴西奇迹”以及同其相关联产生的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现代化意义重大。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巴西奇迹”。

1968年~1974年这7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以上,其中工业年均增长达到12%,农业也达到6%,商业和交通运输均达到11%,钢产量增长69%,汽车增长248%。

2巴西不仅成为拉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而且一跃为世界第10个工业大国。

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并非一切问题都没有了,相反,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被加剧了,并且对巴西社会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后果。

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案例解读与启示

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案例解读与启示

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案例解读与启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求适应当地土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借鉴和学习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对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模式。

尽管以色列地处干旱地区,但它却成功地发展出了一套高效的农业系统。

以色列农业模式的核心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科技创新。

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智能化系统,以色列农民能够精确测量植物的需求,并合理调整灌溉、施肥和喷洒等环境因素,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这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农业发展中,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只有不断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才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案例是巴西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巴西农业以其庞大的农业面积和优质的农产品而闻名于世。

巴西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主要是通过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巴西农户借助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批量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益。

此外,巴西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还充分利用了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合理分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跨界合作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此外,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强调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农业模式还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土地承包制度等政策措施,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推动农民参与和获益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告诉我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从这些创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一是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要注重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

巴西荒原塞拉多变成世界粮仓2012-11-27 16:02:53| 分类:牛麻地理 | 标签:巴西|举报|字号订阅美国帮助巴西塞拉多180万平方公里荒原的76%变成良田,约合20亿亩,超过中国全部可耕地。

(经济学人)塞拉多奇迹巴西农业模式,能被复制吗?在巴西东北部Bahia州偏远的一角,干枯的灌木正在退去,取而代之的是蓦然出现的大片农田。

昔日,大片的桉树和松树被种植在这片塞拉多大草原上,后来灌木丛也悄然在这里占有了一席之地。

三十年后的今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沧海桑田的故事:先是大片的树丛灌木被砍伐成低矮的树桩,继而烧炭人又将砍伐后的残留制成炭,最后人们对土地进行平整,并用石灰和化肥改良土壤,其中部分土地现已成为棉田,远远看去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

当下一个播种季节来临时,Jatobá农场的可耕面积将达到24000公顷,是美国衣阿华州平均农田面积的200倍,大片的农作物棉花、黄豆及玉米将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收割。

巴西腹地的贫穷面貌将会得到彻底的改变。

在Piauí州以北300英里处,垦荒工作已经完成。

三年前Cremaq农场在这里进行腰果种植试验,结果以失败告终,剩下的只是破败废弃的谷仓和灌木丛生的荒地。

同Jatobá一样,BrasilAgro公司买断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并利用一系列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经营它:利用无线电发射器跟踪天气;使用SAP软件管理企业;为来自巴西南部的高卓人配备了300员工;新建200公里公路网遍布整个地区;在收割季节,隆隆作响的卡车日夜兼程,将玉米和大豆运往远方的港口。

这就是Piauí——巴西的Timbuktu,一个偏远的,没有法纪的地区,在那里,去最近的诊所也要花半天的时间,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到社会福利金——但它却是一个永远不缺少奇迹的地方。

这两个农场代表着巴西农业的前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变革的缩影,具有着全球性的启示意义。

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巴西已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世界大粮仓之一。

巴西经济发展起落及其经济改革的启示

巴西经济发展起落及其经济改革的启示

巴西经济发展起落及其经济改革的启示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un 14 22:14:33 2010), 站内巴西从1822年9月7日独立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是以种植咖啡和橡胶的单一农业经济国家。

巴西工业化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但真正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在战后,特别是60~70年代。

其中1968~1973年巴西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被誉为“巴西奇迹”。

然而,奇迹并没有持续多久,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环境的巨变及国内政策的接连失误,巴西经济便陷入长期停滞之中,进而在90年代初期陷入严重衰退,货币体系崩溃,不得不发行新的货币。

与中国比较,巴西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五个优势:(1)巨大的资源优势。

巴西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0倍,而且拥有名列世界前茅的铁矿、锰矿、铝矾土,以及及其丰富的森林资源。

