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电子战作战效能评估的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雷达电子战系统及其仿真

雷达电子战系统及其仿真

雷达电子战系统及其仿真(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雷达电子战系统及其仿真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是在整个战略纵深区域内大范围地争夺制电磁权、制空权及制海权,是一场强调整体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战争。

近几场以美国为主导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也给我们以新的启示,那就是电子战已经从传统的一对一的设备之间的对抗,发展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

在系统对抗中,必须使用多种作战平台$多个电子战作战手段,在作战指挥中心的协调控制下,构成一个全方位、大空域、多频段、多手段的综合电子战作战体系。

1.雷达电子战的概念雷达电子战是电子战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以雷达及由雷达组成的系统为作战目标,以雷达干扰机、雷达侦察机等为主要作战装备,以电磁波的发射、吸收、反射、传输、接收、处理等形式展开的,是侦察、压制敌方电磁频谱的使用并增强我方电磁频谱使用有效性的作战行为。

雷达电子战系统包括雷达系统、雷达干扰系统、雷达抗干扰措施三个方面,雷达系统是测试和仿真的主要对象,雷达系统是通过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提取目标信息,主要有远程警戒雷达、目标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等各种不同的种类。

雷达抗干扰系统是通过施放或制造干扰信号破坏雷达的正常工作,使之不能正常的探测、测量和跟踪真正的目标。

根据有无源可以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

有源干扰有脉冲干扰、连续波干扰及速度欺骗等等,无源干扰主要包括投放干扰丝形成干扰走廊、干扰云以掩护目标或欺骗对方等。

实际使用中各种干扰样式是可以组合使用的,使干扰效果更佳。

雷达电子战的发展和有效展开也离不开先进的雷达抗干扰技术和措施,雷达抗干扰的基本原理是阻止干扰环节链的形成,以及抑制干扰条件下雷达系统的输出干信比。

现代雷达的抗干扰主要在空域、时域和频域内全面开展,空域内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有超低副瓣天线、副瓣对消、副瓣匿隐、单脉冲角度跟踪、相控阵天线扫频捷变和雷达组网等,频域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有宽带频率捷变、窄带滤波、频谱扩展等,雷达在时域里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有距离选通、抗距离拖拽、重频捷变等等。

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分析

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分析

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分析
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是一种能够使飞机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保持战斗力的重要装备。

对于这种系统来说,有效评估其效能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
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比如系统的功能完备性、
操作难易程度、抗堵能力、响应速度等等。

因此,评估时需要制定一套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包括技术指标、战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这些指标需要考虑到实际的行动环境和作战需求。

其次,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需要运用一些技术方法来进行。

如实验法、实测法、仿真法等等。

其中,仿真法被广泛应用。

在仿真中,可以对多个因素进行测试,包括系统
硬件、软件和环境因素等。

同时,还可以对系统功能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最后,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需要重视用户意见和建议。

因为各个部门的需求和
作战要求可能不同,因此用户反馈信息能够帮助制定相关指标,并且可以提供宝贵的改进
方案。

同时,操作人员的使用体验也需要纳入考虑,因为用户体验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操作
效率和战斗力。

综上所述,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试评估,同时注重用户反馈和体验,以达到评估的客观、准确
和实用。

