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糖业产业分析报告
z2008年制糖行业风险分析报告(1)

800
-80.00
99/00
648
810
162.00
00/01
620
850
230.00
01/02
850
915
65.00
02/03
1064
1000
-64.00
03/04
1002
1140
138.00
04/05
917
1050
133.00
05/06
882
1060
178.00
06/07
1200
1250
50.00
摘 要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大卡的热量)。
传统制糖行业的上游产业为甘蔗及甜菜种植业,下游产业为食品饮料行业,如糖果、饮料、酵母、味精等。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糖行业产业链延伸呈加快趋势。在糖业完成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后,制糖产业积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已逐步由传统的污染严重的产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甘蔗制糖企业纷纷发展了甘蔗-制糖、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甘蔗-制糖-蔗渣制造酵母、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XX、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制浆等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了“甘蔗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生产模式。通过延伸制糖产业链,不仅提高了制糖行业的产品附加值,还大大提升了制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节约了大量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3年葡萄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葡萄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近年来,葡萄糖产业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葡萄糖的广泛应用。
葡萄糖在饮料、糖果、烘焙制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单糖。
一、葡萄糖市场概况据业内统计数据,中国葡萄糖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
这些葡萄糖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饲料、医药等领域,其中食品领域应用最广泛,其次是制药和饲料领域。
二、葡萄糖行业主要产品1. 粉状葡萄糖:粉状葡萄糖的产出量在葡萄糖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应用于食品生产中(如烘焙制品、乳制品和糖果等),占据了市场中重要的一席之地。
2. 液态葡萄糖:液态葡萄糖是将葡萄糖和淀粉糖经过酵素反应而得到的半流体糖浆,其主要应用于糖果、饮料、微凉饮品和调味料等领域。
三、葡萄糖市场存在的问题1. 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内品牌、规模和竞争水平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与销售模式。
市场低价竞争风险大,且导致行业资源不集中、效益不够。
2. 技术创新缺乏:目前,葡萄糖产品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技术创新仍需加强,推广应用新型技术将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行业绿色化程度低: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科技水平有限,因此排放和废弃物处理都存在一定问题,环保意识和理念较为后进,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也相对较高。
四、葡萄糖市场前景分析葡萄糖市场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葡萄糖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2. 有望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我国葡萄糖产业基础较好,品质和性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我国葡萄糖有望在未来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3. 政策的扶持:随着我国政府对化工、食品等行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葡萄糖产业也将受到政策的扶持,有利于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制糖行业分析报告2012

2012年制糖行业分析报告2012年11月目录一、我国制糖业特征 (4)1、制糖业发展历史 (4)(1)第一阶段:1991年底以前 (5)(2)第二阶段:1991年底至今 (5)2、强周期性 (6)3、国内食糖生产以甘蔗为主 (7)4、食糖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人均消费量低 (7)二、国际食糖市场:全球供给继续增加 (9)1、全球食糖供给:主要产糖国产量均增长 (9)2、全球食糖消费稳定增长 (12)3、全球食糖供需小结:食糖继续供过于求 (12)三、国内制糖业供需分析 (13)1、新榨季丰产,食糖产量同比增长20% (13)2、下游含糖食品产量继续增长 (16)3、进口糖维持高位,出口忽略不计 (18)4、国储糖调节空间有限 (21)5、国内供需小结:供给远超需求 (22)四、替代品 (22)1、化学糖 (22)2、淀粉糖:规模不断增长 (24)(1)美国、日本淀粉糖情况 (26)(2)政策: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鼓励提高淀粉糖产量 (26)(3)淀粉糖成本基本稳定 (27)五、制糖业成本利润分析 (29)1、制糖行业基本情况 (29)2、制糖业成本利润分析 (30)六、结论 (32)一、我国制糖业特征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戒缺的原料。