(2)人口较少,人均经济指标具有优势,但优势逐年缩小。

199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高于中国,人均GDP3200美元,远远高于中国的358美元,相当于中国的8.9倍;但到了2009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为15769.48亿美元,已经大大落后于中国的49092.80亿美元,人均GDP巴西为8237美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3倍左右。

(3)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巴西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为9.1%,第二产业为34.0%,第三产业为46.9%,2009年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6.1%、25.4%、68.5%。

(4)汽车普及率及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水平高于中国。

(5)城市化水平高。

巴西的城市化率接近80%,远远高于中国。

一、巴西奇迹巴西经济奇迹主要表现在:(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

在1968~1973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历年分别增长11.4%、9.7%、8.8%、11.3%、12.1%、14.0%。

这期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巴西1957~1961年库比契克时期的年平均增长8.7%的历史记录。

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经济的迅速增长,巴西经济由年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十五位跃居第八位;(2)通货膨胀大幅度下降。

巴西农业悲观主义的滑铁卢

巴西农业悲观主义的滑铁卢

巴西:农业悲观主义的滑铁卢一种新的“农作物”正在世界各地疯长,那就是“农业悲观主义”。

农业悲观主义者担忧人类已经不能够养活自己,除非通过破坏环境的手段。

当前遍布全球的种种哀怨之声预示着这种“农作物”即将丰收成熟。

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是世界第五和第八大小麦生产国,近期分别遭受火灾和水灾的侵袭,这些自然灾害为日益呈现的饥馑恐慌添上了浓郁的色彩。

到2050年,世界谷物的产量必须增长一半,而肉产量必须翻一番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但这并不容易实现,因为谷物产量的增长日趋减缓,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日见稀少,再生水资源日益枯竭。

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却从未没变。

1967年马尔萨斯人保罗•埃利希曾写道“养活人类的战争已经终结……本世纪70和80年代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饥饿致死。

”五年后,罗马俱乐部 (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未来学悲观派”的代表)在其《发展的极限》报告中指出,世界的原材料正在逐渐耗尽,人类社会可能在21世纪面临灭亡。

然而一年后,“发展的极限效应”显现,石油价格曾一度飙升,罗马俱乐部最深层次的担忧似乎得到了证实。

在经历了巨大的粮食进口净值后,有一个国家决定要改变自己的耕种方式。

变革的部分动力源于该国担忧进口不到足够的粮食,所以决定依靠农业科学研究而不是外援来扩大国内粮食生产。

他们并没有沿袭世界大多数国家仍在采用的保护本国农民免于国际竞争的做法,而是放开贸易市场,让低效农业在竞争中得以淘汰。

由于该国大部分地区被认为不适合农业生产,因而这样的做法就更加受到关注。

这个国家就是巴西。

四十多年来,它成为首个热带农业的龙头和第一个挑战五大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欧盟)主导地位的国家。

与其成功的事实相比,更引人注目的是巴西农业一直以来所采用的发展模式。

巴西模式或多或少与农业悲观主义者的权威推荐背道而驰。

对农业悲观主义者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最大的美德,这一点在鼓励发展小农场和有机种植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基督怀抱下的奇迹 ——巴西经济发展启示

基督怀抱下的奇迹    ——巴西经济发展启示

基督怀抱下的奇迹——巴西经济发展启示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

巴西曾经一度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

20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

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进入80年代,巴西爆发了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致使巴西经济全面的下滑。

1993年卡多佐总统施行“雷亚尔计划”缓解债务危机和减轻通货膨胀,巴西经济发展恢复稳定。

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启示。

巴西的咖啡、蔗糖、柑橘、可可的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农产品的出口称为巴西经济发展的“绿色之锚”。

巴西生产的甘蔗现在主要用于生产乙醇,除了供本国使用外,还出口到欧美等国,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石油危机。

我国也是石油使用大国,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受国际波动影响很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巴西上借鉴,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代替石油的主要地位,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经济稳定,甚至还可以实现环境保护。