基于排队论的地对空雷达干扰系统服务效能分析

基于排队论的地对空雷达干扰系统服务效能分析

S r a e t - r Ra a a u f c -o Ai d r J mm i y t m e v c fce y ng S s e S r ie Ef i inc
An lssBa e n Qu u n e r ay i s d o e i g Th o y
CH EN , Li PAN ic un, AN G n qi Y —h W Bi g— e
( r Fo c d r Ac d my, u a 3 0 9 Ai r eRa a a e W h n 4 0 1 ,Ch n i a)
Ab t a t: s d o h h r c e itc f mo r EW n ar de e s pe a i s r c Ba e n t e c a a t rs is o de n a d i— f n e o r ton,a d pp yi t e n a l ng h prn i e o e n h o y,s v r le fce c n l ss mo e s c o e t c u lc mb t a e bu l . Afe i cpl fqu ui g t e r e e a fi in y a a y i d l l s o a t a o a r it up tr t a c l ton a d a a y i o t e c m b ts e he c lu a i n n l ss t h o a c ne,t e a ho e pl e e r h s t e v c fii n y o he h ut r d e y r s a c e he s r ie e fce cjmmig s se u fc —o ar a a a n y tm.W h tt i p p ra he e yb o d r frn e o iig d cso — a hs a e c iv sma eg o ee e c sf radn e ii n ma ig frc mma d r n o f u ain o t z to ft es ra e t —i a a a kn o o n e sa dc ni r t p i a in o h u fc —o arr d rjmmig s se g o mi n y t m. Ke r s s ra et —i r d rjmmi g s se , u un h o y,fiin y a ay i, d l ywo d :u fc ~o ar a a a n y tm q e ig t e r ef e c n lss mo e c

现代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提升与评估

现代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提升与评估

现代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提升与评估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中,各国都在不断追求军事力量的提升,而现代武器系统作为军事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战能力的提升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不仅关乎国家的安全和战略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和和平的维护。

现代武器系统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从精确制导武器到信息化作战平台,从高超音速导弹到无人作战系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武器系统的性能和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打击方式。

它能够在远距离上精确命中目标,大大提高了打击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卫星定位、激光制导等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打击,减少了对无辜平民和非军事目标的伤害。

同时,其高精度的特点也使得作战行动能够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降低了作战成本和风险。

信息化作战平台则将各种武器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协同作战。

例如,现代化的作战飞机不仅具备强大的火力,还装备了先进的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系统,能够与其他作战单位实时交互信息,协同完成作战任务。

这种一体化的作战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作战的整体效能,使军队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迅速做出反应和决策。

高超音速导弹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武器。

它具有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敌方的防御系统,对重要目标实施打击。

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攻防平衡,对战略威慑和作战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人作战系统是现代武器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无人机、无人舰艇和无人车辆等在侦察、监视、打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人作战系统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可长时间持续作战等优点,能够执行一些危险和复杂的任务,减少人员伤亡。

然而,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提升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进步,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作战理念的更新、人员素质的提高、后勤保障的支持等都对武器系统的实际作战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作战理念方面,从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向信息化、精确化、一体化作战转变,需要对武器系统的运用方式和战术策略进行重新思考和规划。

基于实验数据的电子对抗效能分析建模方法

基于实验数据的电子对抗效能分析建模方法
1 . 2 . 1 建 立回 归分析 理论模 型
归步骤才算完整。逐步回归法在方程产生过程中已
经 包含 变量 显 著性 检 验 , 故 只需 进 行 方 程 的显 著 性 检验 和残 差 检验 。
( 1 )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在 得到 回归方 程 后 , 需 对 总 的 回归 效 果 进行 检 验, 检验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 F检验 。通 常 用“ 方差分析表 ” 归纳 F检验 的效果 , 根据文献 [ 5 ] 提供的方法计算 F , 给定显著水平 O t , 得到相应的临 界值 , 如果 F> , 则 回归方程显著 ; 反之不显著。
引 言
长期 以来 , 电子对抗 复杂系统的效能分析与建 模一直是一个难题 , 作战仿真实验为解决这个 问题
提 供 了一个 新 的途 径 [ 卜 。 ] 。本 文 提 出 的实 验数 据 回 归分析法 , 综 合 了解 析 法 和仿 真 方 法 在效 能分 析 方
1 实验 数据 回归分析 法
1 . 1 基 本 思想
作 战效能分析的方法 主要分两类 : 解析法和作 战模拟法。解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 , 便 于理解 和
应用 , 易 于 进 行 变 量 关 系 的分 析 ; 缺 点 是 考虑 因 素
面的优 点 , 是 以仿 真实验数据为基础 , 通过 回归分 析 方 法 建立 电子 对抗 的效 能 评估 模 型 的一种 方 法 。 文 章首先 分析 了对防空预警系统 的电子对抗作 战 的军事 问题 , 然后设计作 战仿 真实验 , 并通 过得到 实验数据 , 应用实验数据回归分析法得 出了电子对 抗兵力规模与防空预警系统探测效能的数学模型。
得到回归方程 以后 , 必须进行单个方程变量显 著性检验 、整个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以及残差检验 ,