制糖业是利用甘蔗戒甜菜为原料,生产原糖和成品食糖及对食糖进行精加工的工业行业。
工厂利用甘蔗、甜菜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原糖,呈浅棕色。
原糖经过提炼后,成为日常消费的成品糖(如白砂糖、绵白糖等)。
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制糖是采用“原糖——精糖”二步法的制糖生产方法,即“田间糖厂(产出半成品原糖)+精炼糖厂(产出精制糖)”生产方式,先是生产原糖,然后再回溶生产精炼糖的方法。
大部分糖厂生产原糖,然后供给精炼糖厂进行精炼生产精炼糖,作为饮食用糖供应市场。
我国糖厂全部采用一步法生产,即糖厂通过甘蔗榨汁、沸腾浓缩、中心分离、提炼等工艺一次性直接生产出日常消费的白糖。
贵糖财务分析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贵糖集团作为我国重要的制糖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发展壮大。
本报告通过对贵糖集团近年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评估其财务健康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运营效率,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
二、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1. 资产结构分析贵糖集团资产总额逐年增长,主要由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负债构成。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近年来,贵糖集团流动资产占比逐渐上升,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非流动资产占比相对稳定,说明公司长期资产结构较为合理。
2. 负债结构分析贵糖集团负债主要由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构成。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长期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从负债结构来看,贵糖集团流动负债占比逐年下降,长期负债占比相对稳定,表明公司负债结构合理,长期偿债压力较小。
(二)利润表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贵糖集团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糖业市场的稳步发展。
近年来,公司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的糖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 营业成本分析贵糖集团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对公司成本控制造成一定影响。
3. 利润分析贵糖集团净利润逐年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优化销售策略。
三、财务比率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1. 毛利率分析贵糖集团毛利率相对稳定,表明公司产品定价能力较强。
2. 净利率分析贵糖集团净利率逐年提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二)偿债能力分析1. 流动比率分析贵糖集团流动比率逐年上升,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 速动比率分析贵糖集团速动比率相对稳定,说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好。
(三)运营效率分析1.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贵糖集团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提高,说明公司收账能力较强。
2019年中国白砂糖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

2019年中国白砂糖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一、市场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糖消费国之一,其白砂糖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规模。
根据国家糖业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白砂糖产量达到了1215万吨,比2017年增长了2.3%。
同时,据国内媒体报道,2018年1-11月,我国白砂糖进口量为137.4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9%。
然而,伴随着全球糖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中国的白砂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首先,由于国内糖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糖价也在经历了一波波的上涨。