在发展农牧业方面,巴西重视科技的投入。

提高科技投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量。

中国同样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产品的出口还应该注意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巴西在发展农业时,对亚马逊雨林进行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应吸取教训,发展经济是绝对不能以生态环境为牺牲,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巴西矿业在世界享有盛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成为国际上矿业开发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巴西的矿产很丰富,现生产70多种矿物,其中铌、钽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锡和石墨储量占世界第二位,铁矿资源占世界第五位。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巴西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农业为什么创造了奇迹?
郑风田
近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撰文盛赞那个曾经被指拉美化、到处是贫民窟的国家巴西,经过伟大总统LULA的八年治理已远非夕比,巴西农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堪称奇迹。

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巴西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世界大粮仓之一,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巴西目前已变成过去全球主要粮食出口五大俱乐部的强大竞争对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与欧盟过去是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

巴西是通过什么创造了这一堪称奇迹的农业大发展?
巴西农业创造了奇迹。

看一下巴西的农业数据真是让人惊羡:
粮食产量增幅惊人:从1996到2006年间,巴西全国的粮食产值从230亿雷亚尔(230亿美元)上升到了1080亿雷亚尔,增幅为365%,巴西粮食产量的提高幅度令人震惊,比如:
众多农产品出口世界第一:咖啡、甘蔗和柑橘出口世界第一大,咖啡、甘蔗、木薯和柑橘产量居世界之首,橙汁占世界市场的85%。

大豆、玉米产量名列全球第二,糖果是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巴西还是世界最大的奶制品、甘蔗及乙醇出口国以及世界最大的烟叶出口国。

出口创汇年1200多亿RMB:巴西农业出口有很强的创汇能力。

近年来,巴西坚持农业出口导向,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去年农产品出口总额279亿美元,进出口顺差近200亿美元,合1200多亿RMB。

大豆产量发展神奇:目前巴西大豆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1/3,仅排在美国之后。

1994年巴西的大豆出口只占到美国的1/7,现在却是6/7,支持全球大豆贸易量1/4的巴西大豆生产仅占用了全国6% 的耕地。

牛肉业发展迅速:巴西牛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二,牛存栏数为世界第一,自1980年起实现人均一头牛,近两年来,巴西牛肉出口猛增,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巴西猪存栏头数位列世界第三。

全国奶牛2000万头,奶业居世界第六。

短短十年内巴西牛肉出口翻了十番,超越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一大牛肉出口国,还拥有除印度外世界最大的牛群。

农业的快速发展还提出了新的就业岗位,去年占新的就业岗位37%。

巴西农业还创造了另外一个奇迹:农业低补贴与可持续性。

巴西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并不是由于政府巨额补贴,与此相比,与其他国家相比,其农业补贴是最低的。

据OECD统计,在2005至2007年,巴西政府农业补贴只占农业收入的5.7%,美国12%,OCED平均26%,而欧盟29%。

巴西农业的大发展并不是以毁林开拓为代价的,而是通过开垦1000公里的灌木地带实现的。

巴西农民一直在屯田垦荒,自1996年以来,巴西开垦了热带稀疏草地近1/3的耕地,而与此同时亚马逊热带雨林资源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巴西农业奇迹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巴西农业取得了奇迹?去年在巴西出差,与圣保罗大学的几位教授们聊天,感受很深。

巴西农业奇迹的取得至少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其一是开放的心态,让全球资本来联合开发,不吃独食,不闭关自守。

原来以为巴西农业这么牛都是本国人干的,我也纳闷了,巴西还是那个巴西,为什么短短数年却带来那么大的变化?原来是巴西的开放心态,不吃独食,联合开发所带来的。

比如巴西的咖啡种植是欧洲的荷兰人来搞的。

巴西原来也不种咖啡树,而欧洲人一直喜欢喝咖啡,本土生产成本高,质量又不怎么样。

所以他们到全球各地找最佳生产地,这么就找到了巴西。

如果巴西吃独食,不让别人进来,只自己生产的话,我想欧洲人可能又转到别的国家去了。

允许他们进来,因为这些人掌握了全球咖啡链,如果他们不进来,巴西很难进入到这个产业链中去。

同样的道理,巴西的甘蔗乙醇等都可以见到其他国家资本的影子,连美国的年轻农场主都喜欢到巴西去买地种粮,因为美国人这么多年一直在全球粮食市场打拚,垄断着消费市场,掌握着全球粮食市场的重要环节。