基于FAHP法的舰艇防空作战中电子战效能评估

基于FAHP法的舰艇防空作战中电子战效能评估

Ab t a t Th lc r n cwa f r f iin y o h a a h p ar d f n e o e a i n i o e o h a i f u d t n t a s rc e ee to i r a e e f e c ft e n v ls i i e e s p r t S n ft e b sc o n a i h t c o o
f r fi in y o i d f n eo e a in b h o y o u z .Th e si u o t y b o d f ra r n i g ee to i r a e a e efce c far e e s p r to y t e r ff z y e i a sp tf r h ma eg o o ra g n l c r nc wa f r d
后运用模糊理论对防空作战 中电子战效能进行综合评价 , 用于对防空作 战中电子战作 战效能进行排 序及优化 , 为指挥员 的
决策提供一定的量化分析和决策依据 。 关键词 防空作战 ; 电子 战 ; 战 效 能 ; 作 AHP 模 糊 理 论 ;
E 3 . 858 中图分类号
El c r n c W a f r f i i nc a u to f t a a e to i r a e Ef c e y Ev l a i n o he N v lShi r p Ai
2 1 影 响作 战效 能的主 要 因素 .
防空作 战首先建 立 在广泛 的信 息 来 源 、 畅通 的 资料 传递 、 精确 的情 报处 理 , 以及对 敌 信 息封 锁 、 制 的 压 基础 之 上 , 种信 息 优 势 直 接 影 响 战前 各 种 准 备 、 这 作 战计划 的制定 和修 改 、 战指 挥效 能 的发 挥 。因 作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的作战效能建模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的作战效能建模
= .一 ..
S : — —— ——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
! !
壁—
PGyA ̄, jjjf4t 0 R K . r×1 1 5
() 4
式中, 为雷达对 目 和对干扰机连线水平投影 的张角 。 0 标 () 4 复合干扰条件下雷达对 目标的发现概率 ,1 式中 : ()
s= J
4 … 。
PCo  ̄D -
() 5
叫耋

+ 一

式中, 设干扰此雷达的远距离干扰站有 Ⅳ个 , ) G ) () () P , , f ,fi 分别是第 个干扰站 的功率 ,
增益 , 干扰带宽 , 到该雷达的距离 ; 0) G( 为雷达接收天线增益 ; 是雷达对 目标 和第 i 个干扰站的张角 ;
维普资讯
20 06年 l 月 2 第2 0卷第 4期
军事运筹与 系统 工程 Mitr p rt n sa c n ytmsE gn e ig lay O ea o sRee rh a d S s n ie r i i e n
De . 2 o c o6
“ 或”融合检测方法及最大后验概率检测融合方法。 在这里采用表决融合方法( 也称为秩 K N融合规则 ) / , 即当雷达网内发现 目标的雷达数超过检测门限 时 , 则判为发现 目标。
二元假设 —— : 标不 出现 ; : 目 目标出现 。 两种判决 ——D : 。选择假设 风 ; 选择假设 H 。 D:
单部雷达已经很难与其所面临的“ 四大威胁” 电子干扰、 ( 反辐射摧毁 、 隐身和低空突防 ) 相抗衡。正是在
这种情况下 , 组网雷达 出现了。所谓组网雷达指的是通过对 多部不同体制、 不同频段 、 不同程式 ( 工作模 式 )不同极化的雷达在空间适当布站 , 、 借助通信手段链接成网, 由中心站统一调配 , 而形成的一个有 并 从