据国家糖业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糖价指数为4313.26元/吨,同比增长了2.94%。
其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进口糖将会继续对国内白砂糖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二、市场热点(一)糖税将逐步下调2019年,中国将进一步降低糖税,从每公斤0.105元降至0.1元。
预计糖税下调将会使国内糖业生产成本降低,但同时也会对进口糖的竞争力造成影响。
(二)我国将加紧打击非法进口糖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非法进口糖税收监管办法(试行)》,落实对非法进口糖罚税政策。
这一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国内白砂糖产业的利益。
(三)糖行业打破壁垒加速转型随着全球糖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中国市场的竞争加剧,国内部分糖企已经开始向精细化生产、开拓专业市场等方向加速转型。
这一举措将有望推动整个行业的飞速发展。
三、市场前景尽管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中国白砂糖市场依旧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我国的消费升级将会推动消费者对高品质白砂糖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糖产品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其次,国内政府也将会对糖业进行更多的多项支持政策,将会刺激糖业的合理发展。
总之,即便白砂糖市场面临新的挑战,但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糖业将会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政府的关注,未来的前景依旧可期。
2022年中国甜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附生产机械化水平、种植与成本收益)

2022年中国甜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附生产机械化水平、种植与成本收益)一、主要糖料作物类别糖料作物是为制糖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
主要有甘蔗、甜菜以及糖用高粱等。
我国北方以甜菜为主,南方以甘蔗为主。
甜菜南扩、甘蔗北移的趋势在加强。
甜菜是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
菜用甜菜在美国普遍烹食或腌食,俄罗斯甜菜浓汤是东欧的传统甜菜汤。
糖用甜菜是最重要的商业类型,饲料甜菜和叶用甜菜的栽培与大多数作物一样。
二、甜菜产业链甜菜产业链上游主要参与者包括农药、化肥以及农用机械等种植辅助产品;行业下游则应用于白糖、饲料、化工等领域。
我国化肥施用量在2012年到2015年持续上升,随后开始逐年下降,到2018年中国化肥施用量降至5653.4万吨,同比下降3.51%;2019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为5403.6万吨,同比下降4.42%。
截至2021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为5191.26万吨,同比下降1.13%。
三、我国控糖、减糖相关政策梳理自2016年WHO提出向高糖食品、饮料征收糖税的提议以控制蔗糖添加量以来,全球各国已逐步将降糖提升至国家强制管控层面,相继实施征收糖税的法规。
我国2017年也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积极推进减糖的健康生活方式;2019年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g;2021年发布《减糖白皮书》,预计未来5年我国零糖饮料行业均将保持双位数的快速增长,且高端代糖有望兴起成为新的潮流。
四、甜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全球食糖消费量从全球食糖消费情况来看,2020/21年榨季全球食糖消费量为17269.2万t,由于印度、美国、俄罗斯、越南、埃塞俄比亚、英国等国家消费市场的增长抵消了伊朗、巴西、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消费下降幅度,2021/22年榨季全球食糖消费平稳增长,为17549.5万t,比上榨季增加280.3万t,增长率为1.62%。
从各个国家的消费增减幅度来看,食糖消费增长幅度在0.59%~25.33%之间,食糖消费下降幅度在-14.96%~-0.35%之间,中国食糖消费量与上榨季持平。
代糖行业分析报告

代糖行业分析报告核心观点:代糖行业横跨消费、农业、化工3大赛道,既受终端需求影响、又与农产品价格波动息息相关、同时生产端与化工类企业更为接近,一直是研究中的难点。
本文致力于揭秘代糖行业的本质特征,着重解决3大问题:代糖行业是一个怎样的行业、正经历怎样的历史性机遇、投资中需关注哪些重要指标。
01、复盘需求+甜价比驱动,政策+意见领袖催化1.1、历史复盘:全球代糖的三阶段发展史1.0阶段,果葡糖浆替代蔗糖阶段,受益技术升级,颠覆原始甜价比,20世纪80年代左右果葡糖浆开始替代蔗糖,果葡糖浆的甜价比一度接近蔗糖的2倍。
在巨大的成本优势面前,20世纪80年代初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公司将自有产品中的蔗糖全部换为果葡糖浆。
行业龙头调转船头后,剩余食饮公司也纷纷紧随其后。
两大意见领袖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公司举旗换糖仅数年,美国果葡糖浆消费量就超越了蔗糖2.0阶段,不升糖甜味剂替代阶段,技术升级使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叠加减糖相关健康需求层层兴起,21世纪初期全球进入糖醇替代阶段。