巴西人允许他们进来,与美国农场主一起搞开发,就可以进入到原来美国人的粮食市场了。

同样的道理,我国宁波的一位村支书也在巴西买了不少地,主要种大豆运回来供我国的压榨企业用。

抱着开放的心态,允许国外的资本进来联合开发,可以做到双赢,他们不但带来的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全球的市场,可以使本国的产品比较容易打入到全球供应链中去。

拿来主义的技术,不搞外来物种入侵等排外手段。

巴西的另外一招是全球拿来主义,哪里的牧草产量高,就拿来改良一下,在巴西种植。

哪里的牛产奶多、产肉多就进口哪里的牛。

对全球各地的新技术新品种采取开放接纳态度,不搞什么禁止外来物品入侵等闭关自守行为,通过大规模的改良,大大地提高了巴西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例如:通过对非洲牧草和印度种牛的改良,巴西的牧草与牛肉产量大幅度提高。

巴西通过改良的大豆新品种,每公顷产量最高为4000公斤,平均产量为2700公斤,草原大豆产量最高可达到每公顷7000公斤,单位面积产量已超过美国。

巴西改良的胡萝卜、牧草、马铃薯和甘蔗等优良品种,产量高、质量好,享誉世界。

这让我想起的我国的寿光,那个目前已发展成全国蔬菜交易与生产中心。

寿光几乎是一个万国蔬菜试验田,大量地吸收国外的先进品种,依靠我国农民的勤劳与便宜地价,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然后出口到世界与全国各地去。

要是让农民只爱国,种国产蔬菜种子,那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我国的蔬菜才能在全球有竞争力。

同样的道理,我国东北的大豆,整天在喊要让国家保护,为什么不想一想,那么肥沃的黑土地,产量却比别人的低很多?主要原因还是闭关,如果允许东北的农民用高产的大豆种子,我想我国也不至于进口那么多的洋大豆了。

落后就得挨打,只有虚心学习引进吸收全世界的优秀品种,才能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与生产力。

通过城市化转移到大量的人口,使农村可以进行规模经营。

巴西的城市化率81%,人口1.86亿,通过快速的城市化,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去,使农村可以进行规模经营。

六七十年代,巴西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城市化运动,农村人口转移到大都市,第一大城市圣保罗1950年人口为250万,1980年达到1350万;现在已超过2000万,比上海北京人口还多。

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人口由290万增加到1070万,目前也已过2000万。

他们没有借口大城市人口容量有限,不让农民进城。

虽然短期内产生了一些贫民窟现象,但在LULA总统的治理下,我们过去所称的拉美化问题及贫民窟现象已得到很大的改变。

巴西的贫富差距得到极大的消除,贫困人口从5000万在8年内有一半多变成中产阶级,这样巴西1.86亿人中只有不到三千万没进入中产阶级,占人口比重15%以下。

重视农业科技的力量。

近十年,巴西农业生产能力增长70%,而同期种植面积仅从3780万公顷增加到3970万公顷,这些进步只能靠科技。

巴西在2001年12月19日颁布的第10.332号法令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国家每年要将当年税收总额的17.5%用于农牧科技项目。

巴西主要农业科研
机构农牧业研究公司有员工8421人,在全国设有40个科研中心,引进吸引国外技术,然后为我所用,对巴西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为农场主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
巴西让农民可以得到充足的资本来进行农业生产,比如规定农民可以根据上一年度的产值及其种植面积,根据规模不一,分别得到相当于生产资金100%-55%贷款;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农业信贷发放到农民手中。

完善的金融服务使农民扩大再生产很容易。

FAO估算,未来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目前的70亿增加到90亿,城市人口将翻番,饮食结构以及整体需求大变,城市居民吃肉会越来越多,到2050年粮食产量必须再增加一半,而肉类的产量则不得不翻番。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并且在世界粮食市场占一席之地,巴西的经验有不少值得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