一种新的电子对抗指挥效能评估方法

一种新的电子对抗指挥效能评估方法

观地 反 映指挥 效能 的 目的 , 其建 立 原 则 是 : 以全 面 、 客 观地 反 映现实 电子 对抗 指 挥 效 能 为 目的 ; 指 标 定义 各
相互 独立 , 能重 复交 叉 。本 文 按 照 客 观性 、 学 性 、 不 科 可行 性 的原则 , 在广泛 探讨 了解 的基础 上 , 造 出一个 构
Ke wo ds:u z — y r f z y AHP;ECM ;c mma d e ce c o n f in y i
l 引 言
电子战是电子信息技术与军事斗争 日益结合的产
物 , 未来 战争 中重要 的作 战手段 , 电子对 抗指 挥 系 是 而 统是 电子 战中取 得 优势 的核 心 部 分 。 目前 , 电子 对 对 抗效能 评估 主要采 用模 糊评 判法 、 系统 分析 法 、 次分 层 析 法等 ¨ 。但是 , 这几 种 方 法还 存 在 着 不 同程 度 的缺
满 意程度 C ; 6
( )隶 属于 指 挥 效 率 的 电子 对 抗 指 挥 系 统 由 2
作者简 介: 王瑞革 , , 8 生 , 男 1 4年 9 主要从事雷达电子对抗研究 。