在糖醇类产品安全陆续得到各国食品安全认证后,世界各地通过技术改造及工艺升级,实现了木糖醇、山梨糖醇等产品的工业化大规模量产。
供给端产能释放带来甜价比上升的同时,以美国为主无糖口香糖需求市场的大规模爆发。
1984年箭牌公司在美国推出了第一款无糖口香糖“益达”并一路高歌猛进,在2009年左右增长至年销售额30多亿美元。
后续经墨西哥、英国等超过20多个国家出台糖税政策催化,糖醇类甜味剂对糖的替代继续加剧。
3.0阶段,代糖内部的迭代升级阶段,健康需求接连升级,配合生产工艺不断进步优化,代糖的迭代升级时代已然到来。
2018年,一面是中国消费者迸发的健康升级需求,一面是国家层面出台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元气森林气泡水一经上市,就以“0糖0脂0卡路里”收获人心,并迅速带动赤藓糖醇成为爆品。
供给端也配合跟上,根据三元生物招股书数据,2009年时龙头企业保龄宝的收率约为40.5%+,2018-2020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综合收率约47.85%-49.50%,工艺提升带动产能释放,为下游需求市场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奶糖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大白兔市占率较高新消费生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奶糖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大白兔市占率较高新消费生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奶糖是一种结构比较疏松的半软性糖果,剖面有微小的气孔,带有韧性和弹性,耐咀嚼,口感柔软细腻。
奶糖可分为胶质奶糖和砂型奶糖,主要原材料包括乳制品、明胶和砂糖等。
奶糖分类一、奶糖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给充足1。
乳制品中国乳制品产量呈波动态势。
数据显示,中国乳制品产量由2015年的2782。
5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2993。
2万吨。
2017年中国乳制品产量有所下降,为2935万吨。
2018年以来,乳制品产量逐渐回升,2020年达到2780。
4万吨。
2015-2020年中国乳制品产量及增速2。
白糖全国产糖量的90%以上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
2008年起中国白糖总产量波动下滑,2019年全国白糖总产量达到1076万吨,产量最大的省份为广西,占比62。
0%,其次为云南,占比15。
1%,新疆占比5。
5%,广东占比4。
9%。
2019年中国白糖产量地区占比情况3。
食用明胶明胶包括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工业明胶。
奶糖制作所用材料为食用明胶,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是一种无脂肪的高蛋白,且不含胆固醇,是一种天然营养型的食品增稠剂。
明胶进入胃后能抑制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从而有利于食物消化。
相比其他明胶,食用明胶基数较大,增长速度较快。
二、奶糖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大白兔领先发展奶糖行业产业链中游为奶糖生产企业。
上世纪80、90年代,奶糖市场上出现了“喔喔”、“佳佳”、“金丝猴”、“大白兔”等一系列优质奶糖品牌。
2004-2008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奶糖企业涌入竞争格局,奶糖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扩容。
雅客、旺旺、阿尔卑斯、徐福记等企业都曾涉足奶糖这一品类,推出过不少亮眼产品,但奶糖主要市场仍然由“喔喔”、“佳佳”、“金丝猴”、“大白兔”等品牌占据,这些品牌总市占率达近70%,其中大白兔销售额一直居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编辑 中国制糖业产业分析报告 一、 基本特性 产业特性 (一)食糖生产相对集中我国的甘庶和甜菜的播种区域比较集中,甘蔗糖产区以广西、云南和广东为主,甜菜糖产区以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为主。与此相适应,我国食糖生产也相对集中于这6个省区。2001年我国制糖原料种植面积共2073万亩,生产食糖620万吨。其中,南方的广西、云南和广东三个地区的糖料(甘蔗)播种面积为1386万亩,产糖量为505.34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6.4%和81.5%。北方糖料(甜菜)播种面积为529.4万亩,产糖量为69.4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5.5%和11.2%。在全国各省区中,广西是食糖的最主要产区,其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分别占全国的36.8%和48.4%,位居全国首位。 (二)食糖消费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同时保持较低的净进口水平。1991年以来,我国食糖消费需求量一直徘徊在630万吨至870万吨之间,而近两年则稳定在720万吨左右。其间,食糖净进口除1995年和2001年超过100万吨外,其余年份都在70万吨以下;食糖自给率除1995年和2001年分别为69%和86%外,其它年份都在86%以上。总的来看,近十多年来,我国食糖消费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古巴是中国传统的食糖进口国,年产糖能力1200万吨。我国每年从古巴援助性进口40万吨左右的原糖。古巴还保持着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蔗价格由糖业部制定,食糖由国家统购统销。 (三)国内糖市波动大,糖价变化快。