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013-6-13

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长期趋势。未来5-10年,新兴经济体崛起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推进将成为全球化的新动力,对全球利益分配和规则制定的竞争日益加剧,全球治理难度加大。这些新趋势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双重竞争压力;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既被期待在国际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又面临更多质疑和制约。可见,全球化新变化在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使竞争更加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加大,我国承受的外部压力变得空前复杂和严峻。我国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迎接更加深入、更具挑战的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全球化在局部领域陷入调整,但并未改变其深入发展的总体走势。

全球化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存日益增强。尽管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全球化在局部领域陷入调整,但并未改变其深入发展的总体走势。在应对危机和促进复苏的进程中,依托国际化生产、对外贸易和服务、资本跨境流动和技术创新,各国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利益交融不断加深。

——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快速恢复,自由化仍是主要趋势

2011年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已分别比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增长44%和27%。从政策层面看,金融危机后各国投资政策出现双向调整的迹象,多数国家继续开放并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政策,2011年全球共有67项影响外国投资的新政策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占比已从2010年的32%下降至22%。在制度安排层面,作为全球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特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FTA)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月,已向关贸总协定(GATT)或世贸组织(WTO)通报的RTA总数达到546个,较2012年1月增加35个。而且,在已经和准备启动的自贸谈判中,也出现与重要经济体建立跨地区的自由贸易制度性安排的趋势。

——跨国公司继续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国际化生产布局

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地位。由于日益重视拓展海外业务,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近年来呈总体上升趋势。根据贸发会议(UNCTAD)的年度调查,2011年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收入和雇员人数的增速

都明显高于母公司的业绩增长。从衡量国际化水平的跨国指数看,全球非金融类企业中,前100强的跨国指数不断提升,从1993年的47.2%上升至2011年的62.3%。

——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全球性议题显著增加

经济危机之后往往是新技术革命的孕育期和创新活动的爆发期。近两年,各国加大研发投入,纷纷推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尽管新兴产业的前景尚不明朗、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以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和应用、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为特点的新一轮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各国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性议题显著增加,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促使各国深切地意识到,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满足共同的利益需求。

全球化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

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呈加速上升态势,复苏进程中的双速增长使实力对比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化新动力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呈加速上升态势,复苏进程中的双速增长使实力对比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从经济总量看,2000—2011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G7)在全球的比重从66%下降到48%,而24个新兴经济体(E24)的占比则从16%上升至29%。从贸易和投资额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日益提升,G7占全球进口的比重从近50%降至37%,同期E24占比从16%提高到28%;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已升至40.4%;2012年全球跨境投资降至1.3万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吸收的FDI达6800亿美元,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在全球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中的份额分别达23%和37%的历史新高。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实力和企业所有权优势,一直是全球化的推动者、主导者和规则制定者。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和吸收投资,逐步融入国际生产体系和全球分工,激发了经济活力。从经济增量看,2008—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增长的近90%来自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增长潜力以及对全球资源、技术、海外市场和跨境投资的需求巨大,将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中产阶层的大量出现,将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新亮点,为全球化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和市场机遇。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2年1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

《2030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中国在2000—2020年间的GDP增长将占世界GDP增长的55%,到2030年印度和中国将拥有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国面临全球化新挑战

一是对资源、市场和资金的竞争加剧。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制造业化、出口倍增等战略,新兴经济体也更加看重开拓国际市场和吸引跨境投资。未来五年,新兴经济体消费增长尚难以弥补发达国家低速增长导致的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市场和资金的竞争将日益加剧。

二是对技术创新和引领新兴产业的竞争加剧。为把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下一轮经济上升阶段占据主导优势,危机后出现各国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和措施的高峰,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新兴经济体也不例外,据《全球研发投资预测》,未来新兴经济体研发投入增长率将明显高于OECD国家,预计2013年美国研发投资将增长1.2%,而中国和印度的研发将分别增长11.6%和12%。

三是对利益分配和规则制定的竞争加剧。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融合和国际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各国不仅关心各自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也更加关心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经合组织(OECD)、亚行等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积极研究以增加值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国际贸易中的收益。

规则制定是决定全球利益分配的重要内容,各方围绕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纷争不断。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强烈呼吁参与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的公平权利,如在全球性组织或区域集团中争取更大话语权以反映其发展诉求。另一方面,在多哈谈判陷入僵局时,发达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力求巩固其规则制定者地位,如美国力推TPP,希望以国内法为模板塑造高标准的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并向全球推广;欧盟重新修订贸易防御体系,倡导绿色经济和碳排放交易规则等。

——多边贸易自由化陷入低潮,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多哈谈判陷入僵局,区域和双边FTA已成为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各国都在加快推进FTA战略,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出现新趋势:

一是区域集团化趋势凸显:在解决欧债危机过程中欧盟不断完善一体化的制度安排;美国强力推进TPP并不断吸收亚太区域成员加入,东亚一体化出现突破性进展,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于3月底开启,涵盖16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也于5月启动。

二是发达经济体加快构建跨地区自贸安排:日本加快与欧美“结盟”,3月15日宣布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