1 — 5
雷达 与对抗 平 时转入 战时 的绝对 持 续 时 间 6, ,指挥 实用 时 间与 预
二级 指标 包括 : ( )隶属 于指挥 质量 的电子 对抗 情报 质 量 6 , 1 。
高评判 的有 效性 、 科学 性 和可靠性 。
2 指挥 效能指标体 系
评估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指挥效能评估 的 基础 。 因此 , 立一 个 科 学 、 统 、 测 的评 估 指 标 体 建 系 易
s i n i c l n e s n b y e a u t g t e EC c mma d e ce c r s n e .T e a t a f c ce t al a d r a o a l v l ai M o i f y n h n f in y i p e e td i s h cu ef t l e o e me h d i v r e h o g l e a l . ft t o s e i d t r u h a x mp e h f i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e essential problem on comba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radar EW is studied. The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s described and the principles of battlefield assumption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The foundation and reduction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sets are provided. Three e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neural network method and DS evidence method used commonly are introduced and the evaluation performances are compared. To solve the uncertainty factors in the evaluation problems,a method based on DS evidence theory is given which is a novel way to comba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the modern radar EW. Key words: radar 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DS theory
要: 针对现代战场环境下电子对抗的关键内容雷达作战效能评估问题开展研究 。 分析了复 杂电磁空间的描述方法和战场想定构建原则 。讨论了雷达作战效能评估体系的建立和约简方法。 摘 并就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评估方法 ,模糊评判法、神经网络法和 D - S 理论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 和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 , 提出了基于 D - S 理论 的雷达效能评估方法,从而为现代战场环境下雷达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 关键词: 雷达电子战; 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方法; D - S 理论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on comba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radar EW
WANG Xin1 ,REN Mingqiu2 ,GAO Feng3 ,TAO Haiyin4
( 1 . PLA Unit 94981 ,Nanchang 331200 ,China; 2 . Department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3 ,China; 3 . PLA Unit 93046 ,Shenyang 110141 , China; 4 . Staff Room of Artillery Nanchang Military Academy,Nanchang 330103 , China)
2. 2
评估指标的建立与约简
由于雷达所处电磁信号环境的复杂性和承担任 务的多样性, 所选取的雷达效能评估指标必须能反 映雷达装备的主要功能, 其敏感变化能直接体现性 能参数, 能够体现指标层次对系统整体评价的影响 程度, 能够反映不同装备和不同作战行动之间的关 系和差异。如图 1 所示, 雷达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划 分为雷达固有性能、 雷达抗干扰性能以及电磁环境 [6 - 8 ] 。雷达固有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雷 指标三个子层 达的发射功率、 雷达的天线增益、 无干扰条件下的探 , 测距离 无干扰条件下的发现概率等。 雷达的抗干 扰性能指标主要考虑干扰条件下各性能指标的变化 程度, 如压制系数、 相对烧穿距离、 抗干扰品质因子 和抗干扰改善因子等。电磁环境指标主要涉及干扰 时机的选择, 电磁环境信号流密度等。 有效发射功率 天线增益 信号带宽 雷达固有性 信号时宽带宽积 能评估指标 可探测量小 RCS 雷达可靠性 雷达可维修性 …… 抗干扰改善因子 雷达作战效能 自卫距离改善因子 综合评估指标 测量精度改善因子 雷达抗干扰 评估指标 目标起始航迹评价时间改善因子 雷达观测扇区损失改善因子 雷达系统平均航迹误差改善因子 …… 干扰时机选择 干扰机体制 战场环境 信号流密度 评估指标 气象及地理因素 ……
0
引言
雷达效能评估方法研究主要针对现代战场环境 — —雷达干扰与抗干扰问 下电子对抗的关键内容— 题, 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客观的评估准则和简便有 效的评估方法, 完成雷达在各种战场环境想定下的 效能评价。由于现代电子战的对抗过程是一个不完 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 其中既有复杂的技术因素, 同 时也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 模糊因素或者人为因素, 所以对其效果及效能评估的难度相当大。 目前, 美 国、 英国、 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均建立了与此相应的学 , 并 科 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该学科领域的研究 , — 48 —
[1 ]
须拟定雷达装备在实战中将面临的典型电磁环境 , 通过考察雷达受到的干扰措施影响和指标参数变化 [4 ] 作为雷达系统性能指标检测、 评定的依据 。 雷达 电磁环境模拟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电磁环境模拟的逼真性。模拟的电磁环境符 合雷达系统实战的对抗环境, 在参考电子战作战空 域、 作战模式与战场使用特点等基础上 , 进行综合分 析, 使其具有逼真性。 ②电磁环境模拟的典型性。 真实电磁环境复 杂、 快变。不同的雷达设备应依据其用途、 作战对 象、 作战环境的不同, 选取特定的电磁环境。 ③电磁环境模拟的规范性。模拟的电磁环境应 尽量满足现有的各种国际、 国内电磁环境模拟规范 要求。电磁环境信号的输入、 采集接口应能与各种 检测设备、 雷达、 电子侦察设备互联, 实现评估数据 。 采集与相关分析 ④电磁环境模拟的先进性。模拟的电磁环境应 能够反映雷达战场对抗环境的现实水平及其发展趋 势, 满足现实对抗条件下的雷达作战效能评估的作 战需求。 ⑤电磁环境模拟的可拓展性。随着现代电子技 术的发展, 对电磁环境空间的认识会逐渐充实。 目 前设计的电磁环境可能还缺乏一些重要认识和典型 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反映电磁环境发展 意义, 的阶段性特征。 1. 2 现代战场条件下的战场想定 拟定复杂战场环境下各种雷达对抗方案是开展 雷达效能评估的重要步骤。通过考察各种作战想定 下雷达性能指标受到的作用效果和参数变化 , 经过 分析整理作为雷达效能指标检测、 评定的依据。 按 照作战想定任务对雷达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 , 得到的评估结果不仅可以检验雷达对抗数学建模研 究成果, 验证雷达作战效能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 还可
且不断应用到实际装备研制中。由于此类问题的研 究, 尤其是相关应用都属于国家重点机密 , 所以在一 般的文献和资料中都难以找到。 总的来说, 目前雷 达电子战的效能评估方法多而杂 , 但好的方法较少, 而且在客观性、 操作性诸多方面还亟待完善。 评估 问题的难以解决, 其中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评估 ” 问题本身兼具“不确定性 ” 和多属性决策的特 点。 雷达干扰效果与干扰机, 雷达的工作参数与空间电 磁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如果能够确定
收稿日期: 2010 - 12 - 13 作者简介: 王新( 1983 - ) , 男, 硕士, 研究方向为电子对抗战术、 雷 达信号处理。
这种关系就可以在干扰因素与干扰评估效果之间建 立某种映射关系, 进而通过干扰机和雷达的具体参 数得到最终的准确评价。事实上这种关系具有很强 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难以用明确的数学表达式表 。本文针对以下几点问题开展讨论: 一是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描述缺乏规范性; 二是评估指标 示出来 体系建立的完整性与可约简性; 三是当前评估方法 的特点与不完善性。由于电磁环境中对雷达效能发 特别是某些评估指标具 挥的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 , 有典型的“不确定性 ” 如跟踪精度是随机数指标, 识别概率是模糊数指标, 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评估 “ 因素。 为此将雷达效能 方法处理这些 不确定性 ” 评估问题归结为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估问题 , 通过对 雷达作战效能评估指标集建立对应的评价模型 , 应 用模糊数学、 多属性决策、 证据理论等方法进行综合 处理, 最终得到雷达作战效能的评价结果 。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552 ( 2011 ) 07 - 0048 - 05
雷达电子战作战效能评估的分析与思考