我国糖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丰欠变化大,食糖产量波动剧烈。自1991年11月国家产业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把食糖经营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食糖市场彻底放开以后,近10年来,我国食糖行业发展迅速但起伏波动很大。食糖价格受榨季供求关系影响,从1991~1992年榨季产区最低价格1700元/吨左右- 可编辑 (当年全国产糖770万吨),上涨到1994~1995榨季产区4800元/吨(当年全国产糖550万吨左右),经过缓慢回落,1998~1999榨季,全国产糖量达到创纪录的880万吨,造成该榨季开始后糖价跌落到1900元/吨,而1999年受霜冻自然灾害的影响,糖料连续2年大幅度减产,使1999-2000、2000-2001俩个榨季产糖量锐减到680吨和570吨,价格一路飚升到2001年4月榨季结束后4547元/吨的高峰。而随着2001-2001新榨季的大幅增产(850万)吨,糖价又迅速回落到2500元/吨。 销售规模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制糖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制糖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1121.756亿元,同比降低6.00%,低于工业平均水平(增长6.96%)。 2015年1-9月,制糖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744.720亿元,同比增长5.72%,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增长1.16%)。2015年1-9月行业销售增长速度较慢。 2011-2014年,制糖业销售收入总额四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11.51%,低于工业四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14.12%),表明行业前四年(2011-2014年)总体增长速度较一般。这也说明制糖业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工业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下,是一个中等增速的行业。从前四年(2011-2014年)销售增长幅度变化来看,行业呈现逐年放缓的趋势。2012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比2011年下降22.05个百分点,2013年销售收入增幅比2012年下降3.40个百分点,2014年增幅比上年下降13.72个百分点。 利润水平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制糖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制糖业利润总额达到18.409亿元,同比下滑65.2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增长3.35%)。 2015年1-9月,制糖业利润总额达到17.146亿元,同比增长150.44%,高- 可编辑 于工业平均水平(下滑1.68%) 2011-2014年,制糖业利润总额四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24.24%,低于工业四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11.53%),表明行业前四年(2011-2014年)盈利状况较差。2011-2014年,行业利润增长呈现先减速后加速再减速的趋势。2012年利润增长幅度比2011年下降87.19个百分点,2013年利润增幅比2012年提高22.70个百分点,2014年增幅比上年下降40.74个百分点。 二、 环境分析 最近三年国内糖价表现低迷,与大量国际原糖的进口有关。2014年国内进口食糖354万吨。市场担心国内会不会大量进口食糖?进而将国内制糖继续拉入亏损的泥潭。我们认为不会。1)中国制糖行业已经到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关键时期,尤其制糖行业对广西和云南的经济影响重大,同时牵扯到大量蔗农,蔗农的甘蔗款不能及时兑付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已经在2014年凸显出来。站在国家的角度,一定不会让制糖行业消亡。2)从最近的政策动向上看,已经确定我国政府对制糖行业扶持的态度。3)国际糖价已经进入到了减产周期,糖价上涨的概率也较大,则差价缩小,进口利润空间缩小。
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产糖大省,糖产量占比超过60%,广西拥有蔗农约2000万人,-
可编辑 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37.86%,占农业人口数比重为46.86%;2012年广西糖业产值达1000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7.67%,占当年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8.94%。云南是我国第二大产糖大省,占国内产量的15%,蔗农约6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13.04%,占农业人口数比重为20.14%;云南糖业产值过100亿,占GDP的比重为1.6%,占当年工业比重为4.45%,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11.18%,制糖业成为该省第二大农产品加工业。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已有明确指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从长远看,将保证糖料的稳定供应,保证蔗糖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广西将安排300亿元建设500万亩的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又提到:“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节奏。完善粮食、棉花、食糖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和关税配额管理,严格执行棉花滑准税政策。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行为。”说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进口糖对国内的冲击,会加以调控。
事实上,国家的调控行为已经开始了。海关总署和商务部联合发文,2014年11月起,进口关税配额外食糖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自动许可证是指商务部授权发证机构依法对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的货物颁发的准予进口的许可证件。11月1日后配额外进口糖到港必须出示自动进口许可证。进口关税配额外食糖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是国家加强管理进口糖的体现,进口糖商进行配额外进口,需要多走一道手续,方便国家统计进口数量,有效管理配额外进口糖量。相关法律中表述:国家对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采取临时禁止进口或者进口数量限制措施的,自临时措施生效之日起,停止签发《自动进口许可证》。如果配额外食糖大量冲击国内市场,国家可以采取不颁发自动进口许可证,配额外食糖将无法入关,这- 可编辑 将能更好的应对当国际糖价偏低,配额外进口糖大量入港时对国内糖业的冲击。 三、市场结构分析 制糖业是利用甘蔗或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生产原糖和成品食糖及对食糖进行精加工的工业行业。通过对蔗糖业市场分析了解到,我国甘蔗糖的主产区集中在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甜菜糖主产区集中在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等地。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制糖企业29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34%。生产成品糖1406.80万吨,同比增长18.50%。年末库存比年初减少0.8%,产品销售率100.1%。同期我国食糖进口创出新高。全年进口374.70万吨,价值22.40亿美元,进口量相当于同期我国食糖产量的27.0%,近几年来,食糖销售价格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一路走低,蔗农和糖厂同时出现较大亏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稳定国内食糖价格,促进制糖业健康稳定发展。蔗糖业是湛江的传统优势产业、特色支柱产业,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湛江是我国三大甘蔗优势区域之一,是广东的甘蔗主产区,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90%以上,涉及300多万农民,制糖从业人员约2万人,日榨能力约10万吨。湛江市的甘蔗产量基本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食糖产量100万吨左右,工业产值约70亿元,糖税约5亿元,是湛江市产糖区遂溪县、雷州市、徐闻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食糖销售价格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一路往下走低,从最高的7000多元/吨,下滑到目前的4000元/吨左右。由于目前甘蔗收购价格由政府按照食糖价格联动调整公布实施,而食糖价格由市场决定,糖价的连续走低,已经造成了蔗农和糖厂同时出现较大亏损的局面,打击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制糖企业也已经连续两个榨季出现较大亏损。受强台风和糖价继续走低影响,湛江市今年也将会继续出现蔗农和糖厂继续亏损的局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进口国(占比10%),2015年进口糖占国内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产糖成本中,甘蔗原料占比近70%,15/16榨季广西、云南甘蔗收购价为440、420元/吨,而印- 可编辑 度、泰国收购价仅为230、180元/吨,优势较大。我们测算,巴西糖生产成本约为2508元/吨,而15/16榨季广西、云南产糖成本为5412、5242元/吨。大量的食糖进口不利于国内糖业的健康发展,产业遭受冲击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甘蔗种植面积的下滑。15/16榨季国内外食糖减产的最大区别是:国内减产因甘蔗种植面积下滑,而国外减产大多是受极端季候的影响。从糖业发展角度看,气候变化是外因,而甘蔗种植面积是内因,其下滑将影响糖业生产能力。进口糖的低售价蚕食国内糖厂利润,农民甘蔗款得不到及时兑付,打击其种蔗积极性,15/16榨季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的甘蔗种植面积分别下滑18.6%、17%、8%、12%。 以下是2016年部分统计数据,今年我国的制糖数量总体走下坡趋势,产量低,出产的质量不优,进口数量逐渐增多,对于蔗糖这样的日常消费品来说,靠进口绝对是行不通的,对国内制糖业也是致命的打击,破坏了其种植的积极性,国家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保护。
2016年1-7月制糖业(分地区)产品产量统计 单位:吨 地区 1-7月 成品糖(吨) 全国 9130024 河北 155201 内蒙古 230256 辽宁 4500 福建 5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