1 2 新 ,任明秋 ,高 3 4 峰 ,陶海印
( 1. 94981 部队,南昌 331200 ; 2. 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 ,石家庄 050003 ; 3. 93046 部队,沈阳 110141 ; 4. 南昌陆军学院炮兵教研室 ,南昌 330103 )
达和先进电子对抗设备的公开文献都十分稀少 , 只 能根据公开的波段、 用途、 体制等材料进行适当的推 断, 使想定的作战方案符合雷达电子战的作战模式 和技术水平。本文以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想定为例进 行说明。雷达对抗系统通常包括雷达干扰系统和防 空雷达探测系统。 ①雷达干扰系统的组成 雷达干扰系统由多个不同型号的地面雷达侦察 机载测向定位设备、 地对空干扰设备、 远距离 设备、 支援干扰设备等组成, 由在战前和战中形成地面 + — 49 —
[5 ] 以有效支撑背景项目的深入研究 。 但是由于国 防安全、 作战需要和技术保密等原因, 对各种现代雷

1. 1
复杂电磁空间描述与战场想定
复杂电磁空间描述
复杂电磁环境的描述与构建一直是现代雷达电 究竟如何描述电磁环 子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境实际上并没有确定性的标准。当进行雷达效能评 估时, 必须拟定各种雷达在实战中面对的战场环境 , 通过考察雷达受到的干扰措施影响和指标参数变化 作为雷达效能指标检测、 评定的依据。 因此必须深 入研究敌我双方的雷达对抗技术特征、 雷达对抗战 术规划、 雷达具体的作战技术性能等诸多因素 , 才能 从大量的单一特殊的电磁环境中推出一般的最具代 [2 - 3 ] 。目 表性、 适应性和可拓展性的典型电磁环境 前较为常见的是概念上的解释, 主要依据美军公布 的电子战作战手册上的相关描述 。在国内通常将电 磁环境概括为作战双方在特定区域内, 使用的各种 电子系统构成的信号特征和信号密度的总和 。但是 现代战场上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而且瞬息万变 , 要 。 对其进行确定性的描述是极为困难的 早期的雷达 系统方案论证、 研制和鉴定时, 依靠的是外场实验 法, 即布设大量真实的电子信息系统提供所需的电 磁环境。在现代电磁环境下, 一方面不可能堆积如 此多的实物设备形成与实战近似的电磁环境 。而且 外场实验周期长, 实验费用高, 受气候与环境条件影 响严重。采用实验仿真的方法可以提供复杂, 逼真 的电磁环境, 可以快速、 有效地反映雷达系统在电磁 环境中实际的作战效能。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作战 效能评估是敌我双方武器系统对抗的一种综合反 映, 雷达作战效能既是雷达电磁环境影响的结果 , 同 时也是进行电磁战场环境想定的根本目的 。因此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